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青樓才女

有了李璡相陪,一路上黃宗羲也不覺得寂寞。到了揚州,黃宗羲本來想將李璡介紹給李邦華認識,可惜此時因爲是農耕時分,李邦華到下邊的州縣視察去了。李璡非奴非僕,又不是在職官員,黃宗羲不好將他帶去衙門,只好將李璡安置在揚州的驛站,自己帶着黃安前往轉運司衙門查帳。

新任的轉運使何楷還沒有到任多久,一切都是維持着黃宗羲離開時候的模樣。此時方是四月,大規模製鹽還未開始,這帳面上也只是去年留下的舊鹽。這個月份運出去的極少,全部都有合法的鹽引,可以說沒有甚麼好查的。黃宗羲最後只是例行公事的檢查了一遍,便去了泰州。

泰州、淮安都跟揚州一樣,根本就沒有花費多少時間。這次巡查更象一次出遊,順着江南織羅密佈的水路,黃宗羲他們將揚州、泰州、鹽城、淮安逛了一圈。李璡對於江南水鄉各處的景緻都極爲了解,知道的竟比黃宗羲還詳細,當地有什麼特色菜,有什麼土產更是一一道來。一路出行猶如一個嚮導在旁,就是黃安對李璡也大生好感。黃宗羲更是詩興大發,每到一處名勝古蹟都忍不住吟詩作對。唯有一點缺憾的是少了個人應合,李璡畢竟武科出身,對於吟詩作對那是勉爲其難。

眨眼之間,時間已過了十數日,黃宗羲想着李璡之前曾答應家中父母,現在差不多到了歸期,便啓程帶着他們回南京。鹽政的事情黃宗羲已經寫了奏摺稟報,並言明自己將在南京驛站等待皇上的旨意。當然黃宗羲落腳南京那也是有目的的,當初離京的時候,皇上便讓他考察各地民情,更是給了密奏的印章,實際就是讓他探明江南的情況如何!而江南之地最重要的便是南京,所以黃宗羲要住在南京倒非全爲了李璡的一己之私。

這次他們是順着大運河從淮安直接回南京,一路上順風順水倒沒有什麼差池。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雖然有一部分漕糧改走海路,但由於江南經商之風昌盛,特別是從海路出去做買賣的船隻往來不絕,運河各個碼頭都是繁忙不已。碼頭旁用來存放貨物的倉庫一片連着一片,一條運送貨物的馬路兩邊更是佈滿了酒肆飯館,再遠點就是搬運工的居住地,烏濛濛的不知有多少人家。在岸上地勢最高的地方還排列着一棟棟商行東家們的豪宅,這種豪宅在運河沿岸隨處可見,靠着海外貿易發家的商鋪老闆,或是家有良田千頃的財主們都喜歡在運河沿岸的高處營建別苑。一是想佔塊風水寶地,二來也方便照看自己的生意。

黃宗羲站在船頭看着沿岸的風光,不由的感嘆道:“江南日漸繁華,若是江北之地也能如此,我大明就不復憂國庫之入了!”

“大人說得是!”同在黃宗羲身旁的李璡接話道。

黃宗羲又道:“皇上花大力氣在江南開海貿,雖然國庫增收了,但真正獲利的不是朝廷,也不是江南的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商賈。以我看啊,朝廷應該對那些人徵收重稅!看看我們一路巡來,那些鹽商的宅子比之官紳世家不知好多少!士農工商,商人本在最末,朝廷如今太善待他們了!”

李璡沉默了半會後,纔對黃宗羲道:“大人,學生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此時就我等三人,老弟不必拘泥,但說無妨!”

