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

桓譚成爲黃門侍郎,屬於蔭父親之職,畢竟他們家世代都是替漢朝皇帝管禮樂的,他擅長音樂,善於彈琴,每逢宮廷宴會,漢成帝興致上來了,往往讓桓譚主持演奏。

但他不甘心只當一個樂官弄臣,常常進入天祿閣看書,數年下來博學通達,但都只訓詁大義,討厭繁瑣章句,還時常譏笑那些天天宣揚讖緯的俗儒,因此多受排擠。

他家世交不少,從小到大夥伴、同事也多,但都是泛泛之交,要論真正的知心之交,三十年來竟無一人。

直到那一年,漢成帝的黃門侍郎署中,來了一個說話有點口吃的巴蜀鄉下人,年紀挺大,四十老幾了,不修邊幅,靠近後還能聞到酒臭。

他站在多是勳貴子弟的郎官隊伍裡,顯得格格不入,直到桓譚路過,覺得其氣度不俗,主動與他打了個招呼。

“沛郡桓譚,字君山。”

對方受寵若驚,連忙回禮:“蜀郡揚雄,字子云。”

桓譚最初被揚雄吸引的,是他作賦的能耐,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漢成帝帶郎官們外出三次,分別前往甘泉宮、汾陰后土、上林苑,揚雄則在當年連作三篇大賦:《甘泉賦》、《河東賦》、《校獵賦》,都文采飛揚,看了的人都讚歎,說自從司馬相如後,就再也沒過這樣的辭賦大家了,但也僅此而已。

倒是桓譚看得深些,瞧出三篇賦裡的憂國憂民的勸誡之意,於是他興沖沖跑去找揚雄,想和他學作賦。

“子云作賦如此精妙,可有何訣竅?”

揚雄倒是自謙:“作賦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熟讀千篇辭賦文章,才能作好。”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桓譚以爲揚雄藏私不肯說,他倒是誠懇地說道:“我從前隨陛下巡遊華陰集靈宮,作了一篇讚美王喬、赤松子二仙的小賦,被時人誇獎。但諺語說得好,‘侏儒見一節,而長短可知。’孔子也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如今看了子云文章,再看看我的小賦,才知道自己作賦之能,與子云差別有多大。”

揚雄請桓譚將那篇賦念來聽聽,等聽過後,揚雄捋須笑着看向桓譚:“君山作這賦,沒用心啊。”

桓譚一時詫異,揚雄繼續道:“君山雖大讚二仙,但不過是堆砌辭藻,未曾發自內心頌揚,我猜猜看,莫非君山……並不信能活千載的神仙?”

這真是一語道破,桓譚對這些神仙故事確實不太篤信,只是皇帝下了命令不得不做,雖然也盡力,但骨子裡,還是敷衍了。

他賦沒學成,卻對本不算熟絡的揚雄另眼相看,很多年後,當桓譚站在曲阜魯王宮,追憶這位老朋友時,覺得只能用一句古諺來形容。

“有白頭如新,亦有傾蓋如故。是否能做至交,言語之間,便能看出能不能相知,不在乎是陌生人還是故人。”

那時候的他們還滿懷理想,積極支持王莽、劉歆的改制,希望改變成哀黑暗的世道,只是都遭遇了巨大挫折:揚雄不善言辭,不懂官場規則,平時又不修邊幅,嗜酒貪杯,雖然才情超卓,聲名遠揚,仕途上卻一直不得志,成哀平三代未得升遷,始終是個黃門侍郎,皇帝、權貴們,都只當他是個詞官弄臣,對他的勸諫毫不理會,這讓揚雄十分失望,甚至放棄作賦,改爲研習經學、和天文曆法。

桓譚也到了人生低谷,他遇上了類似“濫竽充數”故事裡的段子,漢成帝喜歡舞樂,而繼位的漢哀帝厭惡音樂,竟撤銷了宮廷樂府。單位都沒了,桓譚自然也該幹嘛幹嘛去,樂官們紛紛再就業,桓譚因爲人際關係不行,遂被安排做了一個“典漏刻”,工作就是盯着漏刻,校正時間報時,隸屬於天官……

