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再回宮中

天啓七年八月十七日夜,皇帝病重便意味着京城中有許多不太尋常。皇城奉先殿裡一片寂靜,只有兩個人在對望着,在經過一番埋怨後,兩人都停止了爭吵。殿外的宮女太監筆直的站着,不敢出聲。因爲裡面就是大明最有權勢的人:魏忠賢和客氏。

過了一會兒,魏忠賢的心情開始平復下來,緩緩地對客氏說:“你的法子也是沒用,那懷孕的宮女在起居注沒有記錄,張皇后不承認,朝廷的大臣也不會支持,況且男女也未知。國一日不可無天子,難道要朝臣等十個月?”

原先在十二日皇帝出現病重的時候,魏忠賢就爲自己的後路設想過。因爲是太監,自己做這皇帝是不成的。他計劃令宮妃中的某一位假稱有孕,而將魏良卿之子領入宮中,接替皇位,由魏忠賢攝政,此計關鍵是要有皇后張氏的通力合作。然而皇后張氏與客氏、魏忠賢宿有新怨舊恨,而且張氏爲人正直,在這種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會含糊。因此當魏忠賢派來的人剛剛把話含蓄婉轉地說完,張氏便嚴正拒絕,而且把話說得沒有任何餘地。她說:

“從命亦死,不從命亦死,等死耳。不從命而死,可以見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話說到這種分上,魏忠賢也就不能再做下去了。

現在客氏又想再來一次,那張皇后怎麼會承認,而且魏忠賢也知道,那些所謂懷孕的宮女,不過是客氏偷偷帶出宮,讓其子侄交媾,有孕後再帶回皇宮,這件事原本不妥,就算能成,魏忠賢也要考慮是否值得這樣做,那皇帝要是客氏那邊的人,自己又會怎樣呢?不可不防!其實魏忠賢心裡已經打好了算盤,只要天啓皇帝一晏駕,就可以矯詔選擇個年紀只有幾歲的小王爺即位,那時候天下還不是一樣是魏忠賢的,所以他不贊成客氏的計劃。

客氏此時心下沒了主意,這如此瞞天過海的事她心裡也沒有把握,原本想先得到魏忠賢的支持,沒想到他也反對。如果此事不能成,那自己又如何是好,心裡一時間也沒了主意。

“那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魏忠賢在殿中不停踱步說道:“只要守護好皇上就可以了。皇上一旦不在,我們可以再立新君。詔書都在我等手中,大臣能成什麼事,以後的榮華富貴還會是我們的。”

客氏沒有其他主意,只好聽從魏忠賢的。當下又計議一回,然後才離去。魏忠賢安撫住客氏後,第二天他馬上召見田爾耕與崔呈秀以及王體乾。他之前跟客氏說的不過是簡略其事,但究竟立誰爲小皇帝那就關係重大了,所以他急召幾個心腹來商量。

田爾耕首先發言道:“廠公,如今神宗子孫除了信王都沒有留在京中的。若論長幼嫡庶,信王是首先考慮。信王年紀尚小,一直居於宮中,又未有理過政,朝中的也沒有心腹,一旦登上皇位,還不是要依靠廠公!”

魏忠賢頜首道:“爾耕所言不差!”

“不可,”接話的是崔呈秀,他道:“信王已經十六,與我們也不相近,前兩年咱們整治張家的時候,可是把信王牽了進去,要是他以後知道了,恐怕不會放過咱們。信王不應考慮在其中,最好另立旁系。”

旁邊的王體乾道:“另立旁系恐怕很難過皇后與大臣那一關,何不立個太子?沒有皇子我們也可以弄出個太子來!到時由廠公攝政,便是天下已定。”

魏忠賢很欣賞的看了一眼自己的這個心腹,便道:“咱家曾試探過皇后,她不肯就範,以死相逼也無可奈何!”

