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

莫斯科,斯大林看着手中中國駐蘇辦事處送來的,臉色黑的可怕,而周圍的幾個蘇俄高層也是滿臉的憤怒。

“這個陳敬雲難道是想要挑起全面戰爭嗎?莫非他認爲我們無產階級的政府會懼怕他一個獨裁頭子嗎?”下面的一個大鬍子高聲叫嚷着。

“這幾年東方的中國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快,陳敬雲妄圖顛覆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野心已經越來越明顯,我們絕對不能的繼續這麼忍下去了!”又有一個人激憤而道。

說起對中國最爲痛恨的國家,那肯定是蘇俄了,就連日`本對中國的痛恨都比不上他們,1917年中國插手俄國內戰,讓社工黨無法完成對俄國的統一,這份仇怨絕對是屬於大過天深過海的。1923年的時候蘇俄趁着第一次中日戰爭的時候,就是不宣而戰試圖和日`本夾擊中國,但是沒有讓蘇俄想到的是日`本竟然那麼不經打,這沒多久就被中國幹趴下了,導致蘇俄也是不得息兵和中國簽署停戰協議。

1930年的時候,中日再一次爆發戰爭,那個時候蘇俄也是想要再來一次和日`本相互夾擊中國,但是考慮到1923年時日軍的低劣表現,讓蘇俄對日`軍戰鬥力的信心大減,加上當時斯大林也正處於穩定權力的階段,清洗了一批非斯大林派系的蘇軍將領,所以也不敢輕舉妄動,想要等日軍佔據優勢後蘇軍再出兵,但是和蘇軍預料的一樣,日軍再一次遭遇慘敗,於是乎蘇俄也是不得不放棄了出兵的計劃。

之後的三十年代裡隨着中國的實力越來越龐大,蘇俄越來是越感到東進無望,就算是再樂觀的蘇俄人也是認爲短時間內要想統一俄羅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過蘇俄那邊一直都沒有放棄這種想法,就和俄羅斯共和國一直念念不忘西進一樣,他們都想要重新統一俄羅斯。

爲了增強實力,蘇俄從二十年代開始就是大力發展國防工業,建設起了一支現代化的陸軍,使得其擁有的坦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比中國多了幾乎一倍還多。而蘇俄這種專注於重工各有發展的情況使得蘇俄輕工業以及農業部分遭遇了極大的困難,大量的蘇俄民衆生活水平只能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

無數的歷史已經證明,信仰是無法代替麪包的。從二十年代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大量的蘇俄那邊的民衆甚至軍人穿越封鎖線逃亡到俄羅斯共和國境內,而俄羅斯共和國爲了進一步吸引蘇俄民衆的逃亡,甚至出動飛機深入蘇俄境內灑下傳單,利用收音機向蘇俄境內發送宣傳廣播,說俄羅斯共和國這邊依舊是東正教信徒的國家,說俄羅斯共和國這邊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度,只要蘇俄那邊的任何人棄暗投明,那麼俄羅斯共和國將會保證他們的生活,有土地,有面包,有工作!

俄羅斯共和國的重工業自然是遠不如蘇俄的,但是俄羅斯共和國並不算窮,通過發展輕工業以及開發資源,俄羅斯共和國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還是保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

歷年來,俄羅斯共和國至少接受了五百萬以上的蘇俄移民,西比利亞雙方軍事對持線附近,蘇俄那邊的民衆幾乎逃亡一空,後來迫使蘇俄不得不盡心嚴厲的封鎖,甚至把邊境線附近的民衆前往更西方的領土,而對逃亡的蘇俄人實施連坐制度,逃了一個家人都得坐牢,而軍人逃亡的話他的家人更是會被直接槍斃。

接受移民成爲了俄羅斯共和國人口數量增長的主要方式,要知道1918年前後俄羅斯的白?軍剛退守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時候,立國之初的俄羅斯共和各國人口總數只有一千萬而已。

