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

徐爾靜被明刊譽爲大明第一奇女子,自然有很多滿腹經綸的才女對她感興趣。當然了,大多數人也是想見識一下她這個奇女子的風采。徐爾靜長得可人,處事更是大方得體,只是長期忙於試驗,對梳洗裝扮恐怕隨意了些,琴心只是看到她苦思試驗的一面自然不覺得如何!年輕女子之間會暗自比較份屬正常,我一語道破了她的心思,琴心聞言爲之一頓,繼而想開口解釋,我搖搖頭笑着打斷她道:

“向來所謂奇女子必然是行事獨特,或是見識卓絕。傅夫人醉心於格物致知的研究,在很多人看來都不理解。特別是她現在研究的蒸氣機,估計大部分人都看不出它的意義所在,只以爲傅夫人是在浪費功夫而已。”

琴心見我這麼說,誠心請教道:“那蒸氣機的意義?請皇上指教!”

我點點頭道:“蒸氣機對大明,對全世界都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將改變幾千年以來的歷史,使得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科技將會更加迅猛的發展,一百年的發展會比之前幾千上萬年的發展還有快。”

琴心自詡蘭心蕙智,幼時更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下事情她多少也耳聞一二,但皇上所言她卻是完全不懂。‘科技’還可大略猜出是什麼意思,那‘工業’就不好理解了。驚詫之下,她也不願不懂裝懂,出言問道:

“皇上所言的‘工業’是指什麼?”

琴心這麼問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又說了很多現代詞語,工業這個詞怎麼向她解釋呢?我總不能按着書本說:工業就是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採,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要是這樣可就有得解釋了,我只好用另外一個方法向琴心說明了:“除去種植,只要能夠自己生產出貨物賣給別人的都可以說是工業,好像天工學院的作坊,採礦等等都是。”

琴心努力的消化着工業這個詞彙,似明非明的點點頭:“那麼說我們的煤礦也是屬於工業羅!”

“對,對,正是如此!”我長吐了口氣,幸好是琴心,如果是徐爾靜她還得問下去。

“那蒸氣機跟工業又有什麼關係?跟煤窯子開採又有什麼關係?”現在的琴心跟一個好學的學生一般,似乎對徐爾靜的研究有了興趣。

我只好進一步解釋道:“現在無論我們開礦還是做其他的東西,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靠人去做!說一個最簡單的,推磨!現在北方的殷實之家還可以找頭毛驢或者別的牲口來代替,但是人力是有盡頭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即使是畜生也不能日夜不眠的幹活。後來有些靠近河邊的人家,懂得製造水車來推磨,就是用流水的力來推動石磨,這樣就可以日夜不停的轉動下去,那生產的速度就比人工要快多了!這一點你可明白?”

琴心略點了頭,水車她還是聽說過的,也知道它的動作原理。

“嗯,你明白就好解釋了。水做動力雖然也方便,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它必須要建立在河邊。這是它大大的不便之處了!試想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河流,或者河流太小帶不動水車又如何?而徐爾靜現在研究的蒸氣機就不一樣了,只要採用燃料比如木材、煤塊等等燃燒,就可以帶起石磨的轉動。這一個只是蒸氣機運用的極小方面,若是蒸氣機完善了,安裝在船隻上,那麼輪船將不用水手划槳,也不用靠風力來決定航向,而是靠着鍋爐就可以自己航行。若是蒸氣機裝到馬車上,那麼不用馬匹車也能夠自己行走。若是裝在礦山,則蒸氣機可以自己將煤一筐筐的吊出礦井。一切的一切都比人力要迅捷多了,只有生產的東西多了,老百姓的生活纔會變得更好,這便是蒸氣機出現的好處!”

琴心顯然被我所描繪的景象給驚呆了,好一陣纔回過神來。

“皇上所言蒸氣機的運用委實委實太過神奇了!”