田爾耕與崔呈秀沒想到是商議這麼一回事,做這假太子來瞞天過海之事可要誅九族的,他們不敢接話了。王體乾看着其他兩人都面有不豫之色,便陰**:“廠公,這有何難!如今皇宮大內是我等的天下。一旦皇上龍輿歸天,皇后便‘傷心過度’追奉先皇去了。找個聽話的做太子生母,也做大明的太后。這信王要不要現在就讓他就國!”

崔呈秀道:“恐怕不妥,這信王不過是一頑童,若在成年前遣送就國,會讓人非議,也容易引人猜測。現在皇上昏迷不醒,大行之後便是遺詔說的算。不如就讓他在京中,由錦衣衛嚴密看着。”

“好,就這樣!”魏忠賢聽了王體乾的法子連聲讚道。“爾耕啊,你是錦衣衛指揮使,這些日子你要護住宮門,呈秀可要看住羣臣,這宮內之事就由體乾來做吧!如今只等事情落定了。”

“屬下遵命!”三個人躬身應道。

然而事情卻沒有像魏忠賢想得這般發展,到了八月二十二日,皇上已有兩月未見大臣,京城傳言皇上已是大漸,藥石無效,這天朝中大臣紛紛聚於午門外。皇上沒有太子,那大行後,誰是天子還沒定下,事關國體,大臣議論紛紛。而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卻沒有開口,他們雖然依附魏忠賢,但是還沒有成爲魏黨,因此除了緘默,在這關頭只有等事情明朗。開國公一看時機成熟站上臺階對着羣僚說:

“如今皇上病重,沒有子息,這儲君乃立國之本,而現如今國亂紛紛,宜早立儲君。”

此言一出,羣臣情緒涌動。自太祖來,就很重視正統和忠節,在萬曆年間,不知有多少大臣就是因爲關於太子的正統問題,給皇帝庭杖而死。現在又出現國本問題,自然不甘落後。開國公也是精明,沒有說要除去魏忠賢,那些和魏忠賢有關係的也出言支持,否則就得不到這麼多人的響應。其他那些大臣雖然依附魏忠賢,是因爲魏忠賢拿的是皇上的聖旨。

知道時機已到,英國公張惟賢大呼:

“京中諸王只有信王與皇上同胞,是光宗嫡子。我等應上書視疾,立信王爲儲君。”

此番言論立刻得到大半的朝臣支持,畢竟信王是正統所在。崔呈秀見事態緊急,大臣都倒向信王那邊急忙喝道:

“我等身爲外官,皇上是否有嫡子不是我等可以議論的。現皇上仍在病中,身爲臣下豈能妄議!一切自然有詔書詔告天下!”

聽到崔尚書一講,原本想着投向信王的大臣又觀望起來。張惟賢見狀,冷冷一笑道:

“皇上有無龍子起居注上記得明白,皇后娘娘也心中有數。懷衝,悼懷,獻懷三位太子不幸早殤後,皇上若生有皇子便早諭示內閣。如今天下紛亂,皇上又在病中,更應早立儲君已固國本。我等上書是爲大明江山社稷!”

此話到此崔呈秀不能再辯,因爲他知道天啓無後,現在要是硬說有的話,他自己也是外官,怎能就知道呢?!加上他自己就底氣不足,張了張嘴巴卻沒有說出話來。

正在此時徐光啓手捧奏摺道:“老夫要上表請信王入宮侍疾,各位意爲如何?”

開國公與定國公齊聲道:“本官也願與大人一同上表!”

那些被魏忠賢欺壓已久的大臣自然站在信王一邊紛紛表示要奏摺,其他朝臣見徐光啓那倔老頭都上表,心裡開始動搖。加上英國公是皇后的伯父,他既然敢說策立信王,那皇上當真便是無嗣了。如此在武臣表態後,原先猶豫的也紛紛表態。經過這次的策動,很快信王在朝臣的心中有了分量,接着大家忙着分頭去寫表。此時的文武百官都是想着如何站隊?想站到新皇那邊,使自己的富貴可以延長。

這幾日王體乾去安排所謀之事,魏忠賢與客氏相繼守在皇帝牀前,只待事情已定。當天午後輪到魏忠賢,他巡看了一回,皇帝還是老樣子,皇后晝夜不分的在旁看護,時不時掉下淚來。兩人想着各自的心事,整個大殿鴉雀無聲。魏忠賢打了一個哈欠,突然王體乾進來,低聲在魏忠賢耳前稟告:“通政使司來報,說羣臣上疏要求信王入內侍疾!”