“中華帝`國主義是我們所無法忍受的,不過戰爭關乎到我們無產階層政權的存亡,不能單憑討厭或者喜歡就發動一場戰爭!”斯大林和陳敬雲一樣,是個名副其實的獨裁者,而任何一個人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就力壓羣雄而成爲獨裁者的人都是具備了別人所無法擁有的特性,任何見過斯大林的人,都能夠感受到他身上那種散發出來的領袖氣息。

這個年代裡的幾個著名獨裁者,比如陳敬雲,比如希特勒,比如斯大林,又比如羅斯福,他們都有着非常出衆的個人魅力,陳敬雲的冷靜淡然,從未犯下戰略錯誤的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是面不改色,如此的他讓衆多的中國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強大自信,使得每個人都相信陳敬雲有能力會一次次的力纜狂瀾,有能力帶領中國走向世界之巔。

如果說陳敬雲有生之年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不是強大的國家實力,不是強悍的軍事力量,甚至都不是讓國人吃飽飯,穿上衣住上房,他真正給中國帶去的最大好處就是,他重新豎立起了中國人已經喪失了百年的驕傲和自信,他讓華夏民族能夠昂首挺胸的站在世界民族之林。

很多人都說民族優越論這種東西是病態的,是危險的,但是他對於提升民族自信而言絕對是擁有無以倫比的功效,當你天天說着華夏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時,時間長久了民衆就會認爲自己就是最優秀的那一員,這種事情對於個體而言也許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放大到整個華夏民族的時候,那就能夠極大的增加民族凝聚力。

德國的希特勒那邊,他那極富煽動力的演說讓無數德國人如癡如醉,讓無數的德國人相信希特勒就是德國的救世主,而希特勒在三十年代的執政也充分體現了他的能力,能夠讓一個社會混亂,幾乎半數人都沒有工作的國家快速的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甚至重新具備了調整整個歐洲的實力,如此的希特勒又怎麼能夠說他沒有能力呢。

而斯大林的鐵血,他的天生領袖氣質讓一大羣社工黨人心甘情願的追隨他,蘇俄的工業大發展時代就是發生在斯大林的時代,毫不客氣的說,沒有斯大林的蘇俄絕對不會擁有今天的強悍實力。

羅斯福也能夠讓無數美國的金融巨頭財閥大鱷相信他能夠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危機。

成爲偉人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而成爲獨裁者需要的出衆的個人魅力和能力。

能夠在動盪社會裡一步一步走上來的獨裁者幾乎都是能力出色的人,沒有一個庸才,當然這裡說的獨裁者不包括二代,三代獨裁者,這些人只是繼承了前輩的權力而已,這個權力並非他們自身創建的。

斯大林就是才華橫溢的獨裁者,他的手段和眼光不是下面的一羣蘇俄軍政官員所能比較的。

“現在西伯利亞那邊的情況如何了?中國增兵了多少?”斯大林開口了。

旁邊的上將道:“根據我們的情報來看,中國在哈薩克地區已經增加了至少一個軍的兵力。此外根據我們潛伏在中國境內的特工回饋的消息,中國目前已經在西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動員,大量原本駐紮在中國境內的部隊已經開始奔赴哈薩克地區。而中國駐俄的部隊也進行了緊急的調動,鄂木斯克前線的中國陸軍已經從一個軍增加到了三個軍,此外他們的第二裝甲軍,第四裝甲軍也是相繼出現了調動,目前動向不明!”

說罷後他繼續道:“除了中國陸軍外,俄羅斯國防軍也是進行了全面動員,前線兵力進一步增加!”

