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紫禁 穢

慈禧與慈安均是臉色一喜,慈安長鬆了口氣,又是撥弄着佛珠,口中吟道:“多謝佛祖保佑,保我大清江山永固。”

慈禧卻沒有慈安那般樂觀,她道:“天京攻克,髮匪也就跟着滅了,這總算是了卻了咱們的一樁心腹大患,先帝在天有靈也必可寬慰了。曾國藩那一家,可算爲咱大清立下了大功一件呀。”

奕點頭道:“聖母皇太后說得是,曾氏一門力挽狂瀾,爲大清立下中興奇功,咱們也是該商量着該何封賞他們的時候了。”

慈禧向慈安道:“姐姐,你覺着該怎麼賞他們呢?”

慈安怔了一怔,不假思索的說道:“哀家記得先帝曾有聖言,滅髮匪者可封王,曾國藩要是能收復金陵,那就不妨封他個

慈禧微微一笑,又向奕道:“那六爺覺得該怎麼着呢,封曾國藩個王爵嗎?”

奕顯得有點不情願,道:“先帝是說過這樣的話,不過當時髮匪聲勢正盛,先帝又龍體有恙,當時說這話可能是有點急。我大清自入關以來,漢人封王者,不過吳三桂等數人,可他們卻……”奕沒把話說完,接着道:“還請兩宮皇太后三思而定。”

慈安有點不解:“六爺說得有點嚴重了吧,你們不是一直都說曾國藩是個大忠臣嗎?他應該不會學吳三桂吧。”

慈禧一哼,道:“就算他是個忠臣。可是他說到底也不過是咱們的一個奴才,若是給他封個王,那些八旗貴戚們能服嗎,他們不吵着要封王纔怪。”

奕道:“那聖母皇太后的意思是?”

慈禧又擺弄起了茶杯。笑道:“哀家和姐姐都是婦道人家,拿得了什麼主意呢,這事兒啊,還得六爺看着辦吧。”

奕沉思片刻,道:“若不封王,那至少也得封個一等侯爵,曾國藩立下此大功。封個侯爵應該不算過分。”

慈禧這才露出滿意地表情,向慈安道:“六爺的建議,姐姐你覺得如何呢,反正妹妹我是覺着不錯。”

慈安淡淡一笑:“我一向沒什麼主意,既然妹妹和六爺都覺得妥當,那就這麼着吧。”

慈禧徵得慈安的同意,才道:“六爺,姐姐都同意了。你就和軍機大臣們商議着,準備給曾國藩和他的那幫子湘軍將士們論功行賞吧。”

他主奴三人談罷湘軍行賞之事,那慈禧話題一轉,似是隨意地說道:“六爺,我聽說那個江蘇巡撫曾紀澤,他最近參了好幾個江蘇的府臺,你們軍機處好像商議着打算準了他。有這回事沒?”

奕道:“確有此事,曾紀澤彈劾那幾個府臺貪污虧空,而且都是證據確鑿,朝廷這兩年高調的宣稱要整頓吏制,所以臣覺得這個事應該支持曾紀澤。也算給全國樹一個榜樣。”

慈禧嘴一撇,道:“吏制那自然是應該整頓的,但凡事有個輕重緩急,眼下剿滅髮匪纔是重中之重,各地爲了這個大事,凡事都該以維護穩定爲重。^^^^曾紀澤他這麼冒冒失失的參了好幾個府臺,朝廷要是準了他,好榜樣是有了,可新上任的府臺們熟悉一府大小事總還有個過程,這當中要是出點什麼差池。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奕還聽不明白慈禧的心思。道:“曾紀澤地淮軍基本已肅清了江蘇境內的髮匪,現在無非就剩下重建之事。更換幾個府臺,似乎還不至於出什麼大亂子吧。”

慈禧臉色一沉:“換幾個府臺是出不了大亂子,可他推薦的那幾個人選,都是他的幕僚,朝廷若是準了,那纔要出大事。”

奕神色一變:“臣還不太明白,還請聖母皇太后明示。”

