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退

若非滿洲人勇悍,跨下又是北方健馬,鑲藍旗的鐵騎如何也衝不出明軍的包圍。阿敏的親軍奮死搏殺,保得他帶着殘兵敗將退了三十里才停了下來。

阿敏看着跟隨他十幾年的手下,如今十亭去了七亭,不由得悲從心來。這讓他如何回去抵擋皇太極的詰問,又如何去面對滿洲其他的將領。

正當他左右爲難之際,前方山頭出現一隊騎兵迤邐而來。看旗幟卻是鑲白,正藍,正黃三旗,那就是說,皇太極來了。

爲什麼阿敏會在這遇到皇太極呢?原來,在阿敏出發後,第二天一早,皇太極接到義州失陷的消息報告,這義州人口混雜,自然少不了有滿洲人的探馬。因爲義州以西都是明軍,探子只好沿鴨綠江往東走,繞了個大圈。皇太極不免有些難以置信,他不信毛文龍有這樣的戰鬥力。他不由得仔細盤問了報信的探子。

“你可看到在鴨綠江外伏擊的是什麼人的隊伍?”

“稟大汗,奴才看到是明軍旗幟,他們卻沒有打起將旗!也不知是何人軍馬?”

皇太極聽了一驚,連忙把海州城回來報信的人也問了一遍,果然也是沒有打將旗!這是一個陷阱,對方讓滿洲人都以爲是毛文龍來攻,實際上卻是大明的精銳部隊,最有可能的是遼東的兵馬,乘船到鴨綠江口,然後再攻城略地!阿敏已經出發一夜,說不定已經和明軍接觸上了。他來不及後悔讓阿敏單獨去,馬上點鑲白,正藍,正黃三旗出征,其餘的四旗防守盛京西面和東面。

皇太極還是晚了一步,他看到垂頭喪氣的二貝勒阿敏,心裡既高興又惱怒!高興的是阿敏終於給了他一個機會整治阿敏,從此這鑲藍旗就是自己的手中之軍。但惱怒的是這鑲藍旗給打成這樣,就算歸了皇太極,其實力還是沒有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所領的鑲白,正白旗大。

講到這不由得要說下滿洲八旗的權力分配。早先的八旗旗主:

正黃(45牛錄)和鑲黃(20牛錄):努爾哈赤

正白旗(25牛錄):?皇太極

鑲白旗(15牛錄):諸英之子杜度

正紅旗(25牛錄):代善

鑲紅旗(26牛錄);代善長子嶽託

正藍旗(21牛錄):莽古爾泰

鑲藍旗(33牛錄):阿敏

努爾哈赤晚年將親統的兩黃旗的大部分各授於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自己統帥做親軍,但他有個明確的指示就是: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領正黃旗,將來自己死後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但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有的史學家認爲這等於是明確立多爾袞作繼承人的公開宣示。因爲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軍事力量佔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與他們相比,但反之,這也使得努爾哈赤其他的兒子們團結起來抗衡三兄弟。

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以此旗給多爾袞。但還來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剛一煙氣,幾個大兒子們聯合起來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晉,皇太極繼位後乘機奪取了鑲白旗,以自己的長子豪格作旗主。但多爾袞保住了所領的15牛錄歸附於阿濟格的正黃旗下。滿族以黃色爲尊,皇太極就將原來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改旗號爲鑲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領的兩白旗就成了兩黃旗。這樣一來,阿濟格領鑲白旗,多鐸領正白旗,加上努爾哈赤遺留的親軍,成爲八旗中實力最強的一旗。而皇太極的兩黃旗這時實力最小。

皇太極這時之所以不殺三兄弟,是因爲他們雖然年幼但兵力最強,因爲年幼沒有太大威脅反而容易掌握籠絡,並用來抵制另外三大貝勒。阿濟格在三人中軍功高脾氣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極在第二年以他擅自爲幼弟說親爲名,廢了阿濟格的旗主,改由多爾袞領鑲白旗。

因爲在實力上比不上兩白旗,皇太極爲了鞏固汗位,開始打其他旗兵的主意。因爲兩白旗有努爾哈赤的遺命,許多滿洲將領也向着多爾袞兄弟,所以皇太極不敢吞併兩白旗。他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旗主。代善父子是老好人一個,皇太極當然不會先動他們,剩下的就只有莽古爾泰和阿敏。是以爲什麼這幾年皇太極老給阿敏小鞋穿!

