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

恩銘之死,所帶給清廷的震動,在另一方面卻加速了立憲的步伐。

因爲清廷突然意識到傳統的籠絡士子的模式已經徹底失效,人心已散,大勢將去。

堂堂的四品道員、省巡警學堂堂長,職位品級既顯赫,職務內容(新政)也很時髦,可謂極有前途,這樣的品級和職務都籠絡不住一個徐錫麟,清廷的挫敗感是可以想見的。顯然,清廷已經失去了對新式知識分子的吸引力,對此,新疆巡撫聯魁十分憂慮地說道:“皖省情形如此,其他已可概見。”

這種憂慮,反映到決策層面上,則成了體制內改革派官僚用來和朝廷就憲政問題討價還價的重要砝碼。

袁世凱即上折,要求朝廷簡派大臣分赴日本、德國、英國,專門調查研究憲法;隨後,兩江總督端方上折警勸朝廷,如今反清革命日趨高漲,應趕緊“俯從多數希望立憲之人心,以弭少數鼓動排滿之亂黨”,迅速頒佈憲法,使國民之心“皆歸於憲政之一途”;黑龍江巡撫程德全,則把吳樾當年謀炸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和徐錫麟槍殺恩銘兩事並舉,警勸清廷迅速“行憲政,融滿漢,以安天下之心;開國會,導人才,以作徙薪之計”。

連對立憲消極敷衍的張之洞,也態度大變,積極起來。他在奏摺中表示“立憲實行,愈速愈妙,預備兩字,實在誤國”,又言“只須速行立憲,亂黨風潮自然平息”。

革命成爲體制內改革派推進改革的動力,這聽起來有些詭異,但倘若理解到晚清最後十年,“憲政”與“革命”之間的同步性。也就不足爲怪了。

顯然,暗殺事件使清廷不得不加快了立憲的進程。憲政會提出的《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城鎮鄉地方自治選舉章程》被憲政審查館順利審覈通過,清廷下旨頒佈,各省馬上開始籌備諮議局,一九零八年便舉行諮議局選舉。

由此,各省地方都開始籌辦地方自治事務。如城鎮設立議事會和董事會,鄉設立議事會和鄉董事,各設自治公所作爲辦事之地。其中,議事會議員和董事均由選舉產生,經費出自地方,地方行政官負有監督之責。

地方自治和諮議局的籌備,意味着權力的分薄,不管清廷怎麼想,憲政派將會勢力大張是眼見的事實。特別是地方官府。將不得不讓出部分權力,甚至將受到諮議局議員的監督。

憲政派歡欣鼓舞,積極準備,政治參與熱情持續升溫,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是不會以做政府的馴服的諮詢機構而滿足的。

清廷,革命黨,立憲派。三方博弈的局面終於露出了端倪。而陳文強參與編練新軍的計劃也制定完成。

……

“以隊(連)爲單位分地駐紮。剿亂平匪、責任所在;然平時官府不可輕易調動,若湘鄂兩省遭到亂黨攻擊。方可集結出戰……”

張之洞的神色不是很好,顯然是在西南一標新軍被殲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而陳文強遞上來的編練新軍的章程也讓他皺起了眉頭。

章程中寫得很明白,錢可以出,槍枝彈藥也可以供應,但編練的新軍可不是朝廷或官府可以隨意使用的。他們只負責保護湘鄂兩省的安全。分地駐紮嘛,因地就糧,省財政出一點,地方出一點,成立後的地方諮議局也會給予些資金支助。倒也解決了編練新軍的費用問題。

“只是地方上的剿匪平亂?”張之洞不是很滿意,但又有些無奈,“文強,你是不是擔心成建制的新軍惹人注意,又會被朝廷調去西南或他地,與亂黨作戰啊?”

陳文強很乾脆地點頭,沉聲說道:“湖湘子弟,埋骨他鄉,這也不是大人所願吧?”

張之洞嘆了口氣,說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亂黨坐大,湘鄂又豈能倖免?”

“話雖如此,然少人贊同啊!”陳文強沉吟了一下,說道:“文強與憲政會諸人反覆商議過,他們只圖地方安定,卻不肯出資編練可被朝廷隨意調動、異地作戰的軍隊。”

“他們的想法我也能猜到一些。”張之洞苦笑了一下,說道:“恐怕你也是如此想,擔心出錢出槍,最後卻打了水漂。”

“大人明鑑。”陳文強並不覺得難堪,坦然而應。

張之洞沉思了半晌,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兩個標的指揮部便設在長沙、衡陽如何?”

