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故伎重演

王平的想法很好,但實際行動過程中,王平帶領的無當飛軍,還是被魏軍的軍使和斥候發現了。

沒辦法,在敵人的地盤搞偷襲,本來就是風險很大的事情,王平也不指望能跟杜約那樣,殺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在解決了沿途的魏軍殘兵和一些斥候軍使後,王平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前進,爭取在南門守軍或者宛城主帥反應過來之前,強攻南門。

但.當王平真正趕到南門的時候,他面前,已經有一千列陣以待的魏軍,擋在南門面前,守衛南門了。

王平的作戰目的,到底還是暴露了。

南門守將陳穎,已經接到了軍中軍使傳遞的消息,得知有一支五百人左右的部隊,正在快速往南門接近中。

陳穎這個人吧,是潁川陳氏出身跟大魏司空陳羣是本家。

陳穎雖然在司馬懿嘴裡被評價爲能力一般,但那也是相對於司馬懿,司馬昭這些人來說的,比起一般武將出身的將領來說,陳穎這種世家出身的人物,在見識上,肯定要高出不止一籌的。

所以,當陳穎得知有蜀賊要趁亂靠近南門,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強南門的防禦,讓手下的裨將率領千人隊,在南門內側佈防,阻擋蜀賊的偷襲。

順帶的,陳穎也趕緊派出信使,去告知司馬懿現在南門的戰況,希望司馬懿儘快帶領援兵來援。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還要怎麼樣呢?!

陳穎正面要面對鄧艾的進攻這會兒鄧艾只帶着一萬人,用雲梯和鉤梯進攻,就已經讓陳穎有些手忙腳亂了,他能想到蜀賊可能偷襲城門,主動加強城門防衛,就已經比一般的偏將要強的多了。

難道你還能指望陳穎能在這種時候力王狂瀾,前擋荊州軍的進攻,後擋王平的偷襲,一直堅持到司馬懿領兵來援?!

他要有這個能力,就不會被司馬懿評價爲“能力一般”了沒當場驚慌失措,導致守軍大亂,已經算是陳穎世家出身的能力體現了。

再一個,陳穎雖然加強了對城門的佈防,但對來偷襲的五百蜀賊,陳穎真沒太放在眼裡。

正面有一萬人在進攻,而且隨時可能再來個幾萬人,而身後只有五百人,自己又已經安排了一千人去防禦.誰輕誰重,一目瞭然的吧?!

所以,陳穎並沒有太過於在意王平帶領的無當飛軍,只是交給一個裨將去指揮,攔截這些人就可以了,陳穎的主要注意力,還是放在如何跟荊州軍爭奪甕城的城牆控制權上了。

荊州軍不好打啊,儘管陳穎已經拿出了自己的全部本事,在盡力抵擋蜀賊的進攻,但蜀賊已經佔據了一個合適的登陸點,在源源不斷的爬上城牆。

現在在城牆上,魏軍還有兵力優勢,但隨着蜀賊越來越多的爬上城牆,這個優勢就會越來越小,所以現在陳穎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如何縮小蜀賊的登陸範圍,儘可能的把蜀賊重新趕下城牆去。

陳穎的腦子,容不下雙線程操作,只能集中應對一方。

而這,就給了王平機會。

五百對一千,很難,但以無當飛軍的戰鬥力,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陳穎認爲來的不過是五百趁亂偷襲的蜀賊,也想不到這支不起眼的隊伍,就是當年能跟大魏中央禁軍硬扛的無當飛軍。

再加上.杜約到底不愧是王平教出來的人,杜約用的戰術,王平一樣也會用。

擒賊先擒王嘛。

不同的是,杜約偷襲砍殺魏軍校尉,難度比較低,畢竟校尉肯定是要在一線搏殺的,而王平要強攻斬殺魏軍裨將,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裨將,指揮一千人作戰,肯定是列陣以待,自己是在軍陣後方指揮作戰的。

