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軍數

在場的孫承宗卻別有一番感受,他今年已經七十又三了,人到七十古來稀,到了他這個年紀應該回家飴孫養老了。但是皇上的挽留讓他很是感動,所以他決定在留下來幫皇上完成兵制改革的事宜。從朝中的大臣來看,也沒有多少人能夠適宜做這件事,得罪人的事情旁人躲都躲不及。孫承宗當然不會計較這個,而且他也知道皇上的一貫作法是不會讓他吃虧的!

皇上說完之後,接下來是孫承宗開始彙報總的駐兵改革事宜,這個奏議每個內閣大臣手裡頭都有一份,但因爲這個問題關係到其他衆多問題,所以要拿出來探討,同時也是要面對衆大臣的質疑。

“在四年的時候,老臣主持兵制改革,在武昌,桂林,成都,南京,鳳陽,青海,福州,外加九邊重鎮都駐有五萬左右的兵力;每行省設立六衛,將士三萬三千六百人,守於各要道州府。當時遼東事急終究未能盡善盡美,今日女真已滅,需重新議定駐軍,使之大明根基鞏固。”

說着孫承宗攤開大明的地圖,貼出各處駐軍所在位置,然後一一指道:

“如今遼東已經平定,瀋陽需要重新駐軍震懾遼東,所以在此另加十衛人馬!中都鳳陽是我大明龍興之地,但從軍事來看,駐軍跟南京相近重合,是以老臣認爲設定一衛人馬即可,駐軍遷至濟南爲佳。另外近幾十年來,陝西動亂頻繁,如無人馬預備始終不妥,因此西安需駐兵十衛。甘肅之地有蒙古人窺視,自然也要駐兵,原本甘肅鎮就屬九邊,是以駐兵與此鎮二合爲一,同樣駐兵十衛。青海全土尚未劃入大明治下,所屬衛所先暫由神武軍節制,是否駐兵日後再做計較。江西南昌再設立十衛人馬,以穩定南方的局勢。另外九邊中的宣府,薊州,山海關,將重新設爲三萬人馬的駐兵。”

賀逢聖道:“廣東、福建、浙江不設駐兵是否可行,畢竟這些年番人多有騷擾!”

孫承宗道:“這三省之所以不設駐兵,那是因爲這些省將設立水師,水師不僅可以海上作戰,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登陸作戰,所以就無需另外設駐兵了!”

賀逢聖聽罷連忙點頭,看來孫承宗是考慮得很周全。

旁邊的李標卻是盯了地圖好一會,才板起手指數着道:“按照孫大人的方案,只有瀋陽,濟南,西安,武昌,桂林,成都,南京,蘭州,福州九個地方設立四十五萬人馬,宣府,薊州,山海關共九萬人馬,加上餘留下的九邊二十八萬,京軍的十萬,那麼駐兵人數是在一百零貳萬。如果十九個行省有五十四衛所,那麼人數也在二十七萬間,那麼我大明兵衛總共就一百二十九萬。加上水師,漕丁,上直衛人數已達一百五十餘萬。這總軍數與我現在軍馬人數大致相當,我有兩個問題問孫大人,第一京師的兵力是否過弱?第二這駐兵是否要屯田?若不屯田,糧食從何而出?”

李標說完,其他人都沉吟起來,可以說李標雖然不大管軍事,但這兩個問題問的相當有水平。要想軍隊改制,那麼這兩個問題就要解決好。

孫承宗頓了下道:“嗯,李大人說的這兩個問題,我也正要回答。按照我大明初制,京師人馬雲集百衛,兵力達六七十萬之多,然人數過多,戰力低下,且北地物產貧瘠不能供養,單靠南方輸送恐不能及。況且我大明京師自從英宗之後,兵力一直處於十二萬間,皇上新建京軍之前,實際人數更只有五萬。因此,京營額度保持十萬之數也是合適的,戰力之高低不在乎於人數,且在於民心、正統、裝備。京師之地有四方守衛,

若有不測只需登高一呼,勤王者雲集,因此常備兵力無需太多。”

李標聽完沒有提出異議,因爲孫承宗說的是事實。雖然歷來京營的兵額有這麼多,但實際人數卻少的可憐,幾百年都是如此也沒有發生過什麼動亂。再者現在的京軍是精銳中的精銳,皇上必然優先裝備,將其打造成虎狼之師,這是地方軍隊無法比擬的。

這一條大家算是點頭默認了。

“至於屯田,我與不少大臣都交流過,認爲現在就停止屯田似乎過於太早,地方也難以供養數十萬大軍,因此除去京軍外,衛所與駐兵都需要屯田,只是屯田的分數將會酌情考慮,因爲衛所的衛兵將負擔地方事務。”

李標聽到這想知道詳細一點的情況就問道:“那敢問孫大人,這具體分數如何確定?”

“按舊制來算,每軍授田五十畝爲一份,每衛所共計兩千五百頃。如果以四分屯種,六分操演,每衛所耕種一千頃!”

這是曹珖突然出言道:“祖制,邊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孫大人這樣已然減少軍屯產糧,如今軍屯尚不能自給,何況再削減!”

孫承宗如實道:“如果不夠只能是朝廷補給!”

“問題是朝廷能夠負擔得起嗎?”

