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壓力

朝鮮被入侵的消息象一個震天雷引爆一樣,滿京師的人都關注了起來。隨後,朝鮮國主李倧派出的使者也進了京城,除了遞交國書剩下的就是向我請求發兵救援。當然我沒立刻表態,作爲一個大國,不可能手下藩國一嚷嚷,我就立刻幫他出人出馬的。我好聲安慰了下朝鮮的使者,然後讓禮部的人去打發他們,溫體仁從我的表現來看,自然知道怎樣做的得體了。

說實話,朝鮮被攻這是之前就預料到的事情,不然我也不會派姜曰廣他們去朝鮮了。只是沒有想到皇太極會攻得這麼快,而且在我派去的人還沒有作好防禦措施之前就毫不費力就打下王京。朝鮮的局勢變得一團糟,至少比我預想的要糟糕。

至於救援,我當然會做,否則也不會預先調集百萬石的糧食到登州。但是我卻不想派出精銳遼東軍跟女真人硬拼,朝鮮跟遼東隔着個渤海灣,從陸路進兵的話,至少要等到遼東軍佔領瀋陽。如果能行的話,那我就不用救援朝鮮,而是直接滅了女真。剩下的一路只能是走海道,我已經下旨給田家,讓田懷彝運糧到江華島。但是要不要再派兵去朝鮮,進行登陸戰呢?這個是我一直猶豫的地方。

誠然,從海路派兵去朝鮮作戰,能夠更直接的挽救朝鮮的危機,但是從何處調兵呢?海上登陸安全嘛?現在我手頭上能夠打的隊伍除了遼東軍就是京師三營,然而這兩支人馬都是不可能派出去朝鮮的。而其他衛所的人馬要麼戰力不行,要麼就是路途遙遠,等他們集結派到去朝鮮花兒都謝了。再者就是我心疼國庫開支,女真入侵朝鮮導致我已經損失了田家的貿易利潤,遠距離調兵只會讓我的國庫開支大大增加。而且我軍在朝鮮登陸後,可能找不到城池駐守就要面臨女真人的進攻,即便找到了城池,朝鮮的小城跟寧遠、錦州這樣的城池沒得比,如何抵擋得住女真人,那麼我派兵就無異於以短攻長。這還不考慮遠距離補給等等,就已經讓我覺得會存在諸多問題。推演了許久,我心中已經傾向不派兵。

雖然我這麼想,但明顯臣下們不是這麼想的。

朝鮮的使者來京師沒有多久,大臣們除了兵部、內閣,其它各部都幾乎已經上奏摺奏稱大明應該派兵援朝。不僅是因爲朝鮮是大明的藩國,道義上要派兵,從戰略上而言,朝鮮被女真人吞併對大明極爲不利,因此大部分的臣子們都認爲大明應該援朝。

看了這些奏摺,搞得我一夜難眠。畢竟朝鮮幾百萬人,這是一個巨大的資源。記得後世倭國人入侵東南亞的計劃,也是從佔據朝鮮開始。現在女真人佔據朝鮮,我不得不慎重。爲了穩妥起見,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召見孫承宗進宮商議。

孫承宗看了其他大臣的奏摺也是一臉凝重,他皺着眉頭想了會才啓奏道:

“皇上,微臣以爲朝鮮之兵不可派!”

“哦,孫愛卿細細道來!”我見他的想法跟我一致,心中不由大喜!

孫承宗看到皇上喜動顏色,知道對了皇上的脾胃,說話就直接起來:“微臣斗膽敢問皇上,如果現在袁崇煥領着遼東軍跟女真人野地決戰,皇上以爲勝算幾何?”

我沒有想到孫承宗會問這個問題,思慮了一下答道:“嗯,野地決戰並不是靠人多,女真騎兵若用得好也可以少勝多。我大明輜重繁多,糧草又靠後方供應,如糧道被毀,則會敗於敵手。遼東野地茫茫又極利於騎兵騷擾,而我關寧鐵騎剛受損,野戰大明並無勝算。”

“皇上所言極是!”孫承宗將奏摺躬身遞迴給身後的小太監後道:“諸位大臣都認爲要出兵救援朝鮮,臣以爲此舉勢必要陷遼東軍於困境。衆人只知道女真人派出三萬大軍入侵朝鮮致使瀋陽空虛,卻不知道女真人騎兵調動迅捷。他們打朝鮮,從瀋陽出發到攻下王京不過一個月,如果是輕騎則更爲快速。而我大明調集人馬出發,沒有半個月只怕都難以成行。大淩河到瀋陽數百里路,我明軍走在途中,女真人便已集結回大批人馬,最終仍舊是在野地決戰。所以臣以爲救援朝鮮之兵不可派,圍魏救趙之計也不可行!”

