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

有一章還在審覈中,沒辦法,查了八遍也沒找到違×禁的關鍵詞。在此說聲抱歉。

永昌古城,歷史悠久,是在南詔國王盛邏皮時始建的,也就是唐朝開元年間,時稱“柘俞城”。在洪武十四年,被麓川思倫發所毀。十六年築新城,仿照南京城的規劃,把太保山劃歸於內,對永昌城建設做了統一佈局。城東、南、北城牆高各二丈二尺,西城牆略矮一點。嘉靖二十八年又增筑西城,永昌城才發展成周長十三裡又十四步,有八座雄偉城門的城池。

古城外,由易羅池和磨房溝引來的河水,形成了一條護城河,繞城向東流去。

雨季過去了,已經連着有五六天沒下雨,很多喬木落了葉,季相轉變很明顯。

楊文愷擡頭看了看熱辣辣的太陽,隨手拍了拍城垛,面前騰起一團乾燥的灰塵,他皺了皺眉,向前走了兩步。

雖然光復了永昌,但楊文愷是不滿意的。按照革命軍的戰略佈置,此戰是要全殲永昌清軍,從而使滇西南、滇西北再無可以構成威脅的清軍集團。但兩千多守城清軍溜走得是如此快速,或者是倉惶。不戰而取固然很理想,但退回大理的清軍卻●,使革命軍需要留兵防範,下一階段戰役的參戰兵力則可減少。

而清軍從戰略態勢上看,也不樂觀,倒好象是背上了負擔。昆明、大理、楚雄、姚安、曲靖、玉溪這幾個重鎮,再加上更小的縣治,在滇省的軍隊經過分薄駐守,除了昆明的重兵外。其他地區的機動兵力竟然捉襟見肘。

地盤大小與軍隊規模成比例發展,革命軍已經制定出發展策略,以最大限度地自力更生、以戰養戰。而經過大規模物資補給的革命軍,已經突破了武器裝備的瓶頸,只要解決糧餉問題,便能夠大幅擴充。

“老楊。”秋J帶着兩個女警衛員走上了城牆。遠遠地打着招呼。

楊文愷趕忙招手,等到秋J走到近前,兩人互相敬禮,秋J笑着問道:“怎麼,沒消滅清軍,心情不好吧?”

“是啊,確實不滿意。”楊文愷點了點頭,說道:“作爲滇西軍區的指揮員,自然希望能多打勝仗。如果永昌的清軍被殲滅。即便主力東移,憑留守的兵力也能繼續光復地方,打擊清軍。現在呢,恐怕只能採取守勢了。”

“你想得是沒錯。”秋J故意停頓了一下,笑得卻很暢快,“好了,不賣關子了。總參謀部的命令已經下來,命令咱們繼續北進。進攻大理。這下子,你可不用發愁沒仗打了。”

楊文愷愣了一下。然後是一陣驚喜,緊着問道:“怎麼會改變戰略?總參謀部的電報什麼時候到的?”

“電報剛到。”秋J舒暢地吐出一口長氣,笑道:“剛看到時,我也有些難以置信。但仔細一想,卻也很有道理。”

楊文愷伸手止住秋J,思索了半晌。猜測着說道:“我想了幾個原因,看看和你的一樣不一樣。首先,武器彈藥是足夠的,馬上要擴充軍隊,咱們滇西軍區的兵力即便不東撤。總部也不太擔心清軍的進攻;其次,因地就糧,不集結過多的兵力,怕是也出於這樣的考慮;最後呢,我想是要在滇西北尋找突破口,或從東面威脅楚雄、姚安,甚至是昆明;或者由大理直接向四川發展,把革命火種撒向天府之國。”

秋J看着楊文鎧變得越來越激昂,有些驚愣,但隨即又釋然了,這不正是自己的理想之路嗎,感覺到理想正在逐漸實現,自己不也是很振奮嗎?

“在我想來,以後滇西軍區可能會作爲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可以有很大的自主指揮權。”秋J點着頭,一邊贊同楊文鎧,一邊說出自己的想法,“主力在滇南和廣西吸引住清軍主力,咱們可能就是最能擴大戰果的機動部隊了。”

“有道理。”楊文鎧忍不住又拍了下城垛,揚起的灰塵讓他不由後退了兩步,但臉上笑容不減,“我剛纔可能還漏說了一點,這個決定估計是總參謀部根據清軍的動向而作出的調整。如果是這樣的話,退向大理的清軍就得不到昆明方面的增援,咱們的進攻會很順利。”

秋J沉吟了一下,說道:“馬上召開軍事會議,仔細商議一下行動計劃,確定了出擊和留守部隊後,咱們就抓緊時間行動吧!”

