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

一九零五年,是遠東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那一年夏天,日本人戰勝了俄國人,這件事情正發生在中國探索未來去向的時候。對所有中國人來說,日本的經驗似乎指出了一條新的路子。

中國人那時候對於日本模式的羨慕感情,遠遠大於日本對於中國做了什麼。在中國人看來,日本瞬息間變成了一個現代化國家和世界強國。它令人注目地改變了國際關係,因此它值得欽仰。

在北京的滿清政府看來,日本完成了崛起,但卻沒有拋棄先前的傳統。他們對日本的立憲政體非常感興趣,準備如法炮製。

在革命黨人眼裡,則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民族主義者看到亞洲人終於可以戰勝西洋人了。前提是,必須萬衆一心地去鑄造民族精神。

接下來,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這給了中國人宣泄的渠道,商人首先而起,顯示了巨大的力量。

此前,在清政府看來,美國沒有帝國主義的腐敗、墮落,美國人的意圖是誠實和公正的,而且是時刻準備幫助中國的。他們長期企求通過美國人,來解決中國在國際上遇到的難題。

然而,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當中國政府發現,每當需要美國人國際援助的時候,他們總是採取消極態度。美國高談闊論式的友好並不能給中國帶來任何好處。政府的微妙態度當時似不可查,而表現在年輕人身上,卻是從之前的美國夢轉向了更爲實際的效法東瀛。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已經在這一年失去了中國。於是,這一年,上海商人關於抵制美貨的號召。迅速贏得了中國人的廣泛支持。

對於中國人的抵制情緒,總統羅斯福在女兒艾麗斯來中國旅遊之前,瞭解得並不真實。羅斯福起初只是採取一些常規的步驟,一方面制止虐待在美華人的現象,一方面壓服中國人的反美情緒。他感到美國的威望在中國面臨危險,他不願看到中國人以不敢施加於英國、日本和俄國人的辦法來對付美國商人。

但此時。抵制運動的熱情正席捲中國。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在北京見到了外務部大臣慶親王奕劻,要求他代表的政府明確表態,制止這場針對美國人的抵制運動。奕劻是個對於內政外交沒有多少創見的末代權臣,他對於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一切束手無策。清政府的態度則模棱兩可,他們一方面試圖利用這種沸騰的愛國情緒向美國人施壓;而另一方面,他們對於此類自下而上的運動,缺乏把握、畏之如虎。

七月,在中國主要商埠,特別是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抵制美貨運動已形成高潮。事態的發展激化了美國國內的不安情緒。新英格蘭的紡織業主抱怨,中國的抵制將使其一年的損失達兩千萬美元;美孚石油公司也驚呼,抵制會給美國石油業帶來災難,估計每月的損失可達兩萬五千美元;英—美菸草公司的銷售額下降了百分之五十;美國麪粉在中國也失去買主。

羅斯福此時倒很理智,承認抵制“應歸咎於我們自己的錯誤行爲和愚蠢舉動”。他甚至收到一份機密報告,得悉英、德兩國故意在中國製造反美情緒,排擠美國勢力,以收漁人之利。他擔心出現更糟的局面。但除了繼續迫使清政府出面進行鎮壓外,他又別無它策。

可是清政府不僅不理會美國的要求。反而尋求訂立新的條約。這種態度使羅斯福“非常不滿”,他說自己比歷史上任何一位總統對美國人的態度都要強硬,但仍無法使國會同意“給中國人公平待遇”。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轟轟烈烈的抵制美貨運動到了七月底,在首先發起運動的上海便出現了分化。

在抵制之初,羣衆的抵貨熱情空前高漲。連婦女兒童都加入了抵貨運動的行列,許多店家和市民登報保證不買賣美貨,一些存有美貨的小本零售店也表示願意將其存貨暫時束之高閣。但不久,現實的問題就出來了。強烈的愛國熱情,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失去對抵制成本的估算。時間一長,矛盾立顯。

現存的美貨怎麼辦?即將源源不斷到來的已訂美貨又該怎麼辦呢?抵制遭遇的成本不是一個小數目,據美國駐上海領事估計,當時僅上海一地的存貨價值就高達八百萬美元。可以想象,對這些存貨的處理必將直接影響到商人們的抵貨熱情。