“什麼?是哪些人這麼大膽子?”

“通政使司說有很多大臣,廠公可以一查便知。”

此事關係重大,魏忠賢便帶着王體乾來到通政使司,看罷他臉色都綠了,沒想到有這麼多人,魏忠賢明白在這非常時期,需得當機立斷。但如今是羣臣上書,就連平日巴結自己的內閣六部大臣也有好幾個在裡面。這樣的話,自己原先思慮的計謀還可行嗎?

“你說怎麼樣處置?”

“一不做二不休,殺!”王體乾臉露殺機道。

魏忠賢沉吟了一會道:“此時殺大臣恐怕亂子更大,何況這麼多人。這樣吧,你去把爲首的幾個給我抓了,咱家要殺雞儆猴。”

“是!”

“等等,這開國公領着御馬監,他後邊還有那些功勳家族,要是你貿然去捉拿,恐怕內宮就亂了。”正當他思慮如何的時候,有個內侍急急忙忙跑過來報告,說皇上醒了。

魏忠賢立刻往寢宮方向上趕,邊跑邊問:“皇上醒了多久?”那內侍答道:“已經有片刻,皇后娘娘在一旁伺候,也有人去請奉聖夫人了。”魏忠賢當下不語,急忙快步趕去。

等他到的時候,寢宮只有客氏和張皇后在旁,天啓皇帝已經半躺着,臉色灰白,看來是到了迴光返照的情景。

魏忠賢撲了過去,:“皇上,你現在康復就好了,奴才們這幾天可擔心死了。”

天啓流下兩行清淚,搖了搖頭:“忠賢,我是不行了,你以後對朝廷繼續盡忠。”

天啓說到這份上,客氏和張皇后都不禁流下眼淚。魏忠賢也哭道:“皇上有上天保佑,定然無事。皇上好生安養,下面的事,老奴自會處理。”

天啓又咳了咳,喘了半口氣。正打算說什麼的時候,小太監帶了一堆人進來,當先的便是信王千歲我。

魏忠賢錯愕不已,他想不明白怎麼朝臣會來,而且還帶來了信王,他望了客氏一眼,客氏也是茫然。惟有張皇后心裡清楚,她看到大臣們來,頓時鬆了口氣。

這幾日因爲府外很多人盯着,我是大門都半步不出。因爲自己的目標太大,其他的事情我都教由英國公他們去準備。因爲根據史書,我那皇兄便會在這幾天駕崩。但如今沒有任何動靜,我心裡不由緊張起來。在書房悶了半天,只聽見外邊喧譁,我出來一看,卻是百官們都到了,王承恩宣皇上口諭讓百官及我即刻進宮陛見。

這時候魏忠賢的那個氣啊,心裡大罵田爾耕廢物。但現在已經輪不到他發話了。天啓側身靠在牀上,看了下羣臣,當看到弟弟信王,眼光中包含着無限的哀憐、惜別之情。他對着我說:

“到朕跟前來,你當爲堯舜之君!”

此時我怎麼也要客套下,雖然我內心激動。“臣弟死罪,死罪啊!陛下說這樣的話,臣應萬死!,皇上只管養好身子,不日龍體便會康復。”

天啓帝自知將不久於世,只是搖了搖頭,然後才道:

“朕不適合當這皇帝,要是給朕選,朕更願意做個逍遙的王爺,如今大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就指望皇弟你了。朕自己的事自己清楚,你可記下了?”

我含淚點了點頭,天啓帝又看了下魏忠賢說:

“善視中宮。魏忠賢可任!”