“愛卿言之有理,不過”我心中還是有些憂慮,畢竟坐看朝鮮被滅也不是我所希望的。

孫承宗自然明白我的心思,他微微一笑道:“老臣有一法子可解皇上之憂!”

“哦,快快道來!”

“皇上,圍魏救趙之計不可行,但是用兵向來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若皇太極知悉我大明要乘虛攻打瀋陽,朝鮮的人馬自然會撤回。待他人馬集齊,而我軍卻是虛攻,朝鮮之危可解,而我軍也無需跟女真人野戰。”

我聽了孫承宗的話不禁皺起眉頭來,他的計策不是不行,但是聽起來好像操作係數很大,畢竟這個時代不是後世,可以通過無線電進行通訊,什麼時候假打,什麼時候撤退都要把握好,否則不僅是假戲真做,而且會將整個遼東軍陷了進去。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算用計把女真人騙退了,女真人如此迅捷的快攻,皇太極又一次入朝劫掠,那又當如何?!這個問題我直接拋給了孫承宗。

孫承宗也沒有想到一個很完整的辦法,只是大略提道:“皇上,只要女真人撤退,那麼朝鮮則可以緩一口氣,重新建立防禦。朝鮮堅壁清野,我大明援以火器,只要女真人得不償失,自然不會再找朝鮮人的麻煩!鹿善繼在遼東多年,老臣相信他會有處置的方略!”

聽着孫承宗的意見,我將所有問題集中思考了半晌後才道:“恩,要騙倒皇太極,此事行動頗難。這樣吧,你將此事寫成公文發給袁崇煥,看他在行動上有無問題,如果他能駕御全局的話,就按愛卿之言去辦!”

“老臣遵旨!”孫承宗見我有了決定就躬身告下去了。

孫承宗走了後,我也出了乾清宮,這兩天連續的思考讓我大腦昏沉沉的。朝鮮的事情如此處置讓我心裡有些怪怪的感覺,雖然我看不到,但是可以想象到有數百萬朝鮮的子民因此而陷入女真人的蹂躪之中,這幾年或許會有數十萬人死於非命。爲了自己的利益犧牲這麼多人,總是讓我難以釋懷。

“皇上要擺駕去哪?奴才好去安排!”方正華在後頭小心的問道。

哦,我停住了腳步。想了想現在這個時候,還是去孝明公主那看看吧!

“去淑妃那!”

“是!”

進了承乾宮,只見孝明的幾個朝鮮侍女都在外頭站着,眼睛紅紅的。她們見到我來,慌忙跪下道:

“奴婢見過皇上,奴婢這就去稟報淑妃娘娘!”

“不用了,你們起來吧。看樣子你們剛哭過,發生什麼事情了?”

幾個侍女面面相覷的對望了幾眼,有一個大膽的侍女跪稟道:“前幾日有本國使者來京,今早有使者女眷特來看看淑妃娘娘。她們說現在朝鮮被韃虜進犯,還燒了王京。奴婢等人都是王京人氏,憂心家人故忍不住啼哭,望皇上恕罪!”

我原還想着瞞住孝明先,沒有想到有人先我一步告密了。看來朝鮮人是想着孝明向我吹吹枕頭風,早日發兵救援朝鮮。

“好了,這也是人之常情!你們下去吧,朕進去看看孝明公主!”

“是,奴婢遵命!”

待我進到孝明的房中,孝明已經迎了出來,雖然她眼睛有些許通紅,但仍舊是笑臉迎了我進去。

“皇上今兒來臣妾宮中,可是想聽什麼曲子?臣妾這就奏給皇上鑑賞!”

“這個孝明,朕”

孝明公主微微一笑道:“皇上處理國事勞累了一天,往常來臣妾這都是喜歡小憩一會,今兒皇上倒是怎的了?難道嫌臣妾的琴藝退步?”

“啊,不是,那你就奏一曲給朕聽吧!”

“臣妾遵旨!”孝明公主甜甜的一笑,然後去取琴!

雖然孝明公主的琴藝還是那麼的好,曲調也仍舊是那麼優美,但是今兒我卻沒有心思欣賞。孝明知道朝鮮處在危難之中,見到我卻一個字也沒有提,倒讓我心中有些不安了。

一曲終罷,我拉過孝明公主道:“你父王派來使者,要求朕出兵援救的事你知道了吧?”

聽我這麼一說,孝明臉上的笑容立刻呆滯了下來,默默的點了點頭。

我嘆了口氣道:“這件事朕思來想去”

孝明急急打斷我的話頭道:“皇上,臣妾是皇上的妃子,承乾宮又是後宮,臣妾不敢跟皇上妄談國事!”

