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噩耗

遭到刺殺後,出巡的興致給破壞得乾淨。我更想的是回到京城,好好把身邊的人整理安排下。雖然我不知道是誰布的局,但這份心機委實讓人膽寒,彷彿身邊有個定時炸彈不知何時就送自己聖駕歸西。想想真有些無力感,這幾年的改制損害了大部分官員的利益,他們在我面前都唯唯諾諾,背後怎樣卻不是我所知。取消錦衣衛看來也是個弊病。現在官員中只有我提拔上來的才比較可靠,原先那些都很難講。

此番從襄陽啓駕北歸,宋獻策也在旁邊跟着,他行走江湖,肚裡倒是裝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常常逗得大夥狂笑不止,就是秀兒也在幕帳後笑得花枝亂顫。這日講完笑話,我揉了揉笑痛的肚子道:“你不是說自己滿腹學識怎麼就會插科打諢,給朕露兩手,不要讓朝中大臣看輕了。”

宋獻策原本想着自己也是個讀書人,更願意做位智囊而不是皇帝身邊作爲笑料的伶人。他整了整衣袖道:“微臣早年也中過秀才,四書五經爛熟於肚,雖然不才也可應對如流。還請皇上出題。”

我看了下旁邊的李長庚道:“就由吏部尚書先來吧。天下官員都要經他審評。”李長庚欠了欠身道:“既然皇上這麼說,臣就勉力爲之。”他思索一下便對着宋獻策說:“今日也不說五經,就以詩謎對聯考較一番。本官先出上聯,你對下聯便是。”

“在下知曉了,請大人出對。”此時宋獻策不敢放肆,規規矩矩的行學生禮。

“昨夜春風才入戶。”

宋獻策也不思索,張口就答:“今朝楊柳半垂堤。”

李長庚點了點頭,知道此人有些真實才學便要看看到底學得如何:“小樓一夜聽春雨。”

宋獻策見李大人出的是陸游的詩,知道他要試試自己的深淺,如今皇上在旁看着,斷不能丟這個臉。宋獻策想了片刻答道:“孤桐三尺瀉秋泉。”

“好,以陸放翁之詩相對,難得!本官再出一聯‘?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李長庚原先還只是試探,見他答得乾脆,不覺間有了股文人相爭的意氣,有心要刁難落落他的臉面。宋獻策一時也沒有想到應對的對子,沉吟了半會都沒有出聲,忽見皇上看着自己,心中一動有了下聯:“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合鳴?.”

我在上邊見他們來回放對倒也有趣,不過聽着宋獻策最後一句,怎麼覺得有些歪念。李長庚則起身道:“皇上,這宋獻策才思敏捷,臣不需再考了。”

我心裡對他的表現甚是滿意,有急才也有學識,可惜科考連個舉人都考不上,真是埋沒了人才。正當我要說話勉勵他的時候,幕帳後的秀兒道:“皇上,秀兒幼時看雜書,曾見有一聯,不知宋先生可對得上!”

宋獻策這幾日跟在皇上身邊,早知秀兒跟皇上的關係!他躬身離座道:“請秀兒姑娘賜教!”

秀兒緩緩的念道:“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我一聽,知道是個極難的對子。這第一個‘解’是解決的‘解’,第二個卻是姓氏‘解’,第三個連着是‘解元’之稱。就是我這粗通文墨的人也知曉這可不是說對就對得上的。果然只見宋獻策一動不動苦苦思索,就連旁邊的李長庚也在沉思這對子。

我一邊喝茶,一邊看着宋獻策拔着鬍子苦思。心想秀兒真是頑皮,出了個這麼對子的來刁難人。這宋獻策的鬍子非給拔光不可!想到秀兒,我不禁心裡一熱,順着幕帳看去,卻只見她在那偷笑。等我喝完茶,也不知他們要想到什麼時候,正想出言開解,只聽到:“皇上,微臣想到了一句,可勉強對得上。‘七絃好音,樂樂樂府之懷。’”宋獻策在拔了數根鬍鬚後終於想到了相應的對子。

“呵呵,不錯,能夠在這麼短時間想到也爲難你了。果然是自幼熟讀詩書,不過呢,朕要的臣子可不單只是會吟詩作對。要懂得治理百姓,會辦差事纔是個好官。你看朕這一路走來,不就是想看看下邊的情況嗎?!朕是怕下邊的糊塗官員誤了朕的事。”

宋獻策知道這是個機會,便離座奏道:“皇上教誨,臣謹記在心。皇上設有十九道御史,不必如此費心下邊的事。”

“他們報上來的,有些可信,有些連他們自己也給下邊的官員哄騙了。”

“臣倒有一法子可辯地方官員好壞!”

