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崇禎的生日,剛好就在民間所說的小年那一天。因爲我一向提倡節儉,所以十二月十二,禮部來請示萬壽節如何安排時,我就下旨簡辦,不需大臣送禮,就請各內閣六部大臣,封侯拜將的功勳,宗室近親吃頓飯就好了。下面的官員更加不能借過萬壽節搞什麼慶祝活動。
吳貞疏已經搬到外面的一座宅子,吳秀兒也從信王府邸搬了過去。因爲覺得自己有點失信於她,見到她時,若她問起不知如何應付,乾脆就不去見。只是叫傅山帶去些銀兩,並讓他看下吳貞疏恢復的怎樣!
婉琴皇后已經挺着個大肚子了,雖然史書上說是男的,可那是歷史上的崇禎,現在換成是我,誰知道會怎樣!每天我都去那摸摸她的肚子,陪她一陣。其它的時候,隔幾天我就會睡在田袁兩妃那。
這天在乾清宮處理完政務,時間尚早。旁邊的傅山,侍講曹文衡,李邦華,陳文一陪着我聊天。因爲大家這幾個人年紀都相仿,很快聊天的氛圍就調動起來了。我看陳文一有話欲言又止的,就說:
“陳文一,你們都是天子近臣,有什麼不能說的,不要婆婆媽媽。就算講錯,朕也不會怪你們。”
陳文一倒是真的有話講,受皇上一鼓勵,便站起來啓奏:
“回皇上,臣自陪侍在皇上身邊,每每看到皇上召見臣子,或發佈詔令,都一言而定,臣以爲如此不好。”
“哦,有什麼不好?”
“臣以爲,皇上置六部,組內閣,都是讓大臣主理政務。如今每日各方奏摺都有數百件,皇上一人委實看不完,臣以爲該分些擔子給下面的臣工,皇上抓其主要便可。如事事都需皇上作主,那臣下都只是跪着接旨,長此以往,不僅大臣沒有主見,即使皇上旨意上有什麼紕漏也不敢指出。皇上何須把臣子的擔子往聖上身上加呢?皇上只要管好朝中百官,百官管好大明。皇上萬金之軀,不可操之過累!”
“呵呵,你這陳文一啊,是不是拐着彎說朕太過集權,把內閣都架空了?”
“臣不敢!”
“朕不是怪你,朕也知道,這地方的事情,朕未必有朝中的大臣明白。但這地方的事情,關係到大明的根本。朕一再強調就是隻有地方官員做好,那才叫做真正的做好。如果朕的旨意到了地方都變了模樣,那有什麼用!這些就要靠本朝廉明的臣子,靠朕的各省巡查御史們來保證了。因此朕處理政務時不得不親歷親爲!你們是朕新提拔進來的,這京城可是個大染缸,到時外放的官員來你們這走門路,攀交情,投你們所好的時候,你們要是抵不住,污了身子,朕是保你們不住的。”
“臣等記下了,決不敢徇私。”
“朕這幾日想着另外搞個明發的廷寄,跟原先朝廷的發旨意的廷寄分開來,就叫《明刊》,這既是我大明國號,也表示明明白白的意思。朕的這明刊就專門寫些各地風俗,賦稅,收成,官員情況等等,百姓關心的都可以寫。只要不蠱惑百姓的言論都可以寫在上面,這明刊跟廷寄一起每個月發一次到各省,刊印後再分發到縣。朕花了這麼多銀子在驛站,也不能讓它停在那!”
曹文衡上前奏道:“皇上此舉自是聖明,不僅對官員有監督之功,也有教化民衆之意。不過這主筆之人倒是難找。畢竟點評之事,多少有私人的偏向。需要找個剛直的學者。”
“呵呵,不用如此,朕看,就你們幾個吧。你們四個人一起編撰,寫好後,朕看過就行了,這樣你們也少份責任。這事交給傅山主筆吧,傅山的才學朕是信得過的。你們三個還有其他事,就兼個副職。”
“臣等定盡心竭力,不負皇上重託。”
剛說到一個段落,曹化淳快步走了進來,在殿前行禮後,稟奏道:
“啓奏皇上,御史吳玉有彈劾奏摺上。”自督察院成立後,我給了他們獨立的奏摺權,凡他們的奏摺只要在通政司留個底條,都可以直接呈到乾清宮。
這個時候有彈劾奏摺上來?我纔剛在幾天前斬了一批,罷免一批官員。難道有人敢頂風作案?會是誰呢?我心裡滿懷疑竇的攤開摺子。
吳玉彈劾的居然是首輔劉鴻訓!
仔細看了下奏摺,才發現起因是這樣的。京師三營在湖廣打完戰,士兵有了損傷,於是朝廷下旨,補齊兵額數。洪承疇回來後,前兩日根據我的意見再下旨休整訓練兵馬。這旨意是我讓劉鴻訓去擬的。原本也沒什麼的,可到了發旨的時候卻發現旨意變了,裡面居然多了一句話:“兼轄整頓巡警司”。這巡警司是歸順天府管制的,爲防止京師三營都督的兵權過於集中,巡警司是不能給洪承疇或者九門提督孫傳庭節制的。這明顯的是違制。
我驀然想起這就是歷史上劉鴻順倒臺的原因。都已經崇禎元年了,怎麼還有這事情發生!據吳玉奏來,這事也有些奇怪的地方。劉鴻訓身爲首輔,這樣的基本常識不可能不知道。這兵部根據旨意撰寫的詔書,內閣還要看的。沒理由,劉鴻訓沒看到,而且其他內閣大臣也沒有看到的。偏這兩天前的東西,現在才翻出來,那這兩天又詔書留在哪裡呢?吳玉又怎麼知道的呢?