“哀家雖然久居這深宮之中,可也聽到了不少外邊的事,那曾紀澤自到江蘇上任以來,學洋人辦廠子,建學校,又是買軍艦,又是買槍炮,銀子花的是一點都不心疼。這些也就罷了,就當他是在搞那個什麼師夷長技以制夷。”

“可最近他竟然拿大清的土地做抵押,跟洋人的錢莊借款,咱大清地每一寸土地,那都是祖宗們流血流汗打下來的,他就這麼拿去了跟洋人借錢,實在是不像話。哀家原本是不同意的,可六爺你既然覺得合適,那哀家一個婦道人家也就不好再說。不過現在哀家又聽說,那曾紀澤拿着這筆錢,大批大批的向洋人買彈藥,據說他在上海蘇州各地的倉庫中推積的囤積的彈藥,足夠他淮軍用上一年地了。\\\\\”

慈禧終於把話頭拐入了正題,“六爺不是說嗎,髮匪用不了三五個月就必可剿滅,既然是這樣,他曾紀澤囤積這麼多的彈藥他是何用意,他這是要準備對付誰啊?”

很顯然,一直以來,處於深宮之中的慈禧,都在密切的注視曾紀澤,點點滴滴的舉動,最終轉化成她今日地諸般疑忌。

恭親王奕對於聖母皇太后的突發牢騷並非全然不知,事實上,他作爲當朝議政王,這此事情,他本就應該更爲關注。

只是一直以來,他都對曾國藩十分的信任,特別是辛酉政變之時,與肅順關係密切的曾國藩堅定的站在了他們北京派這邊,未曾藉機邀功請賞,反倒是更加的賣力專注於剿滅髮匪,這讓剛剛登上政壇巔峰的恭王甚至欣慰。

他對曾國藩的這番信任,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長期以來地觀察。而這種信任,更是愛屋及烏,延續到了曾紀澤那裡。只是他做夢也不曾猜到,曾國藩的這個大兒子。根本就是一個冒牌地水貨。所以說,違劣假冒產品害死人啊。

“朝廷撥了一百多萬兩銀子讓他建船廠,誰知這錢他只有一半投了進去,剩下地據說也都全用來買了軍火彈藥。還有啊,他還在江蘇搞什麼土改,把那些田地全部賤賣給那些農民,還有什麼土地換股份……”慈禧地抱怨並未結束。套用一句現在地話,就叫做“老孃我忍你很久了!”

“前邊這些都也罷了,最讓哀家不高興的是,他還找人編了本什麼《中國史》,不但記錄古代之事,連本朝的好多事也寫了進去,還不加任何修飾,哀家看這分明就是要挑撥滿漢一家的和睦氣氛。^^ ^^六爺。你都說說看,他曾紀澤搞了這麼多花樣,他到底是存了一個什麼念頭。”

奕心頭也是直跳,當初曾紀澤搞這些事,每次上奏朝廷之時,都能找出一個讓人無懈可擊,挑不出刺的理由。從表面上看,那是實實在在的爲大清國着想。而實際效果也確是如此,東南戰亂各省,以江蘇省恢復重建地成果最爲可喜。

去歲曾紀澤找朝廷要銀子要擴建上海武器製造局時,曾派人千里迢迢的送了枝紀澤式連珠槍給奕。那樣優質的性能與威力。甚至比洋人的槍還高出一籌,最令他欣慰的是,這槍真正是由大清國自己製造的,一直以來,這都是奕推行洋務夢寐以求目標。

如果他否定了曾紀澤,就等於否定了以一直以來對曾紀澤的支持的正確性,也就等於否定了自己這個議政王地威信。所以,儘管種種表象讓他同樣心生疑惑,但他仍然決定堅持己見。

“天京雖克,但髮匪殘部尚多。曾紀澤他儲備彈藥。應該是爲了接下的掃清發匪殘部而備,這也合情合理。至於土改。他也在奏摺中交待的明白,只是爲了儘管的恢復生產,那些地閒着也是閒着,倒不如賤賣給無地的農民,臣倒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至於那什麼《中國史》嘛,畢竟只是傳言,臣目前也未曾親眼看到過這本書。咱們既要用他曾家父子滅髮匪,自然不能因爲謠傳之事就心生猜忌,這反倒顯得朝廷小氣了。還請聖母皇太后仔細考量考量。”