對於大商人而言,他們是這些存貨的直接所有者。如果不賣,他們將付出慘重代價,特別是那些專營美貨的大商人,更是面臨傾家蕩產之虞。因此抵貨運動發展到七月末,在一次商人們的集會上,對於抵貨的手段,商人們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一部分大商人請求得到政府和商會的幫助,售出那些手中的存貨,要求“疏通”。所謂“疏通”就是要出售現存美貨,與抵制、不用美貨的初衷顯然是矛盾的。與大商人不同,小商人們抵制態度鮮明,立場堅定。他們明確指出,流通就是破壞抵制,就是開時局的倒車。

雙方的意見根本談不攏,社會上的抵制熱情越來越高;而商界,大商人的利益無法補償。如此一來,運動的參與階層便有出現分化的跡象。

顯然,出現這種現象是陳文強所不願看到的,也不符合他的利益。雖然煤化廠已經能生產一定數量的煤油,但崖州石化廠還在加緊興建,要三個月後才能投產。也就是說,他需要時間,需要把美孚石油逐出中國市場,並取而代之。另外,還有紡織企業,擠壓美貨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也是有益無害。

而且,運動只持續了三個月。遠遠沒有令美國,以及其他列強感受到中國民族主義覺醒的威力。更沒有讓國內民衆意識到非暴力地抵制洋貨是一種更老練、更成熟的武器,以後也會屢試不爽。

“上海存貨大約在八百萬美元,其他商埠呢,加起來大約也是這個數目,也就是一千五六百萬。”陳文強首先與中僑合資銀行的股東們進行了磋商。希望銀行能夠出手,暫時解決大商人的困難,使抵制運動能夠持續下去,“我覺得合資銀行在這次運動中應該挺身而出,順應民心,出資購買存貨的一半,使大商人們能夠先解決資金週轉,並使這場運動能夠持續下去。同時,這也是銀行把業務網點再一次進行擴張的機會。”

“各地總存貨的一半?七八百萬美元。實在是太多了。”

“文強,這手筆確實太大,風險不小。我看不如選擇重點地區,做做姿態也就是了。”

“我贊成阿德哥的意見。重點地區嘛,廣州就不錯,抵制熱情最高,咱們又在那裡建立了分行,順應民心是應該的。”

陳文強搖了搖頭。說道:“手筆很大,風險卻不大。抵制運動不會是永遠。多則一年,少則半年,買下的存貨早晚會流通,但確實是壓了很多資金。我看不如這樣,廣州既熱情高,也還沒有什麼大商人打退堂鼓。咱們就先緊着上海。畢竟上海是首先發起者,這麼快就退縮,名聲也不好聽。”

“即便是上海,所需資金對銀行來說,也不堪重負啊!”顧問諾依曼估算了一下。說道:“二百萬美元,這是增資擴股後能夠動用的極限了。再除去其他用途,銀行最多隻能拿出一百萬。”

“一百萬?”陳文強想了想,掃視着衆股東,笑道:“那就一百萬,其餘的我來想辦法。諸位以爲如何?”

“文強的面子還不值這一百萬?”虞洽卿率先笑着舉手,其他人對視一眼,也相繼表示同意。

對於中僑合資銀行的發展,陳文強是出了大力的,南洋僑商的注資,廣州分行、昆明分行、瓊州分行的建立,可都是他的功勞。再者,陳文強的名望,以及奇蹟般的崛起,總讓人有種信任仰慕的心理。

何況,陳文強還是什麼人,青紅幫大佬呀!事實上掌握着興義堂,在上海灘的勢力極大。如果他贊成抵制,那些想分化的大商人就要小心了,幫派人物的搗亂破壞可是足以使他們忌憚害怕的。

現在,陳文強還不想動用興義堂這股力量,而是在籌謀着用比較正規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當然,這正規的手段背後還有着狡滑的佈置,有着更長遠的計劃。

就當時美國對中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來說,洋布、麪粉、煤油,陳文強制定了一個分別的針對計劃。

首先是洋布:他準備聯繫國內紡織行業的實業家,籌資買下庫存的部分洋布,並加大生產力度,佔領更多的國內市場。畢竟抵制美國洋布,對於國內紡織行業來說,是減少了競爭壓力,是一個利好。

