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荊州隱患

魏吳結盟的影響吧,確實對大漢很不利。

這兩家罷兵言和,互相之間騰出手來,要是不對大漢下手,打死諸葛亮和張溪都不信。

但這個事情呢,大漢還真的就只能這麼着了。

畢竟,該做的已經做了,該爭取的已經爭取了,天下局勢如此,曹魏不可能願意再這麼輸下去,而東吳也不可能坐視大漢一統中原河北,回過頭來在單獨收拾他們.魏吳結盟,不是偶爾,而是必然。

“此番魏吳和議罷兵,曹魏必調兗州之兵西向洛陽,吳亦有可能抽淮南之兵以實荊南.荊,洛戰事恐有反覆,元長當細察之。”諸葛亮一開始,就直接叮囑張溪道。

但張溪卻是沉吟了一會兒,猶豫了一下,才擡頭問道,“丞相以爲,兩家和議,當真會輕易調兵他處?!”

諸葛亮微微一愣,但隨即明白了張溪話裡的意思。

雖然魏國和吳國定了盟約,但問題是,盟約這個東西,並不是完全的保證。

東吳在這方面的信譽實在是不值得信任,當初跟大漢兩次定盟,兩次背盟,曹魏難道就不會再掂量掂量?!

第一次好歹還有個天子詔書作爲理由,當時孫權是大漢吳王,別管漢獻帝是不是傀儡,他作爲漢臣,遵守天子詔令,就算天下都知道他是背盟偷襲荊州,但至少也有塊遮羞布。

但第二次,可就真的沒有任何理由了,完全是撕破臉皮的耍賴,唯一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就是當年劉備所謂的“承諾”。

這事兒,可就真的說不清了,畢竟現在劉備都已經是昭烈皇帝了。

就這麼一個反覆無常的國家,曹魏就算迫於形勢跟東吳方面定下了盟約,是不是會信任對方都不好說。

擅自抽調兗州郡兵進攻洛陽,勢必會導致兗州對徐州,對淮南地區防備減弱.曹魏會不會冒這個險?!

而對於東吳來說.真不是張溪貶低自己的二舅哥,主要是孫權這個人吧,在氣度上,真的沒法跟曹操,劉備這樣的亂世英雄相比。

格局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以張溪對東吳君臣的瞭解,如果曹魏方面不首先從兗州地區調度兵力西進洛陽的話,他們也是不會輕易從淮南地區調兵的。

畢竟,偷襲別人偷襲慣了,遇到事情變化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別人會不會偷襲我們。

區區一紙盟約,真的沒辦法讓曹魏兩家都安心撤兵,更別說互相配合,進攻荊州和洛陽兩地了。

張溪想要表述的意思,就是這個,而諸葛亮也聽懂了。

但諸葛亮卻還是表情嚴肅的對張溪說道,“元長所言,雖有理,然你我掌一地之權,上報天子,下安黎民,萬不可有此僥倖之心。”

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千萬不能以此爲依據,放鬆對兩國的戒備。

畢竟,現在的局勢,大漢賭不得這個可能。

另外

“依亮之見,魏吳兩家縱有不信任,亦不過是拖延時日東吳覬覦荊州已久,魏賊亦需反攻洛陽,早晚必有一戰。”

第一句話,是提醒張溪不能大意,而這第二句話,纔是諸葛亮對魏吳結盟的真正看法。

這兩家,確實會在結盟初期,因爲互相之間的不信任,導致互相防備,撤兵緩慢.但只要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家最後還是會慢慢的在淮南和徐州等地脫離接觸,調兵進攻大漢的。

這是兩家共同的政治需要,不可能改變的,差別也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因此,早做準備,總是好的。

張溪聽完諸葛亮這麼說,仔細想想,好像也對提前做好準備,總比臨陣應變,要強的多。

“如此,丞相可有良策?!”張溪問道。

“河洛之地,自有亮當之,荊州之地,確需勞煩元長只是不知,荊州境況如何?!”諸葛亮反問道。

堂堂大漢丞相,怎麼可能不知道荊州的實際情況如何張溪每半年都要向諸葛亮彙報一次荊州的軍務、政務情況的。

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問,就是把主動權交到張溪的手裡,真正想問的,是張溪有沒有足夠的把握,守住荊州。

畢竟,這次如果東吳進犯荊州,可就不是跟以前那樣的小打小鬧了,搞不好是一下子會動用超過十萬大軍的。

對此,張溪其實也清楚,所以他在內心認真的盤算了起來。

就算東吳和曹魏結盟,要調淮南兵來攻打荊州,那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調過來,必然要留守一部分在淮南才行。 因此,張溪估計,淮南的五萬東吳軍,大概率會調來三萬人,最多不超過四萬人。