湖南的會黨比較強大,一標新軍駐紮於長沙周邊,便可起到穩定的作用;而衡陽是中南地區重要樞鈕,扼住兩廣入湘的通路,亦是兵家要地。有這兩標新軍駐湖南,湖北有黎元洪的混成協,以及第八鎮的其餘部隊,可保無虞。

“大人高見。”陳文強只是應承,卻不發表意見,以此來打消張之洞最後的一點疑心和顧慮。

“這兩個標的標統——”張之洞沉吟着,看着陳文強。

“湖南教練處幫辦蔡鍔精於軍事,可任實務。”陳文強笑了笑,說道:“自然,這標統要職,還是要大人安排。”

“眼力不錯。”張之洞也笑了,說道:“堂堂的士官三傑,自然不是池中之物。也好,駐長沙這個標就由他編練。駐衡陽的呢,本部堂再斟酌人選。你呢,就兼任湖南新軍教練處幫辦吧!”

“大人可是怕我小氣,非要把我和新軍扯上關係?”陳文強苦笑了一下,說道:“這下可好,新軍缺什麼都要向我要,可要愁死我了。”

“一個閒職,累不着你。”張之洞揶揄着笑道:“再說,依你東奔西跑的性子,還能捆住你的腳不成?對了,還有件事情需要你出力相幫。”

陳文強嗅到了不妙的氣息,望着張之洞不吭聲。

“新軍第八鎮被抽調得只剩下骨架,總要補充啊!”張之洞捋着鬍鬚。對陳文強緊張的神情視若不見,緩緩說道:“這錢就不用你出了,可這武器彈藥——”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道:“算是本部堂暫借,錢款慢慢還清。”

陳文強咧了咧嘴,無奈地點了點頭。“大人言重了,什麼借不借的。不過,這個政策呀,文強還是要厚着臉皮討要些的,比如………”

比如馬上要通車的武長線等鐵路,陳文強希望延長兩年再向政府納稅;比如湘鄂兩省的厘金,要對他的企業製造的商品豁免,對憲政會會員的商品和商鋪減免優惠……

“文強不敢欺瞞大人,武長線通車。在初期營運很可能是虧損,這是經過調查研究的得出的結論。但從長遠看,鐵軌交達處,商務、實業的活力便會開始迸發,促進地處內陸腹地的湖南工商業迅速發展……”

“大人想必也知道厘金並非善稅,而是惡稅。地方掌控徵稅權,濫設厘金局,徵釐名目繁多。釐卡遍地,每走幾裡幾十裡便遇關卡。層層盤剝,商旅寸步難行,運輸成本直線上升。朝廷既不能建立關稅保護制度,地方亦難廢除阻礙工商業發展的厘金,華商產品如何與洋貨競爭?經濟難以振興,又何談富國強兵?”

陳文強的理由很充分。也很有道理,儘管因爲財政問題,張之洞不可能在湖廣兩省廢除厘金,但對他、對憲政會會員給予政策傾斜,還是大有禆益的。換句話說。誰響應張之洞的號召,誰爲編練新軍作出貢獻,誰就能得到好處,這個道理還是淺顯明白的。

“文強,你看得長遠,這些要求本部堂便答應了。”張之洞輕輕頜首,低沉地說道:“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還有粵漢鐵路、編練新軍,你都竭心盡力,乾得很好,本部堂是全都記着的。朝廷呢,也因你洋務嫺熟,中外有名,而再三想把你調入京城任職。你不去,我也不希望你去。京城那潭水太深太渾,你去了恐怕什麼也幹成,還得得罪一大幫人。所以,你還是在地方施展所長爲最佳。本部堂,還有兩廣督撫,與你的關係都不錯,總會照顧一二。”

“大人說得極是。”陳文強連連點頭,感慨地說道:“若沒有諸位的照拂,文強將一事無成。對此,文強是感念於心的。”

“文強有些自謙了。”張之洞中肯地說道:“論工商經營,論辦理洋務,論學識名望,你總會幹出一番事業,也必然是各方爭相拉攏的人物。只是你的脾氣稟性,若是在處處掣肘的環境下,恐怕不會隱忍退縮。我知道你在上海很有勢力,手下有興義堂這個幫派可以驅使,想來也幹了不少見不得光的事情。只是大節無虧,又是華洋雜處之地,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對此,本部堂並不見責。但在湖湘和兩廣之地,與江湖人物還是少交道爲好。那些傢伙——”

“大人教誨,文強謹記。”陳文強對張之洞的善意提醒表示感激,停頓了一下,笑道:“大人看文強身上可有江湖習氣?”

