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

內閣大堂裡寂靜一會後,劉鴻訓首先打斷大家的思緒。

“這次彈劾官員摺子,關係到了戶部,吏部,刑部。錢大人管着戶部先說說如何處置好,大家也提提意見。”

錢龍錫聞言,把手中的奏摺緩緩的放回桌面才道:

“各位大人,此次彈劾的官員有幾十位,都是在田賦上出的事,按我大明例律,這些人至少都要給罷官。如果不辦,則會使其他官員看到有機可乘,一旦開了先例,後面出現的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就不好辦了。這樣自皇上登基來,刷新的吏治就毀於一旦。但要是真的罷免,必定引起朝野震盪。幾十個官員下馬,後面還有誰敢去主持田賦改制。這對皇上的既定政策有很大的衝擊,咱們要考慮清楚才能做決定,現在是動一發而牽全身。不可不慎重!”

孫慎行點了點頭也道:“要想保住這些官員,只有恩從上出。如今皇上不在京城,我們內閣大臣來做,恐怕不合體制。”

韓鑛爲人老成,知道這事很難一時決定,就出言道:

“首輔大人何不先留着不發,要是御史們問起,就說茲事體大要等皇上回來才做定奪。然後六百里上奏給皇上,看皇上旨意如何再做定奪!”

這是一箇中規中矩的處理辦法,既可以封住御史之口,也可以使內閣不致被擺在遭攻訐的境地。韓鑛爲官幾十年,說出的方法自然四平八穩。孫承宗一干人也點頭稱是,他們心中想的處理辦法也是相近。

賀逢聖聽罷便道:“那我們快些上摺子請旨,此事越快越好。”

劉鴻訓擺了擺手道:“克繇說得對,這事拖延不得。眼看開春在即,要是不下個定論,恐怕那些被參的官員就坐不住了。前幾日收到驛站回報說皇上的聖駕到了太原,現在恐怕已經往南去了。這請旨一個來回,加上內閣發文都要時間,這事不能等!”

其餘五人想想也是,如今內閣所面臨的難題是:請旨的話不夠時間,內閣發公文則有些不合體制。而且也不知道皇上的意向,一旦發錯,恐怕內閣大臣就會成爲衆矢之的。

大堂又陷入寂靜,一刻鐘後,劉鴻訓下定決心似的正聲道:“皇上既然讓我們內閣鎮守京師,自然要替皇上分憂。本朝萬曆年間就紛爭不斷,朝廷再也不能再受動盪了。賦稅改制是皇上自登基起就要實施的國策,本官既然身爲首輔,不能讓皇上的大業有半點閃失。本官打算以首輔名義發公文安撫下邊被參的官員,以保證今年開春不出問題。有什麼後果本官一力承擔。”

此話一出,衆人心裡一震。他們沒有想到劉鴻訓會如此不計得失,劉鴻訓的忠直讓在座之人心裡五味俱翻。他們都是皇上登基後提上來的,這幾年皇上信任他們,倚重他們,還保護着他們。他們不禁問自己,難道還要像前兩朝一樣只顧着自己嗎?

韓鑛首先坐不住了,聽完便道:“老夫已歷四朝,當今皇上乃明主。如今兩權相害取其輕,老夫支持劉大人的決議。皇上命我等爲內閣大臣,豈能置身事外。老夫願和默承一同聯名發文。”

孫慎行也道:“咱們既是同爲內閣大臣,自然要同進退,我等聯名發公文。?”

“對,一起發文,穩住局勢!”

正當他們一齊表態的時候,外邊一箇中書舍人過來稟報:“山西巡撫有摺子到!”

劉鴻訓接了過來,攤開摺子一看,掃了幾眼便面露微笑,然後把摺子遞給其他的內閣大臣,其他人看了摺子後都相視大笑起來。

此時河南巡撫黃道周卻在他的府邸焦急的來回走動,一個丫鬟來送茶水都給趕了下去。府裡的下人都惶恐不安,不知道老爺生誰的氣。黃道周伸長脖子望着門外的時候,好容易纔有個家丁風塵僕僕的跑了回來。

黃道周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問道:“怎麼樣?”

“老爺,沒有看到聖駕。小的在幾個渡口都沒有看到,連驛站也說聖駕沒有經過。”

“再去探,等等,另外叫人去把章道臺叫來,本制臺要和他一起去巡視和河堤。”

因爲現在已經快三月了,黃河便有桃花汛。河南這兩年都是勉強撐過河汛,黃道周是擔心皇上啊!如今皇上來到河南,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要呆多久。要是河堤沖垮,犯到聖駕,他這個河南巡撫便是萬死也難辭其咎。他能不着急嗎?!

