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1章 【邗溝遇阻】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乃是北宋詩人秦少游所作《邗溝》中詩句。邗溝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將江、淮、河、濟四大水系連到一處。相傳早在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爲了北上伐齊便已開鑿而成,歷時千年而不衰。

邗溝水清樹茂,由詩已見得,尤其連日暴雨過後,邗溝水漲,行船倒還方便。只是連月的暴雨過後,人人都躲在屋裡不願出門,可奇怪的是邗溝裡卻緩緩地行着一支船隊,像是並不急於趕路。船隊共有二十餘隻大船,浩浩蕩蕩迤邐而行,場面十分壯觀。其中尤以船隊中央的一隻船上岔廊雕畫、紅綢幕簾,碩大的船篷兩端還插着兩杆秀着金龍的硃紅色大旗,最是威武。

碩大的龍旗大船上除了兩隊船伕在賣力的划着槳之外,並無其他人。只有船頭夾板上站着一名披着紫色披風的男子。男子很年輕,約莫二十出頭的年紀,四方臉生得濃眉鳳目,眼角細長。鼻子十分的肥大挺拔。雖然年輕,氣度卻異常的沉穩。鐵塔一樣壯實的身子立在暴雨中紋絲不動,兀自凝目望着遠方悵然出着神。

此時正是大明洪武十一年的七月初三,船頭站着的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奉旨去北平就藩的當今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爲燕王的朱棣。

朱棣在朱元璋的衆多皇子中最是命運坎坷,不受珍視,地位最低,聲名不顯,養成了極深沉的性子。豈知自洪武八年因得了一名名叫道衍的和尚相助之後,這位燕王忽然一躍而起,在空印案中巧計奇謀,挽百官於危急之中。此後便事事順遂,名聲日躁。可偏偏人人開始覺得這位年輕的燕王最有帝王氣魄之時,太子朱標驟然得一靈兒,名曰朱允炆,深得洪武皇帝的寵愛。而這位燕王不久之後也隨秦、晉二王一般被打發到封地就藩去了。朱棣心情難免沉鬱,因而並不急於趕路,只是日日在船上想着心事。

卻在這時,忽然從船艙裡鑽出一個少年,少年撐着一把雨傘一溜小跑來到朱棣身邊,墊着腳替他遮着越來越急的暴雨,一邊抹着打在臉上雨珠一邊在雨中高聲朝朱棣道:“殿下......殿下......雨下得急了,王妃說這麼在雨中是要淋病的,要我接您回去呢。”

“哦?!哦”,朱棣這纔回過神來,回頭望了望艙內,只見一名美貌女子正直愣愣地看着自己,眼中滿是焦急和擔心,不禁點了點頭,這才從少年手中接過雨傘,卻不回去,而是咬細牙低着頭想了想,忽然問道:“鄭和,自從本王從藍玉手中將你接出來,你跟着本王也好幾年了。你且說說,咱們是在應天好呢還是在北平好?咱們到了北平之後又將會是怎樣的一副光景?”

鄭和原名馬和,本是雲南的色目人,藍玉徵雲南時將其擄在軍中閹割了做秀童帶回應天。朱棣因見其機靈,加之秦王的唆使,便守在了府中。豈料這竟是秦王使的巧計。只因在明朝除了皇宮及太子行宮,無論王公貴戚還是功臣舊將的行轅中均不許有宮人太監服侍,否則便是僭越,大不敬之罪。朱棣於法典並不留意,因而不知。後來此事果然爲洪武皇帝朱元璋所察覺,卻因朱棣在空印案中得了彩頭,朱元璋不僅不加責罰,反而爲避皇后馬氏的諱,給馬和改名爲鄭和。此在前文多有贅述,在此並不多提。

卻說鄭和擡頭看了看朱棣,見他兀自沉思,倒似自言自語,想了想便脫口道:“我覺得在北平好些。”

朱棣一愣,扭頭看着他:“哦?爲何?”

鄭和嘟着嘴,沉吟道:“嗯......在應天有萬歲爺坐鎮,殿下們都受到管束,大志難伸,大情不露,太不痛快。去了北平多好,雖然聽說冷了一些,可畢竟是皇帝老兒呆過的地方,想也差不到哪兒去。又能自由自在,那多好。”

“哦?哈哈哈”,朱棣不禁忍俊不禁,笑着拍了拍鄭和的頭,調侃道:“大志難伸?大情不露?哈哈哈......你且說說,你有什麼大志大情呀?也讓本王聽聽看,品評品評如何?”

鄭和臉上一紅,低着頭訕笑,一邊蹉着腳一邊說道:“這......這不是我說的,是道衍大師傅說的。”

“道衍大師說的?”朱棣愕然,正色道。

這道衍本名姚廣孝,本是徑山寺的一名和尚,經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推薦進京祈福,豈料與朱棣因緣際會,能參透天機,料事無有不中,已是朱棣須臾離開不得的智囊。只此番朱棣奉命就藩北平,道衍卻因皇命在身,只能留在京城太廟祈福,不能隨行。這也是朱棣這些時日心中抑鬱寡歡,無從排解的一個緣由了。

“嗯,大師傅說這是劉伯溫早年作的《燒餅歌》裡便已提到過的”,鄭和一個少年,哪裡能懂得朱棣的深沉心思?

“誠意伯劉伯溫?”朱棣更加吃驚:“《燒餅歌》?那又是什麼?它怎麼會提到北平和應天?”

