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

歷史不是一根直線,從來不是筆直前行,而是變幻莫測,充滿了變數。頂點小說,x.歷史上的辛亥革命,一場改變歷史的革命,相比較而言,死的人很少,因爲參與的多方力量都有相對的人性底線,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辛亥革命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看做是一次和平轉型。

同樣的,一九零九年爆發的革命,雖然還沒有顯現出鬆緩的跡象,但真正能左右時局的幕後者,卻並沒有大打出手的打算。

但硬碰硬的一仗是很有打的必要的,只有明白對方的力量,纔會真心地用妥協、商談的方式解決問題;也只有顯示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在談判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反觀革命的一方與清廷,態度是大不相同的,並不僅僅是南下鎮壓的北洋軍還處於袁世凱的遙控指揮之下,沒有什麼熱情,或者說是拖沓延宕。在京城,亂象更生,讓人看不到清廷內部同心協力的樣子。

革命初起,清廷便決定出兵鎮壓,由蔭昌前往。蔭昌曾在德國留學,學過軍事,曾作爲清朝的使節出使德國,但這次他自己就打退堂鼓了,在北京城足足逗留了三天才緩緩出發。其實他是心生畏怯,在運作重新起用袁世凱。但復興會的內線卻傳出謠言,說清廷南下的軍餉不足,沒有持續打仗的資本。

清廷的財政緊張是衆所周知的事情,這個消息倒也不算都是造謠。所以,老百姓對這個消息是很相信的,認爲朝廷沒錢了。既然如此,自己存在銀行的錢就不安全了,開始紛紛到銀行取錢。

老百姓如此做倒也無可厚非。但取錢最起勁的竟然是奕劻,他一家就取出至少幾百萬兩以上的鉅額存款,直接存入英國匯豐銀行。只有兩天的時間,北京有幾家銀行就關門了。以前可以給銀票、紙幣,現在都沒有人要了,只要現大洋。寧肯背在身上重一點,但是踏實,能買到米,米也越來越貴了。

帶頭,清廷的其他官員也紛紛仿效,完全沒有同舟共濟、共度時艱的覺悟。不僅取錢,很多人還開始逃難。

北京人逃到天津去,天津有租界,使得租界人滿爲患。天津全都住滿了。房價急劇攀升,有一些北京人在天津待不下,就住在北京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東交民巷使館區,一個是六國飯店。還有一個流向是紛紛逃亡上海,全國各地都有人逃到上海,上海的房價也飛速攀升,米價也隨之上漲。

伴隨着這些亂象的是人心恐慌。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謠言。報紙上每天登載的消息有許多是假的,凡是講革命黨人勝利的消息。在南方的報紙暢通無阻,而說清兵打勝仗的報館就有幾家被砸了。

很多人都聽到謠言,但過了幾天,謠言統統都變成了事實。比如說今天寫的“南昌淪陷”,明天寫的“無錫淪陷”,過後一個星期就都變成事實。

亂象、謠言、恐慌清廷內部呈現的是樹倒猢猻散的景象。北洋軍已經南下,後面卻已經在各自做着打算;民間則是不看好朝廷,這個時候很多老百姓又想起自己是漢人了,都覺得滿人太少,漢人幾十人打一個。打勝似乎可以預期。

一個曾經的所謂大國,竟然沒錢,準確的說是國庫沒錢。錢都到哪裡去了毫無疑問是落到私人的口袋裡了,許多親王、貝勒和大臣家裡都很有錢,唯獨大清朝的國庫沒錢。最困難的時候,國庫裡只有二十萬兩白銀,許多部因爲沒有辦法發工資而紛紛關門,度支部不斷地想辦法借款。

如此窘迫的財政,立刻把清廷的形象毀得差不多了。很多低級官吏也想逃難,可工資不發,連路費都沒有,只好去當鋪典當湊錢。官吏如此,老百姓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也就不言而喻了。

