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皇權造勢(下)

等我到了景仁宮,只見宮內支着幾根蠟燭,點點燭光倒將房內襯得別樣溫馨。在裡頭應差的太監宮女都已經退了下去,只有清兒、蘭兒兩個貼身侍女在房內陪着說話。她們見到我來,自然識趣的行禮下去了。秀兒一改往日的宮裝,而是穿着這個女子的常服襦裙。妃子們的宮裝華麗則是夠華麗,但是爲了突出端重,往往將女子的曼妙身材都給遮掩住了。秀兒更管着宮內數千人,平日都是一副女強人的作派。秀兒此時的一身裝扮,讓我想起她入宮前的嬌俏模樣,那個時候她還是一個小姑娘。

“皇上,在想什麼呢?”秀兒見皇上直盯着她,俏臉微微一紅。

“恩,恢復這身裝扮,讓朕眼前一亮啊!今日在坤寧宮,你這小妮子弄些小動作將朕引來,就是想讓朕重溫舊夢嘛?!”

秀兒睜大眼睛,一臉無辜道:“皇上,臣妾哪有小動作啊?”

“那你對朕眨眼作什麼?”

“那臣妾可不是故意的,當時臣妾覺得眼睛有點酸,所以”秀兒說得好似委屈,嘴角卻明顯帶着一絲笑意。

“好啊,你個小妮子敢耍朕,看來朕今夜要對你家法侍侯了!”說着我摟住秀兒,手卻在她身子游走,到處的攻城略地。

一說到‘家法侍侯’秀兒臉更是紅了,在我的攻勢下,秀兒很快衣裳不整,氣喘吁吁。

“皇上”秀兒突然抓住我的手道。

“怎麼了,就要認錯了?”我調笑道。

“纔不是!”秀兒拉着我坐下,一邊往外走,一邊道:“皇上一進來就不老實,弄得臣妾差點都忘了!”

沒一會,秀兒從外間端來一個小盅。

“這是臣妾特地爲皇上準備的,皇上嚐嚐!”

這幾年在宮中湯水藥膳之類的東西自然沒有少見,秀兒一揭開盅蓋,我就聞到一股參味,而且是產自朝鮮的百年老參。這個我在孝明公主那兒可吃得多了,孝明來自哪,那可是對宮廷藥膳極有研究的國度朝鮮。

“秀兒,這可是跑去跟孝明學的?”

秀兒卻笑着搖搖頭道:“皇上試一試嘛!”

我拿起湯匙試了一下,味道果然不錯,除了人蔘特有的味道,湯裡隱約還有股鮮味,只是沒有吃出什麼肉類燉的。

“秀兒,來你也喝幾口!”

“臣妾之前已經喝過了,啊”秀兒剛要婉拒,卻被我硬餵了幾口。

“想不到秀兒不僅菜做得好,連湯也燉得不錯,這些婉琴跟田妃可是沒得比了!”我一邊喝一邊道。

“皇上,臣妾有些事情跟皇上說!”

“你說!”

“今日我跟皇后姐姐她們去皇祖妃那,其實倒不是皇祖妃那兒悶,而是皇祖妃想讓姐姐去那見那些官眷、誥命夫人!”

“哦?!”

秀兒接着道:“皇上登基之後,後宮由姐姐掌管,外頭的世家官眷不熟悉,自然不敢越着規矩來姐姐跟前撞木鐘。但也不知她們怎的打探到皇祖妃那兒,撮弄着皇祖妃的幾個侄媳婦,一輪又一輪的到宮裡來。這事以前臣妾就跟姐姐說過,但姐姐想到皇祖妃那冷清,有人陪陪也是好的,也就丟開沒有管。原先倒罷了,她們不過陪皇祖妃解悶,到後來卻是時不時到皇祖妃那兒訴苦。皇祖妃年紀大了,耳根兒也軟,就想着幫她們一把。所以今日就把皇后姐姐請了過去,那些人當着姐姐的面又訴了一回苦,有的說現在的京官專門欺負世家,有的說自己的用度不夠要賙濟,也有的說要謀差使。皇上也知道,姐姐受過皇祖妃的恩,自然不好拒絕,臣妾等人也不好發話,最後只能是含糊應了。”

“有這個事情?怎麼沒有聽婉琴說呢?”我聽着不由皺起了眉頭。

“姐姐是後宮之主,自然是兩面爲難。皇后跟臣妾商量,也有些擔心!”

