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獨角戲

晨鼓悠悠的敲響,還有半個時辰就到早朝。文武百官們都陸續來到午門外等待進宮。前頭走的是內閣大臣跟各部尚書侍郎,後邊則是御史們,大家按着官階一堆一堆的站在一起,小聲的打着招呼。重臣們則比較謹慎,說的都是些風花雪月的事情,後邊比較低階的官員則沒有那麼顧忌,開始在好友圈中說着道聽途說來的消息。

吏部驗封司主事範志完來得比較晚,幾個平日談得來的同僚早就在那裡說開了。工部主事趙光抃道:“成首輔的病還沒有起色,太醫院的醫正們束手無策,就是那個神醫傅山看了也沒辦法!”

刑部主事王肇坤道:“傅山大人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又是大皇子的師傅,你這麼說小心給人嚼了舌根!”

趙光抃哂道:“我趙某人有何懼,一沒違律法,二來沒生病,有什麼不能說的!他若能治好成首輔,我謝他又何妨!”

說道成基命的病情,衆人皆黯然。他們這些主事很多都是崇禎年的進士,對於成基命自然頗有好感。王肇坤瞧到範志完來,拉着他道:

“範兄在吏部消息靈通,成大人病了後,可知道何人會入內閣?”

範志完笑道:“我是小小主事怎麼知道?!這事只有聖上才能做主!”

王肇坤卻露出絲隱秘的神情道:“我聽人說,宮中有人透出風聲,說是六部的部院大人們會頂上!”

範志完切了一聲道:“那不是廢話嘛!”

王肇坤卻不以爲意,問道:“六個裡頭你可知哪一個?”

“說吧,別賣關子!”

王肇坤道:“有人說是六部之首那個,也有的人說是範兄的老師!”

六部之首自然是禮部,以前的內閣大學士很多都兼着禮部尚書的職位,所以說禮部尚書最後可能。但是禮部尚書溫體仁卻不得朝臣們的認可。

趙光抃道:“就憑他,廷推這一關他就過不去!”

王肇坤笑道:“這事可不一定大臣說得算,最重要是看聖意如何!”

“哼,即便是皇上準了,大家也一樣上書彈劾此人!我看周大人就比他合適!”

範志完的坐師就是周延儒,他此刻在詹事府任詹事,屬正三品官員。以他萬曆四十四年殿試第一的資歷來說,任內閣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不知道爲何皇上一直將這位頗有名聲的周大人放置在詹事府。

範志完卻道:“周老師還是正三品,一步登上內閣只怕還不成!”

王肇坤笑道:“就算不入閣,只怕也會上升一級。我聽說六部有不少大人們已經要致休了,戶部的畢大人已經上了奏摺。孫承宗老大人也要致休,不過皇上已經欽定了傅尚書,至於這個尚書的位置,不知多少人瞧着!”

趙光抃指着遠處的兵部郎中陳新甲道:“想也沒有用,京中早就有人傳言,這兵部尚書皇上已經留給了袁崇煥督師,其他人想都別想!袁督師十幾年平遼,功勞總是有的,誰也爭不過他!不過老王說的沒錯,範兄的座師周大人只怕會有所調動,從京中的官員來看,資歷人望才學都沒有比令師要高的!進了六部,入閣是遲早的事,範兄肯定也要被重用,等到那個時候,可別往了我們這羣人哦!”

範志完笑道:“哪有的事情,讓人聽到非笑話不可!”

範志完雖然這麼說,但心裡卻頗爲自得。因爲趙光抃說的是實話,從上次京察來看,留在京中的官員中能夠任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員,第一人選就是周延儒。早些時候他去拜望老師的時候,都有不少各部官員去探訪。這樣的走動,自然不是單純的聊天說話,說明已經有不少人都這麼認爲了

!但是這樣的話,彼此都不會說出口,只是早早去獻殷勤。

王肇坤看到巡查的御史來了後便招呼衆人道:“這事過幾天就知道了,嗯,夠時間早朝了,大家站好吧!”

雖然是辰時早朝,但那是皇上臨朝的時間,文武百官得早早進了文華殿候着。御史們巡查過百官有無失儀後,午門側門緩緩打開,文武官員分成兩路。到了文華殿沒有多久,只聽得鐘鼓齊鳴,隨堂太監一聲高喝:

“皇上駕到!”

衆人齊齊跪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仍舊是太監傳諭。

五品以下的官員中,沒有旨意是不能進入大殿的,他們只能是站在外邊等候。後來皇上體恤雨雪天氣的不便,在文華殿的擴建了左右兩邊的迴廊,使得低階跟外地官員可以站在走廊上侯旨。不過至於朝堂上的一切,他們是看不到聽不到了!

“皇上,微臣以爲如今藩國事務繁多,設立理藩院亦是政務需要,但設於禮部之下,又讓理藩院下設各司,微臣以爲不妥!”內閣大臣李標就理藩院的事情提出建議,李標向來跟禮部尚書溫體仁不和,自然不願他手下多出一個清吏司來。

“愛卿所言極是,朕也有這個意思,只是前段時間忙於平遼才讓溫愛卿兼起來,現下也是要分開的。朕看就在六部的廊房後清理一間院落作爲理藩院的衙門,那四方館都作爲一個司並進去,專門負責國內藩國語言翻譯等事,提督四夷館則負責外國翻譯等事。”

我說完之後,衆大臣也沒有反對意見,這時左都御使倪元璐站了出來道:“啓奏皇上,微臣聽聞首輔成大人需靜修養病,然如今已近夏稅時節,朝廷政事繁多,是否增加內閣大臣以防政事拖沓?”

倪元璐說完,殿中的大臣一下子關注起來。成基命病了兩個多月後,看來有些人是等不及了。我心裡雖然生出絲不悅,但還是平靜的說道:

“嗯,朕已經收到了成首輔致休的奏摺,朕也準了!”

