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22章 【太子暴斃】

太子回宮的第二日,依着朱標的意思,洪武皇帝朱元璋當即便將秦王朱樉放歸了西安。朱元璋看着精神也好了許多,朝會也就此恢復,只是無論早朝還是午朝,卻議的都是同一件事,那便是遷都。

遷都本是朱標此番西巡最要緊的差事,朱標也不負朱元璋所託,將秦晉之地的山川地形、各處佈防、現有的殿宇,甚至於民風、古蹟、氣候都一一記錄了下來,十分的詳盡。如今將這些案卷送呈朱元璋,太子似乎也是拿定了主意的,那便是決意遷都西安府,立志要重歸漢唐氣象。

朱元璋已經年邁,遷都又是國家一等一的大事,籌劃起來沒有個三五年是不成的了。要統籌這樣的事,原本李善長是最合適的人選,只可惜李善長早已經被滅了滿門了。沒有像樣的人選,這件事要滴水不漏地辦下來,恐怕要比登天還難。

朱元璋與太子朱標歷經那一夜的真情坦露,父子間早沒了隔閡,既然朱標遷都的意志如此強烈,身爲父親的朱元璋也不得不考慮趁着自己身子骨還支撐得起,幫他完成了這件大事、難事。否則一旦自己去了,這些千頭萬緒、牽扯各方利益的事,太子能否彈壓得住,實在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而連日來,朱元璋早將自己六十五聖壽的事忘得九霄雲外,日日夜夜思慮的都是如何將遷都這件事辦得妥當。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條,朱元璋卻始終按捺着沒有說——那就是自己的孝陵是在應天府的鐘山,如今馬皇后也先行入葬了的。自己百年之後,自然也是要安葬在應天。這是當年劉基等人爲自己尋龍點穴多年方定的陵寢之地,成北斗七星狀,以孫權墓守護神道,風水極佳的地方。就算遷都,這皇陵是不能隨意更改的。

所以,如若當真遷都西安府,那自己百年之後是免不了要受長途跋涉之苦,運回應天安葬的。可這些事,也不知太子朱標想到沒想到,但自己是斷然不會說的。如今朱元璋心裡想着的、心裡最怕的,就是這段日子總是覺得要發生什麼大事似的。可如今自己年邁,卻富有四海、天下臣服,能發生的大事,除了自己命數已到、要去見佛祖了,還能有什麼呢?興許要不了多久自己也將去見馬皇后,那自己現在的憂慮也只是多餘,反倒是太子能不能接下這副擔子、震懾住天下臣民,纔是事關大明江山千百年的當務之急。

可正所謂天命自有歸處,半點不由人。洪武皇帝朱元璋如此一番苦心,等來的卻是太子朱標忽然重病不起的消息。

朱元璋原以爲只是朱標數月奔波勞累,加之體弱,因而染了風寒,心中雖急,卻並不太擔心,連夜便派了太醫院太醫去診治。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太醫回稟的脈象竟是四個字——命懸一線。至次日正午,朱標便已昏迷,十幾名太醫又是鍼灸又是推拿卻沒有絲毫效用。待至第二日的寅時初刻,做了大明王朝二十四年太子的朱標竟就此撒手人寰,年僅三十有七而已。說來令人噓唏,此時恰好便到了冬至,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六十五聖壽。

眼看着各地藩王、封疆大吏們送來給自己賀壽的賀表和賀禮堆如山積,朱元璋越發覺得這是上天對自己的戲弄似的,不禁悲痛欲絕。原本老邁的一世梟雄,彷彿就在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鬚髮都白了,連背也直不起來了。只見他眼泡水腫、顯然不知哭過多少次了,目光呆滯地坐在柔儀殿太子牀榻邊,只是不言聲兒。裡裡外外的宮女太監們又是悲傷又是恐懼,躲在自己的位置,石雕似的連動都不敢動一動。更別提那些見慣了朱元璋狠辣手腕的羣臣了,誰敢這個時候貼上去,那不是找死麼?

