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放權

靈妃的出面,並沒有打消曾紀澤將此案一查到底的決心。一週之後,九名當選的委員陸續趕到了南京,曾紀澤在龍城中親切的接見了他們。

這些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委員們,平均年齡不超過四十歲,大多是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之狀,戴眼鏡者不乏其人,這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團隊。

“朕在這裡先恭喜各位當選這個司法公正監督委員會委員,這不僅僅是一項工作,同樣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你們的身上肩負着全國幾千名法律專業學生對你們的信任,當然,也肩負着朕對你們的信任。所以,朕希望你們不要辜負所有人對你們的期望,一定要本着公正嚴明的態度,來監察經由你們手中的每一項案件。”

曾紀澤也說了一番客套話,這些委員們接下來自然要表一表決心,以示不負皇帝之期望。

不過,這些人多是博學之士,在大明這樣寬鬆開放的環境之下,這些學者們早已摒棄了僞清統治之下的迂腐和做作,更多了幾許智慧之光。所以,就算是面對皇上的殷切期望,也並沒有表現出感激泣零的奴才之狀。

“皇上,臣想請問一下,我們這.個司法公正監督委員會,是否會隸屬於司法部?”客套話之後,一位戴眼鏡的中年委員說及正事。

曾紀澤一看那人,原來是復旦大.學法律系的著名法學學者李智山博士,此人曾留學英美、專攻於法律專業,回國之後,政府曾多番請他出任公職,但李智山博士都一一拒絕,最後卻欣然接受復旦大學的邀請,專心從事於教育事業。

委員會的權限安排,曾紀澤早.有主張,但此時卻先不說,反問道:“朕正想就此事與各位先生商量一下,不知李博士對此有何看法。”

李智山也不拐彎抹角,道:“臣以爲委員會既不應當.隸屬於司法部,也不應當隸屬於內閣,它應當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或者說只受皇上一人領導的部門。只有如此,方纔能杜絕行政部門對委員會施加影響。”

曾紀澤笑道:“李先生難道也怕那些官員給你施加.壓力嗎?”

李智山溫和一笑,道:“臣也不是鐵鑄的,有人沒事.就壓壓臣,臣也會感到骨頭悶。況且皇上既然要我們監督司法公正,那首先就要給我們一個公正的環境,不然的話,就算我們真的做出公正的監督,那在外面人看來,也會認爲我們存在着不公正。”

李智山這一串.有點繞口的話把大家都逗樂了,曾紀澤也跟着大笑了一番,便道:“好,就依李博士的意思,你們的這個九人委員會,可以獨立於內閣之外,只要對朕一人負責就行了,這個環境應該夠公正了吧。”

李智山表示很滿意,這時,另一人又起身道:“皇上,臣以爲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

說話那人名叫宋先楚,同樣是留學歸國的法律界名人,此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律師事務所,專爲普通民衆提供法律支持,在他的幫助下,上訴打贏了很多個冤假錯判的官司,在上海深受民衆的尊敬。

“李先生還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出來。”曾紀澤慷慨的說道。

宋先楚也不客氣,起身道:“恕臣直言,委員會獨立於內閣之外,雖然可以避免來自官方的影響,但仍會受到皇上的影響。據臣所知,皇上這次組建這個委員會,是爲了調查泰安米店一案,而此案涉及到胡國公,按照規避原則,作爲親屬的皇上,如果仍領導委員會的話,必然不符合公正的原則,只怕難以服衆啊。”

小樣,你可是得寸進尺啊!

曾紀澤以爲自己纔是走在改革的最前沿,這司法獨立的推動已經算得上是一大步了,而他自己親自領導委員會,也是他把自己當作是公正的最後一個把關者。

但這種想法只是他一種主觀認爲罷了,宋先楚並不知道他們皇帝的身上藏着怎樣的秘密,所以他只能客觀的認爲,皇帝就算再英明,同樣也會存在徇私的可能。

其餘幾人這會卻不吱聲了,從他們的表情上來看,這些人多半是贊同宋先楚的說法的,但同時也覺得這樣直白的跟皇帝手裡要權,多少是有點過了。

曾紀澤也不見怪,依舊是一副好面孔,道:“那依宋先生之見,怎麼才能不讓天下臣民認爲朕會有所徇私呢。”

“這個其實也簡單,只要皇上下旨,將最終的裁定權全權下放給委員會,不作任何形式的干預便可。”宋先楚真是有話直說。

這可是赤裸裸的要從皇帝手裡奪權,換作任何一個封建皇帝,只怕非但不會答應,還會把這幫子文人視爲威脅自己權力之輩。

不過,物換星移,到了十九世紀這個變革的時代,再以老眼光來看待親問題,顯然已經不符合大勢的發展,一個優秀的君主,要想引領自己的國家走上文明先進的道路,那麼就必須要改變一下固有的治國理念。

有些權,該放還是要放的。

曾紀澤沉默良久,道:“好吧,朕準了宋先生所請。”

此言一出,那九人的情緒頓時萬分高漲。

曾紀澤肯放權,並不代表他就無法控制最後的結果,雖然他答應不干涉委員會的裁定,但他卻擁有解散委員會的權力,一旦最終的結果超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那麼他大可以手一揮,乾脆的解散了這個由他自己一手組織起來的機構。

皇帝的終極權力,在這個時候還是不容削弱的,因爲曾紀澤明白,只有他手中有權,才能按照自己的畫好的藍圖對這個國家進行逐步改革。

委員會既已成立,泰安米店一案的調查也跟着全面展開。

內務部方面,陳慶國按管之後,對上上下下的官員進行了一番很大的人事整頓,貶除了一些行爲不檢點的官員。

由於皇帝對此案的認真,再加上陳慶國本人軍人出身,行事較爲嚴明,故在他的嚴令之下 ,南京警備部門不敢有所怠慢,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調查了此案。

