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燕策三(3)

荊軻知道太子丹於心不忍,就私下去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太殘忍了,您的父母、同宗同族都被殺光了。如今又聽說懸賞求購您的首級,竟動用黃金千斤和有萬戶人家的城邑?您打算怎麼辦?”樊於期仰天嘆息,淚流滿面地說:“我每當想到這些,常常痛徹心扉,但是又想不出什麼好的復仇辦法。”荊軻說:“現在我有一計,可以解除燕國的禍患,並且能報將軍的大仇,怎麼樣?”樊於期於是就上前說:“那該怎麼辦呢?”荊軻說:“我希望能夠得到您的首級獻給秦國,秦王一定很高興,必然會熱情接見我,趁此機會我就左手拉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進他的胸膛,這樣一來,將軍的深仇就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可以雪清。將軍覺得怎樣?”樊於期脫下半邊衣服,握緊自己的手腕,上前說:“這是我日夜咬牙捶胸想做的事,今天才聽到您的教誨。”於是自刎而死。太子丹聽說後,駕車奔去,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痛哭,十分哀傷。人已經死了,也沒有辦法挽回,於是就收起樊於期的首級,用匣子封藏起來。

[原文]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爲裝遣荊坷。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爲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爲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①,取道。高漸離擊築②,荊軻和而歌,爲變徵③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慷慨羽聲④,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註釋]

①祖:指祭祀路神。②高漸離:荊軻的朋友。築:樂器名,像琴,十三絃,用竹尺擊打發音。③徵,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④羽:古代五音之一,音調激昂。

[譯文]

與此同時,太子已經預先尋到天下最鋒利的匕首,那是從趙國徐夫人手裡用一百金纔買到的。太子讓工匠用毒藥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試驗,只要流出一點兒血,那人就會立刻死去。於是太子準備行裝,送荊軻動身。燕國有個勇士叫秦武陽,十二歲就殺過人。人們都不敢正眼看他的目光。於是太子就派秦武陽做荊軻的助手。荊軻正在等待另一個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遠,遲遲沒有趕到,荊軻爲此滯留等他。過了好幾天,荊軻還沒有出發。太子嫌他耽擱,懷疑他要反悔,於是又去請求他說:“時間已經不多了,您難道不打算去了嗎?請讓我先派秦武陽去吧。”荊軻生氣了,斥責太子說:“我現在就去秦國,如果不能完成使命,就可能因爲秦武陽這小子!現在提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難測的秦國去,我之所以還不動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現在您既然嫌我耽擱了,那就訣別吧!”於是就出發了。

太子以及那些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身穿白衣,戴着白帽來爲荊軻送行。到了易水邊上,祭祀完路神,即將上路。這時,高漸離擊起了築樂,荊軻按着節拍唱起歌來,歌聲淒厲悲愴,人們聽了都流下眼淚。荊軻一邊前進一邊唱道:“風蕭蕭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復還!”接着樂聲又變做慷慨激昂的羽聲,人人都怒目圓睜,怒髮衝冠。於是荊軻登上馬車飛馳而去,始終沒有回頭。

[原文]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爲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爲內臣,比諸侯之列①,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②。秦武陽色變振恐,羣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③之,使畢④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摻其室⑤。時怨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羣臣驚愕,卒⑥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⑦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註釋]

①比諸侯之列:像其他諸侯一樣。②陛下:宮殿的臺階之下。③假借:寬恕,原諒。④畢:完成。⑤室:指劍鞘。⑥卒:通“猝”,倉猝。⑦郎中:護衛。

[譯文]

荊軻到了秦國之後,拿着價值千金的重禮,賄賂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荊軻向秦王政說:“燕王的確已經震懾於大王的威嚴,不敢興兵與大王對抗,願意率領全國的力量事奉秦國,和其他諸侯一樣編成秦國的郡縣,每年按時來秦國進貢,以便奉祀秦國先王的宗廟。但是燕王由於恐懼過度,不敢親自來把這件事告訴大王,才命令砍下樊於期的頭,獻燕國督亢的地圖,這兩種獻禮都封在木匣子之中,由燕王親手在朝廷交給使者,然後纔派使者來晉見獻給大王,現在正等待大王的命令,便隨時獻上。”