聽到這些,斯大林也是搞不明白陳敬雲到底要做什麼了,按照中國的動向來看,如此大規模的動員明顯就是擺出了一副要大舉進攻的態勢,至於俄羅斯共和國那邊的反應倒是屬於正常範圍,中國要進攻蘇俄,俄羅斯共和國肯定是舉手歡迎而且全面配合的,這個從俄羅斯共和國在中國發布動員令後的一個小時後就是發動了全面動員令後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次的事件裡頭俄羅斯國防軍依舊是實施緊跟中國腳步的政策,說不定背後還有着俄羅斯共和國的鼓動呢。

“我們的情況如何,兵力部署能不能擋住敵人的進攻?”斯大林問着。

旁邊的上將道:“我軍已經實施了全面戰備狀態,前線部隊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的迎擊任何進犯的敵人!而且我們已經籌備從中亞以及中部地區抽調兵力增援西伯利亞前線!中國人和那些叛國者是絕對無法跨過鄂木斯克的!”

西伯利亞目前是蘇軍最爲關注的地方,部署了一百多萬的兵力,而且還在增加中,如果不是礙於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限制,蘇軍恨不得在這裡部署超過兩三百萬的部隊。

而運力的限制也是出現在俄羅斯共和國和中國那邊,鄂木斯克方向的部隊主要是依靠遠東鐵路,而哈薩克等中亞方向的中國部隊則是主要依靠中國西北鐵路,而這兩條鐵路都是運力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的供應部隊作戰,這加起來後兩百萬也就是個上限了,再多基本就發揮不出來部隊的數量優勢。

基於運力的限制,所以這西伯利亞一旦打起來後大家實際上是旗鼓相當的,加上西伯利亞領土廣闊,大家基本上都很難集中大量兵力圍殲敵人。在俄羅斯領土內作戰,和在歐洲地區作戰是兩碼事,在歐洲地區作戰,深入敵軍縱深幾百公里的話基本就可以判定輸贏了,但是在俄羅斯地區作戰,幾百公里的縱深根本就不算什麼。

距離和冬季的嚴寒以及春夏的雨季就是在俄羅斯領土作戰的最大敵人,這種情況不但成爲歷史上二戰德國進攻蘇聯的最大障礙,同樣也會出現在這個時空裡的中蘇交戰時的敵人,要不然中國陸軍也不會苦心研究對蘇作戰二十年的時間了,甚至可以說中國的裝甲部隊之所以發展的那麼迅速,一代代的新式坦克被研發出來,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爲了針對蘇俄作戰。

在南方作戰以及對日作戰裡頭,三十年代的時候可用不上二十七噸的T9坦克,更用不上T11重型坦克,也用不上T13自行反坦克炮,甚至連二十五噸的T12南方陸軍都嫌重,中國現有的的所有重型裝甲部隊都是用於應對蘇俄方向的,南方只有一個輕型裝甲師和幾個輕型裝甲旅。

面對着中國的重型裝甲兵團,讓蘇俄感到了龐大的壓力,要不然蘇俄在三十年代也不會發瘋了一樣造了上萬輛的T26和BT5系列坦克了,而這上萬輛的輕型坦克面對中國的重型裝甲部隊依舊是不足的,這也是蘇俄研發KV系列重型坦克和新一代中型坦克的原因所在,很簡單就是爲了抵抗中國的重型裝甲兵團。

面對中俄兩國做出的進攻姿態,蘇俄那邊壓力龐大,不過面對着芬蘭戰場上的即將全面勝利,蘇俄也是不願意就這麼甘心放棄。

於是乎這個讓全世界都緊張無比的二十四小時裡,中國、俄羅斯共和國、蘇俄三國都在進行着緊張的備戰,大量的軍列穿梭在鐵路之上,無數的物資被運輸到前線,戰爭看似一觸即發。

1940年二月二十六號下午三點,就在距離中國向蘇俄發出了最後通牒後的九個小時後,哈薩克前線,雙方的部隊都是進入了最爲緊張的時刻。

距離雙方軍事對持線後的十五公里外的一個小村莊外,平地上挺着大批的坦克以及其他的裝甲車輛,這些坦克大半數是中國陸軍目前的主力T9式坦克,另外還有一部分是T8輕型坦克。