琴心也算是我遇到的聰明人物,但面對現代科技所帶來的意義她也未能明白,只是覺得神奇而已。想着歷史上的近代中國,我不由感慨道:“這些絲毫不足爲奇。傅夫人現在研究的是蒸氣機的雛形,但每個成熟的東西都是慢慢研製出來的,所以稱傅夫人爲第一奇女子毫不過份,只是旁人一時未能明白過來。中原數百年來都是固守一方,不知道外邊的世界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特別是這最近數百年,我們若不能自強趕上,再過得幾百年之後便要遭西人的欺凌了。想幾十年前利瑪竇來到京師的時候,就一個小小的自鳴鐘便無人能懂,他們的火器更是走在了大明的前頭。”

說到這我轉過頭道:“現在若論戰鬥力,女真人的八旗或許可以稱得上是勁旅!”

琴心一下子不明白皇上爲什麼要稱讚叛亂的虜人,只能繼續聽着。

“他們的騎射或許可以稱雄一時,但是遲早會被火器淘汰。就算讓女真人成了氣候,他們也會被西方人欺凌。你也許會說朕只是想當然的亂說,但實際上呢?女真人練就一個騎射需要十幾年,但朕練就一個火槍兵只需要一年。當火槍能夠改進得一千米就能取人性命,拿火槍的不要說是個訓練有速的士兵,就是一個女子,一個孩童都有巨大的殺傷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女真人必敗,更加不用說其它殺傷力更大的火器了!朕既然做了大明的君主,就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朕成立天工學院研究火器就是爲了提高士兵裝備的火力,使得他們能夠保家衛國,使百姓不受外人欺凌!君主的眼光只是放在大明國內,這種短視的行爲必然會讓後代嚐到後果。”

我一口氣說完原以爲琴心姑娘多少會有些佩服的神態,但是她卻是一臉異常的神情,甚至有些憤然道:“琴心看書言國不患於外而常患於內,不患於寡而患於不均!近幾十年作亂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即使是女真人他們也原本是大明的屬國,若非被欺壓太甚,焉能造反!皇上以利器殺人自然能見功效,但無異於治標而非治本,一切將重新循環!”

該來的總是來了!

我從王承恩的報告中知道琴心兄妹兩人的遭遇,他們對**污吏多少有些反感,就是對處置她父親的萬曆皇帝也不太感冒。對她我是同情的,但是她的身世她沒有說我也不能揭破,要是她知道我找人查她,估計這關係就無法維持了。不過她對於內政上倒說得很對,要想不出內亂,大明得制度還的改革。

“琴心姑娘所言極是,但是現在朕做皇帝的時候就得先要平定局勢,否則這個皇帝位置也得讓給人家!朕之前的幾個皇帝都不太負責,但朕之後一切都會改變。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決不能因爲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而殃及老百姓!朕的繼承人將不再採用嫡長制度,而是以賢爲君,同時加大內閣的權限,使得內閣與君主共治天下。更久以後內閣將會由百姓選出,這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朕將指導着大明往這個方向發展。”

就算普通百姓向來都有爲親者諱的習俗,不管那人怎樣,後輩都不能公開批評,這是作爲後輩子孫起碼的尊敬。何況是君主!皇上現在居然連以前上幾代的皇帝都敢批評,是討好自己呢?還是琴心一時間訝然得不知說什麼好。

兩人邊說邊走已經到了研究院的外圍,我本想聽下琴心對於我這套想法有什麼建議,突然聽到琴心姑娘道:“哎,這裡怎麼會有這個東西?”

順着琴心姑娘的指向,我才發現她說的是天工研究院搭建的大棚,不過這個大棚跟我們後世的大棚有些不同。因爲這個時代沒有薄膜,最後只能是用透明玻璃搭建,結果就成了一個四面都是窗戶的大棚!

打量了幾眼的琴心最後發言道:“這個‘房子’建得很奇怪,怎麼到處都是窗戶?而且還是用玻璃的!”

我笑呵呵的解釋道:“你仔細看看大棚裡面!”

琴心聞言便走過去觀察,發現房子裡邊居然有不少白菜心,綠油油的!現在京師的菜市還沒有新鮮的白菜賣,地裡的白菜都還未長成,而這房子裡的白菜似乎已經可以收穫了!

我看出了琴心的不解,便解釋道:“這個就是大棚的作用,有這些大棚就像是給這片土地蓋了間房子,這些菜就不會受凍,這樣它們發芽,生長都比戶外的要快些,這玻璃就是爲了讓陽光照射進來,而大棚裡的熱量又不會失去!”