氣歸氣,但桓譚那幾年也沒浪費,雖然對什麼神仙方術缺乏篤信,可日月星辰,卻是他興趣所在,他開始白天黑夜一日數次觀察着太陽和星宿的運行軌跡,然後把這些細小的變化記錄下來,再對漏刻進行核校。

他和讖緯的樑子,就是那時候結下的,每當桓譚發現古人未曾記錄的日月星辰運行規律,興沖沖地想要上奏時,迷信的皇帝卻只聽信身邊公羊派、讖緯家、方術士叨叨“天人感應”,將自然的變化看成是“天”發出的預兆,據此肆意揣測,妄加詮釋,鬧出許多可笑的事來。

神秘的天文和讖緯攪和在一起,如同一盆清水染進了污穢的墨汁,那廣闊無垠的天空、遙遠神秘的天體,更加迷障重重。

桓譚只覺得衆人皆醉我獨醒,唯一讓他欣慰的是,他成功將已成好友的揚雄,從錯誤的“蓋天說”,拉到了他篤信的“渾天說”一派中。桓譚對揚雄文采學識十分敬佩,但二人在學術上若看法不同,必是針鋒相對,爭得面紅耳赤。但在那個寒冷的冬日中,桓譚以無懈可擊的實證與邏輯說服了揚雄,這對落難兄弟,開始背靠背,與讖緯家和天官們做鬥爭,朋友之外,又多了“袍澤”之情。

那就是在那段時間裡,揚雄完成了《太玄》的創作……

桓譚從過去的回憶裡緩過神來,發現全場的羣臣諸儒都在看着自己,而他在大呼“揚子云乃儒門自漢之後第一人”後,已經緘默了好一會,是啊,他不止要提出,還得證明!

“諸位可曾看過《太玄》?”

桓譚環視左右,然而響應者寥寥,就算是看過的人,也是因爲揚雄是第五倫老師,才連忙去補的,畢竟第五倫爲了宣揚先師學問,已經將揚雄著作完成了出版,是市面上最容易找到的——比五經還容易。

即便如此,因爲《太玄》始終沒被第五倫列入考試內容的緣故,依舊讀的人不多,眼下他們只借口說:“子云翁著作艱澀深奧,吾等未能讀懂,但頗受震撼……”

豈料桓譚卻順着話道:“然也,讀不懂《太玄》,確實是學問不足!”

想當初揚雄嘔心瀝血,將這本書寫出來時,世人皆不以爲然,只有桓譚讀後拍案叫絕,大加稱讚。

現在,他就將自己的讚譽原封不動,當衆表明:“玄,就是天道。古代聖賢制定法度,皆以天道爲本統,之後才能理清帝王、朝政、人事、法度以及萬事萬物關係。因此,伏羲稱之爲《易》,老子稱之爲‘道’,孔子稱之爲‘元’,而揚雄稱之爲‘玄’。太玄三篇,立三體,道盡了天、地、人之道,自《易》後見所未見。”

換了過去,桓譚若如此說,肯定肯定無數人起來和他爭辯,可眼下卻一片緘默。

第五倫當然知道原因,今天的會議,背後推手、主持者都是揚雄的弟子,作爲太學祭酒的桓譚則是揚雄老友,用後世一句話說:“經理,隊員,解說,全都是我的人。”這時候問衆人誰支持誰反對,誰敢反對?

這種與揚雄生前飽受嘲弄鄙夷截然相反的情形,讓桓譚感慨不已,但他不願意讓這件事,單純是因第五倫權勢所壓,遂道:“既然諸君不願說揚子云不足,好,便都由我說了罷!”