因此,王平要想一戰斬殺這位裨將,就必須帶兵重點突破外圍魏軍的攔截,直奔裨將所在的後軍,這樣纔有斬殺的可能。

要做到這一點,不僅僅是對個人武勇有足夠的要求,也對王平的指揮水平,有着極高的要求。

萬幸的是,王平帶的,是精銳無當飛軍。

雖然一直以來,王平被諸葛亮和張溪強調,無當飛軍不要用於正面強攻可如今都這個局勢了,不正面強攻,又有什麼辦法呢。

因此,王平直接領兵,主動對魏軍發動了進攻。

對面的魏軍裨將呢,一開始是沒想到王平沒有任何猶豫,甚至都沒有主動列陣,就立刻發動強攻,顯得有些錯愕。

而之後,是沒想到那羣沒有列陣的蜀賊小股部隊,在攻入自己有備而列的軍陣後,居然跟砍瓜切菜一樣的,直接突破了自己建立的第一道防線,直接把第一道防線攪亂,變成了一場亂戰.這特麼是人乾的事兒?!

尤其是那個蜀賊將領,武勇到了不講道理的程度,到現在爲止,擋在他面前的魏軍士卒,就沒有撐過他一刀的。

連續兩次該應對調整的時候,魏軍裨將都在愣神猶豫,再加上心生膽怯,導致這位裨將在臨陣應變上出現了遲疑,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收攏陣型,拱衛中路,保護自己的安全。

而王平就是趁着這個時間差,一路砍殺,眼看着就要砍到裨將面前不到二十步的距離了.這時候裨將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

丫的原來是要來殺我的?!

在明白了對面蜀賊的用意後,裨將頓時嚥了口唾沫。

特麼傻子纔會跟這個殺神去硬碰硬.老子打不過,還不能跑麼!!!

這位裨將,根本沒有跟王平戰場拼刀的勇氣,他選擇了“後撤”。

好吧,其實這在戰場上吧,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你不能指望所有的將軍都身先士卒或者武勇過人.你讓張溪去跟人拼刀,那也是被人一刀結果的命。

這不是什麼壞的選擇,真正壞的地方在於.這位裨將,並沒有在後撤拉開距離後,重新組織士卒建立防線,拱衛城門。

這位裨將,他選擇了撤上城樓,向陳穎求救。

說好聽點是求救,其實就是臨陣脫逃了。

王平一看,還有這種好事兒?!

那就別客氣了,直接帶兵一路突進,徹底突破了眼前的攔截防線進入了城門洞內。

然後,還是老規矩,分出三十餘人去負責打開城門,剩下的人,就地列陣防禦,阻擋魏軍重奪城門的反撲。

而陳穎那邊.陳穎刀都抽出來了,他真的很想直接砍了自己的這個裨將。

特麼讓你帶着一千人守城門,你讓五百人突破了不說他,居然還敢臨陣脫逃?!

真的,如果不是看在這個裨將是陳穎親侄子的份上,陳穎真有心砍了泄憤。

但可惜,砍不得。

而且,現在蜀賊已經突破了攔截,正在奮力打開城門,陳穎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現在沒工夫跟自己的裨將較勁,趕緊的帶着自己的親衛下到城門附近,重新組織城下慌亂的魏軍,展開重奪城門的戰鬥。

只要在司馬將軍趕到南門前重新奪下南門,那麼自己侄子臨陣脫逃的事兒,多少還有個斡旋的餘地.要是奪不回,那自己的小命也不保了,就別提侄子的了。

所以,現在陳穎是真的發了狠了,重新組織了魏軍士卒後,立刻對城門洞發動的反攻。

但,啃不動,真的啃不動。

無當飛軍雖然在二次重建後,非常強調滲透作戰的重要性,操練重點也是以滲透作戰爲主,但王平可從來沒有忘記保持第一任無當飛軍正面作戰的能力。

如果只能打滲透戰,打不了正面防守戰,那還算什麼精銳。

唯一能讓王平有些憂心的地方在於,雖然操練過無當飛軍正面作戰能力,但實戰機會卻很少,王平其實有點擔心,士卒們習慣了亂戰配合,對正面作戰的配合經驗不足,會影響到戰鬥力。