李璡整理了下思緒後道:“大人,江南富裕那是天下皆知,以淮安縣而言,有家財萬貫的鹽商富戶至少百家,合江南江邊之地,可有萬戶之數。再算上大明其它州縣只怕還會更多。這些地主富商們能夠每戶拿出一半家產捐獻國庫,我大明則可以十年無憂。而這些富戶們在朝廷的保護下發家,如今朝廷需要他們爲國的時候他們就應該出力纔是。普通人家的一半財產或許會讓這家人無法度日,但家財萬貫之人即便拿出一半家產仍舊是富足之家。只要能夠徵收到富戶們的錢財,則朝廷可數年內減免田賦,平民百姓亦可緩解生活之艱難!學生聽聞,向來各省出現動亂都是百姓無力繳納賦稅,而官員爲了政績不顧百姓死活強行徵稅,連年下來,致使百姓走投無路才揭杆而起的。徵收富戶的錢財則無此弊端,既可使國庫增收,亦不會惹起動亂。這是學生的一點淺見,還望大人指正!”

黃宗羲沒有想到自己一句感嘆的話惹出李璡一大堆的話,而且他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窮人窮,富人富!如果天下富戶之家能夠慷慨出錢,確實可以迅速解決朝廷國庫困難的問題。這幾年來,雖然皇上屢屢從內庫拿錢出來,但仍舊是有多少就用了多少,根本就沒有結餘。向來朝廷徵賦,靠的是從普通百姓那積少成多,而富戶們卻可以因爲種種關係減免稅收,如今拿富戶們開刀也是時候了。

在黃宗羲看來,從富戶那徵收大筆錢財是合理的。大明是天下大家的大明,如今朝廷有困難,作爲子民就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是讓他猶豫的是在徵收的管理上,既然徵收小老百姓的賦稅都有如此多的弊端,何況是那些家產數十萬之巨的豪門。如果一不小心也是會惹出事端,對此黃宗羲倒覺得要斟酌斟酌!他思慮了會後道:

“徵收富戶家財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下頭官府胥吏多有弊端,貿然徵收只怕地方官員上下其手,又有富戶隱瞞家產等等不一而足,此事雖有可取之處,但需要慎重考慮。”

李璡顯然不是一時興起提出這個想法的,他很快就回道:“大人,學生也想過這個問題,學生以爲朝廷可先發文讓地方通報統計富戶人數,然後上報給部院,由戶部另行派人按冊徵收。此法既可保證徵收額度,也無各種弊端。大人明鑑!”

“嗯,果然思慮周全!”黃宗羲對於李璡的這個想法極爲賞識,但向富戶徵收家產此事非同小可,自古向來就沒有此先例,即便皇上真有此意,只怕大臣們也不會通過。向民間最低等的商戶要錢,朝廷的臉面何存呢!要的話,總得有個說法吧!黃宗羲接着道:“但是,徵收富戶一半家產此事事關重大,亦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非一時能定奪。你所言我有機會一定會稟呈皇上,再由朝廷商議。”

“大人說得是!”李璡當然知道自己提出的建議是多麼匪夷所思,他也知道讓官員們一下子接受是不可能的,因爲很多官員本身就是大地主。讓他們自己拿出一半家產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需要朝廷強硬的發令。現在這個想法由黃宗羲傳給皇上知道,皇上行事立異或有可能。

想到這,李璡也不再說這個話題了,轉而說些江南民間的奇聞趣事。李璡家中開有一家茶樓,向來說書的、南來北往的客人都會在茶樓休息,李璡自然知道不少見聞。李璡口才又好,專們揀些黃宗羲有興趣的,三人說說笑笑就回到了南京。

到了南京後,李璡要回家拜見父母,黃宗羲自然帶着黃安重回驛站。這次出去雖然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但黃宗羲覺得重新認識了李璡一回,特別是在舟上李璡發表的那番見解,這讓黃宗羲又高看了李璡一層。

重回南京城後,李璡仍舊跟以往一樣,幾乎每日都來拜訪黃宗羲,兩人相處的其樂融融。這日,黃宗羲備好杭州的龍井,正等着李璡到訪,但從中午等到午後都未見人來,黃宗羲不由有些奇怪。

難道出了什麼事嘛?!