皇太極聽了阿敏叨叨絮絮的報告,知道自己猜對敵人的戰略。明軍設了個詭計,使得自己以弱攻強。而這隻偷襲兵馬卻是袁崇煥的寧遠軍。他把阿敏押在後隊,自己率兵馬向張屯寨攻去,他不信,自己近三萬的鐵騎會打不過袁崇煥的兩萬步兵。

不過皇太極對袁崇煥還是有些謹慎,他沒有下令急行軍,而是先派探馬前去打探。但是探馬的回報卻讓他吃驚,張屯寨並沒有明軍,不過陣前滿洲將士的屍首卻是表明這裡曾經發生過血戰。

皇太極親自登上張屯寨,他心裡開始在想,袁蠻子到底在打些什麼主意?他們退卻了嗎?還是這也是計策?!他腦袋裡開始閃過一條條三國演義裡面的計謀,可嘆沒有把范文程給帶來,不然問下他也好。突然他意識到自己這樣舉棋不定更加是在貽誤戰機!正要有所決定,這時有個探馬回報。

那探子翻身下馬,跑到皇太極面前跪下後高聲報道:

“稟告大汗,營口關(明樑房口關在海州城西南四十五里處)遭大批明軍圍攻,其將旗爲“毛”,應是毛文龍的人馬。”

“什麼?還敢欺騙本汗?這些“毛文龍的兵”,看我八旗子弟不把他們剁成肉醬!豪格,你帶着你的人馬給我從左翼繞過,攻打營口關的敵軍,莽古爾泰你從右翼攻去,鑲白旗隨本汗正面和他交鋒。”

在皇太極心裡圍攻營口關的是寧遠的兵馬,而事實上在營口關的明軍卻實實在在的是毛文龍的軍隊。毛文龍按照袁崇煥的命令押送百姓回城,但走在半路的時候,他來覺得不舒服,此次北伐,又是行軍,又是押人的。自己半點功勞都沒有攤上,不是白來作人家的苦力嗎?!也許毛文龍看到寧遠軍攻城略地太過簡單,彷彿自己的人馬也變得強壯起來,滿洲人不過如此而已。他想着自己怎麼也要順路打下幾個城來,反正前面有袁崇煥的大軍頂着。

馬上他就命令毛有德與毛可喜帶着八千人馬押着百姓回去。自己與兒子毛得祿,毛仲明,李九成等帶着一萬五千餘人去取營口關。但是他們沒有寧遠兵善戰,火炮威力也不強,營口關守軍見敵人勢大,於是躲在城內死守。毛文龍見自己的部隊居然攻打半天還沒有攻下,氣得在那直跺腳,在那大罵手下將領。

“都是些廢物,看看人家袁督師的兵,那才叫兵,你們平日都幹什麼去了!”

衆兵將心裡都想:“平日你就沒有管好部隊,連糧餉都給不齊,盔甲,兵器更不用說。兵士哪有什麼戰鬥力啊!”

但是他們都不敢說出口,毛得祿看大家都不敢出聲,只好上前說項,

“爹,你別生氣,這次攻城不利,主要是咱們沒有攻城武器,比較好的火炮都給袁督師拿走了。他們要是出來打,還不是給大夥打趴下。要不我們先回去,下回準備好火炮再來。”

毛文龍聽了兒子的話,心裡也有退兵的意念,他毛文龍的軍隊什麼時候打過攻堅戰啊,如今不利,自然要退回去。毛文龍察覺到下面的將領都在關注自己的表態,看來他們也是一個心思想撤退了。

“那好吧,等我們裝備好再來,真是便宜這些韃子了!”

下的將領見主帥決定退兵,都鬆了口氣,彷佛攻不下關隘只是沒有火炮,跟他們戰鬥力並沒有關係。

“那是,只要咱們有火炮,他們躲在城裡也做不了縮頭烏龜。”

“就是,他們有本事就出來硬對硬的拼,咱們還不把他給吃了!”

“就二挑一,他們能贏嗎?”

“不用主帥出馬,他們要敢出來,下面的人就把他們給搞定了。”

“下次讓他們好看!”