“擔心什麼?”

秀兒道:“皇上登基之後,對壓制不法世家,那些人從開府封侯起就嬌縱慣了,只怕心中不服也是有的。他們立府百年,關係縱橫交錯,就是在我們皇城裡也有上萬的世家子弟,皇后跟臣妾是擔心要是有人心懷不軌鬧出事來。”

要是秀兒不說,我還真的差點忘了。大明皇帝歷來掌握着直屬的衛所二十六衛,除去勇士營、錦衣衛、還有其它二十一衛所。永樂年間的時候,成祖就定下了各衛在皇城內守衛的分地。自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屬旗手、濟陽、濟川、府軍及虎賁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衛。東華門左右至東安門左右,屬金吾、羽林、府軍、燕山四左衛。西華門左右至西安門左右,屬四右衛。玄武門左右至北安門左右,屬金吾、府軍後及通州、大興四衛。我登基之後,錦衣衛廢除,勇士營的四衛隨黃得功去了大同,府軍前衛給我調到皇城司專門負責皇城門禁,剩餘的衛所也有十來萬人,只是分佈在偌大的皇城裡邊反而沒有覺察出來。這些上直衛的將領大多是世家功臣子弟擔任,他們要是串連鬧事也不是不可能。皇宮內只有五千的侍衛,比起上直衛的人數來少得太多。

如果說是正面在戰場硬碰,我絲毫不懼這十多萬的上直衛。經過百年,特別是土木堡之變後的上直衛早不是開國初的上直衛了。他們已經不能說是兵了,說是守衛的儀仗隊更確切點。但是他們離皇宮就是一牆之隔,鬧出事情來確實防不勝防。看來對於世家,事情不能來得太急,或者說不能一併處置!

“恩,朕心中已經有了主意,這話你已經對朕說了,可以向婉琴交差使了。即使皇祖妃問起,你們也可以說話傳到了朕耳中,至於怎麼處理就是朕的事了!”

“臣妾知道了!”至於怎麼處置,秀兒囁嚅了一下沒有再問。

我喝完最後一口湯,洋洋自得道:“今日不錯,要是天天可以這樣就好了!”

“皇上喜歡的話,臣妾就每日都燉湯給皇上備着。”秀兒收拾着盅匙道。

“呵呵,愛妃的湯是一半,還有一半是因爲今日朕秀兒猜猜看是什麼好事兒?”

秀兒搖搖頭笑道:“臣妾怎麼猜得出來是各地都報糧食豐收嘛?”

“不是!”

“還是皇上又想出了什麼法子增加國賦?”

“不是,其意義大過這個!”

“臣妾真的猜不出來!”

我哈哈笑道:“那是,你們在宮裡消息沒有那麼靈通,新一期的明刊還沒有發到宮裡來,朕告訴你,朕要建一所太學。”

шшш¸TтkΛ n¸¢ o 秀兒收拾完,坐在我身邊挽着我的手臂道:“看皇上高興的,是不是就像一心學院那樣呢?”

“嗯,秀兒真聰明!不過這太學跟一心學院不同,一心學院培育的是能代朕征服四方的將領,太學培養出來的是巡守一方的能員幹吏。一文一武,只要走上正軌,大明何愁不興旺!你不知道,朕還讓徐光啓的學生陳子龍編修了本《天工要略》,跟四書五經一起作爲科舉的提綱。這些事情,朕已經籌劃了許多年,現在終於跨出了第一步,朕就等着三年後,朕的第一批英才。”我不由滔滔不絕的跟秀兒講起朝中的事情來。

秀兒認真的聽着,待我說完後道:“臣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此處就你我二人,說吧!”

