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

“南岑北袁”這是當時對岑春煊和袁世凱兩大清廷重臣的稱呼,同樣是聲名遠播,但誰不想爭第一,誰不想壓過對手一頭。於是,袁世凱大力襄贊新政,包括廢科舉、督辦新軍、建學校、辦工業,還建立警察隊伍,並籌劃修建京張鐵路;而岑春煊也不落後,在兩廣整理財政,興辦實業,修建鐵路,建立警察學校,上奏建立新軍。

政績和聲望,岑春煊和袁世凱競爭的便是這個政治資本。而推崇革新不但是歷史潮流,而且是獲取政治資本的好途徑。爲此,兩個人是卯上勁兒了,你幹什麼我也幹,還非要比對手幹得好。

但岑春煊與袁世凱相比,缺陷也很明顯,那就是缺錢。此前歷任廣東督撫爲討好慈禧,上繳中央的比例過高,還要協濟廣西等省份,財政已到山窮水盡地步。爲應付剿匪、舉辦新政、壓倒政敵,不否認岑春煊嫉惡如仇,但其仗着慈禧的信任,用參頦和追繳虧空等措施,追回貪官侵吞的錢財,以此來緩解財政困難的想法也是很明顯的。即便如此,資金依然缺乏,否則,岑春煊也不會倡議“息借民款之舉”,以“辦理地方生利要政”了。

陳文強與張榕軒之前已經作了溝通,制定出了相應的策略,那便是投其所好,在岑、袁的抗衡中,爲岑春煊加上足夠份量的籌碼。

果然,岑春煊對潮汕鐵路的修建是支持的,但這並不讓他滿足。他又把粵漢鐵路這個爛攤子提了出來。涉及到借外債,有美、比、英、法等國摻和在內,又有粵、湘、鄂三省紳商反對出賣路權。粵漢鐵路的問題可謂是錯綜複雜,困難很多。

“外債可借,貸款可借,商股可募,然路權不可喪失。”張榕軒對此沒有研究,陳文強只好說出自己的見解,“若追根究底。則盛宣懷該殺,皆是其擅借外債、私定合同,造成今日之結果。而且。三省合辦,衆口難調,不如各籌各款,各修各路。約期合龍。方顯各省官員之能力。”

岑春煊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陳文強,張謇已經來信推薦,請他予以照顧,他也對這個聲名鵲起的年輕新秀很感興趣,希望能借力使自己的政績再上一層,至少不落後於袁世凱。

“外債嘛,總是麻煩,輿論反對呀!”岑春煊輕輕搖了搖頭。說道:“貸款呢,從哪裡貸?募商股。粵商恐怕也無此實力。”

“從中華南洋合資銀行貸款,只涉利息,不涉路權。”陳文強淡淡一笑,說道:“況且,合資銀行有發鈔權,如果總督大人給予合資銀行在廣東開設分行,以及鈔票流通的方便,合資銀行應該可以提供低息貸款吧?”

張榕軒看到陳文強的眼神,立刻明白,這是拓展合資銀行經營範圍的大好時機,他立刻點頭附和道:“下官與陳京卿皆是銀行股東,話語權還是有的。如果總督大人能給予方便,下官保證低息貸款沒有問題。”

岑春煊一笑,似乎看穿了陳、林二人的心思,並沒有表明態度。

“至於招募商股——”陳文強不以爲意,繼續說道:“粵省商紳或無此實力,但外省外埠的商家呢,總督大人又何必拘泥?”

張榕軒點頭贊同,“商人牟利,憑大人廉潔的官聲,有合理的經營章程,再讓出股商家組成管理機構,官府委派精幹官員監督,又何愁商股不募?”

岑春煊眼前一亮,他與張之洞一樣,並不反對修路,但不相信三省紳商有足夠財力承擔此任,如果將招募商股擴展到外省外埠,那問題豈不迎刃而解?如果能夠成功,這粵漢鐵路的主導權豈不就從張之洞手中轉移到自己這裡,還能贏得在工商界的名望,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啊!

“二位之言深合吾意。”岑春煊不掩讚賞神情,連連點頭,又爲了保險,對陳文強和張榕軒說道:“另外,貸款一事還需二位多多出力,多多美言啊!”

“大人放心,貸款沒有問題。”張榕軒連忙保證,“合資銀行剛剛成立,能參與此項萬人矚目之工程,亦是打響名聲的好機會。”

“好,好。”岑春煊說了兩個“好”字,又對陳文強說道:“自廣州電燈公司倒閉之後,只剩沙面英商一家獨大。聽聞陳京卿在上海成立電力公司,又有洋務嫺熟之名,不知可否在廣州重建電燈公司,扭轉此種局勢?”