我想想頭真是大!劉鴻訓雖有魏黨的印記,但對大明是忠心的,對我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他應不會搞這小動作,就算要搞,也不是在這個時候。難道有人看到我整治了以前的舊黨,以爲劉鴻訓也失勢,想整倒他?——這些都有可能!?這到底是因爲意外的筆誤,還是有人乘機弄的手腳呢?
我把奏摺交給李邦華,讓他們看看。
“你們認爲這事情怎樣?”
他們四人看完奏摺對望了一眼,都不敢發話。因爲這件事情若追究起來,內閣大臣全部有罪。這可關係到數位朝廷重臣的仕途,甚至關係數百人的性命。
李邦華是偏向吏治的,憋了半天,回奏道:
“臣以爲御史吳玉爲人正直,斷不會憑空彈劾朝廷重臣,這大約是在哪個撰寫環節出錯。皇上小懲便可,一則警告羣臣,二則以顯皇上仁德。”
“小懲?說下去。”
“臣以爲皇上前幾日才撤過各部大臣,此事可大可小,如今追查下去,不管是哪方出錯,都勢必大興牢獄,這樣朝廷必是人心惶惶,不利於大明的穩定。就此剎住,大臣安心,犯錯的臣子也是感激於心。皇上懲戒幾個小臣就可以了。”
“朕也是這個意思。不過恐怕御史們不會罷休!”
陳文一上前說道:
“臣以爲如此小懲也有弊端,內閣大臣是皇上欽定,皇上也一再強調爲官需清正廉明,那內閣就是百官的表率,如果有什麼污點,都是給人留下攻擊皇上吏治不清,清而不淨的話柄。下面的官員都在盯着朝廷,處理不好,那好容易建起來的革新氛圍,就給破壞了。”
“你的意思是一查到底?”
“不,”陳文一吸了口氣,下了很大決心似的,“這事只有皇上認了才行,也只有這樣,纔沒有什麼後患!既可把事情平息下來,也可封住百官的口。退一萬步講,若這裡面有人弄鬼,也可平息後再查。”
讓皇上認錯,在古代那確實要點膽子,這個陳文一啊!
“嗯,看來只有這樣了!這事情就別查了,朕看,只不過是某個環節不小心,說不定就是朕說錯了!”我想了想!沒辦法,看來只好犧牲我自己了!
第二天早朝,我剛坐定,果然就有人再拿這件事出來上奏。
在中軍督府任職的提督鄭其心又接着昨天吳玉的老調重彈。說是事關兵權,不能馬虎了事,要我嚴懲相關人員,以儆效尤。
此話一出,朝堂上炸了鍋一般,內閣大臣因爲自己有嫌疑,都不好說話。好一會,工部侍郎劉宗周纔出來說:
“臣以爲這必是中書舍人忙中出錯,無需大驚小怪。如今聖明天子在上,朝中又有重臣,臣以爲,並沒人,也沒有人敢調兵爲亂。”
這邊話剛講完,給事中李覺斯出班說:
“此事由兵部擬稿,再送內閣輔臣審定,中書舍人繕寫。因此僅處理中書舍人一人,不合情理。內閣和兵部是審閱過的,也應追究責任!”
唉,這些御史們,我真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說好,我剛給他們提了官,就開始這樣肆無忌憚了。居然不分輕重,難道要我把這些臣子全換了?!彈劾是他們的本分,我也不好批評他們!
“各位臣工都很努力辦差,朕很高興,你們能仗義直言,朕也感到很欣慰。每個人都有不足,也有犯錯的時候,這出錯的這份旨意,朕看了,是朕讓劉首輔發下去的。昨日朕便想起來,那日朕責怪巡警司治安不力,以至京師有官宦子弟橫行,着人整頓巡警司。這是同着讓洪承疇訓練新兵的旨意一起講的。這件事是朕講錯了,各位御史,言官參得對。能駁回來,說明大家都盡心爲朝廷辦事。這事就算了,內閣再改過詔書!”
我說完話,大臣各人表情不一。他們沒有想到我會把這件事認下來。不過既然皇上已經認下來了,下面的臣子也不好再說什麼!
我頓了頓,接着說:
“內閣大臣自朕登基以來,兢兢業業,勤工忠廉,朕今次特賜內閣大學士紫禁城騎馬。希望列位臣工以大學士爲榜樣,爲朝廷效力。”
大臣們沒想到我沒有治他們的罪,反而恩賜他們,內閣大臣連忙磕頭謝恩,我在上面卻明顯的看到劉鴻訓身子顫抖了下,規規矩矩的磕了三個響頭!
我只希望這是一次意外,老這麼搞內耗,實在沒精力對外了!很快就到明年,皇太極要對大明用兵了,我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大家都等着瞧吧!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