作爲一個軍人,能夠有獨擋一面的機會,既是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是對自己能力的承認。同樣,權力大了,責任也加重,他的判斷和命令將決定這支部隊的前途。

楊文鎧用力點頭,和秋J說着話,走下城牆。

永昌城很古老,與中原的城池相比,只能算是中小級別。而且也經過了數次修繕,牆磚的新舊程度、顏色各不相同,如同打了補丁的破衣服。

但此時,在兩人眼中,什麼景物都顯得很美,破舊的永昌城也似乎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

..................

戰略轉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楊文鎧和秋J所猜測的,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吳祿貞和陳文強幾乎掌握了廣東武力的全部。革命軍只需留下少數兵力虛應,就不必擔心來自東面的進攻。

所以,總參謀部可以命令滇西軍區繼續擴展地盤,而老部隊再加上正在擴充的人馬,便可以專心對付桂北和昆明周邊的清軍。

雖然在兵力的對比上,清軍還佔據着優勢,但數量和質量卻不成正比,幾乎沒有敢於主動進攻的,都以守住自己的防區爲目的。這當然與清軍是由各地調來,心思各異、戰力不同有很大關係,但最主要的還是新軍太少。舊式的軍隊已經喪失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而在現在這個時代,武器裝備還沒有佔據壓倒性的優勢。換句話說,將士的意志和精神往往在戰爭中還有着決定勝負的分量,“精神原子彈”在很多時候也還是足以致勝的武器。

革命軍便是在這方面具有着清軍所難以具備的優勢,大批有理想、有信仰、視死如歸的中下級軍官充斥其中,儘管這些軍官培訓時間還短。但他們的熱情和勇敢,使得這支部隊在戰鬥時經常會暴發出令人膽寒的兇猛。

而革命聯合陣線的成立,使更多的革命志士能夠投身到這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中,貢獻着自己的熱血和生命。由復興會主導,團結其他革命團體,共同向專制清廷進攻,這樣一個大形勢終於形成了。

“中國革命聯合陣線常務委員會,今天成立了。”宋復華意氣風發,大聲宣佈完。用力地鼓起掌。

掌聲響成一片,黃x、陶成章、焦達峰、張百祥、孫武等人也非常激動。那個時候,在革命勝利之前,革命志士是不講究名位、錢財的。都幹得是掉腦袋的活兒,都爲了心中的理想,思想都是比較純潔而真誠的。

不管革命聯合陣線中誰佔據着主導地位,當前共同的目標是一致的,推翻滿清、建立民國。而正因爲是復興會的努力。纔給他們指出了一個快捷的革命之路,提供了一個施展的革命舞臺。

對於復興會來說。聯合了國內各地的革命志士,在加強自己力量的同時,也彌補了他們某些地區的不足,比如湖湘、江浙皖、川等省。

常務委員會的成立,則標誌着海內外的大部分革命志士有了統一的指揮,不再是各行其是。

作爲常務委員會的委員長。宋復華有着堅強的後盾復興會,也有着成爲領袖的才幹和熱情。副委員長黃x則敦厚誠摯,有着令人敬佩的品德。其他委員則代表着各自的革命團體,或許在革命理念和方略上還有着分歧,但匯入復興會所掀起的革命洪流。卻是真誠的。

淡酒、茶水、果品,慶祝會是簡單而熱烈的。宋復華笑得誠懇,笑得暢快,端着酒杯遊走於衆人之間,與來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談着、說着,拉近着彼此之間的關係。

“克強兄。”陶成章走到黃x身旁,舉杯示意,輕輕抿了一口,試探着問道:“復興會的幾大執委除了宋先生,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你來得早,可知他們到底是誰?如果說之前保持神秘還有情可原,現在咱們已經聯合起來,還是保密的話,是不是有些不信任的意思?”