秦王政聽了十分高興,於是穿上朝服,特設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使。荊軻捧着裝有樊於期頭的匣子,而秦武陽捧着裝有督亢地圖的匣子,依次前進,到了宮殿的臺階之下。不料這時秦武陽害怕,神情不是很自然,羣臣看了都覺得很奇怪,荊軻趕緊回頭對秦武陽笑了笑,再繼續向前替秦武陽辯解說:“他是北方的野蠻粗人,從未見過天子,因此有點害怕也是情有可原的,懇請大王能夠多多諒解他這一點,以便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政對荊軻說:“你上前來把秦武陽所拿的地圖給我!”

於是荊軻就拿過地圖獻給秦王政,荊軻捧着地圖打開來看,當地圖展到盡頭,就露出匕首。這時他就左手拉着秦王政的衣袖,右手抓緊匕首猛刺秦王。秦王大驚失色,自己拉開衣袖跳起來,由於用力過猛而把袖子都拉斷了。秦王拔劍,可是劍太長拔不出來,只握着劍鞘乾着急。秦王當時驚慌失措,加上劍鞘又很緊,不能立刻拔出。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着柱子跑。羣臣也都爲這樣的情景嚇呆了,因爲事件發生得完全出乎意料,致使大家束手無策。再加上按照秦國律法,羣臣侍立殿上的,不得佩帶任何兵器,而負責守衛的的武官,又都站立在宮殿的臺階下,除非有秦王的親口詔令,否則不能攜帶武器上殿。

[原文]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①,以其所奉藥囊提②軻。秦王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爲,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③。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④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而論功賞羣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軻也。”

於是秦大怒燕,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王急,用代王嘉⑤計,殺太子丹,欲獻之秦。秦復進兵攻之。五歲而卒滅燕國⑥,而虜燕王喜,秦兼天下⑦。其後荊軻客高漸離以擊築見秦皇帝,而以築擊秦皇帝,爲燕報仇,不中而死。

[註釋]

①夏無且:人名,秦國御醫。②提:投擲。③左股:左邊的大腿。④箕踞:箕(jī),簸箕。如箕而踞靠柱上。⑤代王嘉:即公子嘉,趙國滅亡之後,公子嘉率其宗族數百人至代地,自立爲代王。⑥滅燕國:秦王政二十五年滅燕。⑦秦兼天下:秦王政二十六年,稱始皇帝。

[譯文]

正在這緊急關頭,秦王也來不及召殿下的侍衛救駕,所以才使得荊軻有機會追殺秦王。而秦王在萬分惶恐的情況下,一時也找不到適當的武器反擊荊軻,不得已竟徒手與荊軻搏鬥。幸虧這時御醫夏無且在身邊,用他所拿的藥囊攻擊荊軻。秦王正繞着柱子跑,倉皇失措之際,這時身邊侍臣才高喊:“大王,快背上劍!大王,快背上劍!”於是秦王政纔算拔出了佩劍,用劍來反擊荊軻;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負傷後倒地,但是仍用匕首投刺秦王,可惜沒有刺中,只是刺在柱子上。

秦王又用劍刺荊軻,荊軻身上被刺了八處。荊軻知道這次刺殺不可能成功了,於是便倚在柱子上冷笑,接着伸開兩腿,坐在地上大罵:“我這次失敗的原因,是想劫持你,讓你歸還我們失掉的土地,這樣一來,就可以回報太子。”侍衛上前殺死了荊軻。秦王在這一系列的刺殺中,被搞得頭暈目眩。最後,論功行賞羣臣,以及定那些有過失人的罪過,各有輕重,差別不一。而賞賜御醫夏無且黃金二百鎰,說:“無且真心愛護我,所以用藥囊投擊荊柯。”

