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

二零一二的喧譁還在耳邊迴盪呢,二零一三就來了!這一年,沒有世界末日,沒有全球大選,期待這一年平靜一些,別出現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

國民軍和美國方面談判的第二輪援助計劃中,包含海軍和陸軍兩個方面,其中海軍援助計劃中大概包含四點:

第一點,也就是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由美國方面繼續援助中國建設海軍所需的武器和彈藥兵工廠,之前的援助計劃裡已經對做上海兵工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而這一次援助計劃裡,海軍方面希望對上海兵工廠進行一次更大規模的技術升級,使其具備量產建造六寸艦炮、乃至期待着生產八寸炮的能力,再完善各型彈藥的生產,以及從美國引進魚雷生產,使得上海兵工廠成爲一個大型而現今的海軍專屬兵工廠。

第二點就是美國援助中國擴建海軍各基地,包括福州港、象山港、上海港、廣州港,進行一定規模的擴建和設備添加,翻修,使其具備停泊大型先進戰艦的能力。其實中國的適合用大型軍港很多,但是都是被列強給佔了去,比如旅順、威海衛、青島這些都是天然的優良軍港。現在中國海軍自己要停泊軍艦的話,就只能用那些小港口,另外再開闢新的軍港,比如清末時期開闢的象山港就是其中之一,不過象山港的侷限太大,不太可能作爲中國艦隊未來的主要基地使用。不過未來的事還太遠,有這幾年的時間陳敬雲早就把那些被外國佔據的軍港給收回來了,現在嘛,海軍就是需要把現有的幾個港口維修升級一番,不用搞太大的基建工作,能用就行。

第三個主要內容就是國民軍海軍處邀請美國的專家幫助設計中國自造的驅逐艦、以及小型的百噸級魚雷艇,美國方面將會爲中國自造這些小型軍艦而提供相關技術支持。雖然已經決定自主建造驅逐艦和小型魚雷艇,但是進行國產化的進程中有美國幫忙的話也會更容易一些,埋頭苦幹的情況只適合沒有外部技術來源的情況下,現在這年頭又沒有國家對中國進行所謂的技術封鎖,從國際環境而言,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環境比49年後的紅色中國環境要好的多,有錢了基本什麼都能買到,別說小小的驅逐艦技術,連戰列艦這些鎮國利器都能買回來!

第四個主要內容就是中國海軍用此次貸款繼續向美國訂購一艘輕型巡洋艦。這個乃是海軍處力爭的,說是未來那些美國輕巡洋艦回國後,三艘輕巡洋艦不夠組建一個巡洋艦大隊,所以就需要再購買一艘,湊足了四艘,分編第三、第四這兩個巡洋艦分隊,一起組成第二巡洋艦大隊,和將來的重巡洋艦大隊、第二驅逐艦大隊一起組成高速巡洋艦艦隊。

海軍的這四大計劃裡內容繁雜,而且除了第四條購買一艘輕型巡洋艦是一次性買賣外,其他的三條都是長期合作的計劃,裡面牽涉的各項事務繁雜無比,一時半會也是弄不完。

相對比海軍援助計劃的繁雜,陸軍方面的援助計劃相對要簡單的多,上次陳敬雲花了大價錢,基本把該買回來的都買回來,比如陸軍用七十五毫米野炮和山炮的技術,再比如一百零五毫米榴炮彈的技術、一百零五加農炮,甚至還從法國淘來了一套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彈炮的技術,各種圖紙什麼的一應俱全,而且爲了滿足製造這些火炮的材料需求,陳敬雲還爲東南鋼鐵廠購置了一大堆的鋼材的專利和各種技術。可以說當初花費了海量的價錢,通過技術引進的方式把能夠賣的都買了,這些技術對於美國那些軍工企業而言也不是什麼先進的貨色,那些火炮的型號也不是最新的型號,都是些老舊的成熟產品,加上這年頭美國國會也管不到那些資本家身上,人家愛賣什麼就賣什麼。所以引進這些技術資料儘管花費甚大,但是卻沒遇上什麼阻礙。

但是這些技術資料圖紙什麼的買回來可不是說就代表着中國具備研製生產這些大口徑火炮的能力了,還是一步一步慢慢走,有了這些技術圖紙只是告訴你該怎麼走,到那裡該拐彎,而不是說直接讓你一步登天了,哪怕是有着全面的技術圖紙給你看着,沒個十年八年的也別想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兵工產業鏈來。技術圖紙、設備,乃至金錢都好說,關鍵的是缺乏衆多的合格產業工人,更加缺乏中高層的技術專家,沒有這些人才,給你技術圖紙你也看不明白。現在福州兵工廠之所有有這麼的規模,這個是和之前的馬尾船廠所培養的衆多技師和工人分不開的,後來的廣東兵工廠和上海兵工廠能夠快速的恢復產生,也是有了前面打下來的底子,而現在要想大規模擴建的話,那即使需要整個中國的工業體系升級,不是一年兩年可以辦到的。

技術上的東西急不來,福州兵工廠以及其下屬的上海兵工廠,廣州兵工廠也不會說短時間內就變化很大,一下子就給國民軍生產出來一大堆的各種大口徑火炮,要知道到目前爲止,福州兵工廠所能量產的火炮也只有七十五毫米、十四倍口徑的山炮而已,就連七十五毫米的三十倍口徑野炮都還在進行小規模試產,測試當中,要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時間,更大口徑的一百零五毫米榴炮和加農炮還在進行前期研製中,其他的一百二十五毫米的重型榴彈炮和重型加農炮甚至一百五十五毫米的重型榴彈炮現在連前期研製都還沒有展開,再說短時間也用不上。