黃x搖了搖頭,耐心地解釋道:“不是不信任,而是事關重大,事關革命成功與否的大計,復興會不得不慎重。你看看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便應該知道復興會並沒有以勢壓人。各個團體無論大小,與他們復興會都是一樣,兩名常委。而提供經費,軍校也對各個團體開放,可見他們並沒有防範見外之意。”

“我也只是好奇,擔心別人有這樣的想法。”陶成章有些訕訕地笑了笑,說道:“走馬觀花地看了一番,卻也看出復興會的強大實力,以及在革命理論和方略上的成熟。雖然有些設想我並不十分贊同,但那畢竟是革命勝利之後的事情,現在爭執還爲時尚早。”

“相對於發動會黨、綠林,復興會確實要比其他團體成熟。”黃x點了點頭,說道:“我來得時間比你們長一些,看到的也多一些。復興會不僅對發動會黨、綠林十分謹慎小心,而且還鎮壓爲惡之輩。結果呢,非但沒有削弱他們的力量,反倒使老百姓免受其害,更加踊躍、積極地支持他們。恐怕這樣的行爲和結果,也是你所沒想到的吧?”

“會黨、綠林良莠不齊,自然有反抗清廷的好漢,也有打家劫舍的敗類,光復會雖然也發動會黨、綠林,但也不是沒有原則。”陶成章辯解道:“對殺人劫貨、擾民害民的敗類,我們也不可能接納。況且,光復會內部已經決定把工作重點轉向發動新軍。”

“這是很高明的策略。”黃x十分讚賞,提醒道:“復興會在皖、閩的勢力似乎不強,很可能會倚重光復會,你們可是有施展拳腳的機會了。”

“只要資金充裕,糧彈充足,在皖、閩,或者江浙起事,光復會可爲前驅。”陶成章停頓了一下,又搖頭道:“恐怕復興會不會另起爐竈,而是要將雄踞一省或兩省的計劃堅決執行下去。”

“倒也未必是要光復會發動起義,衝鋒陷陣。”黃x微笑着說道:“待革命大勢成風捲殘雲之勢時,光復會在根基深固之地起而響應,光復地方、穩定社會,使國家少些動亂和損失,讓民衆少受苦、遭難,難道不也是革命壯舉嗎?”

陶成章眨着眼睛,看了黃x一會兒,不由得笑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果然沒錯,你這言論倒與復興會的論調非常相近呢!”

“對的我就聽,我就做,就這麼簡單。”黃x沉吟了一下,語重心長地說道:“聯合陣線能夠成立,實屬來之不易。革命志士能團結起來,就少些門戶之見,多些求同存異的覺悟,不要分裂、內訌了。”

陶成章皺起眉頭,有些不滿地說道:“克強兄,你還認爲我與北辰鬧不和是錯的?他行事跋扈、專橫,待人不能坦誠相待,難道也是對的?”

黃x無奈地嘆了口氣,擺了擺手,說道:“以前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是對是錯現在不重要了。現在大家能爲了共同的目標,共同奮鬥,就足夠了。”

陶成章張了張嘴,也沒有再說什麼,心裡卻有些不服氣。

沉默了半晌,黃x開口問道:“煥卿,枚叔依舊是《民報》主編,便應繼續爲革命鼓與呼,弄那麼多佛法文章在報上,是不是欠妥啊?”

陶成章苦笑了一下,說道:“枚叔是希望用宗教發起信心,增進國民的道德。他所謂宗教,乃是具有‘依自不依他’性格的華嚴、法相二宗。他認爲,要有這種信仰,才得勇猛無畏,衆志成城,方可幹得事來。”

黃x眨着眼睛想了想,對章瘋子、章神經,他也只能苦笑搖頭。

……(。)

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45章 革命起航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4章 過苛,面具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59章 無題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3章 樂極生悲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2章 青幫會集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39章 新思路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42章 家事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12章 夜市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7章 酒席,歌女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81章 無題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37章 定遼東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91章 無題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35章 酒宴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41章 無題第25章 綁架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83章 伯蓀來訪第69章 東京秘行第181章 無題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39章 大勝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07章 大戰第181章 無題第43章 安頓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4章 結死樑第8章 會做人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57章 辣手摧磨
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45章 革命起航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4章 過苛,面具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59章 無題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3章 樂極生悲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2章 青幫會集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39章 新思路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42章 家事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12章 夜市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18章 商機,愁怨第27章 酒席,歌女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81章 無題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37章 定遼東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91章 無題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35章 酒宴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41章 無題第25章 綁架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83章 伯蓀來訪第69章 東京秘行第181章 無題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39章 大勝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07章 大戰第181章 無題第43章 安頓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4章 結死樑第8章 會做人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57章 辣手摧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