“你會在本部堂面前露粗顯暴?”張之洞翻了翻眼睛,“你在長沙乾的事情別以爲本部堂不知道。爲了粵漢鐵路的大局,本部堂不想理會罷了。”

“嘿嘿,惡人還需惡人磨嘛!”陳文強訕訕一笑,“循規若是不成,用些手段也無不可吧?”

“日後還是要少用些偏門歪術。”張之洞很是有些殷殷期盼地說道:“你既已是廣東諮議局議長的人選,湖南新軍教練處幫辦又是兼的閒職,本部堂已與那張人駿通信,讓他在廣東再與你謀個官職。只是這官吏在諮議局中,怕是不合體制。”

陳文強想了想,說道:“諮議局議長一職,文強可不擔任。至於廣東的官職,文強卻不知何者合適。”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廷開始改革地方官制,改學政爲提學使司,無學政之吉林、黑龍江、江蘇、新疆各省亦分別增設。提學使司主管一省之教育。接着改按察使司爲提法使司,專管司法行政。另設各級審判廳,專司審判之事。

交涉使司則於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最先在吉林、奉天二省設置。以後直隸、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雲南各省也都援例設置。該司負責辦理公衆交涉事務。

一九零六年之後,各省又陸續設置巡警、勸業二道。巡警道掌全省巡警、消防、戶籍、營繕、衛生事務。勸業道的職掌是主管全省農工商業及各項交通事務。當時各省調整進度不一,裁與設都比較混亂。

“勸業道,應是你所長;巡警道呢,你有粵漢鐵路巡警總辦的職銜,倒也有些聯繫。”張之洞徵詢着陳文強的意見,“這還要看你的意思。”

“那便是巡警道吧!”陳文強想了想,說道:“同樣是厘金問題,文強覺得一來可與張總督商討減免,二來手中有巡警,也會方便很多。”

“是這個道理。”張之洞信以爲真,笑着點了點頭,“那就這麼定了。等到粵漢鐵路修成,可就把你的產業聯結起來了。湘鄂有新軍,廣東有巡警,沿路有鐵路巡警,便可毫無阻礙了。”

“這確是最理想的狀況。”陳文強笑了,說道:“文強的小心思,大人一眼便看穿了。”

“只是廣東那邊,你還要投入些資金。”張之洞善意地提醒道:“巡警的薪金、裝備、日常經費等等,雖然不是全部,可也要你解決一部分。與亂黨作戰,兩廣財政怕是難以支撐,朝廷也有些捉襟見肘。所以——”

“文強明白了。”陳文強想了想,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兩廣會黨林立,治安不好,這巡警道的活兒可不是那麼好乾啊!”

“你應該是有辦法的。”張之洞微微一笑,說道:“瓊崖兵備道還有數營人馬,別和本部堂說,你使喚不動他們。”

“興許用不着出錢來請他們。”陳文強抿了抿嘴,“江湖草寇,文強還是有把握收拾他們的。商團,估計就夠用。”

……

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5章 刮目相看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6章 只要一個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67章 革命黨?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3章 奪槍、回家第6章 安頓託付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245章 忽悠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81章 無題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6章 新藥,說和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51章 無題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83章 底線?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31章 信任?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92章 天涯海角第91章 赴日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251章 無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69章 東京秘行第70章 長期攻略第8章 會做人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91章 無題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65章 海上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67章 革命黨?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2章 無題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4章 過苛,面具
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5章 刮目相看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6章 只要一個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67章 革命黨?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3章 奪槍、回家第6章 安頓託付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245章 忽悠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81章 無題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6章 新藥,說和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51章 無題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83章 底線?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31章 信任?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92章 天涯海角第91章 赴日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251章 無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69章 東京秘行第70章 長期攻略第8章 會做人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91章 無題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65章 海上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67章 革命黨?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70章 長期攻略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2章 無題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4章 過苛,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