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

打得熱火朝天的漢口戰場慢慢變得鬆馳下來,北洋軍雖然每天還是槍炮齊響,攻勢不斷,卻沒有了前幾日那種屍山血海、你死我活的場面。

歷史上的陽夏之戰打了四十餘天,革命軍雖然勇猛奮戰,甚至還組織了反攻(有些盲目),但裝備、訓練都不及北洋軍,加上各路人馬缺乏紀律,所用戰術也不正確,接連丟失漢口、漢陽,損失慘重。如果不是袁世凱心懷異志,養寇自重,武昌也難以保住。

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武昌不是首義之地,政治意義並不很大,即使丟了,也影響不到大局。而且武昌起義的主導是復興會,歷史上那些共進會、文學社等小團體只是居於配角地位,這樣也避免了令出多門,指揮混亂的後果。再加上總參謀部的合理部署,起初的勢如破竹,革命軍佔據了武勝關這個兵家要地,戰鬥慘烈歸慘烈,但結果卻不一樣了。

戰事稍稍平靜,只是表面上如此,革命軍總參謀部卻照舊緊張地忙碌着。散佈於四處的偵察人員緊密注視着北洋軍的行動,從後方不斷運來火炮,彌補着本身的不足,增強着戰力。

雖然戰事似乎陷於膠着,但成敗並不在戰場上,而是在於各方背後的佈置,各方私下的商談。

而革命軍政府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在各省代表選舉出臨時政府主席宋復華後,正式宣佈臨時政府成立。

“軍學各界自悉各省代表舉定政府主席後,均眉飛色舞,互相慶祝,所有各商鋪居民無不預備香花燈燭,以示欣喜。軍政府門前。更用五色電燈,排成花樣,其光彩煥然一新,雖白叟黃童,無不共稱中華共和國萬歲雲。”

這些訴諸報端的文章雖然有作秀和誇張之嫌,但此時正好可以大力宣傳。以證共和深得人心,爲民所擁護。

而新成立的臨時革命政府繼續雷厲風行地行使着政府職權,彰顯出勃勃的生氣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廣東軍政府通電全國,宣佈在廣東、廣西實行地方鎮、鄉、村級自治,並且頒佈了定租定稅法,還登載於報端。

“……華夏黎民百姓之苦,世界乃絕無僅有,生民焉得不輾轉溝壑……爲生民稍得喘息,元氣稍得培育。軍政府特此宣佈施行《定租定稅法》,即將地租限制在1909年總收成的37.5%,如果原來租金高於此者必須降低到這一限額水平上,如果原來租金低於此數的則不準增加……”

廣州軍政府實行定租定稅法和縣以下自治,並減免三分之二的農稅,通電全國後,頓時震動了整個中國。

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剛剛成立的軍政府,居然敢於在自己的地盤上免去這麼大一筆收入。並且實實在在地開始實施地方自治,雖然是縣以下的。可相比自清末起,鼓吹了多年而未實施的拖沓,這絕對算得上雷厲風行了。

國內其他報紙經過短暫的失聲,終於開始紛紛叫好。無論是哪方的勢力,都將利國利民掛在嘴邊,但卻只是掛在天上的月亮。畫出來的大餅,除了讓人心懷憧憬外,很少有變成現實的時候。

而廣州軍政府廢厘金,減農稅,降地租。每一步都是實打實的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民衆的善策。敢爲天下先,言行一致,這便足以讓人產生敬佩之心了。且不管軍政府的出發點如何,相當於百姓實際得到的好處而言,便顯得不重要了。

其實,相比於農稅,附加在農稅上的超過正項幾倍的其他雜捐雜稅纔是大頭,廣州軍政府減免的稅收大大超過了地主們因爲減租而招致的損失。這個不可辯駁的事實,一下子堵住了這些不懷好意人的嘴。既然能收攬人心,說明這事情本身並沒有錯,可爲什麼別的地方不實施呢?既然地主的收益未受衝擊,壓榨一說又從何談起?

