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

隨着時間的推移,崇禎十年已經過了一半還多,因爲明年是外察之年,所以很多地方官都賣力的進行土地丈量工作。內閣早就發文到了地方,明確說了今年吏部的考覈將會以丈量土地的效果爲依據,不由得下頭的官員不賣力。而我對他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讓地方官員拿自己治下的耕地來跟萬曆十年的魚鱗冊對比,多的土地是怎麼多出來的,少了又是什麼少的,需要一一列清楚。

這次覈查地方官員的政績我沒有讓戶部的人去做,而是讓王承恩的捕風營在外頭打探消息,宮裡則是司禮監的內侍們一一覈對官員提交上來的奏摺。如果有出入不對的地方,則轉交給都察院,讓巡察御史們去官員的麻煩。在打了幾個出頭鳥之後,地方官員哪還不規規矩矩的丈量土地。

當了有了全國的耕地數量不是就解決問題了,我也不能學着後世的雍正皇帝一樣,依靠強大的君權來實行官紳一體納糧。因爲明代跟清代有些不同,清代雍正時期纔是到了**的頂峰,皇權能夠確保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我現在所處的時代,天下讀書人保持了極好的優良傳統,即使是皇帝旨意,如果他們認爲不對,那就會前赴後繼的跟皇帝對着幹!

爲什麼朝廷也會怕天下讀書人呢?

那是因爲現在的教育普及不高,想想在一些村莊縣城,懂得識字的也就那麼幾個讀書人,他們往往能夠影響着當地所有老百姓的看法。畢竟識字的先生比他們說得有道理多了,至於朝廷的法令則可以推到奸臣的身上,就好比大戲裡頭唱的那般。且不說他們擁有塗抹歷史的能力,光他們在地方的深遠影響力就足以讓人忌憚三分。

想必天下的富人們也是依仗這個,賭我不敢在明年實行新的納稅制度!

我當然不會自持君權強行改革,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改革之前分化他們,讓天下輿論先行,朝廷的改制在民衆的呼聲中推出。我掌握的自然是獨此一家的明刊,有了輿論的喉舌,事情總會變得好辦些的。

關於官紳一體納糧的事情我跟銘心堂的各位主編進行了溝通,銘心堂現在的主編是張岱,張採,張溥,人稱明刊三張!鑑於外頭不少傳言,說是進了銘心堂就等於中了殿試三甲,這給很多讀書人詬病。婉琴上次提醒過我一回,所以明刊很久沒有提拔新人進來了。原來的揭暄、朱舜水、吳偉業等人都已經中進士出去爲官了,揭暄可是讓我很爲難,他可以說是難見的博才,對軍事有獨到見解,對天文數學也很有造詣,最後我還是讓他自己選擇,結果他決定先去一心學院,然後再到地方磨練幾年。至於朱舜水則給鄭三俊要走了,因爲對日本的貿易越來越大,鄭三俊問我要人,我立馬想起了朱舜水。李夢辰去了浙江做許譽卿的幫手,吳偉業則給我發配到地方做縣官磨練去了。除去一個年紀還較小的王夫之,只留下三張跟顧炎武作爲長駐主編。

這種趨勢的變化,讓我將銘心堂不知不覺中由半官方的機構轉變成爲了朝廷機構。讓銘心堂按照翰林院的標準設置品級,以後的主編也將由新科進士中選拔。王夫之算是銘心堂最後沒有官職的主編了。

有時我想起明刊出現這麼多年了,民間卻仍舊還沒有出現另外一家打擂臺的報紙。也許他們還沒有想明白,報紙上是可以做些廣告來換得收益的。自己承當發行則是要負責所有的成本,這種虧本的事情即使有人想到,也沒有那麼大的資本去投入。雖然還沒有出現,但不意味着以後不會出現,我是不是應該先弄個《大明出版

條例》什麼的以防萬一。

剛想着這個事情就進了銘心堂的大門,見到我來,幾個主編自然放下手頭的工作前來行禮迎接。

“好了,都起來吧!”我一揮手徑直進了裡頭落座。

“謝皇上!”

待衆人都依次落座了,我才問道:“朕也蠻久沒有來銘心堂了,這個月的明刊寫好了嗎?”

“回皇上,已經寫好了!”爲首的張岱趕緊從自己書桌上拿起這個月的明刊樣稿給我過目。我攤開看了一下,上頭除了一般的朝廷公文任命外,主要講的是關於駐兵改制以及今年治理黃河的情況。

我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這份樣稿,幾個主編鬆了一口氣。我放下樣稿,轉而看了眼坐在末座的王夫之道:“而農,朕沒有讓你去參加今年的科舉,會不會怪朕偏心啊?”

王夫之連忙道:“微臣不敢!”

我呵呵道:“你年紀都還小,現在中進士太過鋒芒了!”

王夫之卻小聲嘀咕了一句道:“那黃宗羲還不是年紀不大?!”

