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解決漢陽鐵廠的質量問題只需要對鐵煤進行化驗分析,再選擇鹼性平爐,或改造酸性轉爐,就能夠加以解決。

但在當時,中國缺乏技術人員,缺乏科學知識;洋人工程師刁難掣肘,不肯輕易傳授關鍵技術。所以,當困擾漢陽鐵廠多年的問題,被陳文強三下五除二地解決,又投入資金使漢陽鐵廠起死回生後,便立刻引起了世人的驚歎。

“半個月?”湖廣總督張之洞,放下報紙,摘下老花鏡,不可思議地連連搖頭。

“不止半個月。”身爲張之洞幕府“通譯”的辜鴻銘想了想,說道:“聽說先期到達了一批人員,得鐵廠總辦李維格配合,相關工作已經展開。陳文強到時纔算正式接收,說是半個月,實則一月有餘。”

“一月有餘呀!”張之洞嘆了口氣,“數年之難,他竟能月餘解決,真是洋務奇才也。岑春煊,嘿嘿,還真找到了好臂助。等到朝廷嘉獎,他在朝中地位更固,聲勢更強啊!”

“陳文強也未必是岑春煊的人。”辜鴻銘沉吟着說道:“應該是互相借勢而已。不過,這陳文強思慮很周全,藉着漢陽鐵廠一轉頹勢之機,正在報紙上大談公司化運營的好處,顯是要推動朝廷儘快實施那個《公司法》,以爲國家工商發展鋪平道路、減少阻礙。而從深層來看,未嘗不是爲以後岑春煊萬一失勢而預留後手。”

“言之有理。”張之洞深以爲然,說道:“若《公司法》推出,漢陽鐵廠已改爲商辦,自是由該法管理。朝廷剛施新法,陳文強又是立憲派主力。當不會岑春煊而株連。無論岑春煊是盛是衰,這陳文強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只是,這傢伙未免太不將本督看在眼裡了,至今尚未投貼求見。”

“有本事的人自然有些傲氣。”辜鴻銘倒覺得沒什麼大不了,這也與他的脾氣稟性相近,便幫着陳文強說話。“剛剛接手鐵廠,事務繁忙,一時抽不出身也是有的。”

辜鴻銘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自幼就對語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十四歲時,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並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辜鴻銘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先後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在結束了十四年的求學歷程返回故鄉檳城後,辜遇到馬建忠並於其傾談三日,思想發生重大改變,隨即辭去殖民政府職務,學習中國文化,並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裡,辜鴻銘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要知道,想把中國古代經籍譯成西方文字。就得同時精通對譯的兩種語言,能夠透徹理會兩國文化。否則,就根本無法從整體上體現中國文化的精奧之處,這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因爲有學問,有本事,辜鴻名雖然二十多年來一直只是張之洞的幕僚。但卻很傲氣,甚至敢拿張之洞和端方前後兩任湖廣總督開涮。

“除了有本事,還很有錢。”張之洞停頓了一下,沉吟着說道:“應該是善籌資,不僅國內的。還有國外的;不僅是華人的,還有洋人的。湯生,你說這粵漢鐵路修建一事,能不能委託與他?”

1896年10月,清政府下旨修建粵漢鐵路。但因耗資巨大,工程延遲至1900年7月才動工,且進程緩慢。至1903年8月僅建成49公里的廣州至三水支線。1905年6月(光緒三十一年),張之洞又奉旨督辦粵漢鐵路。先是經過與美國公司的艱難交涉,以高價贖回路權,定由三省各就本省地段。

本來呢,從洋人手中收回路權,由中國商紳集資,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建設鐵路,是件大好事。特別是隨着經濟上的民族主義思潮的勃興,“拒外債、廢成約、收路自辦”成爲全國士紳的鮮明口號,收回礦權和路權也成爲了國民的自覺運動,特別是知識界和民族工商界都爲之大力鼓吹。

由此,中國人“不借洋債、自行築路”便也成爲熱潮,各地商辦的鐵路公司也陸續成立,如廣東潮汕鐵路公司、湖南全省支路總公司、川漢鐵路有限公司等。但是,資金不足是商辦鐵路的最大問題。譬如廣東籌集股本一千四百萬兩,相當於廣東境內粵漢鐵路投資的一半;湖南籌集五百萬兩,不到粵漢鐵路湖南境內投資的五分之一;四川籌集一千六百萬兩,只相當於川漢鐵路西段(成都至宜昌)投資的六分之一。