聽到他這麼說,我不禁也來精神了。“你倒說說看。”

宋獻策見皇上有興趣聽下去,便潤了下喉嚨道:“這御史巡風,下頭官員來見必定有談吐,有手中文案就有議論,這裡頭就有分別。有的據理審勢,明白直截;有的不吞不吐,騎牆觀望;有的迎奉拍馬,也有堅持己見的;有的一問就說,暢快無隱;有再問不答沉吟含糊的;有實見灼知,雖然違衆,但敢直言相爭的;有自無主見,一駁就變的;從他們的應對便可知他們行事如何!這是一。”

“其二,御史初到一地,要微服私訪,要在公務餘暇,遇到百姓,閒聊間可問年歲,田賦;問保甲、獄訟;差役、官司、都能問。沒有好官百姓不誇獎的,也沒有壞官百姓不怨恨的。這樣容易得到實情。要是穿着官服去問,下邊的百姓哪敢說實話,躲都來不及。如今很多地方百姓是冤死也不告狀,冤死不過是已經死了的,告狀,恐怕連活着的也要冤死。所以只有微服才能探得仔細。”

“其三,巡視一地,要看他橋樑道路、郵傳驛站,這些都關係到民生。若是個真心辦事的好官,就會城池有保障、學宮見文教、器械見武備、倉庫見綜理、養濟見慈惠。再者可以看看官員府衙,親戚。若是各個錦衣玉食,府第金壁輝煌則要好好審查下府衙的帳目。”

“合着前面說的兩條,用來考察一個官員的政績,是賢能、是愚昧、是不肖,那叫百發百中——如果只是看官樣的文章,隨着他本人到處巡查,哪能看到實情。下邊的官員哄騙上司,那是各個好手。”

“好,宋愛卿此言深得朕心。李尚書聽了覺得如何?”

李長庚此時纔沒有輕視宋獻策之心,躬身道:“皇上,臣聽了之後,也是深受啓發!”

“恩,此方法回京後要督察院的御史們也來聽聽,後邊咱們所到地方也可用此來查。不過主要是看下官員有沒有知法犯法,李尚書,這件事就交給你了。朕讓你隨駕出巡,便是爲了讓你看看下邊官員的實情,這些都不是在吏部檔案上看得到的。”

“臣明白。”

“好了,不說了,大家好好休息,明天還要趕路。”

幾天後,車駕經縲河,過菏澤,順着廣宗行往京師。沿途走走看看,遇到清廉官員便委以密奏之權,碰到些不法的墨吏便當即判決。身邊有個柔順的秀兒,又有個說話解悶的宋獻策,日子倒也不難過。到了四月底終於回到了京師!

但沒有想到我一進宮,便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袁妃死了!

告訴我這消息的是婉琴皇后,袁妃是在寒食節那日突發疾病逝世的。婉琴皇后紅着眼說:“那日因爲是寒食節,宮內停火三天,我們姐妹幾個人想聚在一起到園裡賞春,不想田妃病了,只有袁妃跟臣妾兩人。後來有宮女來報說皇兒在哭,臣妾便回去照看了一下。接着王承恩過來報告皇上出巡的情況,過了大半時辰臣妾纔想起袁妃還在御花園。臣妾趕去後,守園的太監說袁妃不舒服已經回去休息了。臣妾沒作它想,不料臣妾剛回坤寧宮,袁妃的宮女就來報說袁妃得了急病,臣妾忙命太醫診治,他們有的說是心疾,有的說是中暑。但都醫治無效,到了晚間,袁妃竟這樣就去了。臣妾恐誤了皇上出巡之事,便沒有讓人奏報!”

沒有想到我剛回來就遇到這樣的事情,袁妃怎麼會就這樣死了呢?她不過纔剛到二十歲的青春年華,一天之間便香魂渺渺,這簡直讓人不可置信。我想到她們陪伴我這幾年,心裡一痛便高呼道:“曹化淳,你去把診治過袁妃的太醫叫到乾清宮。朕要問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看了下還在傷心的皇后,便安慰道:“皇后回去休息吧,朕到乾清宮一下,待會再去看你,朕有話跟你說。”

婉琴應了聲,便告退回去了。我在那立了半響才起駕到乾清宮,太醫們都已經在等候。他們知道皇上詔他們來是爲了袁妃的事情,各個惶恐不安。

我坐上龍椅,看了下底下的太醫,不免心火難抑,聲色俱厲的問道:“你們都診治個袁妃,你們來告訴朕,到底怎麼回事?袁妃好好的,怎麼就一下子去了!”

