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以利換技

不過,僅僅只是一種欣賞而已,何伯對大清軍隊的輕視絕不會因爲曾紀澤這個異類就另眼相看,他哼了一聲,說道:“曾先生很有志氣,這一點我很佩服,但對於曾先生的狂妄我卻不敢苟同,就憑貴國現在的這種落後狀態,我認爲,即使再過一百年,貴我兩國再打一場仗,勝利一方仍然將是我大英帝國。”

何伯纔是真正的狂妄,但說到底,人家的狂妄是有資本的,在這場辯論中,曾紀澤的一切爭辯卻是那麼沒有底氣,到最後只能成爲一種狡辯。此時此刻,或許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對於何伯這樣列強人物的輕視,他只能忍氣吞聲。曾紀澤明白,要想改變他們的看法,只能用槍炮來說話。

曾紀澤不想在這事上再糾纏下去,他轉向了正題:“你我只是聽命於國家的小人物而已,這種大事情只怕還由不得我們來評論。現在我想向閣下說明的是,粵匪目前正對武漢蠢蠢欲動,一旦他們攻下了武漢,那貴國在武漢的商業利益將受到重大的威脅,我此來只是想向閣下說清楚形勢,如果貴國能本着友好的態度,向粵匪施加一定的壓力,迫使他們停止對武漢的進攻,那從利益上來講,對貴我兩國都應該是有利的。”

何伯說到底只是一個軍人而已,打仗國家會依賴於他,而政治決策這種事,政府是不會由着他們軍人的性子而來。就在何伯還想發表意見時,另一個英國人走進了會客廳,那人一臉彬彬有禮的笑容,脫帽向曾紀澤致意:“鄙人巴夏禮,是大英帝國駐華參贊,很高興認識曾先生。”

這個巴夏禮也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這個傢伙在1856年代理廣州領一中時,製造了“亞羅號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又以大英帝國代表的身份與大清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增加了割讓南九龍半島的條款。

這個時候巴夏禮出現在武漢,十有八九是爲了武漢的緊張局勢而來,曾紀澤知道,這個人才是有決策權的人,於是他向巴夏禮客氣的還禮,並說明了此來的目的。

巴夏禮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同意,只是笑着說:“曾先生的請求我會轉達給帝國政府,這樣吧,明天我要去拜會湖廣總督官文大人,同他商議在漢口開埠以及正式開設領事館之事,到時我們再就曾先生的建議詳細商議吧。”

曾紀澤是明眼人,看得出這巴夏禮是拿他的請求來當作漢口開埠的條件了,不過,按照《北京條約》的內容,英國有權在漢口開設商埠,並劃出一塊專屬區作爲英租界。

對於英國人的無禮要求,清廷當然是不敢不答應的,槍炮的威逼下,躲在承德的咸豐皇帝哪裡還顧及到“天朝上國”的無上尊榮,他只求英法列強的軍隊能趕捲鋪蓋滾出他的北京城,是以在與兩國的談判中屢屢讓步,不惜讓英法的勢力深入了長江腹地。

不過這條約嘛,清廷是不敢不遵守的,但也不會痛快的履行,清廷從上到下的官員們最擅長的就是打太極,一個字,“拖”。你英國人不是想在漢口開埠嗎,我答應是答應了,可我就是遲遲不把相關法律手續給你辦齊了,瞧着英國人急不可待的樣子,咱們就是心裡痛快,也算是爲鴉片戰爭的失敗報了“半箭之仇”吧。而在曾紀澤眼裡看來,這多多少少有點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

曾紀澤被委婉的拒絕,他只好打道回府。次日,巴夏禮果然帶着英國政府的外交申請文件,前來衙門向湖廣總督請求在漢口開埠。

官文那是一百個不情願啊,雖然這是鐵板釘釘的事,但這個名頭擱誰頭上都不光彩,所以官文把胡林翼請了出來,說是湖北的軍政大事一向都由他做主,這開埠之事也應當由他來拿個主意。

胡林翼當然也不願背這罵名,故以軍務繁忙之由,閉門不見巴夏禮。曾紀澤前思後想,從長遠角度來打算,不得不前去遊說胡林翼。

那胡林翼自從得到了路易絲的西醫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控制,身體正漸漸往康復的方向發展。他聽聞曾紀澤前來拜訪,心中不由納悶,會見之時臉色有些嚴肅,說道:“賢侄,目下黃州軍情仍然堪優,陳玉成所部蠢蠢欲動,你不趕快趕回黃州主持防務,在此逗留作甚?”

曾紀澤當然不能說是因爲他不捨得讓他的常勝軍和太平軍硬拼,於是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說詞:“世伯,侄兒很快就會趕回黃州,但在此之前還有一事向世伯進言。”

“我知道賢侄指的是英國人在漢口開阜之事,不瞞你說,這等事實乃我大清國的恥辱,我就算有這個權利,那也不能痛痛快快的就答應了英國人,人言可畏呀。”胡林翼顯得很是爲難。

曾紀澤道:“侄兒知道世伯爲難,但英國人在漢口開阜,雖然面子上有損威嚴,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未必也不是一件好事。”

胡林翼不解:“此話怎講?”