他和治理河道的章道臺一起到了開封城外的大堤上,現在水位沒有上漲,黃濁的河水向着東邊奔騰而去。堤上有不少的民工在挑土加築,黃道周一路指指點點,這裡要加高,那裡要加厚。他跟章道臺從兩岸一路把這開封附近的地段一一察看過,任是在大堤上巡了一天一夜纔回去。末了,還發公文通知沿河的州縣,一定要在桃花汛到來前把河堤修好。

察看完一遍,黃道周帶着一身的疲憊準備回開封府,在路上卻發現有一隊軍馬開來。他心裡還正奇怪艾萬年在搞什麼鬼的時候,赫然發現爲首的騎兵舉着的是皇旗。

“皇上!”

他找尋了幾天的皇上居然出現在開封城外,他心裡也不知是驚喜還是惶恐,他趕忙揮鞭前去。

自離開了太原南行十餘日便到了河南境內,我在黃河北岸仔細察看了下當地的情況。河南是最早實行改制的地方,可以說黃道周是在很努力的辦差,河南每個縣他都幾乎去過。稅田也成了定製,只是當地的百姓提起他們的巡撫卻是一副難以言喻的表情。後來侍衛們去打探才知,這都是當初黃道周剛上任時,爲了恢復農耕,強制流民回原籍,否則一律拉到去做河工。當時正當寒冬,死了不少人。對於官紳的田地也是一體納糧,抗稅的便是拉到堤上作民工。黃道周的急進措施不僅得罪了河南的官紳地主,也讓百姓心裡有怨氣。幸好河南都指揮使艾萬年全力彈壓,纔沒有出什麼問題。後來,黃道周到的這幾年,黃河沒有什麼大的決口,賦稅沒有那麼重了,吏治也好了些,在百姓間纔有點口碑。

我當初讓黃道周在河南試行時收到很多彈劾奏摺,我全部都留中了。今日看來還是急了些,不過現在河南已經能夠把田賦整治好,便是給其他的省份立了榜樣。河南境內的這條黃河卻是難治,要不是黃道周這幾年採取嚴厲的手段,恐怕黃河兩岸早就遭災了。

如何治理這條河呢?正當我坐在鑾駕裡思慮從後世的經驗中搜尋這治河之道時,只聽見一聲大喊:

“河南巡撫黃道周迎接聖駕!”

此時車駕停了下來,方正華打起了車簾。只見遠處跪着的黃道周臉頰內陷,頭髮近乎有些發白,這與我在登基時見到的黃道周相比像是老了十來年。這大概就是這幾年在河南改制勞累得來的,看得我竟是眼睛有些發酸。

“方正華,快扶黃大人到朕這邊來。”

方正華扶着黃道周近前,我看着他有些佝僂的身子,官服上捱滿了水跡,腳下泥濘,便道:

“快上朕的車駕來,別在下面據禮了。”

黃道周擡頭,看着年輕天子飽含關心的語氣,聲音不禁有些哽咽。

“不,皇上,鑾駕乃天子所乘,臣,不敢越禮。臣就在鑾駕旁侍侯!”

“上來吧,朕同你一道回開封。你在河南這幾年,辛苦了!朕知道你作爲第一個改制的巡撫,吃了不少的虧,朝中的官彈劾你,下邊的百姓罵你。但作爲改制者,豈能不受委屈。只要你做得好,朕會支撐你,補償你。現在就讓天下人看看,作爲朕的第一改制巡撫,便有跟朕同駕的榮耀。上來!”

黃道周顫巍巍的上了鑾駕,忍不住熱淚滿盈的匐身喊道:“皇上”,彷佛這幾年的委屈都在此刻宣泄乾淨。我默默地看着這位臣子,等他平復了情緒,才起駕到開封城。

在開封府幾日,吏部尚書李長庚給我派去到周圍各府走了一圈,考察下民生吏治,然後再跟黃道周商討河南的事宜。黃道周聽了山西的情況,以及皇上免稅的旨意,心裡又是羨慕又是感嘆。要是當年皇上也是給他這樣的旨意,恐怕河南會治理得更好,自己也不用這麼爲難。我仍舊細細詢問了下河南其他地方的情況,黃道周倒下了苦功,每項數據都答得詳細。

正當君臣和睦議事的時候,卻聽見巡撫衙門外面一片鼓譟的聲音,我心裡暗自驚疑,不一會,一個侍衛回來稟報:

“皇上,府衙外有開封府及附近的生員擊鼓要上萬言書,與衙門的差役起了爭執!”

“萬言書?”我有點納悶,看來這河南一省也是平和之下暗波洶涌。

“叫他們幾個帶頭的生員上來,其他人不可鼓譟。朕倒要看看,他們上什麼萬言書?!”