另外,這幾個省爲了集股,又設立米捐、房捐,甚至抽收租股(按畝收租股)、鹽股、茶股、土藥(鴉x片)股,小戶、貧農也在所難免,徒增負擔。而鐵路公司職員的侵蝕挪用,更是常事。最爲諷刺的是,四川在1903年成立了鐵路公司,尚未修一寸鐵路,卻已支出一千多萬兩,賬目堆積如山,無法算清。如此商辦,粵漢、川漢鐵路通車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與此相對應的,藉助外資修建的鐵路則大都資金充足,建設速度也快,如京漢鐵路、滬寧鐵路和汴洛鐵路三條長線陸續竣工,這和“奏辦多年,多無起色”的那些商辦鐵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由於當時國內極度缺乏鐵路建設和管理人才,因而在鐵路修建過程中外方派出這方面人才,這似乎也不爲過,很多時候也談不上有意控制中國路權。就這點而言,民族主義固然激越動聽,但效果卻未必上佳。

張之洞和辜鴻銘看到了這一點。但在民族主義糾葛的背景下,決策就陷入了兩難境界:繼續商辦政策,則於鐵路修建的迫切要求和國家的長遠發展不利;但要舉借外債、實行鐵路幹線由國家建設的政策,雖然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完成鐵路建設,但卻必然遭到國內民衆的強烈反對,激起大規模的反抗浪潮。

辜鴻銘想了想。輕輕搖頭道:“耗資太大,耗時太長,收效則太慢,就算是陳文強長袖善舞,恐怕也不會把資金和精力投向粵漢鐵路。不過,承擔一省的鐵路工程,倒還可以與其商洽。”

“若能在短期內建好湖南或湖北境內鐵路,亦是功莫大焉。”張之洞慨嘆道:“本官奉旨督辦,迄今尚無一寸鐵路建成。上負朝廷,下愧黎民。每每思之,夜不能寐啊!”

“陳文強此人精明得很,若要其應承,怕不只是鐵路收益所能滿足。”辜鴻銘停頓了一下,又苦笑道:“但其比盛氏強得太多,若不是信譽卓著,又如何能在國內外籌得巨資?又如何能有衆多工商鉅富支持?”

正說着。下人來報,漢(漢陽鐵廠)冶(大冶鐵礦)萍(萍鄉煤礦)聯合煤鐵公司總董陳文強投貼求見。

“說曹操。曹操就到。”張之洞很想讓陳文強吃個閉門羹,打打他的傲氣,也出出自己的怨氣,可辜鴻銘笑而不語,這麼做未免有些氣量狹小,只好無奈地搖了搖頭。吩咐道:“有請。”

“總督大人,陳文強不以官身求見,耐人尋味啊!”辜鴻銘在旁提醒了一句。

張之洞皺起眉頭想了想,心中瞭然,衝着辜鴻銘點了點頭。表示已經明白其中深意。

以官身求見,是以下拜上,上官訓斥理所應當,不管對與不對,都要恭然以對;以商人身份求見,雖然還是以下拜上,但在商言商,自身是良民,又沒有作奸犯科,你想指手劃腳也要受到很大限制。

再者,通過漢陽鐵廠的成功,陳文強在輿論上已經建立起一定聲勢。而之所以推遲拜見,也正是因爲漢陽鐵廠的改造會在短期見效,陳文強便臨時改變了原來的計劃。其實,報紙媒體上刊載的消息與事實是有出入的,馬丁爐不需改造,可以正常生產;而貝塞麥轉爐只有一座改造完成,且還有試產調試之中。但成功是勿庸置疑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西服、革履,禮帽、風衣。陳文強便以完全西化的裝束拜見了張之洞,只拱手深揖,卻不下跪叩頭。你想叫真兒,卻會發現,他亦官亦商,是求見還是拜訪,說辭很是靈活。

而辜鴻銘也是西裝革履,又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甫一見面,便吸引了陳文強的目光。

陳文強的一個特點是謀而後動,事前便了解了一些張之洞的情況,對他的這位大名鼎鼎的幕僚也知道不少。

這世上是確實有天才的,獲知辜鴻銘的情況後,陳文強愈發相信這個結論。九國語言,十三個博士,若是普通人,得學上多少年,或許竭盡全力也難以達到這個程度。

寒喧、審視、試探……雙方的談話慢慢轉向了正題。

“半年之內,漢陽鐵廠將新建三十噸馬丁爐四座,一百五十噸混鐵爐一座,生鐵和鋼的產量都將大大超過停產之前,扭虧爲盈是沒有問題的。”陳文強停頓了一下,微笑着向張之洞拱了拱手,說道:“漢陽鐵廠有些基礎和規模,全是總督大人開拓進取,陳某不過投機取巧罷了。”

“陳先生洋務嫺熟,深悉西方‘政教技業’(即技術科學知識)之精髓,令漢陽鐵廠面貌爲之一新,倒也不必自謙。只是不知這產量大增,銷路可有保障?”

