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

土地司按照曾紀澤的方針大略,制定了一套詳細的土地改革計劃,曾紀澤批示可行,發與蘇州知府李鴻章試行。

經過四個月的土改,蘇州府一地,將近有三萬無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這其中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戰亂遺留下來的無主荒地,另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則是根據“土地換股份”原則,從一些中小地主手中獲得的田地,從這項土地中獲得江南製造局股份的地主,將近有五百餘人。

但這些地主所出賣的土地,要麼不是土地質量較爲貧瘠,要麼就土地所處的地區,形勢不穩定,太平軍的殘部和土匪經常出沒,搶掠地主們的收成。

而這些遭劫掠的地主們,時常生活在恐荒之中,辛苦一年的收成,卻大部分被人搶了去,他們的生活甚至更爲艱難。土地換股份,是給了他們一個生存下去的機會。

當然,農民們雖然憨厚,卻不是白癡,這些地段不好的田地,他們也不會主動去買的。曾紀澤爲保障江蘇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合理利用。便加大了對省內太平軍散兵遊勇,以及本地土匪的打擊力度。爲此,他專門責成張樹珊率先在蘇南一帶開展剿匪行動。

對於大股的太平軍部隊,曾紀澤一向是採取攻撫並用的方式,但對這些小股匪兵,曾紀澤嚴令張樹珊格殺勿論,絕不給這些膽敢破壞江蘇穩定的傢伙任何活路。

剿匪行動進行的很順利,數月的時間內,蘇南的兵匪基本被肅清,土改計劃更加的順利的進行下去。

無地的農民,太平軍的降兵,淮軍淘汰下的退伍兵,這些主要地無產者們順利的被安置在了土地上。因戰亂而荒無人煙的鄉村重新煥發了生機,原先那些爲了生存而走上戰場的農民們,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人們,他們辛勤的耕作在屬於自己地土地上。幼小的秧苗插入水田中,漸漸長高長壯,他們看到了希望。而他們腳下這塊土地卻來之不易,那是犧牲過多少人的性命才得來。

爲了保障淮軍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曾紀澤頒佈了特別的法令,規定凡淮軍士兵。可以優先購買,以及挑選官府出售的土地。並且,每人可購的土地面積限制,由原來的十畝提高到了二十畝,並且價格只是前者的一半。

這些淮勇們大多數或是依附於地主地佃農,或是窮苦的農民,或是太平軍的降兵,他們拿起刀槍,無非就是想掙一口飯吃。大多數人最高地理想,無非是攢錢買幾畝地,娶一房媳婦而已。

現在。曾紀澤圓了他們的這個夢,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昨天還一貧如洗的他們,今日不但有豐厚的餉銀,鄉下還屬於自己的二十畝田地。於他們而言,還有什麼是比這更幸福的呢。

他們從心底裡感激他們地曾大人。

爲了讓這些受益地人記住是誰給地他們好處。曾紀澤要求在出售土地時。土地司要向農民們說清楚。這些土地只是江蘇巡撫曾紀澤。自作主張先行向他們出售地。如果朝廷最終駁回了江蘇巡撫地奏請。所有出售地土地都將如數收回。

而曾紀澤則派人分散於民間。四處宣揚朝廷很可能要駁回曾紀澤地奏請。轉而將收歸官有地土地。分賞給在這場平叛戰爭中。立有功勳地八旗將士。

曾紀澤地宣傳戰術是著有成效地。久而久之。人們對朝廷是愈加地不滿。表面上人們不敢有所怨言。但私下之時。盡皆破口大罵朝廷地無德。

江蘇省地這些廣大農民。以及淮軍地將士們。心中對朝廷地不滿是與日俱增。這股洶涌地怨氣。就像是蓄勢待發地火山。一旦時機到來。便會爆發而出。那滾燙地岩漿。將無情地撲向滿清地統治者們。

戰火使江蘇一半以上地土地變成無主地荒地。但那些倖存地地主們。以及各級地官吏們。仍然控制着江蘇一半地土地。所以儘管土改地實施頗有成效。但農民無地地現象仍然是不容樂觀地。

曾紀澤很想一夜之間把這些地主,把那些貪婪的官吏們殺光,但他很清楚那麼做是不現實的。那樣只會將他現在主要支持者們,推向他的對立面,那他也不用做什麼大業了,只怕是自取毀滅。

從一開始,曾紀澤所代表的階級就與洪秀全這些人不一樣,所以,那樣所謂的革命者,可以毫無顧忌的屠殺阻擋在他們革命道路前的任何人。

以神聖而偉大的“均天下”爲藉口,不擇手段,不問善惡,以殘酷的暴力手段短時間內實現目的。表面上是勝利了,但其實卻是失敗了,而所付出的代價,卻是窮數百年之奮鬥亦難以挽回。