陳文強想了想,說道:“只要官府支持,憑現在的技術能力和發展水平,下官願讓廣州城充滿光明。”

電力發展日新月異,從發電機的功率、電力傳輸距離,再到燈泡的壽命,以及其他電器如電扇的推出使用,相比數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而晚清時期,廣州已是商業興盛的城市,經商容易致富。由於農村人口激增和天災人禍,生活水準下降,棄農經商者增多;仕途擁擠,士人生活相對貧因,又使更多的人棄學經商。在廣州,商人在市民中所佔比例相當高,店鋪幾爲住戶的三分之一。商人地位的提升,使人們的賤商觀念日益向重商、慕商方向轉變。世人重商,商人的思想觀念和習慣也就成爲領導潮流的時尚。

於是,商人的講排場、尚奢華和及時行樂成了一時的風氣。豪商巨賈爲顯示自己的富有往往揮金如土,極盡奢侈之能事。而其他階層的人民因羨慕而紛紛仿效,使奢侈消費成爲風尚。

發電、用電成本的大幅降低,雖然並不是所有人家都用得起的,但廣州人又務實求新,商鋪、酒樓、街道,再加上富庶人家,只要能保證一定的使用戶數。電燈公司的維持還是可以預見的。

又解決了一件大事,岑春煊心中高興,可還有些疑惑。詢問起陳文強爲何要到瓊州發展,若在廣州附近,豈不更加方便。

陳文強直言不諱,坦言自己喜歡那裡的清靜環境,以及瓊州的資源豐富、海上運輸快捷等優勢,特別是提到了要建設石油化工廠,在瓊州接收從南洋運來的石油原料更加方便。

“……鹽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乃是現今世界三大化工產業。其中尤以石油化工起步最晚,卻是潛力最大。”陳文強的講述使岑春煊眼前出現了美好的前景,取得政績和名望超過袁世凱的希望越來越大。“其化工產品的應用將是方方面面,可以說與衣食住行都有密切關係。”

聽不懂,但這是好事,就象發明新藥一樣。將是國內沒有的。甚至是蓋過洋人的。岑春煊已經做出了決定,在瓊州那塊荒僻之地給陳文強施展的空間,不僅沒有什麼損失,卻很可能有巨大的收穫。況且,陳文強已經在話中暗示抗瘧新藥已經接近成功,到時候也能給自己增光添彩吧?畢竟是在瓊州,是在自己管轄的地盤,這個看起來很懂事、很明事體的陳文強。會把自己的支持算在新藥發明的功勞裡面吧?

陳文強越來越摸清岑春煊的心思,也越來越確定之前的分析判斷。說得也越來越讓岑春煊感到高興,“大人不遺餘力地興辦教育,可稱爲興教翹楚。我與張兄深爲欽佩,願爲兩廣實業學堂捐資二十萬元,以利兩廣實業的建設發展。”

岑春煊認爲“教育者,政治之首務也”,主政山西時創辦了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主政四川時又建四川高等學堂;到了兩廣,又陸續興辦兩廣學務處、廣東將弁學堂、軍醫學堂、陸軍測繪學堂、林業學堂、巡警教練所、兩廣優級師範學堂、陸軍中小學堂、法政學堂、兩廣實業學堂、廣西高等學堂等十多所西式學堂,陳文強恭維之餘倒也確實很欽佩。

幾番投其所好後,賓主間的談話愈發融洽,陳文強又發現岑春煊這個人還真的是比較有思想。他所推崇和效仿的是歐美式的經濟立國主義和以教育爲本的發展戰略方針,對俄德日式的軍事立國則持批判態度。對於兩廣的發展,他甚至有建“特區”和將欽州、北海建成大西南通道的設想。

顯然,岑春煊雖然不是革命者,但他似乎也不拒絕國家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就與單純的倡導新政,又有了很大的區別。

但陳文強對岑春煊的設想並不完全贊同,以現在中國的工業能力和工人的素質,儘管有勞動力價格優勢,可要向“外向型經濟”轉變,還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發展。何況,中國的關稅權還掌握在列強手中。

儘管如此,陳文強還是依着岑春煊大概的思路提出了一些獨到見解,併爲自己在瓊州的發展爭取到了一些優惠政策。同時,他還向岑春煊說明自己爲了確保在瓊州的安全,準備從上海自強商團調些人手。對此,岑春煊未置可否,陳文強就當是默認了。