特別是南方諸省紛紛宣佈,不管是憲政派的換湯不換藥,還是革命軍切實掌握控制的地區,反正這一份份通電,就如一記記重拳狠狠擊在外強中乾的清廷頭上。

而由於革命軍方面的積極爭取,加上清廷海軍主要根據地上海的光復、駐滬海軍投向革命政府,最後安徽宣告,整個長江下游除南京外,竟再無補給之地,江中軍艦的煤糧供應也發生了困難,這些因素終於促使泊於江面的海軍官兵決心起義。

同時,湯鄉茗又收到了其兄湯化龍的密信,說到革命軍政府很器重他,有意讓其擔任桂省或閩省的民政總長,促其“起義立功,趁早勿晚”。

“海琛”艦正電官張懌伯、二副楊慶貞、三副高幼欽等人,“海容”艦正電官金琢章、槍炮官陳世英,“海籌”艦正電官何渭生、二副沙訓齡、教官佘振興等人又進行了廣泛聯絡,一些艦的管帶、幫帶得知後也予以默認。

在此情形下,湯鄉茗率“海容”、“海琛”、“海籌”等艦拔錨,到達九江。各艦都降下了清朝龍旗,懸掛起白旗,表示歸順革命。

如此一來,長江防線便非常牢固,革命勢力與清廷劃江而峙的局面幾近形成。

緊接着,復興會發表了致全國人民書,表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並邀請已各省及上海派出代表趕赴廣州,參加臨時政府籌備會議,共商國事。

同日,吳祿貞以革命軍總司令的名義在武昌發佈命令,呼籲各省的軍隊迅速安定地方秩序,以保證民衆安全爲要,禁止傾軋與互相攻擊,一切待臨時政府成立後協商解決。

同時,又向各省軍政府發出聯合作戰通告,希望各省軍政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增援武昌軍政府,共同打擊並消滅忠於清廷的反動軍隊。

江西軍政府首先響應。先抽調一協軍隊增援武昌;湖南軍政府也很快作出決定,首批援鄂軍一千七百餘人由王隆中率領自大西門碼頭乘船出發,各界代表至河岸歡送者達數百人;另外,廣東軍政府派出張醁村的混成第三旅,出發援鄂作戰。浙江軍政府則組織北伐軍,決定剋日北上。與李燮和的淞滬革命軍聯合進攻江蘇,光復南都,以爲武昌之策應。

革命在蔓延,在發展,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整個革命運動的重要基礎是美國式的,無論是財政支持、革命理想、政治體制還是革命精神,都來自美國;美國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革命運動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堅定的決心,人們決心爲共和主義而奮鬥。雖然能否成功還值得懷疑,但什麼都無法阻擋人們的努力而且。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復興會崛起的勢頭難以阻擋,包括江浙財團、南洋華人世家、本國的一些財閥都在支持它。”摘自美國公使嘉樂恆發給美國政府的電文

“滿清之前途,實屬黑暗,本國人民,多不信服我國遇英人性命財產危險之時,應用全力保護,然無論如何辦法。總不能稍使越此範圍之外此次革命軍舉動,秩序井然。並於外人利益非常尊重,與從前此等亂事,大不相侔復興會首腦陳文強昨日派人拜會了駐上海各國領事,希望各國政府能夠承認革命軍爲交戰團體,並透露廣州臨時政府已經得到各省認可,將統一協調南方諸省的革命行動。儘快恢復社會秩序。同日,復興會之領袖宋復華於廣州宴請了各國商團代表,歡迎各國商團在遵守臨時政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革命軍實際控制的粵、湘、桂、滇等地區進行投資,並分發了廣東軍政府的發展綱要和工商政策。美國商人表現活躍,對即將興建的柳州鋼鐵廠、即將擴建的海南橡膠園頗感興趣”摘自英國公使朱爾典給外交大臣葛雷的電文

“帝國政府自中國騷亂開始以來,即堅持這樣的原則:這是中國內部的事,必須首先讓中國人自己建立秩序。但是,如果發生象是不可避免干涉的情況時,按照帝國政府的意見,這一干涉只能由與中國有利害關係的一般列強經過協商後共同實行。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希望避免個別國家單獨行動,藉此獲得特殊利益。”摘自德國外交大臣齊謀門的報告