曾紀澤說道:“現在朝野上下都在討論師夷長技以制夷,侄兒以爲空談無用,唯有落實到實際才能使大清富強。而英國人乃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咱們既然要‘師夷’,那自然要從這第一強國師起。”

曾紀澤漸漸轉入正題,“英國在漢口開埠,無非是想向大清國傾銷他的商貨,那咱們可以和他們討價還價,讓他們跟咱們合資,把工廠開設在武漢本地。這廠子一開,英國人的技師、機器自然也就跟着來了,如此一來,咱們既可從中賺取了利潤,又可獲得了英國人的技術。待到時機成熟,咱們便可撇開英國人,開辦咱們自己的工廠。一家變兩家,兩家變四家,假以時日,等咱們大清全國各地都仿效武漢,開辦工廠,開礦、鍊鐵、造槍炮、造戰船、產布匹,到那時,大清想不富強都不行,介時再把那些洋人統統趕出大清,咱們槍炮和他們一樣利害,他們還想像現在這樣欺負咱們,那就是妄想。”

曾紀澤本身很清楚,改變中國,並非是學人家造幾門炮,開幾個礦就能富強的,只有徹底改變滿腐朽的國家制度才能拯救中華。然而當今之大清,一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簡單道理還需要討論爭辯,更何況是談論改革國家制度,只怕像胡林翼這樣比較進步的官吏也難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曾紀澤只能以“師夷”的皮毛來向胡林翼陳以利害。

自從在長江上目睹了洋人疾駛如風的蒸汽輪船後,胡林翼對洋人的技術之“奇巧”就深爲驚歎和嚮往,而曾紀澤以區區五百配以洋槍的人馬就擊潰了太平軍數千精銳,奇蹟般的守住了黃州城,這更加深了胡林翼對洋人技術的信服。

曾紀澤的一這番陳詞正抓準了胡林翼的心理,其實似這般的道理,他這樣的治世之才未必就沒有深思過,而今曾紀澤的分析給了他一個更清晰的藍圖,就在這一番話的功夫裡,他已深深的認識到,曾紀澤所言之理,纔是挽救大清於危亡,重振天朝國威的唯一出路。

胡林翼點頭以示贊同曾紀澤的言詞,卻又心有擔憂:“英國人奸猾無比,如果讓他們在內地參股開廠,會不會是引狼入室呢?”

曾紀澤寬慰道:“據侄兒來看,英國人來華,無非是想擴大貿易,爲他們的商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他們重在一個‘利’字,對我大清的疆土反而無甚野心,這一點從他們佔了咱們的京城竟然又退出就可以窺知一二。再者說,那英國人一心想打開大清的市場,在華開設工廠只是時間的問題,與其今後等他們尋釁,以武力威逼,倒不如現在以利換利。總之這天下之事,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大清要想富強,要想向洋人學習,就必須給人家一些甜頭,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曾紀澤句句在理,胡林翼無法不信服,他決定出面處理英國人在漢口開埠的請求。胡林翼與他商議該在哪一行業與洋人合資,曾紀澤建議先從採礦業入手。

曾紀澤雖然不是採礦專業出身,但他知道採礦業算得上是工業的基礎,在此之上才能??生冶煉、製造等下游行業,所以說無論是制機器,還是造槍炮,豐富而廉價的原料材是支撐這些軍事工業的先決條件。

武漢臨近大冶,而大冶又是聞名的銅鐵之鄉,所以從多方面考慮,與英國人合資建立採礦企業是當前最佳的選擇。

;

第302章 積弊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19章 美國局勢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44章 辛酉第256章 天策門第38章 咸豐第269章 強硬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97章 立威第198章 大沽口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56章 軍校第302章 積弊第124章 人慾第50章 幕府第74章 紀澤式第266章 借道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66章 程學啓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88章 家庭晚餐第96章 會面第119章 紫禁 穢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108章 洪神經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27章 碼頭相遇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245章 郡主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313章 牌坊第186章 解放第4章 英國醫生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84章 教科書第18章 武器優勢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79章 夫人第8章 胡林翼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122章 獻策第236章 空襲第162章 大辯論第296章 屈服第137章 國號第213章 立場第35章 再度交手第170章 衝突第227章 本性第157章 白話文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15章 聯姻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81章 染病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22章 獻策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157章 白話文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54章 先手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293章 示威第300章 憶往昔第103章 制器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315章 憲法第171章 修好第156章 侍王第一百二十六章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59章 易主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140章 視死第28章 手術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120章 對峙第29章 李鴻章第78章 瘟疫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06章 背信第96章 會面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36章 信仰第71章 兵工廠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94章 人,狗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82章 先發制人
第302章 積弊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19章 美國局勢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44章 辛酉第256章 天策門第38章 咸豐第269章 強硬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97章 立威第198章 大沽口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56章 軍校第302章 積弊第124章 人慾第50章 幕府第74章 紀澤式第266章 借道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66章 程學啓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88章 家庭晚餐第96章 會面第119章 紫禁 穢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108章 洪神經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27章 碼頭相遇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245章 郡主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313章 牌坊第186章 解放第4章 英國醫生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84章 教科書第18章 武器優勢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79章 夫人第8章 胡林翼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122章 獻策第236章 空襲第162章 大辯論第296章 屈服第137章 國號第213章 立場第35章 再度交手第170章 衝突第227章 本性第157章 白話文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15章 聯姻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81章 染病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122章 獻策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157章 白話文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54章 先手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293章 示威第300章 憶往昔第103章 制器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315章 憲法第171章 修好第156章 侍王第一百二十六章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59章 易主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140章 視死第28章 手術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120章 對峙第29章 李鴻章第78章 瘟疫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06章 背信第96章 會面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36章 信仰第71章 兵工廠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94章 人,狗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82章 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