這是一個由一支由中型坦克營和一個機械步兵營所組成的一個臨時裝甲部隊,嫡屬於第四裝甲軍下屬的第六裝甲師,他們昨天就已經受命從後方趕往前線,這兩個營組成了一個臨時裝甲團,然後停駐在這裡。儘管上頭還沒有下達明確的命令,但是這支部隊裡的官兵們都在猜測,如果蘇俄不接受中國的最後通牒停止進攻芬蘭的話,那麼這支部隊將會受命撕破蘇軍的前沿防線,然後對蘇軍發起進攻。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到了下午五點的時候,臨時聯合指揮部裡的一箇中校受到了來自師部的命令,旁邊的機械化步兵營少校營長是個年約三十的人,名爲韓奕華,人長的極爲俊朗,不過說話卻是大聲大氣的:“甘兄,師部那邊的命令如何說?”

甘中校直接把手中的命令遞給身邊的韓奕華:“少校你自己看吧!”

韓奕華接過電文,看了後眉頭一皺:“師部那邊怎麼還要派人過來?難不成你我兩個人還不足擔任這次行動的指揮不成!”

甘中校笑了聲道:“師部那邊也許是不放心吧,這才把林參謀派過來!”

韓奕華卻是很不滿意,這支小規模的部隊是甘中校爲最高的指揮官,而韓奕華就是副指揮官,現在師部那邊又派了個參謀過來,而且還是中校級別的參謀,這種情況對於甘中校來說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韓奕華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要知道中國陸軍可沒有上級派遣人過來臨時指揮部隊的傳統,不會說出現副師長,參謀長之類的人直接下團營級部隊指揮。一般而言都是部隊主官直接指揮,哪怕是下來進行指導視察,但是也很少說直接指揮部隊的。

等到了晚上八點的時候,一箇中校就是抵達了這個小村莊,韓奕華雖然心裡不太舒服,不過還是保持了必要的恭敬。

但是這個臨時調來的中校參謀卻是拿出了師部的一份書面命令,命令中要求這支部隊前往南邊的一個名爲奧拉夫的小鎮,這本來是沒有什麼,但關鍵的是南邊的那個小鎮卻不是中國陸軍所控制的地區,而是蘇軍的一個小型據點,裡頭的駐紮了一個營的蘇軍。

甘中校道:“我們的通牒不是要到明天早上六點纔到期嗎,怎麼要求我們在晚上進去進攻蘇軍?”

韓奕華也是一臉不解:“師部爲何要下這種命令?”

那個中校參謀這個時候卻是臉色一嚴:“莫非兩位是要質疑師部的命令嗎?”

他這話一說出口,這間簡陋會議室裡的另外兩個軍官瞬間就是嚴肅了起來,這兩個軍官可不是什麼軍事指揮官,而是政治軍官,分別是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營來的國社黨政治委員,這些人平時並不會擔任或者插手部隊的戰術問題,主要工作是在部隊裡宣傳國社黨以及保障國社黨對部隊的領導權,說白了就是一監軍,別看他們平時沒什麼存在感,但是在戰爭時期這些政治委員們一個個都是狠角色,除了監督部隊主官不會違反命令外,同時也會在佔據緊張的時候站出來號召部隊裡的國社黨員爲了國家和民族而戰,他們帶領國社黨員所組成的突擊隊實施決死作戰的事情常有發生。

這些人眼裡是容不得任何違背上級命令的事情出現,哪怕這些命令是讓他們去送死。

中國軍隊中的國社黨政治軍官和傳統的軍事軍官是不同體系,平日裡互不干擾,甚至是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他們的作用是任何軍事主官都知道的。

甘中校面色不變道:“我們不是質疑師部的命令,只是想要知道爲什麼而已!”

那中校參謀道:“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命令是來自軍部!”說罷這句後他又說了一句:“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你們大可當成政治任務來看待,而且你們放心,我並不會插手你們的指揮權,明天一早我就會回師部!”