侍衛應了一聲便去拉人進來,只見幾個圓領裳的舉人隨着侍衛從偏門進來。爲首的那個舉人還算清秀,方臉鷹鼻,可能是少年得志,讓人覺得有些輕佻。他們雖然身負才名,但這次卻是擊鼓見駕,心裡不由忐忑,連着走路都有些搖擺。

“開封舉子周亮工(***)叩見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幾個人都神情緊張,行禮也是參差不齊。

“你們要上萬言書給朕所謂何事?讀書之人應該明理,不在書院讀書卻聚衆在府衙鬧事,這可是聖賢所教?”

這爲首的舉人便是周亮工,他才華橫溢,少年時代便嶄露頭角,十六歲便中了舉人,爲人又急公好義,是以給衆學子推爲帶頭人。他沒有想到,話還沒有說就給皇上扣了一個大帽,心裡頓時一黯。但想到這是外面大家的心血努力,不由鼓起勇氣咬牙道:

“皇上,這是開封府及附近州縣三千兩百二十一名生員的聯名信,要求罷免巡撫黃道周!”

此語一出,石破天驚。在座的人都沒有想到這幫生員這麼大膽,當着巡撫老爺的面,上書皇上,要求罷免一省的最高長官巡撫大人。這周亮工的膽量之大,讓我不禁對他們這些學子有了興趣。旁邊下首站着的黃道周可就面上掛不住了,他兩手緊抓着拳頭,一臉的陰沉。要不是皇上在場,他便立馬就要發作出來。

方正華把萬言書拿了上來,我攤開一看,都是記錄黃道周在河南這幾年的所作所爲,特別是上任初強行築堤的鐵血行爲,讓不少無辜百姓死於非命。後來的丈量土地更是對官紳打擊過重,並且對富戶富賈強行徵稅,萬言書裡面都有詳細的記載和舉例。我略略一看便合上,要是在太平盛世,這萬言書裡的罪名已經足夠把黃道周滿門抄斬了。但現在卻是不能,且不說黃道周首先改制的不得已,就是爲了立住改制的大旗,我也要保住黃道周。其他還沒有改制的各省官員恐怕比這些罪名還要重的大把。黃道周好歹還是爲民爲改制,很多下面的官員貪污腐化,徵暴斂卻是爲自己。我心裡有了定見便道:

“周亮工,你們肆意彈劾朝廷命官,是何居心?”

“開封府衆學生爲河南百姓上言,要求罷免黃道周這個酷吏,此心可表天地!學生與他無怨無仇,只因黃巡撫到任來,成千上萬的百姓死於黃河堤上,幾百名無辜之人枷死在巡撫衙門的牢籠之中。河南殷實之家遭破產者不可計數。黃巡撫如此殺富濟貧,與強盜何異?鼎食之家皆是幾代努力而來,難道皇上的天下就許窮不許富乎?我大明自太祖朝起便重科考,生員無需繳差,如今開封堤上卻是童生上堤,秀才挑土。就差我們這些舉人去種樹了!”

周亮工講得慷慨激昂,最後總結似的講道:“學生代表河南士林,懇請皇上罷免黃道周,另派賢臣!”

“朕若不呢?”

周亮工心一橫,張口便道:“皇上便是桀紂之主,便是暴君!”

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317章 坐等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245章 詳情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243章 協議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74章 噩耗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213章 陰招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88章 公主第274章 歸來第245章 詳情第44章 皇子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72章 冷處理第5章 皇帝病了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94章 破城(中)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3章 宮外世界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37章 學生,老師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86章 援手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52章 佈置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28章 海戰第61章 援兵第188章 借用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254章 到京第39章 東巡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71章 兩位巡撫第304章 復職第26章 算計第24章 朝鮮局勢第255章 探視第251章 會師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290章 難處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22章 餘塵未了第53章 血戰遵化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230章 皇太極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174章 判決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5章 親自挑選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302章 手段(上)第41章 會戰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41章 勸說(上)第207章 接應第270章 傷兵第77章 皇后理事第79章 朝議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46章 勢如破竹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71章 變數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09章 推算第95章 事發突然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212章 奪氣
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317章 坐等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245章 詳情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243章 協議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74章 噩耗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213章 陰招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88章 公主第274章 歸來第245章 詳情第44章 皇子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72章 冷處理第5章 皇帝病了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94章 破城(中)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3章 宮外世界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37章 學生,老師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86章 援手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52章 佈置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28章 海戰第61章 援兵第188章 借用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254章 到京第39章 東巡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71章 兩位巡撫第304章 復職第26章 算計第24章 朝鮮局勢第255章 探視第251章 會師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290章 難處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22章 餘塵未了第53章 血戰遵化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230章 皇太極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174章 判決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5章 親自挑選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302章 手段(上)第41章 會戰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41章 勸說(上)第207章 接應第270章 傷兵第77章 皇后理事第79章 朝議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46章 勢如破竹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71章 變數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09章 推算第95章 事發突然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212章 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