算來算去,農民因爲減租而受益,地主因爲減稅而增收,商賈因爲廢除了厘金而得利,唯有大公無私、一心爲民的廣州軍政府吃了虧,白白損失了一大筆收入。這難道不令人感動嗎,這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工業化進程是建立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的,廣東軍政府推出的政策不是什麼獨出心裁,借鑑的反倒是古老的經驗。

明末清初,大西軍在經營雲南時,曾頒佈過切實可行且效果顯著的田賦政策,“以十分爲總額,入官四分,民得六分”。這一政策的特點是把原先地主向農民徵收的田租從一半以上減爲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剝削率;又保證了軍隊和政權的穩定收入。地主們雖然心懷不滿,但仍能收取一部分,生活有着,減少了敵對情緒。

由於稅額爲分成制,地主不再能夠任意盤剝,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普遍提高,秋成就“倍於曩昔”,連年又“大熟,百姓豐足,兵民安樂如初”。

減租減稅法既借鑑古人,又經過了反覆的集體商議,並在西南根據地試行過,這纔不斷改進而形成。這與很多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人爲地推動工業化過程中有意地通過剝削或犧牲農業部門的發展,來爲工業部門的發展提供資本積累的情況非常不同。

比如,配合減租計劃,還有一些相應的措施,如租期不能隨意終止;最短的租期是五年;若佃農沒有違反租約,租約到期必須續訂,以此保證佃農放心地對土地進行投入。

軍政府還將從頑固、貪腐的滿清官吏那兒沒收回來的公共田地出售給無地之農民,每戶允許購買十畝,可以用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以農作物或現金支付。所釐訂的價格若以十年分期付款算,再加上有關的利息(4%)、稅收及其它費用,恰好約爲原來佃農在租用土地時所要繳納的管制下的地租,即37.5%。

如此一來,就不會對以租金收入構成其主要收益的地主造成即時的衝擊。同時。軍政府還宣佈,將農稅降低至原來的三分之一水平,並免除了大部分的苛捐雜稅,這樣那些反對的力量就會大爲減少,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會成爲政治不穩和社會不安定的來源,從而爲定租定稅法獲取地主的合作。得以順利推行奠定了基礎。

另外,中國銀行還決定爲農民開設小額無息貸款,以戶爲單位,每戶爲二十元,以此爲貧困的農戶提供最初的啓動資金。

……

上海。

“真,真有錢啊!”胡漢民將報紙拍在桌子上,又羨又妒地說道。

“是啊,合資銀行經營多年,所賺利潤非常豐厚。吸收了大量的資本,再加上苦心建立的信譽,實力確實雄厚。”王孟南感慨道:“有這厚實的基礎,由它給中國銀行做擔保,所發行的鈔票纔夠堅挺,才能在南方各省通行無阻。”

“對呀,他們用的是紙幣,咱們也可以印自己的鈔票呀!”胡漢民好象得到了什麼啓發。喜出望外地叫道:“我們的中華銀行什麼時候能夠成立,你說要籌備。怎麼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呢?”

王孟南苦笑連聲,緩緩解釋道:“開銀行,印鈔票,哪有那麼容易,沒有一定的金、銀儲備。印出鈔票也形同廢紙啊!人家憑的是雄厚資本和多年的信譽,背後還有復興會作靠山,纔敢發行股票、債券,印出的鈔票也能得到民衆認可。咱們呢,唉。實力有差距呀!”

胡漢民眨着眼睛,雖然不是很懂,但也聽明白了大概,頹然地坐回椅子。差距,我不知道有差距嗎?復興會深謀遠慮,厚積薄發,現在才漸漸看清人家的真實力量。同盟會呢,如果從興中會開始算,比復興會歷史還悠久,孫先生的名氣也比這些後起之秀大得多,可爲什麼,不知不覺被人家落下這麼遠。論軍隊,論地盤,論人才,論財力,竟沒有一樣能比得上人家的。

而且,陳文強說到做到,通過查理宋向同盟會轉達了類似警告的口頭通知後,只等了一天便展開行動。商團、巡警、租界巡捕,再加上留守上海的部分正規軍,毫不留情地對遊雜武裝進行清洗、打擊。

不管是號稱同盟會,還是打着什麼別的革命名義,要麼接受整編,要麼繳槍遣散。犯罪的該抓的抓,該殺的殺,態度明確而堅決。

應桂馨等青紅幫人物,剛當上“革命黨”沒幾天,便被一概清除,應桂馨更是被亂槍打死。只不過幾天工夫,打着革命旗號的幫派和遊雜武裝便被清除殆盡,同盟會也失去了唯一的武裝。

想到這裡,胡漢民長長地嘆了口氣,那些手下是個什麼德性,他不是不知道,可不依靠這些散漫少紀律的草莽會黨,又哪來的武裝,但現在,陳文強真是心狠心辣呀。

“孟南,你再想想別的辦法。”胡漢民苦笑着說道:“事關革命大業,這中華銀行是一定要成立的。你再去拜訪一下上海的金融工商巨擘,他們以前有不少人都與咱們同盟會有些聯繫,這個時候不會袖手旁觀吧?”

