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世界潮流

?容閎提及向臺灣學習。衆人神色都爲之一變,不少人臉上頓露不屑之色,心中多在想,我大明堂堂上國,那臺灣不過是一彈丸割據之地也,向他們學習,那我大明的顏面何在。?

李鴻章不以爲然道:“臺灣一隅之地,雖仿效美國,那也不過是東施效顰而已,又能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容閎道:“李總理此言差矣,國之強弱,制度之優劣,又豈能以疆界之大小評判。李總理難道忘了嗎,當年的英國,也不過是一彈丸島國而已,但彼國經工業革命,以律法治國,一躍成爲世界頭號強國。而當年的僞清,自以爲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不屑與英人學習交流。才落得個被堅船利炮敲開國門的下場。而今我大明暢開胸懷,放眼世界,方纔有今日之成就,難不成李總理又想讓大明也步僞清的後塵嗎?”?

李鴻章被容閎這般直白的數落了一番,又是羞愧又是憤怒,瞪着容閎道:“容總理,你這頂帽子也扣得太大了,我哪句話有你說的那些意思了。”?

容閎微微拱手錶示歉意,道:“那可能是我意會錯了李總理的意思,真是報歉了。這樣說來,李總理其實也覺着向臺灣學習沒什麼不妥之處了?”?

李鴻章鑽進了容閎的話套之中,自然不好否認,卻是不情願的說道:“只要有可取這處,學習一下也無傷大雅。我只是覺得,臺灣乃我大明區區一省而已,迴歸大明,只是早晚之事而已,若是屈身向臺灣學習,只怕會放低了大陸的姿態,讓臺灣人自我感覺良好。”?

這時,曾紀澤卻擺了擺手,道:“大陸與臺灣,本爲一體同根,沒什麼高低貴賤之分。朕一向主張和平統一中國,兩岸百姓,都是朕之子民,李愛卿你倒是有點小氣。你該多拿出點大國總理的氣度嘛。”?

看來皇帝也站在容閎這一邊,李鴻章被這麼教訓了一番,顯得頗有點尷尬,只好青着臉道:“皇上教訓的是,臣以後一定多加註意。”?

曾紀澤點了點頭,卻是饒有興致的對容閎道:“臺灣有什麼可取之處,容愛卿可詳細說說。”?

容閎略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臣先不說別的,單說這臺灣是如何監督司法公正的。臺灣自總統以下,各市各縣都設有議會,議會人數多則一兩百,少則三四百人,這些人也是通過民選產生,名爲議員。”?

大明輿論開化,報紙遍佈全國,介紹世界各國民風制度的報道也很多,這些大臣們平素裡也多有閱讀報紙的習慣,歐美列國乃至臺灣的國體制度,他們也大體上有所瞭解。容閎提及議會之時,衆臣神色都微微一振,思緒翻飛。努力的從記憶庫中搜尋起這議會的相關片段。?

曾紀澤卻故作不明之狀,好奇的問道:“議會、議員,確是新鮮之事,容愛卿接着說。”?

容閎又道:“但凡議會與咱們法官一樣,也是四五年改選一屆。這議會手中重要的一項權力,便是對法官的彈劾權。就比如說清河鄉一案,若是議員中有人覺得那位地方法官判決有徇私之嫌,便可聯合若干名議員對那法官提出彈劾,則議會就要實行投票表決,當贊成的票數多於反對票數時,該法官的職務便將自動解除。臺灣人就是憑此來監督司法公正的。”?

曾紀澤微微點頭,道:“這個法子倒不錯,這議會議員人數衆多,衆人以投票表決,自可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如此一來,便是避免了因個人徇私而造成的不公。妙啊,這個法子實在太妙了,朕覺得倒可以試一試。”?

在場的官員們可就不願意了,原本民選法官,剝奪了他們的司法權就夠他們受的了,而今原想通過清河鄉一案,扳倒這個所謂的新法,卻沒想到皇帝一時興起,竟然又弄出一個更大規模的民選議會方案來。?

官員們習慣了只對上級負責,習慣了高高在上,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民選奪權,對於他們而言實在是難以接受。?

曾紀澤知道他們必會又羣起而攻之。故也不給他們發言的機會,手那麼一揮,豪然道:“朕決心在全國範圍內試行議會,容愛卿,這件事就由你來負責,儘快的拿出一套籌辦議會的完整法案來。今兒的會議就這樣了,散了吧。”?

官員們憋了一肚子的反擊之詞,還未來得及噴出口,曾紀澤已是拂袖而去。?

御前會議結束,衆臣各自散去,當真是有人欣喜有人憂。?

李鴻章緊跟容閎出了大殿,笑着將他攔下,道:“容總理,咱們借一步說話。”?

容閎卻也笑道:“你我都是堂堂正正之輩,有什麼話儘管說便是了,何須顧忌呢。”?

李鴻章也就不再拐彎抹角,道:“容總理,你可知你今天的這個議會的提案,給你自己和同僚們造成了多大的損害呀。”?

容閎聳了聳肩,道:“議會只是監督司法,對官員們又有什麼影響?況且咱們做官的,只要自身廉潔,又有何懼呢。李總理是危言聳聽了吧。”?

李鴻章咳了一咳,道:“容總理此言差矣,想那民選法官之策,已是把司法之權從咱們手中拿走,眼下又要多出一個民選議會,容總理是在美國留過學的人,議會是什麼東西應該很明白。眼下它只是監督司法,接下來呢,它只怕就要監督官員啦。你想想看,有一個獨立的司法系統約束咱們這些做官的也就夠了,現在又多出一個議會來。還是民選的。人言可畏啊,只怕到時那些議員們爲爭取那些百姓的選票,只要是那些百姓們瞧不上眼的官員,他們都會幫着扳倒,百姓可以想扳倒哪個官員就扳倒哪個,這意味着什麼,容總理該不會不知道吧。”?