“均天下”代表着“天下窮”,土地改革的計劃只實行了第一步,曾紀澤的最終目標遠非這麼簡單。

曾紀澤以通商大臣的身份,不斷的截留着關稅的同時,還在向在上海的外資銀行大舉借債。

自1840年,英商麗如銀行率先搶灘上海之後,至1863年間,計有英國呵可利銀行、利華銀行、匯隆銀行、麥加利銀行、匯川銀行、利生銀行等十數家銀行在華建立分行。

上海堪稱全世界最爲自由的城市,存在着多個國家的租界,有着相當寬鬆的政治經濟環境,外國人享受相當大的特權,進入上海時甚至不需要簽證。

這些涌入上海的外資銀行,利用上海的有利環境,迅速的擴大經營活動,對上海成爲世界金融中心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這些銀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國際知名的大銀行,它們的股東和客戶中,有很多在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大財團和大公司。而這些大財團大公司,對本國的政府亦有很強的影響力,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曾紀澤借款的抵押是上海租界周圍,大約近八百畝的官地地一百年使用期,借款合約規定,還款期將從平定太平天國叛亂時起。分五年還清,利息爲百分之一點五。通過這一合約,曾紀澤向麗如、麥加利、利華三家銀行,共借到一百三十萬兩白銀。

狡猾的洋人們很清楚清國的形勢,他們知道太平天國的平叛將很快結束,這筆錢的回收期將不會託很久。何況還有上海周圍八百畝的黃金寶地做抵押,這筆買賣是穩賺不賠地。

曾紀澤將這一百三十萬兩的銀子,全部投入到了軍火的購買上,除了爲他即將訓練成軍的一個步兵團,兩個炮營購買武器裝備外,其餘款項全部用來購賣彈藥。這使得淮軍倉庫中儲備的彈藥,將足夠在不依賴進口的情況下,支撐四到六個月的消耗。

而考慮到淮軍的作戰向來是不吝惜彈藥,如果能節省使用的話。足夠他們使用十個月以上。

將近一年地時間,曾紀澤有信心用一年的時間穩定東南半壁的局勢,使那些從旁觀望地列強國。解決對他的進口限制。

“大人,爲何向洋人借這麼多的銀子呀,要借的話,上海有的我咱們本國的錢莊,這筆買賣,何必便宜了洋人。”

胡雪參對曾紀澤的借款舉措提出了置疑。除了徐州的向望海之外,胡雪參已是曾紀澤最信任的將領之一,他也是比較早領會到曾紀澤野心地親信。在從金陵回來之後,曾紀澤已經將胡雪參團由原來的普通步兵團。迅速的擴充爲擁有三個團,一個炮營的直屬訓導師。

訓導師的骨幹階層,除了原胡雪參團的部屬外,基本以黃浦軍官學堂的二期畢業生爲主,而其基層士兵,大多也是那些從土改中獲益的士兵和新編訓入伍的農民。

曾紀澤爲訓導師提供了最優地待遇,他們的步槍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上海武器製造局生產的改進型紀澤式連珠槍,這種經過加特林和斯賓塞主導改進後的步槍。甚至領先於當今世界頂尖水平。

除此之外,曾紀澤還將武器局第一批,十一挺加特林式機槍配給了訓導師,這種新式的“秘密”武器的使用,將使訓導團的火力水平,超越同期的列強軍隊。而爲訓導師單獨增編的一個炮營,更是開世界軍隊編制地先河。

可以不加誇張地說,如果當年二鴉戰爭中,守衛大沽口的是這一支訓導師。那進攻地英法軍隊遭遇的將是一場不可想象的慘敗。

訓導師一團鎮守上海。二團鎮守蘇州,三團部署於剛剛攻陷不久的嘉興。如果再加上北部向望海團,曾紀澤已在江蘇省的東南西北四面構建起了堅固的陣線,他必須確保他的江蘇老窩將是一個攻守兼備的根據地。

而由於地位的提升,胡雪參已經成爲曾紀澤身邊的近臣,也因此能夠更多的參與到他的決策和參謀層中。

“東南半壁已是英法列強的勢力範圍,這其中又以英國人在華的勢力最強大,咱們既要起事,英國人中立便罷,一旦他們站在了清廷的一邊,咱們的處境就會十分的不利。你想想看,如果那太平天國有英國人的支持,他們還會淪落到現在的這般田地嗎。”這是曾紀澤給他的解釋。

胡雪參恍有所悟:“大人莫非是藉藉款之事,絆住英人的手腳,讓他們有所顧忌,不敢輕易的倒向清廷那邊。”

曾紀澤一哼:“洋人最是狡猾狠毒,他們既想我中國有一個穩定的政權,好爲他們的貿易侵略提供安全穩定的市場。但同時,他們又不願看到中國富強起來,有一天能夠抵禦他們的侵略。你不見太平天國起事之處,從洋人那裡獲得了多少槍炮,朝廷幾番照會,他們都不當回事。到後來太平天國被咱們打得不成樣,大勢已去時,他們才假惺惺的決定支持清廷,嚴禁向太平軍走私軍火。”

“所以大人才要將洋人的在華利益,跟咱們緊緊的拴在一起,讓他們不敢去支持清廷,甚至,他們還會爲了自己的利益,轉而來支持我們。”胡雪參明白了曾紀澤用意,顯得很是興奮。