張岱他們幾個瞪了王夫之一眼,示意他別亂說話。王夫之十來歲就進了銘心堂,跟黃宗羲幾人年紀相差不多,而且能進銘心堂的人各個都自負才學,自然不甘人後,有意無意之間也是存在着比較。王夫之的話雖小聲,但我還是聽到了,笑道:“正是因爲黃宗羲出去的年紀太小了,鋒芒太露才有後來的事情!朕希望你們能在銘心堂多學點東西,要歷練的話,朕有大把的事情等着你們去做。忠清,你可明白?”

顧炎武想不到皇上會轉而溫言寬慰他,老實說,他心裡跟黃宗羲比較起來當然有些不舒服。黃宗羲雖然大他三歲,可他們是在同一年中的進士,而且顧炎武還是狀元,但皇上偏偏把黃宗羲放出去任職,把他這個狀元留了下來,多少讓他心裡有些想不通!不過今日聽皇上這麼一說,顧炎武隱約中感覺得到皇上是故意這麼安排的。不過再想想,顧炎武也就釋然了,崇禎四年的狀元張岱不也還在銘心堂嘛!而早他三年的狀元曹文衡現在已經是官居從三品的參政,明年外察只怕又會再進一步,直升布政使了!要真說不平衡,只怕他們的頭兒更加不平衡,但平日卻沒有看到張岱有丁點表現。看來這養氣見識,自己還差的遠,這人與人是不能太過着相於去比較!

聽到皇上想問,顧炎武拋卻雜念,忙回道:“微臣明白,這是皇上愛護臣等!”

“嗯,你明白就好,你們的路還長,不要太顧眼前,只有真正學成一身治國本領,朕纔會重用你們!還有你們三個姓張的主編,都是崇禎四年的進士,朕把你們扣住在這,會不會心懷不滿啊?”

張岱等人見皇上又問他們,趕緊道:“臣等不敢!”

“有什麼就說什麼,朕可不信你們一點想法都沒有?!”

張岱苦笑道:“皇上這麼說,微臣再否認就是欺君了!想法也是有一點的,但是微臣幾個知道自家事情,於經濟一道不甚精通,着於地方事務未必就比別人做得好,這些年倒也安心於銘心堂。”

“呵呵,這就對了嘛!朕要聽的就是心裡話!讓你們幾個堂堂在狀元放在這是有點委屈了你們,但是明刊對於朕很重要,朕也需要一羣跟朕同心的人爲朕打理,所以才一直將你們留在銘心堂!”

跟皇上同心!聽得這句話,三張心裡一陣激動!

我指了指顧炎武他們道:“他們兩個就不說了,朕以後再安排。至於你們三個,朕也明白對你們說,朕是要將你們長期留在這裡任職。當然了,朕也不會虧待你們,京官也好,外官也好,都是三年一

考,朕也讓你們跟他們一樣,三年一考,合格的話朕也同樣升你們的品秩。你們覺得怎樣?”

張岱他們幾個連忙伏地道:“謝皇上恩典!”

“起來吧!”

張岱他們幾個心裡更是激動不已,如果說做官自然是在京城裡頭做官的好,而且銘心堂沒有更多的擔責,卻又經常跟皇上見面打交道。現在連升遷的問題皇上都解決了,可以想象這幾乎是一些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官位。

各個都給了糖果,現在到時候談正事了!

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252章 佈置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38章 堅守待援第36章 角逐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51章 會師第248章 怠慢第212章 奪氣第63章 殺伐第36章 角逐第15章 兩方責難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272章 熱鬧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72章 聽案(中)第69章 京察(中)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321章 應允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13章 陰招第270章 傷兵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65章 預謀南巡第250章 反覆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75章 逼迫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282章 問題(下)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300章 轉變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59章 損兵折將(中)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1章 年前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07章 接應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66章 出發第301章 意第320章 説客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13章 觀望第168章 鬥法第95章 平沈戰前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九十六章第162章 運糧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93章 歃血第89章 遣使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318章 雙管第172章 聽案(中)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5章 廷訓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7章 突生橫變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32章 沒事瞎轉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257章 團聚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84章 較勁第54章 被逼出城
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252章 佈置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38章 堅守待援第36章 角逐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51章 會師第248章 怠慢第212章 奪氣第63章 殺伐第36章 角逐第15章 兩方責難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272章 熱鬧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72章 聽案(中)第69章 京察(中)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321章 應允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13章 陰招第270章 傷兵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65章 預謀南巡第250章 反覆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75章 逼迫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282章 問題(下)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300章 轉變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59章 損兵折將(中)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1章 年前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07章 接應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66章 出發第301章 意第320章 説客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13章 觀望第168章 鬥法第95章 平沈戰前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九十六章第162章 運糧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93章 歃血第89章 遣使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318章 雙管第172章 聽案(中)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5章 廷訓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7章 突生橫變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32章 沒事瞎轉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257章 團聚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84章 較勁第54章 被逼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