而如今東吳在荊南和江夏的總兵力,一共有水軍四萬人,陸軍三萬餘人算上淮南兵力,總兵力應該在十一萬左右。

如果孫權想要一戰而定荊州,那麼也有可能從江東本土調兵,那麼東吳進攻荊州的兵力,上漲到十五萬也不是不可能。

而張溪盤算了一下自己手上的家當。

在江陵,有三萬陸軍,兩萬水軍,江南岸的公安和零陽加起來還有一萬人,一共是六萬人。

在襄陽,文聘手裡有兩萬水軍加一萬陸軍,總計三萬人,還有襄樊防禦體系在手。

在南陽郡,徐庶在這裡率領三萬人駐紮,其中還包括了佔據襄城的張嶷所部五千人。

這麼盤算下來,如果單純從兵力數據來看的話,防守住荊州,問題好像不大。

但張溪現在所面臨的的危險在於,東吳進攻,可以集中一點突破。

也就是說,如果有必要的話,東吳可以把這十五萬人中的大部分集中攻擊一個地方,或者是江陵,又或者是襄陽。

嗯,大概率是江陵,畢竟進攻襄陽的話,難度更高不說,東吳軍的補給線也太長了,對出兵不利。

而張溪手裡的荊州軍雖然也有超過十萬了,但兵力分散在江陵,襄陽,南陽三個重要節點上,而要命的是,這三個節點,張溪根本不能不設防,甚至抽調這些地方的士卒來救援江陵,都必須小心翼翼的,防止敵軍趁亂偷襲。

也就是說,一旦雙方開戰,張溪大概率是要用江陵的五萬士卒,先硬抗東吳的十幾萬大軍圍攻一段時間,然後才能做出調整,選擇抽調援兵增援。

而這麼一來的話.東吳軍的主帥是誰,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是周瑜領兵而來,那張溪大概率就只能是依仗江陵,襄陽等地的城防硬頂了,輕易不敢從其他地方調兵。

畢竟,那是周瑜,他兩萬都能幹趴下二十萬.雖然赤壁之戰的偶然因素很多,但周瑜抓戰機的能力,那也是不容置疑的。

輕易調兵,很有可能被周瑜所趁。

這樣的話,即使能守住江陵,襄陽這樣的重要城池,但其他非戰略要點的城池,恐怕就只能放棄了.最後即使能守住荊州,大概率荊州也會被打爛一半。

如果是陸遜領兵來攻荊州的話,那張溪相對來說,就要輕鬆一些。

當然,不是說陸遜的領兵能力不如周瑜,而是陸遜這個人,根據張溪瞭解到的歷史信息,以及陸遜在指揮壽春之戰時的表現,張溪認爲,陸遜是存在一些用兵缺陷的。

在戰略安排方面,陸遜的能力,完全不下於周瑜,甚至對大兵團作戰來說,陸遜的戰略規劃能力,可能還要比周瑜更強。

因此,一旦是陸遜領兵來進攻荊州的話,那麼早期作戰,張溪還是隻能依靠堅固的城防死守。

但陸遜有個不知道算不算是用兵習慣上的毛病他的戰略執行能力,並不高。

一旦出現戰場變化,或者說出乎他預料的敵軍應對後,陸遜的應變就會出現遲疑,而一旦陸遜的戰略有一部分被敵軍識破並破壞後,陸遜往往沒有繼續僵持,或者是冒險作戰的底氣。

這點,其實跟張溪非常的像。

而面對跟自己作戰風格相當類似的陸遜時,張溪自然也知道,該怎麼去應對.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嘛。

只要能在防守過程中,抓住機會打一次大規模的反擊,爭取全殲一路東吳軍,然後用疑兵計牽制住陸遜,大概率是能逼迫陸遜主動退兵。

當然,這裡面也非常考驗張溪的臨陣應變能力.畢竟這貨其實比陸遜用兵好不到哪兒去,都是容易想太多的類型。

至於剩下的什麼朱然,孫盛等輩領兵來攻荊州,張溪根本不擔心,甚至,張溪都能節節抵抗,說不定在江陵城外圍,就能找到克敵制勝的戰機。

所以,說到底,荊州方面,還得是看他孫權到底有多大的決心,以及派誰爲帥了。

守是能守,但要付出什麼代價,張溪也不好說。

第449章 吳王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84章 沉船截江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013章 交鋒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76章 鄧艾去留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589章 試探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030章 另一路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263章 忙碌第705章 女兒事第59章 諸葛出山第586章 險計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41章 誤判第626章 敗退第1025章 變數第1113章 失算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957章 天意第1030章 另一路第834章 追擊第1078章 交易第88章 被圍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386章 水泥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213章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834章 追擊第563章 圍堵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130章 變策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68章 試探第1189章 變數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2章 面試第683章 影響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116章 伏擊第939章 相持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221章 直百錢第831章 議策第914章 壓力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473章 退兵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48章 出巡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072章 丁口第1092章 共議第581章 切入第179章 準備第640章 再見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987章 議定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
第449章 吳王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84章 沉船截江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013章 交鋒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76章 鄧艾去留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589章 試探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030章 另一路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263章 忙碌第705章 女兒事第59章 諸葛出山第586章 險計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41章 誤判第626章 敗退第1025章 變數第1113章 失算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957章 天意第1030章 另一路第834章 追擊第1078章 交易第88章 被圍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386章 水泥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213章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834章 追擊第563章 圍堵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130章 變策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68章 試探第1189章 變數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2章 面試第683章 影響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116章 伏擊第939章 相持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221章 直百錢第831章 議策第914章 壓力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473章 退兵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48章 出巡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072章 丁口第1092章 共議第581章 切入第179章 準備第640章 再見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987章 議定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