一般新皇即位,原先的內官都要自動致休,天啓如此說便是要我仍舊重用魏忠賢。在皇兄面前我不敢有什麼太過舉動,只好誇獎魏忠賢了幾句。表示他侍候皇兄,勞苦功高。魏忠賢當然是語氣溫和地謙虛一番。皇上見我們相處融洽甚覺安慰。

天啓又對後面來的閣臣和五軍府、六部、都察院等部院大臣,以及科道官員說:“皇位由信王繼任,你等好好盡忠,匡復社稷,魏忠賢、王體乾皆恪守忠貞,可計大事。”

作爲內閣首輔,黃立極立即回答:

“陛下任賢勿貳,諸臣無不仰體!”意思就是陛下您放心去吧,羣臣會照辦的。

文武百官都在朝房等着,一個時辰後傳來消息,天啓在懋德殿駕崩。百官回家換成喪服趕來哭靈,皇城內亂成一團、哭聲四起,也分不清那是真是假了。我作爲明確的繼任者,皇上又已經駕崩,於是當天我留在了宮中,居武英殿。大臣和司禮監,會同禮部來治喪。出於安全的考慮,我也到了乾清宮,畢竟那裡有大臣在,魏忠賢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動手。大家忙了一晚,我當然要表示下,便讓左右侍從通知光祿寺賜與酒食,一時宮內歡聲雷動。

我現在心中也不是很怕,畢竟歷史上可記載着我能順利即位,到了這個時候,歷史的走向還沒有發生改變。而且現在朝中的勢力我也不輸於魏忠賢,最重要的一點我是明正言順的儲君,只等即位便是天子。不過吃的酒食,我也是等有人先吃了,才動手。凡事小心點好,畢竟現在禁宮還是魏忠賢的天下。

正當大家忙成一團的時候,魏忠賢和崔呈秀、田爾耕也沒有閒着,在靈堂的魏忠賢打了個眼色,讓他們偷偷出來,後面還跟着個許顯純,幾人徑直到寶華殿。魏忠賢一進殿門,就怪上崔呈秀。

“當初你們不聽我說,一個勁的說沒事,現在倒好,詔書也發給大臣了,如何是好?”

崔呈秀和田爾耕都默不作聲,畢竟現在還能怎樣?誰知道皇上會醒過來召見羣臣!現在只好讓魏忠賢多罵幾句。

ωωω.ttκǎ n.℃O

只有許顯純咬了咬牙,“不如反了吧,”

魏忠賢沒有出聲,他心裡也不是沒有作這打算,可這事情要得到干將們的支持,以前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只要這些人都幫自己倒也大事可成。他盯着面前的兩人,就等他們表示。

但是經過那天午門事件後,田爾耕不敢說話了,那時羣臣中有大半支持信王,而且都是老一輩的大臣,現在更加不好說了,皇帝遺詔都是讓信王即位。違抗旨意可是死罪,還是想着怎樣討好新皇帝纔是。崔呈秀內心也沒有底,雖然他是兵部尚書,可自己是文官出身,從未出去帶過兵,下邊的總兵也沒見全。一旦造反,那麼會有多少人聽他的呢?這樣太過冒險了,現在新皇帝也沒有說要剷除自己啊?不值得這樣做。

魏忠賢見他們兩個都不說話,只好直接問崔呈秀怎樣。崔呈秀沒有的迴避只好說:“督公,我們現在沒有詔書,而且大臣都已經聽到遺詔,如果現在起事,明爲造反,恐外有義兵。如今督公只能掌控直隸一帶,外臣如何就不是我們能把握的了。福王現在洛陽,潞王在湖廣,這些嫡親的王爺一旦帶頭就名正言順反撲回京城。如今靠着督公的人,有多少人死心塌地的跟着督公也是難料,事到臨頭反戈一擊更是可怕!下邊手握兵權的將領有幾多會聽命於督公也是值得考慮的。”