慈禧對奕的包庇顯然是不滿,但眼下她也沒有別的辦法,便是嘆道:“罷了,哀家也只是隨口嘮叨兩句,給六爺你提個醒兒而已。我也明白眼下這關鍵時候,咱們要用他曾家父子,當然得忍着點。不過,髮匪一滅,這湘淮二軍一定要立刻裁撤,至於江南地髮匪殘部,大可交待左宗棠的楚軍去對付,哀家倒覺得這個人比那個曾紀澤省心多了。”

奕鬆了一口氣:“聖母皇太后放心,臣早有準備。臣已令僧王的蒙古鐵騎開赴安徽江蘇邊界,鎮江的馮子材部也在增兵。左宗棠那邊,早就跟曾國藩分道揚鑣,離心離德,至於各省湘系督撫,朝廷給他們的封賞不可謂不厚,這些人早就沒了湘軍之初地那份團結,這幾年的奏摺中,多有相互參奏的,就算曾國藩有所異心,他也是成不了事的。”

慈禧表情輕鬆了幾分,說道:“這件事六爺你可得放在心上,千萬別走了個洪秀全,又來了個曾國藩,咱大清國可再也經不起這樣折騰了。”慈禧頓了頓,又向慈安道:“姐姐,你說是不是這麼個理兒啊?”

慈安微微點頭:“妹妹說得有理,六爺,就勞你多操些心了。”

奕起身道:“請兩宮皇太后放心,臣一定把這事辦妥了,絕不會養虎爲患。”

兩宮太后這才放心,議事罷,恭親王拜退,慈禧與慈安也各自回了西東兩宮。

慈禧似乎是有點累了,回到寢宮便換下朝服,斜倚在榻上,擺弄桌前擺放着的那些個鳥雀。

沒多久,安德海走入內,笑眯眯的說道:“啓奏聖母皇太后,內務府大臣榮祿有事求見。”

慈禧一聽榮祿之名,慵懶的表情立刻增添了幾分氣色,她笑着報怨道:“這個鬼東西,哀家還以爲哀家不宣他,他就真的不會主動來了。叫他進來吧。”

“喳!”安德海領旨而去,慈禧叫宮女將西洋鏡拿來,對着鏡子粗粗的整理了一個頭發,然後又斜躺了下去。

過不多久,安德海領着一名俊俏白嫩的青年男子入內,安德海隨即向左右宮女使了個眼色,幾人匆匆隨他退了出去,將門掩緊。

青年男子一見慈禧,忙是伏在榻前行禮,口稱:“奴才榮祿叩見聖母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吉祥。”

慈禧坐將起來,愛理不理地回了聲:“你還知道來呀。起來吧。”她說着,竟是不顧君臣之禮,用自己地左腳尖輕輕踢了踢榮祿的頂戴。

榮祿會意,忙不迭地將那一支小腳捧在手裡,聞了又聞,摸了又摸,似是萬分陶醉的樣子,邊是笑意盈盈的說道:“奴才無時無刻不想着聖母皇太后,奴才這幾日沒來,正是爲聖母皇太后辦一件大事。”

“你能爲哀家辦什麼大事呢。”慈禧的表情早就愉悅無比,將腳往榻上一收,順勢將榮祿拉了上來。

她的暗示再明顯不過,此處又無外人,榮祿便更大膽起來。他牽着慈禧的腳兒爬上榻,那手從她的腳緩緩的,柔柔的往上滑去,最後停留在那極富彈性的肥臀上,捏了又捏,揉了又揉,好不放肆。

慈禧早就被摸得春心怒放,噫噫呀呀的低吟不止,粉白的臉蛋越顯紅豔,嘴上卻是微喘着說道:“你這個死奴才好大的膽子,連皇帝的親孃你也敢戲弄,你就不怕掉腦袋嗎。”