這一認真起來就不得了,由一件案子引出另一樁案子,牽扯出來的犯罪嫌疑人也飛增,先有大義米行的商總王春,接着又有胡家茶莊的李響,再有南京江龍輪渡公司的商總方白……,兩個月之內,約有三十名胡氏產業的商總牽涉到此案當中來。這些人所涉及之違法行行,有僱兇傷人、非法交易、行使賄賂、強佔民宅等等十幾項罪名。

而隨着調查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胡家商總被捕,那些原先的受害者看到了伸冤的希望,紛紛站出來控告胡氏產業的種種惡行。而報紙方面,一些原先受到胡氏威脅的報紙,這個時候也敢站出來做出公正的報道,一時間,輿論方面展開了對胡氏家族的一片討伐之聲。

在審判方面,司法部在各方壓力下,不得不向外界公正審判過程,同時,由於九人委員會的時時監督,使司法部難以有任何對胡氏有利的傾向。

而隨着調查的進一步深入,涉案地區和人員已不僅限於南京一地,逐步擴展到了上海、江蘇,乃至全國各省,許多胡氏產業集中的地區,都收到了對胡家的起訴。

胡氏產業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遍及冶礦、紡織、茶糧等新老各個行業,胡家的商行工廠也遍佈全國各地,僅南京一地,胡家就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工商業,放眼全國,胡氏產業的數量和規模更是大得驚人。

有一些報紙曾經做過系統的分析,胡氏產業的總價值加起來,至少也抵近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堪比大明數年的財政總收入。

事態發展到這般地步,司法部不得不成立了專案調查組,全面對胡氏產業進行調查。而調查組的成員名單,則是經過九人委員會的一次又一次的否決,耗時一個多月才組成。

這樣一個司法調查組,可以說已經完全脫離了司法部的控制,自其成立之初,成員們便受到了各方的壓力,有暗送巨金的,有許以官位的,也有威脅恐嚇的。

有些人經受不住誘惑,收受了賄賂,但很快便被九人委員會查出,依法處以嚴罰。也有人畏懼恐嚇,半途退出,但總有一些心懷正義的官員,冒着死亡的威脅,將調查堅持了下去。

在調查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官吏被牽涉其中,下至小小縣長、長至中央大員,涉及範圍之廣,人數之多,都是超乎相象的。截止到6月初,涉案的官商人員已達上千人之多。

調查的結束,意味着審判的開始,各種證據都指向了胡氏產業及胡雪巖本人,在法官團內部的溝通磋商中,胡雪巖身負的罪名,足以令整個胡氏家族產業面露土崩瓦解的局面,而胡雪巖本人,亦將可能因此而獲刑。

不過幸運的是,雖然胡雪巖面臨着多項指控,但由於所有證據都無法證明他就是主謀,故而他所面臨的,更多將是經濟上的處罰。儘管如此,也將對胡氏企業給予沉重的打擊,據估計,若罪名成立的話,胡雪巖名下九成以上的財產都將被判決沒收。

———————————————————————————————

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169章 被開明第115章 聯姻第291章 雙飛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90章 保存實力第246章 削兵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171章 修好第121章 來陰的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128章 巷戰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25章 江上縱論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49章 除夕,雪夜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240章 反戈第12章 籌款第151章 辦報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47章 容閎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208章 “禽獸”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161章 曾胡會第38章 咸豐第291章 雙飛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268章 血洗第283章 邊境第137章 國號第60章 壽州第238章 自作孽第117章 天兆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250章 暗戰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3章 打砸搶燒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19章 “貴賓”第94章 親信第79章 夫人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19章 紫禁 穢第27章 碼頭相遇第12章 籌款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316章 信第71章 兵工廠第215章 天才第225章 實驗室第55章 私人武裝第120章 對峙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203章 北京第98章 慕王第176章 忠?愚?第138章 豬尾巴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214章 小喜兒第56章 軍校第295章 四面開花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8章 胡林翼第265章 試驗品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94章 親信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62章 行刑第50章 幕府第94章 親信第157章 白話文第172章 海權第64章 淮揚水師第77章 天國信仰第198章 大沽口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45章 郡主第267章 傀儡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76章 留學計劃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20章 對峙第54章 潘鼎新的感慨第96章 會面第50章 幕府第192章 夜論第233章 刺客第79章 夫人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209章 校長姐姐
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169章 被開明第115章 聯姻第291章 雙飛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90章 保存實力第246章 削兵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171章 修好第121章 來陰的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128章 巷戰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25章 江上縱論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49章 除夕,雪夜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240章 反戈第12章 籌款第151章 辦報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47章 容閎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208章 “禽獸”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161章 曾胡會第38章 咸豐第291章 雙飛第40章 狂歡與告別第268章 血洗第283章 邊境第137章 國號第60章 壽州第238章 自作孽第117章 天兆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250章 暗戰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13章 打砸搶燒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19章 “貴賓”第94章 親信第79章 夫人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19章 紫禁 穢第27章 碼頭相遇第12章 籌款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316章 信第71章 兵工廠第215章 天才第225章 實驗室第55章 私人武裝第120章 對峙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203章 北京第98章 慕王第176章 忠?愚?第138章 豬尾巴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214章 小喜兒第56章 軍校第295章 四面開花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8章 胡林翼第265章 試驗品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94章 親信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62章 行刑第50章 幕府第94章 親信第157章 白話文第172章 海權第64章 淮揚水師第77章 天國信仰第198章 大沽口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45章 郡主第267章 傀儡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76章 留學計劃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20章 對峙第54章 潘鼎新的感慨第96章 會面第50章 幕府第192章 夜論第233章 刺客第79章 夫人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209章 校長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