然後是煤油:陳文強要動用自身的資金進行收購,然後運到崖州石化,改換包裝,打上自己的商標再轉回國內銷售。這樣偷樑換柱後,雖然是白折騰,但既緩解了資金壓力,又使自己的品牌佔領市場,還給石化工廠的投產贏得時間。

比較難辦的是洋麪,進口的價格竟然比國產土米土面還便宜——由於農業技術落後,外加沉重的苛捐雜稅,農民的生產成本就比西方同行高得多。這在陳文強拜見岑春煊時,便聽岑春煊說起過。岑春煊所講的是洋米洋麪價格低廉,廣東進口極多,即便鬧災,百姓也不愁飢餓。

當時陳文強並沒有在意,但現在作爲一個問題出現,並且要解決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危害。

陳文強雖然沒讀過葉聖陶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不知道其中就講述了江南一羣農民因爲洋米洋麪傾銷衝擊市場,不得不忍痛虧本糶米,在豐年反而比災年更加負債累累的慘劇。但他在上海灘卻看到了成千上萬破產農民的涌入,也知道經濟危機,以及資本和商品傾銷對一個國家的傷害程度。

歉收要餓死;豐收呢,自種自吃是可以,但要出售卻競爭不過洋米洋麪;低價出售來交賦稅,就要賠本;如果農具是借債買來的,情況就更嚴重了,債務永遠還不清,還越背越重。

而滿清政府和歷史上辛亥革命後的各個政府,根本沒有什麼農業保護和補貼政策,恐怕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嚴重的經濟問題。反而還對農業徵收重稅,提高農民的生產成本,毀滅本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在是倒行逆施。最後讓本國的農產品既失去了國外市場,也保不住國內市場,又找不到品種改良的途徑,農村破產之風最終愈演愈烈,直至不可救藥。

這樣幹不對啊!陳文強越是研究,越是分析,越是覺得這似乎是一個死局,難以破解。他不禁皺起眉頭,扔下紙筆,擡眼向窗外望去,希望明媚的陽光和綠色的庭院能帶給他新的思路。

眼睛的疲勞在緩解,可思路卻依然沒有。突然,陳文強瞥見了一個小小的身影在院門處閃現。

回到上海好幾天了,竟然忘了麗莉交代的事情。陳文強苦笑了一下,起身下樓,來到庭院裡,叫道:“玉蓮,我看到你了,快進來,麗莉有禮物捎給你呢!”

半晌,玉蓮那梳着兩條小辮子的小腦袋從院門處探了出來,眨着眼睛,膽怯又有些期待地望着陳文強,小聲地問道:“麗莉還沒回來嗎?”

“她給你寫了信,還給你捎了禮物。”陳文強沒有直接回答,笑着招了招手,說道:“進來呀,你不想看麗莉的照片嗎?”

玉蓮猶豫着邁步出來,令陳文強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腳顯然是不裹了。就在玉蓮推開院門,走進庭院的時候,身後傳來了呼喚她的聲音。

是阿萱。很快便出現在陳文強的視線裡,玉蓮牽着她的袖子,側着頭向她說着什麼。然後,阿萱便帶着歉意的微笑走了過來。

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4章 衝突起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2章 家事第55章 攤牌(二)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07章 大戰第53章 一箭三雕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37章 無題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45章 忽悠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67章 革命黨?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86章 無題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07章 大戰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82章 各有感慨第78章 拒法拒俄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74章 讀心,工廠第67章 革命黨?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86章 黑吃黑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37章 定遼東第69章 工會設想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59章 戰端開第85章 熟人再遇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43章 安頓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5章 隨走有感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39章 大勝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85章 熟人再遇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
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4章 衝突起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2章 家事第55章 攤牌(二)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07章 大戰第53章 一箭三雕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37章 無題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45章 忽悠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67章 革命黨?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86章 無題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07章 大戰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82章 各有感慨第78章 拒法拒俄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74章 讀心,工廠第67章 革命黨?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86章 黑吃黑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37章 定遼東第69章 工會設想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59章 戰端開第85章 熟人再遇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43章 安頓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5章 隨走有感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39章 大勝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85章 熟人再遇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64章 生日邀約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