因而偌大一個柔儀殿,能進進出出,陪着朱元璋的,只有一個太子的長子、皇長孫朱允炆。此時的朱允炆已經十五歲,面貌像極了母妃呂氏,加之身材修長,看去十分的端莊俊秀。朱允炆也跟他的父親一般,獨尊儒學,講究聖人之學、君子之道,因而氣宇與朱標有些相似,卻又比之朱標多了幾分恢弘博大,想來是因爲生在天家、自幼受寵的緣故。

朱允炆驟聞父親薨逝的噩耗,就如天塌一般也哭得淚人兒也似的。可待見到自幼將自己帶在身邊的洪武皇帝神情木然地獨坐柔儀殿後,朱允炆卻反而止了哭聲,收拾心緒裡裡外外給朱元璋打水洗面、端茶送飯,要麼便是小心勸慰自己的皇爺爺。朱元璋一代雄主,遭此大變竟要一位少年開解,又是好笑又是欣慰,可一想起太子朱標已經去了,又免不了落下老淚來。自己一直以爲近日心緒不寧,是有大禍臨到自己頭上的徵兆、恐命不久矣,卻不想竟是降臨到了自己的兒子身上。這世間事,真不知是如何說法。

若要說朱元璋爲何如此感傷,其實不僅僅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更多的怕是對朱標的心存愧疚。早些年,朱元璋實是看不得太子仁弱的性子,於帝王的權霸之術更是一竅不通,想着要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給他,也是不放心,因而也動了換太子的念頭。那些年裡頭,也沒少對朱標言辭斥責,甚至棍棒相加,讓他這個太子沒了面子、失了體面。

待至後來絕了換太子的心,朱元璋便一心要給朱標鋪路、爲皇權立威,因而誅殺了不少功臣,殺孽造得重了一點,卻不想惹得一心“仁人君子治天下”的太子不滿,也沒少與自己爭執。可這事在洪武皇帝看來,卻心怪太子愚昧,看不懂自己的一番苦心,更沒給他好臉色。

直至此番西巡,洪武皇帝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去了,自己越覺得心神不寧,還以爲是自己的大限快到了,這纔對太子生出骨肉血親的思念來。等朱標西巡迴了宮,父子二人平生第一次如此的坦誠相見,數十年的隔閡一夜盡消。原想着可以好好用自己剩餘不多的日子輔佐這位太子君臨天下,繼承大明江山了,誰曾想,便在這個時候,太子竟就這麼一病不起、駕鶴西歸了。朱元璋又怎能不悲?怎能不恨呢?

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38章 【大廳攪鬧】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二卷19章 【天德將臺】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五卷47章 【過眼雲煙】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36章 【據爲己有】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三卷10章 【慧眼識主】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20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五卷41章 【燕王謁陵】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17章 【沐英平南】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四卷45章 【貪墨真相】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二卷35章 【降職疑雲】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18章 【監察御史】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五卷52章 【張信報信】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八章 【中都鳳陽】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38章 【燒鵝傳說】第十章 【殺伐工匠】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五卷41章 【燕王謁陵】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三卷2章 【帝王心術】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二卷10章 【慈雲禪寺】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二卷11章 【書生意氣】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二卷15章 【計議賑災】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七章 【利誘御史】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三卷28章 【重燃曙光】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二卷40章 【舊時淵源】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五卷51章 【挾持在京】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五卷19章 【太子回宮】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五卷21章 【坦誠相見】
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38章 【大廳攪鬧】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二卷19章 【天德將臺】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五卷47章 【過眼雲煙】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36章 【據爲己有】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三卷10章 【慧眼識主】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20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五卷41章 【燕王謁陵】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17章 【沐英平南】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四卷45章 【貪墨真相】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二卷35章 【降職疑雲】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18章 【監察御史】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五卷52章 【張信報信】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八章 【中都鳳陽】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38章 【燒鵝傳說】第十章 【殺伐工匠】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五卷41章 【燕王謁陵】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三卷2章 【帝王心術】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二卷10章 【慈雲禪寺】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二卷11章 【書生意氣】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二卷15章 【計議賑災】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七章 【利誘御史】三卷11章 【重查舊案】三卷28章 【重燃曙光】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二卷40章 【舊時淵源】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五卷51章 【挾持在京】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五卷19章 【太子回宮】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五卷21章 【坦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