…………

…………

在將領們還在七嘴八舌吹噓自己的時候,毛文龍的後軍卻給先到的皇太極的軍馬打了個措手不及,許多士兵連兵器都沒有那在手上。八旗的騎兵見人就砍,見帳篷就燒,一隊一對的來回衝殺。毛文龍聽到後軍大亂,趕忙跑出營帳,只見後軍營地不計其數的滿洲騎兵在四處殺人,而他的手下兵士正在鬼哭狼嚎。他趕忙上馬,看到滿洲人殺人的惡相,他哪敢去殺敵。原先還在吹牛敢和滿洲人單條的將領都惶惶如喪家之狗,跟在毛文龍後面逃命。連着營口關內的守軍也殺了出來,兩廂夾攻毛文龍的兵馬。

毛文龍帶着中軍,直往左翼竄去,沒想正撞到前來殺敵的豪格,這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他想着以後要繼承皇位就得要有顯赫的軍功,這樣才能服衆。這次來南巡,他就是希望能打幾場勝戰。遇到眼前這個機會,豪格怎麼會放過。

毛文龍現在逃命要緊,左翼居然也遇到有滿洲軍,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抵抗突圍,而是急着找地方逃出去。於是他馬上就向右跑,留下沒有統領的士兵在那給鑲黃旗的騎兵肆殺。

到了右邊的時候,他手下只還有幾千人,正他以爲可以逃脫昇天的時候,合該毛文龍死在滿洲人手上,戲劇性的遇到了莽古爾泰。也許遇到別人說不定毛文龍不會死,但是這個莽古爾泰可是出名的勇將兼狠將,而且他與阿敏貝勒交厚,怎會放過逃難中的毛文龍!當下毛文龍幾千人在滿洲鐵騎的虐殺中,毫無抵抗力的給消滅掉了。

袁崇煥帶着人馬打退阿敏的騎兵後,就馬上撤離,並且派三千的騎兵斷後,但是這一路出奇的順利。當他們到了鴨綠江口了,都還沒有見到敵人追來。

不過當他看到在江邊等候的毛之信他們,他知道了原因。

“你們的毛都督哪去了?先回皮島了?”

袁崇煥問到毛有德與毛可喜,他們兩個哪敢隱瞞,當下說出毛文龍去打營口關的事情。袁崇煥聽了心裡也是一陣感嘆,他內心想着,毛文龍也許這回真的該死,死在滿洲人手上也就罷了,回來本督師還是要殺的!

“先把各處傷兵,糧草,百姓運回皮島。”

“是!”

袁崇煥他們等了半天,能帶着的都帶走了。只有三千兵馬騎兵在岸上防衛,其餘的士兵都在船上等候出發。袁崇煥只有耐心的等下去,畢竟皇上交代過要殺毛文龍的,自己怎麼也要搞清楚他的死活。

終於他們等來了要等的人,不過那是些騎着馬的散兵,憑藉着馬力乘亂逃了出來。他們帶回了個讓所有人神色不一的消息!

“毛都督戰死了,兄弟們全軍覆沒!”

第54章 險勝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167章 圍城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71章 指婚第93章 歃血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270章 傷兵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158章 商討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61章 駐兵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304章 復職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67章 不進則退第249章 消息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174章 判決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321章 應允第272章 熱鬧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58章 爲難第99章 難以兼顧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52章 佈置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317章 坐等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4章 出宮第297章 報紙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0章 陝西流民第275章 爭奪(上)第265章 分工第212章 奪氣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5章 廷訓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236章 轉機第207章 接應第290章 難處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70章 京察(下)第278章 決裂(上)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88章 借用第302章 手段(上)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24章 高手第311章 亂子第165章 演戲第246章 遠征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60章 召回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61章 遷移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98章 應勢(上)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93章 發明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168章 鬥法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67章 臣子的無奈
第54章 險勝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167章 圍城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71章 指婚第93章 歃血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270章 傷兵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158章 商討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61章 駐兵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304章 復職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67章 不進則退第249章 消息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174章 判決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321章 應允第272章 熱鬧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58章 爲難第99章 難以兼顧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52章 佈置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317章 坐等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4章 出宮第297章 報紙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0章 陝西流民第275章 爭奪(上)第265章 分工第212章 奪氣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5章 廷訓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236章 轉機第207章 接應第290章 難處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70章 京察(下)第278章 決裂(上)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88章 借用第302章 手段(上)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24章 高手第311章 亂子第165章 演戲第246章 遠征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60章 召回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61章 遷移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98章 應勢(上)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93章 發明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168章 鬥法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67章 臣子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