“根據覈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現在種植的玉米、番薯較之以往的產量有了很大的上升。同時地方衛兵將減少鄉兵,民壯,那麼地方上的支出要少很多,這部分的俸祿同樣可以補給衛所。而且大明的兵力以後將會進一步裁減,此時劃定軍數是因爲現行軍馬有這麼多,貿然裁軍將不利於朝廷的穩定!”

“還要減少人馬?!”

幾個內閣大臣心裡都嚇了一跳,現在朝廷的人馬比之明初可是少了很多,如果再降低能否夠兵力鎮守四方呢?錢龍錫瞥見在場只有皇上跟傅宗龍神色不變,看來是早有商議過的。孫承宗這麼說,也就是代表了皇上的意見,所以錢龍錫儘管很是疑問也沒出聲。

反而是賀逢聖先出言道:“孫大人,如果這樣一旦朝廷要用兵,豈非無兵可用?”

孫承宗解釋道:“並非無兵,這是跟兵制環環相扣,如今朝廷徵集士兵將採用十年義務兵制,十年之後,退役的兵士也達百萬,一旦有戰事便召集回隊,瞬間可得百萬將士。這便是藏兵於民!”

“好主意!”賀逢聖忍不住出聲讚道。

李標道:“此法雖善,可一旦成亂民反成心腹大患!”

孫承宗搖搖頭道:“李大人所慮固然如此,但我軍徵兵皆爲有家有戶之人,若非家破人亡必然不會冒險做那株連九族之事。只要官員清正廉明,百姓何來造反!”

這話讓李標無從反駁,一想也卻是如此!

孫承宗接着道:“爲了京師的安全,京師的有空餘之地將會優先安排退役的京軍,或者安排至上直衛,從而確保京師能夠有足夠的人員徵集。同時義務兵制的年限也會進一步降低,十年之期只能讓朝廷徵集百萬之人,因此將年限設置在六年,從而使在任何一個時期都能徵集三批軍士。如此以足夠兵力用於四方!另外還有一些關於互調地方徵兵,軍糧倉庫等等的設置在方案後頁,各位可以參詳!”

大臣們審閱過後,知道孫承宗不僅設想詳細,而且後邊還涉及到了幾個重要的改革舉措。那就是將設立參謀將軍一職,將原來只屬於各總兵官、副將們的幕僚們正式納入到朝廷的官職。五軍都督府將不再按前後左右來劃分地域,而是根據職能進行劃分,重新分爲樞密府,後勤府,徵兵府,稽查府,斷事府。

使得五軍督府自稱一體系,跟兵部相合管理天下兵馬。按照職能劃分,樞密府實際上可以叫做總參謀府,只是爲了彰顯它的地位,讓功成身退的宿將們到樞密府養老,發揮餘熱的地方。這樣纔不會使得武官的職位可以升到朝廷政府,而不是一輩子都在地方上。

總兵官的職位也固定了下來,屬於從二品。各地駐軍總兵官與地方巡撫平級,不受地方節制。駐軍總兵官任期三年,同時朝廷爲其在京師置辦宅邸,三年後將按照表現進行升調。至於不能在本省做總兵官等等條件限制幾乎與巡撫一致,可以說巡撫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總兵官將是軍隊的一方實力人物。

再往下看,衆人才覺得此番改制實際上也是上次的繼續。將巡撫一職定下後,都指揮所納入了地方,同時理順了地方跟朝廷中央的關係。雖然迫於品級,使得布政使這一級的的文武官員的品級都掉了一級,但是所得的俸祿不減反而加了,是以當時也沒有引起什麼轟動。由地方到軍隊,竟是一步步的進行。

這麼龐大的改制,不用說就是皇上再後邊主持,孫承宗不過是一個出頭人而已!錢龍錫跟李長庚老持穩重早想得明白,是以對軍隊的改制方案算是默認了!

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320章 説客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194章 破城(中)第70章 河道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3章 宮外世界第209章 推算第257章 團聚第40章 北伐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93章 發明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71章 兩位巡撫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299章 應勢(下)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42章 獨斷專行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九十六章第71章 變數第309章 請旨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79章 朝議第167章 圍城第314章 提審第292章 心裡話第76章 風雨欲來第319章 待命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257章 團聚第320章 説客第42章 南退第248章 怠慢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222章 驚秫第87章 鼎立局勢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93章 歃血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276章 爭奪(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95章 事發突然第3章 宮外世界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55章 壓力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37章 組建第6章 再回宮中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308章 猶豫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93章 歃血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16章 最後人選
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320章 説客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194章 破城(中)第70章 河道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3章 宮外世界第209章 推算第257章 團聚第40章 北伐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93章 發明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71章 兩位巡撫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299章 應勢(下)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42章 獨斷專行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九十六章第71章 變數第309章 請旨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79章 朝議第167章 圍城第314章 提審第292章 心裡話第76章 風雨欲來第319章 待命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257章 團聚第320章 説客第42章 南退第248章 怠慢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222章 驚秫第87章 鼎立局勢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93章 歃血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276章 爭奪(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95章 事發突然第3章 宮外世界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7章 接連交錯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55章 壓力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37章 組建第6章 再回宮中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308章 猶豫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93章 歃血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16章 最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