太醫院院使戰戰兢兢的跪出來道:“皇上,太醫院九名太醫都給袁妃娘娘看過病,脈案都還在。臣等去看時,袁妃娘娘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益幹善噫,極似心痹之症,臣等用芳香開竅之物也沒能奏效。心痹發作甚快,最易衰竭而亡。臣等救不及袁妃娘娘,請皇上治罪。”

心痹?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便問道:“什麼是心痹?怎麼會發作的?”

“皇上,《皇帝內經。素文篇》有云:心痹者,脾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益幹善噫,厥氣上則恐。此病常見於老人,也有先天生來便有。袁妃娘娘在御花園賞花,可能天氣炎熱,誘發病症。”

好像說的是心臟病一類的疾病,這些病一旦發作倒是很危險,在這個時代死亡也極爲正常。我聽了不由心裡一黯,便道:“那怎麼平日沒有檢查出來?袁妃當初選王妃,難道你們沒有診斷過嗎?”

“皇上,這…此病要是不發作,與常人無異。皇上選妃,那是內府操辦,臣等無權過問。”

我無力的坐在龍椅上,揮揮手:“你們都下去吧!”

太醫們見皇上不發落他們,都忙行禮告退出去。查問完,我再沒有心情作別的,徑直去了坤寧宮,因爲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解決。我把皇后摟在懷裡道:“婉琴,秀兒的事你知道了吧。原本就想着回來便和你商量策立秀兒爲妃的,可出了袁妃的事,現在也不好下旨。但秀兒已經不方便住在宮外,皇后以爲怎麼辦纔好?”

“皇上…”此時婉琴也說不清什麼滋味,畢竟又有一個人來分享她的丈夫。不過皇上便是皇上,自古以來都有佳麗三千。作皇后,這個醋卻是吃不得。只有皇上子嗣繁多,大明的江山才穩當,這是千百年來的古訓。她想了想便道:“皇上既然收了秀兒,如今不便冊封,那就讓秀兒先住到潛邸。等過了百日之期再下旨。”

“好。就依皇后的意思。”

我回到京師沒多久便到了七七,按大明禮制輟朝三日,皇帝服淺淡黃衣於奉天門視事,百官淺淡色衣、烏紗帽、黑角帶朝參。我命駙馬侯拱辰之子候雲桂服慈母服,斬衰三年。葬袁妃於昌平,追諡曰皇恭貴妃。

足足忙了十餘日才停歇下來,就在我處理完袁妃的喪事。內閣大臣已經按照我出巡回來後發給他們的批文,擬定了大明田賦改制的補錄事項。等我過目後,便要以詔書發出。

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3章 遼東局勢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73章 結交好友第52章 親征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61章 遷移第47章 通州之行第315章 鐵案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230章 皇太極第275章 爭奪(上)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5章 皇帝病了第175章 遇見第196章 屠戮(上)第81章 行路難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76章 爭奪(下)第265章 分工第275章 爭奪(上)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274章 歸來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7章 新皇登基第13章 遼東局勢第55章 回程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173章 聽案(下)第302章 手段(上)第46章 勢如破竹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60章 召回第59章 歸來辭去第84章 釘子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71章 指婚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68章 京察(上)第18章 雪上加霜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88章 等待歸來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81章 行路難第62章 醞釀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96章 下一步第59章 歸來辭去第82章 殺懲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8章 閹黨盡除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82章 殺懲第53章 不變之局第197章 屠戮(中)第86章 援手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53章 不變之局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66章 苦等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311章 亂子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254章 到京第226章 調動第250章 反覆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309章 請旨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93章 破城(上)
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3章 遼東局勢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73章 結交好友第52章 親征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61章 遷移第47章 通州之行第315章 鐵案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230章 皇太極第275章 爭奪(上)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5章 皇帝病了第175章 遇見第196章 屠戮(上)第81章 行路難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76章 爭奪(下)第265章 分工第275章 爭奪(上)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274章 歸來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7章 新皇登基第13章 遼東局勢第55章 回程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173章 聽案(下)第302章 手段(上)第46章 勢如破竹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60章 召回第59章 歸來辭去第84章 釘子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71章 指婚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68章 京察(上)第18章 雪上加霜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88章 等待歸來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81章 行路難第62章 醞釀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96章 下一步第59章 歸來辭去第82章 殺懲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8章 閹黨盡除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82章 殺懲第53章 不變之局第197章 屠戮(中)第86章 援手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53章 不變之局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66章 苦等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311章 亂子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254章 到京第226章 調動第250章 反覆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309章 請旨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93章 破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