琴心瞧了瞧又道:“這個只怕是專門供應給皇宮的吧,平常百姓哪能享受得起,只怕這些玻璃就造價不菲!”

我微嘆了下道:“現在大約是這個情況,不過以後就不是這樣了。有一種薄膜得東西可以替代玻璃,而且不需要現在這麼麻煩,到時候這些東西普通百姓也可以享受得到。就看研究院什麼時候研究出來吧!科技的發展不單單是用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更多的是提高民衆的生活水平!”

“哦?”琴心若有所思的望了我一眼,轉而又看向那些白菜。

我指着大棚周圍的土地道:“這些土地今年將打算用來插播水稻,朕這些年雖然在北方推廣玉米、番薯,但是大部分人更喜歡吃的是稻米。若是每畝水稻能夠提高兩成的產量,那將救活多少人!”

提到具體的事情,琴心也來了興趣:“那怎麼提高兩成的產量?”

“這就是雜交水稻了!利用不用亞種的水稻進行傳花授粉,找出具有生產優勢的品種來!大明現在缺乏相關方面的人才,只能讓它們自然形成了!至於何時能成功,朕也沒有底,但不做就一點希望也沒了!”

對於雜交水稻我只能是這樣略略解釋,因爲實在不好解釋,尤其是對一個女孩子!而且解釋起來更加複雜,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現在我也是將這件事交給宋應星負責,至於雜交水稻中的尋找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三系配套育種,我更是想都不敢想。因爲我自己也不明白,明白也不認識實物,所以一切只能交給老天。我根據後世袁院士的作法,將水稻的兩個亞種一起播種,若是出現了不育的水稻母本,就很容易接觸到其它品種的花粉,然後天然的培育出雜交水稻來。只是這個概率有些低了,但目前只能採用這個方法,什麼時候成只能看天意了,或許等天工學院培養出農業學科的研究人員。

琴心聞言陷入了沉思,我也看不出她在想什麼。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大概琴心長成後,今天是她第一次遇到這麼多她不懂的事情。這也難怪,誰叫我比她們多了幾百年的知識!

“時日不早了,琴心姑娘,咱們一起回去吧!”

琴心點點頭,帶着婢女上了轎子。經過這次的研究院之行,琴心的心中產生了一絲漣漪,只怕她自己也還爲覺察到。她只是覺得當今皇上跟書上說的皇帝很不一樣,真的很不一樣。之前她或許以爲皇上喜歡上她了,但皇上並沒有採取什麼皇權來得到她,而是繼續跟她象朋友一樣的交往,而皇上在天工研究院的表現更讓她迷糊!

“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呢?”

琴心陷入了一種深思中!

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256章 封賞第34章 秀兒進宮第42章 南退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64章 爭權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89章 遣使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3章 血戰遵化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309章 請旨第8章 閹黨盡除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4章 朝鮮局勢第236章 轉機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6章 再回宮中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313章 觀望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77章 皇后理事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96章 屠戮(上)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243章 協議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304章 復職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251章 會師第236章 轉機第70章 河道第314章 提審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90章 難處第53章 血戰遵化第68章 京察(上)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94章 決不簡單第92章 結盟第26章 算計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248章 怠慢第252章 佈置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314章 提審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99章 難以兼顧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33章 錦州城內第18章 雪上加霜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313章 觀望第211章 戰意第65章 唯一合格第90章 收與不收?!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90章 難處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45章 募捐第272章 熱鬧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279章 決裂(下)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19章 事與願違
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256章 封賞第34章 秀兒進宮第42章 南退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64章 爭權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89章 遣使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3章 血戰遵化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309章 請旨第8章 閹黨盡除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24章 朝鮮局勢第236章 轉機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6章 再回宮中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313章 觀望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77章 皇后理事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96章 屠戮(上)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243章 協議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304章 復職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251章 會師第236章 轉機第70章 河道第314章 提審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90章 難處第53章 血戰遵化第68章 京察(上)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94章 決不簡單第92章 結盟第26章 算計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248章 怠慢第252章 佈置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314章 提審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99章 難以兼顧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33章 錦州城內第18章 雪上加霜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313章 觀望第211章 戰意第65章 唯一合格第90章 收與不收?!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90章 難處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45章 募捐第272章 熱鬧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279章 決裂(下)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19章 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