“揚子云不善言辭,嗜酒,不修邊幅,酩酊大醉後便不辨東西,胡言亂語,此一弊也。”

“揚子云膽小,王莽執政時,子云捲入謀反案,天祿閣來了幾位獄吏要拿他去審問,子云不敢爭辯,嚇得縱身從天祿閣跳了下去,摔成重傷,此二弊也。”

“子云二子先後夭折,執意將二子送回蜀郡老家安葬,來來回回花費巨資,本來日子便緊巴,如此更加艱難,處處舉債。子云在著述中,明明通達聖賢之道,明白生死之理,不在賢人季札之下,可當真遇事,卻失了理智,此乃其‘通人之蔽’也。”

數落着導致老朋友人生諸多不幸的種種弊病,桓譚彷彿又看到了他最窮途末路那幾年的窘態,只覺得心中劇痛。

“但以上種種,皆不能抹殺子云之才。”

“想當年,京師有王公子弟聽聞子云蓋世之才,死時卻湮沒無聞,遂跑來問我,揚子云何人哉?”

“我回答說,才智開通,能入聖道,卓絕於衆,這便是揚子云!”

“而新莽大司空王邑也來問我,桓君山,汝常稱讚揚雄辭賦文章,真能傳世否?”

“我回答說,必傳!”

“但我與大司空,恐怕都看不到那一天,世人往往以貌取人,看到揚子云官位、俸祿、長相都不行,因此看不起他的文章。過去老子寫了德、道兩篇,後來文帝、景帝、司馬遷,都以爲五千言超過了五經。”

“揚子云好古而樂道,文章文采立意高遠,以爲經莫大於《易》,故作《太玄》;傳莫大於《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於《倉頡》,作《訓纂》;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以上種種,皆符合‘立言’之不朽!只可惜不受世人待見,但假如遇到英明之君主,爲他稱道,那麼揚子云名聲著述,必定會超過諸子百家,列在‘五經’之後稱爲‘經’。”

衆人再度被震驚了,“經”是能隨便加的麼?經者,經天緯地,世之綱紀也!只有那些被尊奉爲典範,可以指導人世的著作,方能得此殊名,除了儒家六經外,也就孝經被承認,而《道德經》一般只稱老子五千言,尚未被士人公認,太玄何德何能?

桓譚卻不顧衆人目光,他今日非要將一切替老朋友的不值、不忿,統統說出來。

“但我錯了。”

桓譚道:“王邑已死,確實看不到子云文章宣揚於世,但我看到了。”

“上有英明之主,下有雕版之技,子云著述,已經流傳天下,而發揚光大的那天,便是今日!猶如陽光雨露,拂去蒙塵,終見真玉!”

桓譚言罷,朝第五倫和衆人作揖,然後退而入席。

立言這一點,無人反對,揚雄簡直是著作等身,而且要論艱澀,那些動輒百萬字的五經訓詁,豈不是更加難懂?與他們相比,揚雄的書反倒成了入門。

至於立功,更是衆口一詞:“子云教出了魏皇陛下,一舉誅滅王莽,挽救天下,這便是最大的功勳啊!”

如此一來,本就板上釘釘的配享,便更加順理成章,但私底下,仍有心裡不太服氣的大儒彼此交換眼神。

“聽說,當年有人問桓譚:‘揚子云是西方的孔子,才貧困到這種地步,無孔子之賢,卻有孔子之窮,此言可有理’?”

“而桓譚反駁,說此言無理,他曰:‘過去仲尼難道只是魯國聖人?也是齊國、楚國的聖人!故而揚子云不獨是西方孔子,更是東方孔子,當世孔子’!”

“揚子云文章如何我看不懂,但他有一點與孔子相同,便是教出了好弟子啊!”

而揚雄的“好弟子”,似乎還不滿足,隨着第五倫的點頭暗示,王隆也站了出來,進一步提出,揚雄在“立德”上也有建樹!