容閎哼了一聲,道:“看來在李總理眼中,官管百姓那是天經地義,百姓管官,那就是大逆不道。李總理在乎的,不是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該不該被懲治,而是這些官員絕不能讓百姓來懲治,不知容閎說的是也不是。”?

直白的言語,李鴻章聽着有點尷尬,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也無所顧忌,遂是嘿嘿一笑,道:“自古以來,都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豈有與百姓治天下,就算咱們學了西人不少東西,但尊卑有序,這是咱們中國人的根子,那是萬萬不能變的,一旦變了,這國家非亂了套不可。”?

容閎臉色頓沉,大聲道:“好一個尊卑有序啊!李總理可知當今世界,已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你那一討陳舊的觀今,早已不適應世界大勢。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李總理,你好自爲之吧。”?

道不同,不相爲謀。容閎便要拂袖而去。李鴻章氣得是吹鬍子瞪眼,指着容閎厲聲質問道:“容閎,我再問你一句,你到底是替咱們士人說話,還是要替老百姓說話?”?

容閎停下腳步,沉吟了片刻,回頭正色道:“我容閎不替任何人說話,我只爲‘公道’二字說話。”說罷,他再無多言,大步流星而去。?

看着容閎離去的背影,李鴻章是怒形於色,但神色之中,卻又閃爍着幾許無可奈何。?

一個月後,容閎所籌劃的民選議會方案新鮮出爐。?

按照容閎的規劃,國家將先在最爲開明的江蘇省實行議會選舉,選舉的範圍只限於縣一級,每一縣的議員人數根據該縣人口而定,議員任期四年,並且爲職業,任期間不得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以一年爲期,如果期間表現良好,便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而議會的權力,則暫定爲對地方法官的監督,一旦有五分之一議員聯名提出的彈劾案,議會將啓動彈劾表決程序,表決通過之後,該法官便就地被免職,該地區將提前進行司法選舉,選取新一任的地方法官。?

議會爲獨立之系統,既非司法系統,也非行政系統,議會表決之結果,除皇帝之外,任何人都無權干預。議員不享受司法豁免權,檢控機關若認定某位議員有違法嫌疑,證據充足便可向法院提出檢控。如此一來,議會將與法院和政府形成三權分力,三方互相監督制約的結構。?

容閎的提案基本滿足曾紀澤對推行議會的初步設想,在經過一番修改之後,曾紀澤正式以皇帝的名義向天下頒佈以該議案爲藍本的《議會法案》。?

消息一出,天下震動。?

江蘇的民衆最先從該法案中獲益,作爲試行區選民的他們,躍踊的參加了第一屆的地方議會選舉。?

由於江蘇是曾紀澤最先主政的地方,又有上海這樣一個通往世界的窗口,故而這十幾年來,江蘇一省的經濟、教育、人文等發展,都遠高於各省,許多地區的民衆思想覺悟已不遜於歐美國民,這就爲議會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事實證明,曾紀澤選擇江蘇爲試驗省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15章 聯姻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21章 第一人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61章 楚軍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82章 同文第220章 空軍第144章 北征第305章 放權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82章 同文第99章 土地之重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66章 程學啓第97章 立威第243章 黎明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49章 除夕,雪夜第312章 對話第266章 借道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70章 三路進兵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17章 天兆第53章 聲名雀起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9章 李鴻章第176章 忠?愚?第108章 洪神經第233章 刺客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300章 憶往昔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90章 保存實力第84章 教科書第29章 李鴻章第162章 大辯論第68章 同濟第151章 辦報第56章 軍校第292章 德意志第300章 憶往昔第2章 新的身份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33章 屠殺第74章 紀澤式第152章 滅滿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84章 誓師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31章 風流猛將第26章 肩部之傷第98章 慕王第71章 兵工廠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8章 手術第296章 屈服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91章 大殺器第245章 郡主第124章 人慾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33章 刺客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292章 德意志第210章 發明家第194章 人,狗第22章 大冶建廠第291章 雙飛第277章 安內第60章 壽州第220章 空軍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62章 行刑第26章 肩部之傷第221章 第一人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208章 “禽獸”第178章 決斷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52章 滅滿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80章 壕溝戰術第250章 暗戰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36章 信仰第259章 爲天下者
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15章 聯姻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21章 第一人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61章 楚軍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82章 同文第220章 空軍第144章 北征第305章 放權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82章 同文第99章 土地之重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66章 程學啓第97章 立威第243章 黎明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49章 除夕,雪夜第312章 對話第266章 借道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70章 三路進兵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17章 天兆第53章 聲名雀起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9章 李鴻章第176章 忠?愚?第108章 洪神經第233章 刺客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300章 憶往昔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90章 保存實力第84章 教科書第29章 李鴻章第162章 大辯論第68章 同濟第151章 辦報第56章 軍校第292章 德意志第300章 憶往昔第2章 新的身份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33章 屠殺第74章 紀澤式第152章 滅滿第271章 水下蛟龍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84章 誓師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31章 風流猛將第26章 肩部之傷第98章 慕王第71章 兵工廠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8章 手術第296章 屈服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91章 大殺器第245章 郡主第124章 人慾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33章 刺客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292章 德意志第210章 發明家第194章 人,狗第22章 大冶建廠第291章 雙飛第277章 安內第60章 壽州第220章 空軍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62章 行刑第26章 肩部之傷第221章 第一人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208章 “禽獸”第178章 決斷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152章 滅滿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80章 壕溝戰術第250章 暗戰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36章 信仰第259章 爲天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