“有”,鄭和一本正經地說道,一邊皺眉回想一邊吟唱起來:“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都城固,防守密,似無虞,只恐燕子飛來矣。”

“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都城固,防守密,似無虞,只恐燕子飛來矣”,朱棣默默吟誦,似隱隱有所悟,卻仍覺有不少疑惑,不禁詫異地看着鄭和。

鄭和見朱棣似在懷疑自己,忙道:“嗯,嗯,道衍大師傅就是這麼唱的。”

“那......道衍大師是否有說這首歌謠是何意?”

鄭和蹙了蹙眉想了想,忽然點了點頭:“大師傅說歌謠裡的燕子就是指的燕王殿下。說什麼......應天府的地勢前凸後凹,宮城不固,並非殿下的福地。”

“哦”,朱棣不禁沉吟,這才隱約想起宮裡以奉天殿爲線一分爲二,前高後低,確是不平。每逢雨天時,奉天殿後的檐下必有積水,朱棣少年時常與諸皇子在那水中玩耍,惹得舀水的太監宮人又是氣急又是無奈,思之猶如昨日之事。

正當朱棣感慨之時,一旁的鄭和忽然指着前方驚呼道:“咦?殿下快看,前面的船隊怎麼越來越緩了?”

朱棣順着鄭和手指的放下看去,果見前方水波越來越淡,船上的旗手正不住朝這邊打着旗語。朱棣料知必有變故,忙吩咐道:“快......快令船伕緩緩停船,再給後面的船隊打出旗語!”

此時船上的船伕早已看到了前方的旗語,正緩緩用勁倒劃木漿,以阻水勢。卻在這時,一艘小舟飛快地從船隊前面劃了過來,停至跟前,搭上木板,跳上一個壯漢來。

壯漢光着膀子,皮膚黝黑,身材極高大,滿臉的絡腮鬍猶如密箭一般直直地生在臉上,濃眉大眼,走路虎虎生風,十分的孔武有力。碩大的雨珠子打在他身上似乎也渾然不覺,徑自來到朱棣跟前拜倒道:“殿下,前方便是邗溝盡頭,名叫山陽縣的一個去處。山陽縣到江都這一段淮水水勢太淺,且是逆流,得找一些當地的縴夫將船隊拉過去才行。”

朱棣看了看來人,卻是自己的前幾年收羅進府,現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的朱能。早年朱能爲了尋父流落應天,靠賣藝擺擂爲生。不想燕王朱棣在大婚前出府閒逛,在街頭看見了朱能擺的擂臺,那時一名少女在擂臺上使巧計贏了他,那少女卻不是別人,便是如今的燕王妃徐儀華了,說來這朱能也算得是朱棣和王妃徐儀華的半個媒人了。

而後朱棣爲捕楊懷寧滅門案中走脫的楊府管家楊英,在土城又一次偶遇無端被疑的朱能,見其憨厚勇武,便收入府中做了護衛。幾年下來,這朱能果然忠勇無匹,已是升任了燕山中護衛副千戶了。

朱棣並不熟識這水路的門道,不禁皺了皺眉:“要縴夫?那便去找一些過來便了。”

朱能卻虎着雙眼如燈,搖了搖頭:“殿下,要尋縴夫不難。可也得咱們的船隊得出了邗溝才行。否則邗溝水又急又深,不易拋錨,船停在水上會被沖走。”

朱棣這才尋出裡面怕有些隱情,扶起朱能問道:“那......船隊爲何不出邗溝?”

朱能咬了咬牙,臉上露出憤懣,冷哼了一聲:“哼!邗溝出口泊着兩支船隊不肯走,阻住了咱們去路!咱們是走也走不得,回也回不了。”

“怎麼?還有兩支船隊堵住了咱們的去路?是何人的船隊?”朱棣雙目圓睜,已是動了怒。

朱能看了看朱棣,嚥了一口唾沫,低着頭咬牙恨恨道:“是秦王和晉王。”

第六章 【丞相當朝】四卷32章 【同門情重】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五卷37章 【燕王大捷】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三卷14章 【佐證之人】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二卷41章 【計議用兵】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三卷9章 【紈絝子弟】四卷33章 【敕立世子】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二卷14章 【扶危救困】四卷32章 【同門情重】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28章 【入宮請見】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49章 【一勞永逸】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三卷43章 【大雪紛飛】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二卷21章 【燕王入城】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37章 【燕王大捷】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五卷39章 【後起之秀】四卷31章 【道衍隨行】第四章 【兄弟相爭】三卷37章 【暗入揚州】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18章 【王官待客】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四卷16章 【啓用舊將】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二卷43章 【夜探灰山】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二卷20章 【老將爭雄】四卷41章 【郭恆案發】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23章 【北平得信】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三卷23章 【口舌之爭】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三卷21章 【夜闖茹府】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49章 【朝廷設謀】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三卷20章 【洪澤會合】第八章 【中都鳳陽】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31章 【太子人選】
第六章 【丞相當朝】四卷32章 【同門情重】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五卷37章 【燕王大捷】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三卷14章 【佐證之人】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二卷41章 【計議用兵】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三卷9章 【紈絝子弟】四卷33章 【敕立世子】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二卷14章 【扶危救困】四卷32章 【同門情重】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28章 【入宮請見】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49章 【一勞永逸】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三卷43章 【大雪紛飛】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二卷21章 【燕王入城】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37章 【燕王大捷】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五卷39章 【後起之秀】四卷31章 【道衍隨行】第四章 【兄弟相爭】三卷37章 【暗入揚州】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18章 【王官待客】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四卷16章 【啓用舊將】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二卷43章 【夜探灰山】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二卷20章 【老將爭雄】四卷41章 【郭恆案發】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23章 【北平得信】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三卷23章 【口舌之爭】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三卷21章 【夜闖茹府】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49章 【朝廷設謀】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三卷20章 【洪澤會合】第八章 【中都鳳陽】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31章 【太子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