榮祿的動作更加的粗野,他緊貼着慈禧的背,那手從那肥臀往前滑去,偷偷摸摸的順到了她的雙腿之間,隔着衣服有節奏的撫弄起來。他的嘴沿着她的脖子親吻,熱氣吹入她的耳朵,粗聲道:“只要能伺候得聖母皇太后高興,奴才就是赴湯蹈火也再所不辭。”

慈禧哼哼得更加強烈,又是皺眉,又是齜牙的,看似痛苦,卻又是幸福無比。暈暈乎乎之中,她呻吟着說道:“死鬼,你可是哀家的心肝,哀家怎捨得讓你死呢。”

榮祿的動作慢了些,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瓶子,伸到慈禧面前,神神秘秘的說道:“太后請看,這就是奴才爲太后辦的大事。”

慈禧籲着氣問道:“這是何物?”

榮祿得意的笑着:“這是奴才從一個京城名醫裡買到的一味秘藥,只消吃上這麼一粒,便可助奴才一柱擎天,剛而持久,保準將聖母皇太后您服侍得銷魂碎骨,欲仙欲死。”

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74章 戰與和第250章 暗戰第78章 瘟疫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300章 憶往昔第237章 宿命第17章 堅守黃州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56章 天策門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65章 海襲第42章 政策調整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221章 第一人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0章 以利換技第120章 對峙第314章 犧牲第98章 慕王第45章 戈登第20章 以利換技第46章 淮軍初戰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56章 天策門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46章 削兵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44章 北征第92章 機槍車間第16章 出征第272章 強硬第4章 英國醫生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25章 實驗室第119章 紫禁 穢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1章 談判第3章 初顯不凡第256章 天策門第85章 第一面第162章 大辯論第13章 打砸搶燒第59章 掌控財稅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27章 本性第267章 傀儡第21章 談判第162章 大辯論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186章 解放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47章 儲君第27章 碼頭相遇第94章 親信第146章 派系第171章 修好第61章 楚軍第24章 彭玉麟第306章 讓步第191章 四川第176章 忠?愚?第245章 郡主第78章 瘟疫第81章 染病第233章 刺客第158章 幼天王第221章 第一人第273章 天罰第4章 英國醫生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220章 空軍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98章 慕王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169章 被開明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49章 除夕,雪夜第267章 傀儡第256章 天策門第94章 親信第279章 大動脈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70章 三路進兵第241章 狂歡第268章 血洗第217章 曖昧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240章 反戈第56章 軍校第220章 空軍
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74章 戰與和第250章 暗戰第78章 瘟疫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300章 憶往昔第237章 宿命第17章 堅守黃州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256章 天策門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65章 海襲第42章 政策調整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221章 第一人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0章 以利換技第120章 對峙第314章 犧牲第98章 慕王第45章 戈登第20章 以利換技第46章 淮軍初戰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56章 天策門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46章 削兵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44章 北征第92章 機槍車間第16章 出征第272章 強硬第4章 英國醫生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25章 實驗室第119章 紫禁 穢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21章 談判第3章 初顯不凡第256章 天策門第85章 第一面第162章 大辯論第13章 打砸搶燒第59章 掌控財稅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27章 本性第267章 傀儡第21章 談判第162章 大辯論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186章 解放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47章 儲君第27章 碼頭相遇第94章 親信第146章 派系第171章 修好第61章 楚軍第24章 彭玉麟第306章 讓步第191章 四川第176章 忠?愚?第245章 郡主第78章 瘟疫第81章 染病第233章 刺客第158章 幼天王第221章 第一人第273章 天罰第4章 英國醫生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220章 空軍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98章 慕王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169章 被開明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49章 除夕,雪夜第267章 傀儡第256章 天策門第94章 親信第279章 大動脈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70章 三路進兵第241章 狂歡第268章 血洗第217章 曖昧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240章 反戈第56章 軍校第220章 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