那人都這麼說了,甘中校和韓奕華對望了一眼,都知道這個命令雖然有些奇怪,但是身爲軍人的他們也是需要執行的。

傳令傳達之後,甘中校迅速下達了部隊立即行動的命令,於是乎夜色中數十輛的坦克和大批的汽車打開了車燈向南方前進,就像是一條發光的長蛇一樣在夜色中撲向獵物。

晚間十二點,甘中校看着遠方的那個閃着稀薄燈光的小鎮,從望遠鏡中依稀可以看見幾個塔樓上的蘇軍身影。從今天白天開始,雙方都已經下達了全面備戰的命令,這些蘇軍自然是收到了命令,此時此刻已經是全面戒備了。

由於裝甲部隊行動時動靜太大,所以甘中校是乘坐了一輛偵查坦克悄然靠近觀察,確定了一切和原有的情報中顯示一樣後,甘中校纔對身穿的副官道:“命令部隊展開進攻,務必一鼓作氣衝進去,不得拖延!”

命令下達後,後邊的坦克營和機步營迅速的啓動了坦克,然後開始朝着這個奧拉夫筆直衝了過去。

隨着這支裝甲部隊的靠近巨大的聲響也是被蘇軍的前哨所發現,於是乎奧拉夫那邊衆多的探照燈亮了起來,無數的喊罵聲出現,十分鐘後,中國陸軍四門自行火炮開始相繼開火,105毫米的高爆彈劃過夜空,如同流星一樣落入蘇軍陣地中,隨即爆炸的火光在蘇軍陣地上亮起,震耳的爆炸聲響徹了整個原野。

隨着中國裝甲部隊的率先進攻,奧拉夫內的蘇軍也是展開了火炮反擊,不過由於事發匆忙,而且這個時候中國的裝甲部隊也還沒有靠近,所以他們的炮火反擊只具備了心理影響,沒有任何的實際戰果。

這個時候,甘中校也已經是登上了一輛T9坦克指揮車,身子探出了坦克的他大手向着前方奧拉夫一揮,瞬間大量的T9坦克如同潮水般涌了過去,少量坦克行進間也會急速停下,然後朝着蘇軍陣地開一炮,然後再啓動快速前進。

數十輛的坦克和裝甲車,所組成的是數十門七十五毫米火炮和數十門二十米毫米速射炮以及數以百挺的重機槍火力,這種火力是一個普通的步兵營絕對無法抵抗。

同等數量的步兵部隊和裝甲部隊的火力是完全不對等的。

遭到了中國裝甲部隊的猛烈進攻後,奧拉夫到處都是爆炸的火光,這個時候蘇軍中的反坦克火力也是開始反擊,距離遠了還好蘇軍的反坦克火力還無法擊穿T9坦克的裝甲,只能給T9坦克留下一個彈痕,但是距離靠近了後,面對蘇軍步兵反坦克火力的反擊,甘中校手下的坦克開始出現傷亡。

看着身邊的一輛T9坦克被擊中了履帶後如同一頭疾跑的戰馬一樣在地上拖出了一到巨大的痕跡,履帶被擊毀的他們並沒有停止戰鬥,炮塔迅速轉動,然後對準了一門蘇軍的反坦克炮就是開火,七十五毫米的高爆彈在蘇軍的反坦克陣地上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爆炸火光。

而於此同時,更多的坦克迅速靠近蘇軍的陣地,然後用着坦克炮和車載機槍一遍又一遍的打擊着蘇軍陣地,而後邊伴隨坦克進攻並掩護坦克的機械化步兵們看到這種情況,臉色上露出了對戰爭和死亡懼怕的同時還有着興奮。

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30章 購軍械(三)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476章 不孝子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14章 剪辮造反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1章 胡陳之爭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233章 喜與憂第478章 97號陣地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
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30章 購軍械(三)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476章 不孝子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14章 剪辮造反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1章 胡陳之爭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233章 喜與憂第478章 97號陣地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