這裡可能諸位對山炮、榴炮、野炮、加農炮等諸多名詞感到困惑,簡單說一說,民初時代的山炮也就是說的榴炮,野炮也就是所謂的加農炮,只是各人各地的稱呼不同而已。而榴炮和加農炮是根據身管倍徑來區分,每一段時期它們的區分標準也不同,比如1913年的榴彈炮身管大多爲10倍到20倍之間,同時期的陸地用加農炮爲三十倍左右,海軍用的艦炮身管更長,普遍在四十倍、四十五倍以上,少數艦炮甚至高達五十倍以上。而它們的製造難度也隨着身管長度加長而變難,簡單說短身管的榴炮對炮管要求最低,技術最簡單,艦炮對身管材料要求即嚴,並且對射速要求極高,所以也是最難研製的。

這麼一說,諸位也能夠看的出來,排除設計因素,火炮的最主要技術難點在於炮管,也就是造炮用鋼,再換句話說就是特種鋼材。所以不管國民軍要造什麼火炮,都需要取決於東南鋼鐵廠的進度,什麼時候能夠拿出合格的特種鋼材了,那麼福州兵工廠就隨時能夠按照那些圖紙進行仿製工作,而現在嘛,就只能先批量生產七十五毫米的山炮了。

這些重武器裝備急不來,加上國民軍對這些大口徑的火炮也沒有急迫的需求,反而是需要大量的軍費用來購買彈藥,不管是用來訓練還是進行作戰物資的儲備,都需要購買大量的彈藥。

現在國民軍需要錢,部隊數量那麼多,單單是維持起來就已經很吃力了,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還要和北洋軍大規模開戰,這沒錢可打不下來。北洋軍有着善後大借款支撐着,而國民軍卻沒那麼多現金支持,所以陳敬雲對這個陸軍援助計劃就一個要求,那就是要現金,越多越多,然後他用這些錢用來當做軍費。

跟軍陳敬雲的要求,國民軍方面的人就是和美國方面相繼展開了談判,而歷盡一個多月的談判,海軍方面沒有太大的分歧,數方面的計劃加起來所需的花費約一千萬美元,但是陸軍方面的援助計劃就是雙方分歧很大,美國人自然是想要繞過中國利用援助貸款向美國購買大量的軍火以及其他工業設備,但是陳敬雲卻是要大量的現金,如此分歧下就把談判拖延了一個多月,直到前幾天才完成,談判完成後的陸軍援助計劃中,美國提供總數四千萬美元的貸款,其中一千萬美元需要用於在美國採購軍火或者其他工業設備,剩餘三千萬美元資金可在美國的監管下用於內部軍費,但是不得用於向其他國家購買軍火或者工業設備,只能用於內部軍費以及國內物資採購。

海軍和陸軍聯合在一起,總額達到五千萬美元,這一次的五千萬可不是無抵押貸款了,而是需要抵押,爲了得到這筆錢,陳敬雲拿出了浙江一省的鹽政來進行抵押。並且承諾開放國民軍的控制區內市場,保證美資企業和美國產品的通暢流通,不得設立對美國產品的歧視性徵稅。

“我國國會已經批准了這一援助計劃!”在上海的嘉樂恆親自負責了這一次的援助計劃談判,談判完了後就立馬回報給了國內,這個中國第二輪援助計劃雖然對嘉樂恆而言,對陳敬雲而言很重要,但是對於美國國內來說,不過是爲了打開中國市場所付出的代價而已,並不怎麼在意,加上這個時候歐洲大陸上已經是風雲涌動,戰爭隨時都可以到來,如此情況下美國的注意力也不像去年那樣那麼關注中國局勢了,所以就匆匆的批准了這一計劃後就交給了嘉樂恆那些人去處理,並沒有和去年那樣引起很大的波瀾。

聽到計劃得以批准後,陳敬雲也是放下了心來!這年頭打仗就是比誰的錢多,袁世凱手裡拿到了近億元的善後大借款,已經是磨着刀隨時準備南下了,雖然國民軍已經正在做着準備,各種軍事物資也在加大采購,但是前線儲備的物資越來越多,那個錢也就花的越來越多,國民軍雖然手中掌控着衆多地盤,財政收入比北洋都多了,但是也架不住那個錢如同流水一樣不停的花出去。

現在有了美國人第二批的援助貸款,那麼手裡頭就多了幾千萬的款子,有了這筆錢未來打起來自己也就不用那麼擔心了!

1913年的四月、五月,六月份,不管是北洋還是國民軍都在花錢,海量的錢花出去購買各種各樣的槍械火炮,子彈火炮,甚至軍糧軍服等等,所有作戰物資他們都在購買!花這麼多錢大規模的囤積軍事物資,自然不是用來白看的,而是用來準備打一場生死大決戰的!

隨着皖贛之戰結束,革命黨人完蛋後,國民軍和北洋軍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明顯,兩者間的生死大決戰隨時都會爆發,而一旦爆發,那就是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大戰。

第27章 袁氏復出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96章 福州體系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621章 陸小曼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1055章 分析(一)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24章 殺人奪權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1002章 兄弟(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848章 空襲!!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1040章 秋熱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60章 蘇浙局勢(三)
第27章 袁氏復出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96章 福州體系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621章 陸小曼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1055章 分析(一)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24章 殺人奪權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1002章 兄弟(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848章 空襲!!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1040章 秋熱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60章 蘇浙局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