張之洞對漢陽鐵廠的起死回生是非常欣慰的,畢竟那是他創辦洋務的開端,是由他主持興建的,若能興旺,他的臉上也是極有榮光。

“只要保證鋼鐵質量,在國內銷售當無問題。”陳文強很自信地說道:“甚至出走各洋麪,角勝於世界之商場,也是有些把握的。”

顯然,陳文強並沒有理解張之洞的暗示,也或者是他不想輕易掉進張之洞陷阱,把主導權拱手相讓。

“當年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時,也曾信誓旦旦。”辜鴻銘在旁更加露骨地作着提示,“總督大人便保舉其爲蘆漢鐵路督辦,以保證漢陽鐵廠產品之銷路。可惜,盛氏並無此能力,漢陽鐵廠經營不善,所產鋼軌全不合用,辜負了總督大人的一片苦心。”

“鐵路確是鋼鐵需求大戶。”陳文強拱了拱手,“總督大人不僅興辦洋務,還通權達變,講求實濟,陳某欽佩備至。”

“鐵路爲自強第一要端,鐵路不成,他端更無論矣。”張之洞捋着鬍鬚鄭重說道:“西洋富強,尤根於此。陳先生,你以爲如何?”

“總督大人高見。”陳文強笑着恭維道:“鐵路與經濟發展,與國防,皆有非常之意義。”

“總督大人亦是知悉鐵路之重要,方纔對修建鐵路極爲重視。”辜鴻銘在旁說道:“蘆漢鐵路修建尚順利,獨粵漢鐵路,耗資巨大,進程緩慢,令大人十分憂心。陳先生洋務嫺熟,可有妙法使其早日修建完成?”

陳文強想了想,搖頭道:“陳某不瞭解具體情況,不敢妄言。但耗資巨大,便不是商辦所能承擔的。修鐵路這事呢,需要的是鉅額資本,本來是不是靠民間攤派能支撐起來的。”

“本督亦如此認爲。”張之洞皺着眉頭說道:“可要借外債,就難免民心沸騰,激起民衆蜂起而反對、反抗。”

“借外債估計是難以避免。”陳文強沉吟了一下,說道:“只要不喪失路權,與洋人互利雙贏,又有何不可?民意沸騰,民心反對,是信息不明,理解偏頗,未嘗沒有解決之法。”

外國資本在修建鐵路的同時,往往也控制鐵路的管理權、用人權、稽覈權和購料權等。更爲嚴重的是,這些鐵路的借款合同往往規定,中方必須以全路產業作爲抵押,如果到期不能還本付息,外方將把鐵路佔爲己有。

因此,“拒外債、廢成約、收路自辦”便成爲全國士紳的鮮明口號,收回礦權和路權也成爲了國民的自覺運動,特別是知識界和民族工商界都爲之大力鼓吹。

………

第34章 猶太人第38章 爭論妥協第35章 酒宴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2章 夜市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15章 隨走有感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02章 一槍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3章 奪槍、回家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186章 無題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58章 蒙亂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88章 提前避禍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39章 新思路第75章 雨夜閃電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69章 工會設想第62章 甬商關注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29章 暗殺團第28章 壓抑,渲泄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79章 朋友?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66章 慶生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67章 革命黨?第159章 無題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6章 第一桶金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126章 新武器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
第34章 猶太人第38章 爭論妥協第35章 酒宴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2章 夜市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15章 隨走有感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02章 一槍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75章 雨夜閃電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3章 奪槍、回家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186章 無題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58章 蒙亂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32章 小題大作的刺殺第88章 提前避禍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39章 新思路第75章 雨夜閃電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69章 工會設想第62章 甬商關注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29章 暗殺團第28章 壓抑,渲泄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79章 朋友?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66章 慶生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67章 革命黨?第159章 無題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6章 第一桶金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126章 新武器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