曾紀澤纔沒他那麼興奮,因爲他看得要更深刻。支持這個詞用的並不準確,應該叫“扶持”纔對。

在這樣一個時代,華夏已爲滿清的統治殘害得滿目瘡痍,科技落後、文化僵固、思想迂腐、精神饞弱。泱泱中華,已經被滿清這個病毒盡毀了免疫系統,她已經喪失了自我恢復的能力。

到了這個時代,已不得不借助外部的力量,以一種近似屈辱的方式,對這個垂死的病人,從根本上進行治療,然後,她纔有涅磐重生的希望。

所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不過一種頑固者的噫語罷了,種子已壞死,就算農夫再勤勞,又如何能種出糧食來呢。

李鴻章對於曾紀澤借外債的舉措同樣有所質疑,他特意書信一封,表示了對將把柄操於洋人之手可能帶來的威脅。曾紀澤倒沒像對待胡雪參一樣,給李鴻章一個完整的解釋,那是因爲他覺得現在還不是把計劃全盤托出的時候。

曾紀澤把朝廷的批覆拿出來做幌子,他給朝廷的奏摺中聲稱,他必須購買更多的軍火,以確保儘可能快的消滅太平天國叛亂,時間越短,所還的利息也就越少,這個買賣是相當划算的。

清廷方面是得了恐太平天國症,只要能夠儘快的消滅髮匪,西太后和那位恭王也顧不得什麼多餘的體面,竟是意外的同意了曾紀澤的奏請。這就使得原本打算先斬後奏的他,有了更能掩人耳目的藉口。

隨着各方面準備工作的落實,出兵西征的日期漸已臨近,十二月初的時候,曾紀澤聽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作爲此次西征主力大將劉銘傳,他重病已久的夫人不久之前病逝了。

這個時候,曾紀澤忽然又有了一個想法。

作爲關懷下屬概模,曾紀澤親自前去劉府祭奠已逝的劉夫人。馬車停在了熱鬧卻又安靜的劉府門口,不少淮軍在滬的將領,以及江蘇衙門的官吏們,都抽出時間來參加劉夫人的祭奠儀式。這也難怪,堂堂巡撫大人給劉銘傳面子,他們這些個做下屬的又哪敢不給呢。

當曾紀澤的從馬車中走下時,另一輛西洋馬車剛剛停下,一位身着黑色衣裙的金髮美人從車上下來,正是路易絲。

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37章 國號第41章 上海,擴軍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50章 幕府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38章 豬尾巴第9章 殺手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242章 肉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58章 北極熊第305章 放權第212章 廢物第194章 人,狗第298章 獵鷹第240章 反戈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246章 削兵第93章 北方重鎮第184章 誓師第106章 背信第92章 機槍車間第66章 程學啓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57章 白話文第41章 上海,擴軍第267章 傀儡第99章 土地之重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292章 德意志第302章 積弊第296章 屈服第172章 海權第213章 立場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28章 骨肉第239章 懦夫第289章 國土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2章 籌款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59章 易主第250章 暗戰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48章 絕育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94章 親信第313章 牌坊第95章 招降納叛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97章 立威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84章 教科書第162章 大辯論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14章 洋教習第306章 讓步第162章 大辯論第289章 國土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70章 三路進兵第63章 常熟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71章 修好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238章 自作孽第106章 背信第79章 夫人第86章 夫妻情調第56章 軍校第124章 人慾第31章 風流猛將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19章 “貴賓”第284章 口袋陣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8章 咸豐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244章 反目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13章 立場第176章 忠?愚?第236章 空襲第9章 殺手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63章 常熟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287章 揚眉吐氣
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37章 國號第41章 上海,擴軍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50章 幕府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38章 豬尾巴第9章 殺手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242章 肉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58章 北極熊第305章 放權第212章 廢物第194章 人,狗第298章 獵鷹第240章 反戈第180章 風雨飄搖第246章 削兵第93章 北方重鎮第184章 誓師第106章 背信第92章 機槍車間第66章 程學啓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57章 白話文第41章 上海,擴軍第267章 傀儡第99章 土地之重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292章 德意志第302章 積弊第296章 屈服第172章 海權第213章 立場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28章 骨肉第239章 懦夫第289章 國土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2章 籌款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25章 江上縱論第159章 易主第250章 暗戰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48章 絕育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94章 親信第313章 牌坊第95章 招降納叛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97章 立威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84章 教科書第162章 大辯論第224章 技術難題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14章 洋教習第306章 讓步第162章 大辯論第289章 國土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70章 三路進兵第63章 常熟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71章 修好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238章 自作孽第106章 背信第79章 夫人第86章 夫妻情調第56章 軍校第124章 人慾第31章 風流猛將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19章 “貴賓”第284章 口袋陣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8章 咸豐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244章 反目第48章 變夷爲夏第213章 立場第176章 忠?愚?第236章 空襲第9章 殺手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63章 常熟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287章 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