但.萬幸,現在王平遇到的魏軍,只是魏國普通郡兵,而且還是被王平擊穿過一次,士氣受到嚴重損害的魏軍。

陳穎雖然手頭能用於進攻的部隊有八百人左右,而無當飛軍現在還剩下四百多人,軍力對比近乎二比一,但雙方的個人戰力和士氣,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存在。

陳穎一時間還真的啃不動無當飛軍臨時組建起來的防線,更別說奪回城門了。

因此,在王平的指揮堅守下,無當飛軍非常輕鬆的撐過了陳穎指揮的第一波進攻,同時,也把宛城南門打開了。

然後,王平就傻眼了.南門外,還有一座甕城。

這個事態發展,是王平沒有預料到的。

王平是從宛城西門進來的,而宛城西門,可沒有甕城啊。

怎麼到了南門這裡,還有甕城?!

這怎麼辦?!

難道要就行一路殺過去,連甕城的城門也打開麼?!

自己可就只有這四百多人,要是殺過去打開甕城城門先不說這一路上會被城樓上的魏軍射殺多少,就說自己帶兵過去了,誰來守衛南城城門?!

這要是被魏軍跟在屁股後面,把南城門一關,不就等於被人關死在甕城之內了麼?!

王平是真的傻眼了,他不停的思考着對策,想着該怎麼辦。

而這個時候的陳穎,看到了王平的困境,卻沒有任何得意的心情。

因爲陳穎現在的處境,也不比王平好多少。

陳穎帶着親衛下城樓來反攻南城門,導致城樓上的魏軍士卒無人指揮而此時南門外的蜀賊,似乎得到了足夠的援兵,進攻更加猛烈了。

城牆之上,蜀賊的登陸區域,又擴大了。

現在的陳穎,其實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繼續在這邊指揮反攻南城門吧,打不打得動先不說,城樓上就該失守了。

一旦城樓失守,甕城失去它存在的意義,那麼.這個南城門是不是反攻成功,好像意義也不大了。

爲此,陳穎不得不把反攻南城門的事情,交給自己的侄子去指揮,而自己,必須儘快趕回城樓,去指揮那邊的戰事。

當然,臨走前,陳穎低聲告誡自己的倒黴侄子——這次你要是在臨陣脫逃,跑來找我求救我一刀先宰了你!!!

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1209章 變數第1020章 兜圈子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267章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2章 秘方第108章 過江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331章 燒營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810章 勸降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374章 滇馬第1204章 猶豫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935章 互換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1204章 猶豫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437章 街亭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071章 重整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1242章 應對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50章 蘄春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278章 議事第1030章 另一路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054章 水戰(二)第227章 和談第457章 換將第495章 柳隱第401章 突襲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686章 公平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706章 拖第1228章 練兵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583章 搶時間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192章 中計了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290章 戰報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315章 退敵第589章 試探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211章 豪賭第130章 攻城(一)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006章 開戰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418章 疲兵計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254章 冠禮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68章 解釋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238章 改良第1130章 變策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251章 調人
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1209章 變數第1020章 兜圈子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267章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2章 秘方第108章 過江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331章 燒營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810章 勸降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374章 滇馬第1204章 猶豫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935章 互換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1204章 猶豫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437章 街亭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071章 重整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1242章 應對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50章 蘄春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278章 議事第1030章 另一路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054章 水戰(二)第227章 和談第457章 換將第495章 柳隱第401章 突襲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686章 公平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706章 拖第1228章 練兵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583章 搶時間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192章 中計了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290章 戰報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315章 退敵第589章 試探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211章 豪賭第130章 攻城(一)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006章 開戰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418章 疲兵計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254章 冠禮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68章 解釋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238章 改良第1130章 變策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251章 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