就在黃宗羲正在琢磨是不是要派黃安走一趟的時候,李璡慢悠悠的從外邊走了進來。

“李老弟今日何來遲遲,我正想着派黃安去尋你!”

李璡躬身笑着道:“啊,大人早年去了京師,未知南京內的景緻,今兒是江南衆青樓推舉花魁的日子,學生願帶大人去湊個趣!”

“推舉花魁?!”黃宗羲倒真沒有聽過。

李璡解釋道:“因爲海外貿易日趨頻繁,江南之地漸富,往來的客商極多,因此南京城內的煙花之地也日漸繁多。後來衆青樓爲了擴大影響,吸引各地富家子弟,特意搞了一個推舉花魁的大會。去年是第一屆,人山人海不知多少人擠破了頭。今年只會更加多人去看,因爲去年的花魁白玉蘭也會來參加,大家都等着羣芳鬥豔呢!”

“白玉蘭?!”

“是啊,她是天香閣推舉出來的花魁,學生聽聞此女不僅熟識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而且人長得貌美如花猶如天仙!不但如此,這個白玉蘭極有性子,非有人強於她才肯陪客,否則便是閉門不見。天香閣是江南第一大青樓,後臺根子又硬,這一年來,不知多少王公子弟給趕出來的,任是沒有留下一個!”

“江南這麼多才子還鬥不過一個女子?!”黃宗羲顯然有些不服氣,雖然他不是認爲女子無才便是德,但給一個女人這樣壓着,心裡多少覺得有些不爽。

“這個學生就不清楚了,不過白玉蘭沒有留過客倒是真的,因爲參加花魁大會的必須是清官人,至於那些已經梳弄過的已不在此例!”李璡顯然留意到了黃宗羲的神態,接着道:“學生覺得大人文采飛揚,必能出我江南文人這口氣,好教這白玉蘭不要目中無人!”

“好,今晚我就隨你去見識下!”

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5章 皇帝病了第32章 初聞戰報第253章 迴鑾第245章 詳情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九十六章第252章 佈置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44章 皇子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94章 破城(中)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242章 勸說(下)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321章 應允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12章 奪氣第50章 會兵城下第209章 推算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72章 南轅北轍第15章 兩方責難第281章 問題(上)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48章 怠慢第145章 圍困第172章 聽案(中)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207章 接應第95章 平沈戰前第55章 回程第241章 勸說(上)第250章 反覆第65章 預謀南巡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290章 難處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273章 反應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5章 親自挑選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48章 率兵攔截第175章 遇見第70章 京察(下)第253章 迴鑾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93章 歃血第321章 應允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94章 決不簡單第44章 進犯朝鮮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37章 學生,老師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58章 商討第174章 判決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81章 問題(上)第42章 南退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62章 運糧第54章 險勝第289章 官商第237章 組建第45章 計中之計第9章 改革開始第63章 殺伐第296章 下一步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
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5章 皇帝病了第32章 初聞戰報第253章 迴鑾第245章 詳情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九十六章第252章 佈置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44章 皇子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94章 破城(中)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242章 勸說(下)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321章 應允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12章 奪氣第50章 會兵城下第209章 推算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72章 南轅北轍第15章 兩方責難第281章 問題(上)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48章 怠慢第145章 圍困第172章 聽案(中)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207章 接應第95章 平沈戰前第55章 回程第241章 勸說(上)第250章 反覆第65章 預謀南巡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290章 難處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273章 反應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5章 親自挑選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48章 率兵攔截第175章 遇見第70章 京察(下)第253章 迴鑾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93章 歃血第321章 應允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94章 決不簡單第44章 進犯朝鮮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37章 學生,老師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58章 商討第174章 判決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81章 問題(上)第42章 南退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62章 運糧第54章 險勝第289章 官商第237章 組建第45章 計中之計第9章 改革開始第63章 殺伐第296章 下一步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