秀兒沉吟了會後道:“皇上,對於朝政臣妾所知不多,不過臣父也是科舉出身,那些讀書之人研習了數十年的經文,如今讓他們轉爲研習他們本不屑的農漁稼穡,恐短期不會隨皇上所願。再者就是,四書五經無不是聖人名言,《天工要略》是朝中大臣手筆,要其傳爲萬年科舉之法,臣妾怕天下的讀書人不認可。”

秀兒一下子就說出了我籌劃中的一個弱項,有明一代對聖人教化,祖宗制度最是看中,就光國子監、各縣學擺着的前朝大儒就不知有多少。大明立國之時也大封了明以前的大儒,包括先聖孔子,亞聖孟子,宗聖曾子,復聖顏子,先賢仲子,先賢元公周子,先賢正公程子,先賢文公硃子等等。難道要推行新的經文就得來個新的造聖運動?!既然要搞,那就搞大點好了,徐光啓對我大明的貢獻也對得住先賢兩個字。

“秀兒這麼說倒是給朕提了個醒,這本書是徐光啓編寫,陳子龍修錄的。他們要讀先賢的書,那朕就給他們好了。”

秀兒看皇上模樣,已經知道皇上心中有了主意,便沒有再說話。

“你覺得朕的主意怎樣?”

秀兒笑道:“皇上的主意自然是好的!”

今日的運氣確實不錯,事情都很順利。在秀兒這裡不僅知道了平日沒有注意的地方,而且還將白天沒有想到的事情補充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燈下的秀兒,也是越看越美。我站起身,一下子抱起秀兒道:

“好了,湯喝完了,話也說過了,愛妃,咱們是不是該辦點正經事呢?”

秀兒一聲嬌呼道:“皇上,臣妾還有事情沒說完,宮裡的大殿要維護,還有”

我一下子封住了她的小嘴,趁着她嘴巴沒有閉上,將她的小香舌也含在嘴裡,一直吻得她滿臉通紅透不過氣來。待我將她放到牀上,她才細不可聞道:

“皇上,臣妾自己來!”

秀兒將衣裳件件除去,露出豐盈的體態,只留下薄薄的褻衣。看到她誘人的**,我不由狼嚎道:“呵呵,朕來執行家法了,不要討饒哦!”說着便撲了過去

激情過後,兩人相擁着。

“秀兒!”

“嗯,”

“方纔你的湯是用什麼肉燉的?”

“是虎鞭,還有老鱉!”秀兒羞不可抑的縮在我懷裡。

“”

“皇上,還”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秀兒卻正在承受昨夜的後果--直到現在還沒有起牀。我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平日雖然處理奏摺勞累,但也不能給我這麼大補的東西。吃了之後,那可是虎狼發威,變身成一夜七次郎!太醫院的那幫太醫也是糊塗蟲,秀兒問他們拿補藥的房子,他們想不想就來個壯陽用的!媽的,難道皇上就一定需要那個嘛!

我回乾清宮後,練了會拳,估摸了個時間後才讓方正華去宣成基命、李標、溫體仁進來。

待他們行完禮後,我開門見山道:“太學的事情,你們辦得很好,朕也很放心!只是朕昨夜思來想去,總覺得差了點什麼!”

他們彼此對望了一眼後躬身道:“請皇上明示!”

“朕發現,現在科舉的四書五經無不是聖人先賢之言,朕讓徐光啓編寫的《天工要略》只怕在名聲上就差了一籌!”

“這個”

三個臣子都沒有接話說,其實成基命他們在之前也知道這點。要解決這個也不是沒有辦法,將徐光啓的牌位供入先賢祠,皇上欽命封爲先賢便可以了。

但是自古文人相輕,甚至還相互打壓。入先賢祠那是何等榮耀,大明百年都未有人可與前朝先賢並肩,若論經文,徐光啓並非學究天人,一進先賢祠,那就是一代宗師。是以,他們在跟皇上商議太學的時候,並沒有將這點說出來。這個時候,皇上講到這個問題,他們自然不好接話。

最後是成基命躬身道:“皇上的意思是”

“朕想着將徐光啓迎入先賢祠,供學子萬代敬仰!”

果然!

李標道:“皇上,這先賢先故的徐老大人才學是好的,但這先賢”

李標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徐光啓的才學不錯

,但距離先賢還是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何況他的才學好不是四書五經好,而是雜學好!

“這一次,朕就將事情搞大一點吧!朕建的忠良閣,英魂祠,不也是空的嘛!朕就想着收錄幾個我大明百年來力挽狂瀾的忠臣良將。第一個就是于謙,第二個是張居正,第三個是戚繼光,第四個是熊廷弼,這第五個就是徐光啓。前邊的幾個不用說,徐光啓在朕還是藩王的時候就相熟,朕登基之後對朕之新政裨益極大。他所學歷法,數學都非常人能及。你們就按着朕的這個意思去辦!”