“在目前情況中,爲我國利益起見,對中國問題,應儘可能與東京內閣交換意見以便不錯過加強我國在中國地位的適宜時機建議我國暫時採取中立而靜觀形勢發展的態度,希望混亂和無政府狀態在中國蔓延,從而阻止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能積極採取步驟強化對蒙古、滿洲和新疆的控制。”摘自俄國代理外交大臣向沙皇上奏書

“不僅在滿洲,一方面要維持現狀防止侵害,一方面掌握時機力謀增進日本的利益;而且在整個中國也要隨機應變,謀求日本的優勢地位。如果中國內部敵對行爲繼續發展,日本政府認爲有考慮干涉的必要。但如果要採取這一措施則必須得到英國的同意,若發生重大問題由兩國共同負責。”摘自日本首相西園寺公望向天皇上奏摺

雖然各列強經過協商,暫時沒有同意將革命軍視爲交戰團體。但卻發表了嚴格中立公告,並決定將中國海關的全部稅收置於總稅務司之下,避免革命軍把作爲對外賠款和外債擔保的關稅移作軍費,同時,也宣佈停止對清廷的所有貸款。

各列強能夠基本上一致採取中立立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國家的矛盾和鬥爭越來越激烈,正如法國外交部長所說:“即令干涉政策爲局勢所必需,但歐洲的利益要求各國在中國一致採取保守的政策”。

而日本在這個問題上有較大傾向性,雖然也表示採取“中立立場”,但應清政府的請求,日本政府決定由日本商人向清政府提供軍火。它擔心一旦新政權取代了清政府,便會採取反對日本擴張的行動。但此時日本的實力還沒有使它猖狂到視亞洲爲其獨佔舞臺的地步。所以,在衆列強反對的情況下,未敢獨自貿然行事。

現在,革命軍暫時解除了列強幹涉的憂慮,但對面的這隻老虎北洋軍還在張牙舞爪,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一連串的爆炸震撼着大地,烈火濃煙遮蔽了晴空,炮彈的刺耳嘯聲此起彼伏,大戰的風暴終於在武勝關前的陣地上颳起。

“轟,轟,轟”

一團團的火光在陣地上迸射開來,掀起沖天的煙塵,彈片橫飛,沙土、木屑四處飛濺,熾熱的氣流和硝煙,嗆得人透不過氣來。

吳祿貞在掩蔽部內輕輕放下望遠鏡,掃視着周圍觀戰的一大羣軍官,大家都是頭一次見到如此猛烈的炮火,很多人面露驚駭,另一些人強裝鎮靜,但心中不感到震驚就真奇怪了。

黎元洪眼睛轉着,演習是演習,如此實戰他也是第一回見到,震驚之餘,強笑着說道:“這炮火確實夠猛烈,不過,我軍第一道戰壕內只有少量步兵,而且每隔三十米便有一防炮掩體,合抱粗的大樹覆頂,上面還蓋了兩尺厚的泥土,應該,完全能抵禦這75毫米的火炮轟擊。”

“而且戰壕內還有不少單人防炮洞,士兵們只要不驚慌亂跑,防護得當,就不會招致無謂的傷害。”吳祿貞很適時地將話接過來,給觀戰學習的軍官們繼續緩解心理壓力,“現在第一線陣地防守的是中華革命軍第一混成協第一旅,由猛將鄧玉麟協統所率領,北洋軍將遭到迎頭痛擊。”

“北洋軍升觀測氣球了。”一個參謀放下望遠鏡,遞給旁邊的軍官,依次向下傳着觀看。

遠處一個灰色的巨大的物體緩緩升起,象是慘淡的沒有一絲光明的月亮。

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31章 信任?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31章 信任?第3章 奪槍、回家第38章 立威,鴉*片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4章 過苛,面具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7章 酒席,歌女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31章 信任?第237章 定遼東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91章 無題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02章 一槍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45章 求知少年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73章 訪德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186章 無題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112章 輕取萬寧
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31章 信任?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31章 信任?第3章 奪槍、回家第38章 立威,鴉*片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4章 過苛,面具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7章 酒席,歌女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31章 信任?第237章 定遼東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91章 無題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02章 一槍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45章 求知少年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73章 訪德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186章 無題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112章 輕取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