崔呈秀說道這便擡頭看了一眼魏忠賢,見他低頭不語,知道他心裡已經動搖。便繼續道:“現下儲君信王,爲人也是混混噩噩,與我等並沒間隙,張國紀之事只要嚴防,毀掉彈劾的奏章便無人知悉;況且皇上的遺詔中也明確要善待我等,望督公明鑑。”

魏忠賢知道他們沒有反意,嘆了口氣,只好作罷。此事作爲密談,也就再也沒有提及。他現在只能憑藉遺詔,想着如何重施舊計,把這個新皇帝也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八月二十三日,魏忠賢只好宣佈了皇后懿旨,將天啓帝的死訊佈告天下。內閣大學士施鳳來、黃立極,英國公張惟賢等紛紛具箋向我表示效忠。朝廷上下對信王的繼位意見已經一致,遺詔也已公佈。遺詔稱:

“皇五弟信王朱由檢聰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命詔倫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親賢納規,講學勤政,寬恤民生,嚴修邊備,勿過毀傷。內外文武諸臣,協心輔佐,恪守典則,保皇固本。”

同日,公、侯、伯、駙馬、文武百官及軍民耆老等呈勸進表文。依例,勸進表文要先後進呈三次。前兩次總是要被退回,直到第三次新皇帝纔會“勉強”同意。雖然我也很想立馬登上皇位,但是戲總還是要演的,現在大局已定,我也就按班步驟地來。

第一次勸進表文呈上後,我故作悲痛答道:“覽所進箋,具見卿等憂國至意,顧予哀痛方切,繼統之事,豈忍遽聞,所請不允。”

這個環節老於世故的朝臣是知道的,然後再上表,內容依舊,不過是多了幾句勸我要以國爲重、節哀即位之類的話。我看了後,便又答道:

“卿等爲祖宗至意,言益諄切,披覽之餘,愈增哀痛,豈忍遂即大位!所請不允。”

羣臣們一鼓作氣,三呈勸進表文,痛陳利害關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總算到了虛套的最後一個環節,這皇位我豈會再拒絕,我這次明確表示:

“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而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以所請。”

既然我已經答應繼承皇位,禮部便把早已準備好的禮儀程式呈進。羣臣商議定於明日在大行皇帝靈前即位。到此,我的身份正式確定下來。

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92章 結盟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315章 鐵案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45章 募捐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48章 率兵攔截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261章 駐兵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章 夜看明書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42章 獨斷專行第241章 勸說(上)第251章 會師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38章 條件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209章 推算第39章 東巡第33章 錦州城內第5章 皇帝病了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57章 退兵(下)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7章 接連交錯第65章 預謀南巡第48章 糖衣炮彈第25章 廷訓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318章 雙管第41章 遼西大雪第41章 會戰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72章 南轅北轍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319章 待命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26章 調動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68章 太原第169章 過招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82章 殺懲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69章 過招第245章 詳情第43章 西回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21章 勇者爲勝第46章 宗族第36章 角逐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41章 勸說(上)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9章 安南之行第65章 預謀南巡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24章 高手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44章 皇子第281章 問題(上)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166章 苦等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88章 等待歸來
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92章 結盟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315章 鐵案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45章 募捐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48章 率兵攔截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261章 駐兵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章 夜看明書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42章 獨斷專行第241章 勸說(上)第251章 會師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38章 條件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209章 推算第39章 東巡第33章 錦州城內第5章 皇帝病了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57章 退兵(下)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7章 接連交錯第65章 預謀南巡第48章 糖衣炮彈第25章 廷訓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318章 雙管第41章 遼西大雪第41章 會戰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72章 南轅北轍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319章 待命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26章 調動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68章 太原第169章 過招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82章 殺懲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69章 過招第245章 詳情第43章 西回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21章 勇者爲勝第46章 宗族第36章 角逐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41章 勸說(上)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9章 安南之行第65章 預謀南巡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24章 高手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44章 皇子第281章 問題(上)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166章 苦等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88章 等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