成基命等人知道皇上已經聖意已定,自然不敢在辯什麼,要駁也只有御史給事中,當下就唯諾着應了!

我想了想之後道:“朕建忠良閣,英魂祠算是給滿朝文武一個榜樣,朕手裡的臣子,只要沒有爲朕落力辦事的,朕決不會虧待他。像劉鴻訓,孫慎行這兩位致休的輔臣,待他們老後,朕都是要迎入忠良祠的。你們也是一樣,這不是朕私下許諾,朕稍後也會發文明示天下。當然了,朕的墨吏堂,良知社同樣也是空着,朕相信天下的官吏知道怎麼做!”

“臣等一定好好辦差使!”

皇上使出的這一招讓臣子大大受刺激,一邊是墨吏堂,良知社,另外一邊是忠良閣,英魂祠。爲官不僅是關係着這一生的富貴,更是關係着萬世後代的名聲!成基命三個大臣頓時拜服,皇上許諾給他們的也是一條金光大道,入忠良祠那就是流芳百世了!

“另外《天工要略》的事情要辦得迅速點!這一期的明刊就由溫體仁你負責,全面介紹《天工要略》,徐光啓!朕要讓天下讀書人知道朕要的是怎樣的人才!本期不要按原來的時間發行,就作爲號外吧,寫完立刻發往全國。”

溫體仁想都不想立刻拜倒道:“臣遵旨!”

“至於籌集幾位先烈入閣的事情,朕就交給李愛卿來辦了,事情辦得隆重點!他們辛勞一生,死後的榮耀總是要給的!等準備好了,朕親自去讀祭文!”

李標上前一步跪倒道:“臣遵旨!”

“好了,你們下去辦差使吧!”

很快,由我策劃的一場造賢人的舉動就在京內如火如荼的開展了,因爲要這些臣子的後人捧靈位,所以要六百里加急到原籍找人,像于謙的後人更是難找。相對而言,溫體仁的速度就快了很多,用了三天,明刊就出好了。他們自然要爲我冊封徐光啓爲先賢找好理由跟藉口,我看了一遍,還是不錯,將徐光啓的平生寫得燦爛輝煌,西洋學術上那是更沒得說,誇得就差天上有,地下無了!我一點頭,明刊很快刊印發往全國。

當然這期間,御史們的奏章是沒有少過!不僅反駁我追封徐光啓的事情,還彈劾成基命等人,說他們阿諛聖上!我自然奏摺照收,事情照辦!御史們見奏章一去不返,也是無可奈何!

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259章 獨角戲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74章 歸來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74章 判決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162章 運糧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212章 奪氣第313章 觀望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55章 回程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58章 爲難第63章 各自息兵第96章 過河棋子第291章 見識第55章 回程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20章 惡鬥第240章 選擇第63章 殺伐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65章 演戲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65章 唯一合格第5章 皇帝病了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20章 戰前風雲第9章 改革開始第279章 決裂(下)第276章 爭奪(下)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94章 調動第47章 通州之行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4章 出宮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196章 屠戮(上)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97章 二審定案第220章 惡鬥第203章 算計(下)第10章 陝西流民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68章 鬥法第322章 展望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83章 揚州風波第38章 堅守待援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61章 援兵第173章 聽案(下)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282章 問題(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86章 援手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278章 決裂(上)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231章 取與舍第255章 探視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317章 坐等第26章 算計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75章 爭奪(上)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89章 官商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47章 驚惶失措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263章 變革之年
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259章 獨角戲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74章 歸來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74章 判決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162章 運糧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212章 奪氣第313章 觀望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55章 回程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58章 爲難第63章 各自息兵第96章 過河棋子第291章 見識第55章 回程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20章 惡鬥第240章 選擇第63章 殺伐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65章 演戲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65章 唯一合格第5章 皇帝病了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20章 戰前風雲第9章 改革開始第279章 決裂(下)第276章 爭奪(下)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94章 調動第47章 通州之行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4章 出宮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196章 屠戮(上)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97章 二審定案第220章 惡鬥第203章 算計(下)第10章 陝西流民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68章 鬥法第322章 展望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83章 揚州風波第38章 堅守待援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61章 援兵第173章 聽案(下)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282章 問題(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86章 援手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278章 決裂(上)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231章 取與舍第255章 探視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317章 坐等第26章 算計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75章 爭奪(上)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89章 官商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47章 驚惶失措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263章 變革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