“夫子在《問道》一篇中有言,舜、禹繼承堯的事業,推行堯之道,使得法度彰明,禮樂盛行,百姓富有,安居樂業,此爲有道。而夏桀、殷紂則倒行逆施,使得法度廢棄,禮樂喪失,百姓死於非命,此爲無道。”

“聖人之學,應當因承有道,革除無道,自三代之後,又有文武周公至於孔子、孟子、荀子,道統代代相傳,然而荀孟之後,禮樂崩壞,經典遺失,雖有伏生等輩追述,然已失正道本意,乃至於漢儒引陰陽讖緯入經,編造古事,怪力亂神,早已偏離道統,這纔有了王莽亂天下之事。”

“直到夫子,道統再續,而陛下受學承志,聽夫子敦敦教誨,誅滅新莽,因繼道統,將再度開創盛世!”

好傢伙,如此一來,揚雄就取代被漢儒推崇至極的董仲舒,補上了荀孟之後“道統”的承接,他們這一流派,儼然繼承了真正的先王之道,成了儒學正宗!

至此,第五倫非要再曲阜召開這場學術會議的政治目的,也圖窮匕見!

第五倫從始至終沒有親自下場干涉,卻一直掌控着全局,他洞若觀火地看着下頭的駭然、震驚以及不甘又不敢冒頭的種種情緒,手指輕輕敲打着案几,心中暗道:

“秀兒,你只搞些讖緯預言,來爲自己張目,塑造帝位神授,還是落了下乘。”

“你看我,既然老師入了道統。”

“不就相當於,我也是道統正宗了麼?”

……

PS:揚雄在魏晉南北朝到宋朝期間,地位確實很高,韓愈搞出道統說時,也將揚雄列入。

第16章 死狗第34章 大學城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589章 忠誠!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215章 他急了第375章 樂土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52章 左手畫圓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592章 優勢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540章 倫秀(上)第653章 砍頭第689章 祝融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32章 馳名雙標第652章 漢奸第559章 甥舅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312章 上駟第692章 雙管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16章 柱天第498章 打援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147章 要文鬥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108章 狼來了第547章 換馬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55章 山高水長第327章 離譜第371章 馮衍第263章 家書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510章 補天第358章 好消息第207章 紅白黃第693章 齊卸甲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514章 鐐銬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499章 強渡第405章 公孫帝第554章 荊襄第584章 大進軍第392章 銜環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373章 降維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512章 脊樑第468章 祁山第276章 北狩第520章 煞幣第527章 相異第634章 要多想第147章 要文鬥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513章 誅莽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307章 驕傲第198章 一粒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83章 借劍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246章 南巡狩第682章 豆渣第51章 三辭第303章 摸尾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518章 辯經第548章 山頭第649章 兄弟第615章 神化第439章 你配嗎第90章 喜迎王師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529章 細線第520章 煞幣
第16章 死狗第34章 大學城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589章 忠誠!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215章 他急了第375章 樂土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52章 左手畫圓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592章 優勢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540章 倫秀(上)第653章 砍頭第689章 祝融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32章 馳名雙標第652章 漢奸第559章 甥舅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312章 上駟第692章 雙管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316章 柱天第498章 打援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147章 要文鬥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108章 狼來了第547章 換馬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55章 山高水長第327章 離譜第371章 馮衍第263章 家書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510章 補天第358章 好消息第207章 紅白黃第693章 齊卸甲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514章 鐐銬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499章 強渡第405章 公孫帝第554章 荊襄第584章 大進軍第392章 銜環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373章 降維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512章 脊樑第468章 祁山第276章 北狩第520章 煞幣第527章 相異第634章 要多想第147章 要文鬥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513章 誅莽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307章 驕傲第198章 一粒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83章 借劍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246章 南巡狩第682章 豆渣第51章 三辭第303章 摸尾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518章 辯經第548章 山頭第649章 兄弟第615章 神化第439章 你配嗎第90章 喜迎王師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529章 細線第520章 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