我點點頭道:“好,那朕就不說了,不過朕不會坐視不理朝鮮的,不管怎麼說,你是朝鮮的公主又是朕的妃子!”

孝明公主沒有想到我會這麼說,愣了一會後深深低下頭道:“臣妾代父王謝過皇上!”

“好了,既然是要謝朕,那就再彈一曲給朕聽聽,朕要在你這兒小睡一會!”

孝明擡起頭的時候已經是滿臉的感激之情,朝着我別有風情的笑道:“那臣妾爲皇上撫琴!”——

也許是因爲朝鮮的事情有了主意,又在孝明公主那放鬆了一陣,第二天早朝覺得分外清爽。不過早朝的第一件事還是關於朝鮮的問題。

朝鮮的使者很是有毅力,仍舊上表求見。而且這一次不僅是向我陳述,他們還請來了漠南蒙古駐京的使者。

“陛下,藩臣斗膽向宗主國求救,同時也向同盟的察哈爾求救,希望得到陛下的恩准!”

滿朝大臣都望着朝鮮使者,沒有想到他們會來玩這一出。不僅想從大明得到援兵,還希望蒙古能夠出兵救援。

漠南蒙古諸部在京的使者實際上是察哈爾、鄂爾多斯、朵顏、喀喇沁推舉出來的。主要負責蒙古跟大明的貿易等等事項,當然也包括軍事上的合作。

我看了眼蒙古的駐京使者道:“蒙古使者的意思呢?”

蒙古使者向我行了一禮道:“蒙古是大明的同盟,蘇泰太后跟額哲大汗都曾說,我們會跟在大明的後邊。皇帝陛下要救援朝鮮,我們蒙古自然也會出兵!”

嗯?!

我終於明白朝鮮使者爲什麼去找來蒙古人!這裡邊竟是要藉助蒙古人作爲砝碼向我大明施壓。大明、蒙古、朝鮮作爲同盟,現在是朝鮮被女真人侵略,如果作爲盟主的大明不採取措施,那麼就會給蒙古人造成印象,那就是如果有一天女真人來攻打蒙古了,大明也可能會坐視不理。爲了保住大明盟主的形象,也爲了這個同盟以後能夠有效的維持,大明只能是立刻出兵救援朝鮮。這個大約就是朝鮮使者的打算!

嗯,果然有些門道!

不過我早已經有處置的辦法,救援肯定是要救援的!

我呵呵一笑道:“大明是盟主國,你們任何一方有麻煩,朕都不會坐視不理。朕已經派人往朝鮮運糧,保證江華島附近的糧食供應。同時朕已經命袁崇煥採取辦法,逼迫女真人回防,否則朕的人馬就要直逼瀋陽城下。你們大可放心!”

朝鮮使者沒有想到我這麼痛快就答應了,立刻伏在地上道:“臣等謝過陛下!萬歲萬萬歲!”

幾天以後,袁崇煥的奏摺到了我手上,他建議的行動跟孫承宗的有些差別,不過都是要對大陵河的女真人採取行動。我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按照孫承宗的方案,對瀋陽進行虛攻!

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71章 聽案(上)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82章 殺懲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93章 破城(上)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43章 寧靜遼東第54章 險勝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1章 應對計策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56章 退兵(上)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章 夜看明書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82章 殺懲第250章 反覆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301章 意第243章 協議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62章 軍數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43章 西回第71章 變數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314章 提審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49章 買賣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80章 喜事第175章 遇見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67章 不進則退第26章 算計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56章 封賞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44章 皇子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318章 雙管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238章 條件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290章 難處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97章 二審定案第3章 宮外世界第275章 爭奪(上)第5章 親自挑選第20章 戰前風雲第九十六章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45章 募捐第96章 過河棋子第257章 團聚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3章 宮外世界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203章 算計(下)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1章 應對計策第57章 退兵(下)第300章 轉變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26章 算計
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71章 聽案(上)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82章 殺懲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93章 破城(上)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43章 寧靜遼東第54章 險勝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1章 應對計策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56章 退兵(上)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章 夜看明書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82章 殺懲第250章 反覆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301章 意第243章 協議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62章 軍數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43章 西回第71章 變數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314章 提審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82章 兩頭敲打第49章 買賣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80章 喜事第175章 遇見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67章 不進則退第26章 算計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56章 封賞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44章 皇子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318章 雙管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238章 條件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290章 難處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97章 二審定案第3章 宮外世界第275章 爭奪(上)第5章 親自挑選第20章 戰前風雲第九十六章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45章 募捐第96章 過河棋子第257章 團聚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3章 宮外世界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203章 算計(下)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1章 應對計策第57章 退兵(下)第300章 轉變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26章 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