王孟南嘆了口氣,勉強又無奈地點了點頭。心裡卻清楚得很,這事根本沒希望。

經過復興會武裝的打擊,誰都看出復興會與同盟會不對付。而復興會財雄勢大,誰還會去跟隨同盟會?

“孫先生要回來了,眼看是這樣一番景象,不知該有多失望。”胡漢民煩惱地直抓頭髮,“放眼國內,竟無同盟會所光復的一個地方,竟無一面青天白日旗飄揚。同是革命,還有復興會的倚強傾軋,真是,真是——”

王孟南苦笑着搖了搖頭,轉身悄悄退了出去。

………

還要勇敢!

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繼續前進!

無論什麼事情發生,自由總是要堅持的;

反叛!

打倒暴君!

戰鬥帶着多次激昂的警號和不斷的前進與退卻而更加劇烈起來。

反叛!

用槍彈向暴君射擊!

我們想,

勝利是偉大的。

臨時政府成立,意味着革命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是稍微休息整頓一下,用妥協和談和去爭取廉價的勝利;還是繼續勇敢地前進,用鮮血和犧牲徹底將滿清和舊官僚埋葬。這個問題在陳文強看來,根本沒有考慮的價值。

並非陳文強不懂得暫時示弱以驕敵軍的慣技,而是革命的性質決定了他必須咬牙挺住。革命陣營是由幾股政治力量聯合而成的,儘管有聲勢,而且復興會佔主導地位,但也潛藏着被分化的危險。持續的戰鬥就是旗幟,是戰鼓,大家望之而行,聞之而動。只要革命的大旗不倒,人心就能凝聚,對敵人的壓力就能持續下去,北方的局面就會出現轉機。

現在的局面有些類似於三足鼎立,南方革命軍、北方袁世凱代表的北洋軍和垂死的滿清朝廷。北洋軍較強,革命軍在急切之間難以取得優勢。

但隨着南方各省的陸續獨立,在經濟實力和人力資源上,革命軍會佔據越來越明顯的優勢。

武勝關戰事持續,而南京的光復則又爲革命烈火的熊熊燃燒增添了一捆乾柴。

此時的南京,張勳還未任江寧將軍,兩江總督是以布政使權署的樊增祥,端方則因爲在慈禧太后的葬禮上派人拍照而被罷官。

劉之潔,蘇軍第五協協統,此協軍隊,人數齊全,在江蘇是武器裝備都較好的一支隊伍。劉善撫慰士兵,軍事訓練搞得也不錯,軍紀嚴明,此支勁旅被人稱爲“鐵血男兒”。且劉在日本士官學校讀書時即加入復興會,一直潛伏至今。

林述慶,一九零八年加入復興會,並統領鎮江第三十五標起義,在聯軍會攻南京之役時,身先士卒,異常勇敢,首先率軍由太平門入城。

徐紹楨,第九鎮統制,性格優柔寡斷,在起義反正的過程中猶豫遲疑,但最終還是因爲民族感及舊部趙聲的感召而投身革命。

沒有北洋悍將張勳的拼死抵抗,在革命軍水陸兩面的凌厲攻勢下,南京新軍紛紛起義,與江防軍、巡防營的戰鬥激烈而不殘酷。海軍艦炮,以及從上海製造局拉去的大炮在戰鬥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南京光復,且沒有歷史上的血流成河,市民慘遭戰火。

南都光復,不僅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還有極高的軍事價值。沿津浦路北上,便可威脅到山東直隸,形成東線北伐。而北伐之聲,也隨着南京的光復而甚囂其上,還有革命臨時政府應馬上遷至南京的呼聲也在報端頻繁出現。(。

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61章 陷阱,等待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52章 內應外合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8章 無題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3章 樂極生悲第94章 瓊州之基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90章 廣州第8章 會做人第37章 無題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17章 義軍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74章 回滬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45章 求知少年第33章 遠方客商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52章 內應外合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223章 退位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23章 退位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99章 武昌第239章 大勝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62章 戰事擴大
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61章 陷阱,等待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52章 內應外合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8章 無題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3章 樂極生悲第94章 瓊州之基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90章 廣州第8章 會做人第37章 無題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17章 義軍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74章 回滬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45章 求知少年第33章 遠方客商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52章 內應外合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223章 退位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23章 退位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99章 武昌第239章 大勝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17章 觸痛,招聘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62章 戰事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