提前打個招呼,既顯得坦承,又爲以後的事情作個鋪墊。反正岑春煊同不同意都無所謂,人帶了,槍枝彈藥也藏在船上,陳文強肯定是不會放棄的。

談話中,陳文強又象是無意地透露出將在廣州與錢王的接班人王鴻圖會面的消息。果然,岑春煊的眼睛又亮了,熱情地請陳文強代爲介紹,他很願意在總督府接見王鴻圖,暢談新政。

岑春煊還真是雁過拔毛啊,只好對不起王鴻圖了。對此,陳文強稍有愧疚,但也只是一閃而逝。

結束接見,陳文強和張榕軒告辭而退。出了總督府大門,張榕軒立刻伸出大拇指,對着陳文強表示欽佩。此番投其所好的策略,基本上是陳文強的分析判斷,兩人配合也較默契,接見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

“呵呵,都是錢的作用。”陳文強謙遜地擺了擺手,感慨道:“沒有官府的首肯和支持,想幹點事情真是太難了。張兄,雖然朝廷有旨,岑春煊又表示支持,但在修潮汕鐵路的時候肯定還會遇到不少麻煩,你可要有心理準備啊!”

張榕軒點了點頭,說道:“資金方面倒是小事,全部工程、路軌、機車、車廂及站臺由英國怡和洋行估價,共需一百八九十萬元,我們兄弟一人認購百萬,也就解決了。我顧慮的是徵地問題,恐怕不會一帆風順。”

“張兄倒也不必太過擔心。”陳文強寬慰道:“太后不是賞了你御筆墨寶、玉如意和蟒袍,這些物件可是一種權威象徵。再有岑春煊的支持,遇到困難也定能解決。”

“借陳兄弟你的吉言。”張榕軒拱了拱手,臉上露出了些許笑容,“陳兄弟聲名遠播海外,又有張老狀元等人背後支持,岑總督言談之中對你也是青眼有加,陳兄弟去瓊州創業,定然是一帆風順。”

“一帆風順也好,困難重重也罷,這路既已選定,就總要努力地走下去。”陳文強的話中透着別的意思,只是張榕軒卻聽不出來。

接下來幾天,陳文強在廣州城安排了聯絡點和留守人員,又與王鴻圖進行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初步確定了投資藥廠,以及在昆明建立銀行分行和電燈公司等事宜。

經過這樣一番運作,合資銀行的觸角便基本伸到了兩廣和雲南,再加上甬商的大本營江浙,經營範圍一下子擴展到數省。

如果能把合資銀行做大做強,在中國的金融方面擁有舉足輕重的力量,也就擁有了一個可以大量支出的金山銀山。鈔票啊,只要建立起信譽,以後便可以發行超過銀行資本數倍乃至十數倍的金額。換句話說,合資銀行印刷的鈔票如果成爲信用貨幣,也就基本上和所持有的貴重金屬的多少沒有緊密的關係了。

當然,這也只是美好的期待,也只是理論上如此。但從其他革命團體的資金匱乏,籌款成爲非常重要的任務上來看,復興會已經遠遠地走在了前頭。

對陳文強來說,他更加感到僞裝成立憲派是多麼地有利,多麼地遊刃有餘。這也是一股潮流,特別是在國內的主要潮流,不用搏擊而進,只要順勢而爲,他便能獲取意想不到的好處。

…………..

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5章 隨走有感第54章 攤牌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4章 結死樑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83章 伯蓀來訪第90章 廣州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99章 武昌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91章 無題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81章 無題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5章 刮目相看第9章 接客,賣唱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25章 綁架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39章 新思路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62章 甬商關注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64章 生日邀約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86章 無題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59章 檳城立足第51章 商團,試槍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31章 信任?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35章 酒宴第91章 赴日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6章 第一桶金第79章 朋友?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2章 夜市
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15章 隨走有感第54章 攤牌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4章 結死樑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83章 伯蓀來訪第90章 廣州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99章 武昌第28章 壓抑,渲泄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91章 無題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81章 無題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5章 刮目相看第9章 接客,賣唱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25章 綁架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39章 新思路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62章 甬商關注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64章 生日邀約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86章 無題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59章 檳城立足第51章 商團,試槍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31章 信任?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35章 酒宴第91章 赴日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6章 第一桶金第79章 朋友?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2章 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