此言一出,殿下的大臣都彼此對望起來,顯然這個消息讓他們一驚。成基命致休意味着首輔的位置空懸,誰人接任就顯得異常重要了。

看着他們的反應,不待臣子們講話,我又接下去說道:“正如倪愛卿所言,首輔之位不可空着,朕看就次輔錢龍錫接任吧!”

錢龍錫沒有想到皇上會讓他當首輔,當場差點啊的一聲叫了出來。以前韓爌致休的時候,他倒對首輔的位置頗爲熱心。但因爲他對皇上改制的事情有些搖擺不定,致使成基命上位。這麼多年來他已經習慣了次輔的位置。想不到這個時候皇上會啓用他,錢龍錫平靜了下心情後出列道:

“皇上要命老臣爲首輔,老臣不甚惶恐,老臣恐有負皇上所託,還請皇上另立賢能!”

我呵呵一笑道:“錢愛卿不可謙讓,朕也說過,這首輔不是誰人可任,縱觀朝內大臣還有比愛卿更加合適的?!愛卿已經擔任了這麼多年的次輔,這兩個月成首輔不在,也是愛卿在主持內閣!這足矣證明愛卿可勝任,好了,愛卿切勿推脫!諸位大臣,你們怎麼看?”

殿中的大臣嗡嗡議論了下,卻沒有人出來反對。顯然錢龍錫已經得到了百官的認可,即使是廷推,也會是錢龍錫當選,只是想不到皇上會當場直接任命。

“既然沒有大臣反對那就這樣定了!接下來朕還要提名兩人入閣,成首輔致休後,需要補充一位內閣大臣。之前成首輔是管開吏部的,朕看了下,論資歷人望,現在的吏部尚書李長庚最爲合適,同時接任次輔一職。還有孫承宗愛卿跟隨朕平遼

後,朕也準他不再負責內閣常務,朕打算提拔兵部尚書傅宗龍接任!各位大臣有意見嗎?”

衆大臣亦沒有說話,因爲該說的皇上都說了,而且讓大臣無可反駁。李長庚本身就是管吏部的,以他的資歷入閣最合適不過。傅宗龍是兵部尚書,而且這次平遼的時候曾捉住敵酋皇太極,入閣便是立功的賞賜,同樣是無可挑剔!若是廷推多半也是這三人選上。

我等了一下才道:“既然大家沒意見,那也這麼定了!”

李長庚跟傅宗龍聞言,這纔出來叩頭謝恩!

“他二人空下的位置,吏部由左侍郎何如寵接任,兵部則由遼東督師袁崇煥接任,袁愛卿還在遼東處置邊務,履任之前由陳愛卿負責部務!戶部尚書畢愛卿年事已高,向朕遞了奏摺告老還鄉,朕也準了,因此戶部尚書的空缺就由左侍郎侯恂接任。”

這三個任命同樣無可挑剔,衆大臣開始聽着還不覺得什麼,聽到後邊卻發現不對勁了。之前已經知道人事要變動,今天早朝本打算是要廷推大臣的,沒有想到給皇上三個任命下來,這廷推已然不用了。

“至於其餘產生的空缺則依次遞補上去,至於那吏部跟戶部的右侍郎何人擔任,就在從三品的官員中挑選吧!這個任務就交給新任的吏部尚書何愛卿,等朕看過名單後再做決定。”

說完之後,衆大臣表情不一,有的歡喜有的憂。當然也沒有貿然出來反對,因爲這次任命涉及兵戶吏三部,出來反對豈非是得罪三部官員。衆大臣沒有出來反對,得到提升的官員纔出來謝恩,鬧哄哄一陣才安靜下來。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出聲的溫體仁站出來道:“啓稟皇上,那理藩院還未有官員主持,請皇上定奪!”

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68章 京察(上)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41章 勸說(上)第282章 問題(下)第28章 海戰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151章 將軍第308章 猶豫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222章 驚秫第186章 明荷戰爭(下)第171章 聽案(上)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章 接連交錯第87章 朝鮮使者第196章 屠戮(上)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22章 驚秫第279章 決裂(下)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88章 借用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296章 下一步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52章 親征第9章 新任御史第96章 過河棋子第26章 算計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300章 轉變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54章 被逼出城第7章 新皇登基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10章 北國恩怨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58章 爲難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260章 召回第282章 問題(下)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67章 圍城第304章 復職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74章 判決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37章 二度失利第318章 雙管第47章 驚惶失措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275章 爭奪(上)第9章 改革開始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97章 報紙第266章 時機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82章 殺懲第9章 新任御史第290章 難處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42章 勸說(下)第243章 協議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9章 改革開始第194章 破城(中)第209章 推算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250章 反覆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32章 一場虛驚
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68章 京察(上)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41章 勸說(上)第282章 問題(下)第28章 海戰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151章 將軍第308章 猶豫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222章 驚秫第186章 明荷戰爭(下)第171章 聽案(上)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章 接連交錯第87章 朝鮮使者第196章 屠戮(上)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22章 驚秫第279章 決裂(下)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88章 借用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296章 下一步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52章 親征第9章 新任御史第96章 過河棋子第26章 算計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300章 轉變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54章 被逼出城第7章 新皇登基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10章 北國恩怨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58章 爲難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260章 召回第282章 問題(下)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67章 圍城第304章 復職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74章 判決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37章 二度失利第318章 雙管第47章 驚惶失措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275章 爭奪(上)第9章 改革開始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97章 報紙第266章 時機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82章 殺懲第9章 新任御史第290章 難處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42章 勸說(下)第243章 協議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9章 改革開始第194章 破城(中)第209章 推算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250章 反覆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32章 一場虛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