因這件事秦王更加怨恨燕國,於是他增派兵力去攻打趙國,下令王翦的兵馬進攻燕國。十月,就攻下了燕國的首都薊門。燕王喜、太子丹都率領精兵逃到遼東。秦將李信對燕王窮追不捨,燕王迫於壓力,採納趙國代王嘉的計謀,殺了太子丹,並把首級獻給秦王。秦兵還是死命追趕,繼續攻打燕國。五年之後,終於滅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喜,於是秦國統一天下。後來,荊軻的摯友高漸離靠着擊築的機會見到秦王,又用築去攻擊秦王,想爲燕國報仇,可惜沒有擊中,被秦王殺死了。

第50章 趙策一(4)第2章 東周策(2)第91章 燕策三(1)第56章 趙策三(2)第79章 韓策二(2)第47章 趙策一(1)第80章 韓策二(3)第22章 齊策一(1)第33章 齊策六(1)第75章 韓策一(1)第54章 趙策二(4)第25章 齊策二第93章 燕策三(3)第47章 趙策一(1)第38章 楚策一(3)第18章 秦策三(2)第55章 趙策三(1)第17章 秦策三(1)第18章 秦策三(2)第21章 秦策四(3)第88章 燕策二(1)第81章 韓策三(1)第89章 燕策二(2)第13章 秦策二(2)第27章 齊策三(2)第37章 楚策一(2)第45章 楚策四(2)第28章 齊策四(1)第48章 趙策一(2)第34章 齊策六(2)第38章 楚策一(3)第17章 秦策三(1)第88章 燕策二(1)第62章 趙策三(8)第76章 韓策一(2)第37章 楚策一(2)第82章 韓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19章 秦策四(1)第90章 燕策二(3)第16章 秦策二(5)第11章 秦策(6)第37章 楚策一(2)第20章 秦策四(2)第78章 韓策二(1)第68章 魏策二(3)第24章 齊策一(3)第39章 楚策一(4)第78章 韓策二(1)第7章 秦策(2)第56章 趙策三(2)第95章 宋、衛策(2)第43章 楚策三(2)第43章 楚策三(2)第35章 齊策六(3)第19章 秦策四(1)第62章 趙策三(8)第41章 楚策二(2)第27章 齊策三(2)第86章 燕策一(3)第17章 秦策三(1)第91章 燕策三(1)第38章 楚策一(3)第39章 楚策一(4)第9章 秦策(4)第75章 韓策一(1)第16章 秦策二(5)第82章 韓策三(2)第55章 趙策三(1)第33章 齊策六(1)第44章 楚策四(1)第95章 宋、衛策(2)第73章 魏策四(2)第69章 魏策三(1)第47章 趙策一(1)第62章 趙策三(8)第57章 趙策三(3)第14章 秦策二(3)第84章 燕策一(1)第54章 趙策二(4)第32章 齊策五(2)第9章 秦策(4)第17章 秦策三(1)第11章 秦策(6)第30章 齊策四(3)第30章 齊策四(3)第78章 韓策二(1)第11章 秦策(6)第36章 楚策一(1)第42章 楚策三(1)第9章 秦策(4)第47章 趙策一(1)第5章 西周策(2)第20章 秦策四(2)第9章 秦策(4)第2章 東周策(2)第60章 趙策三(6)第14章 秦策二(3)
第50章 趙策一(4)第2章 東周策(2)第91章 燕策三(1)第56章 趙策三(2)第79章 韓策二(2)第47章 趙策一(1)第80章 韓策二(3)第22章 齊策一(1)第33章 齊策六(1)第75章 韓策一(1)第54章 趙策二(4)第25章 齊策二第93章 燕策三(3)第47章 趙策一(1)第38章 楚策一(3)第18章 秦策三(2)第55章 趙策三(1)第17章 秦策三(1)第18章 秦策三(2)第21章 秦策四(3)第88章 燕策二(1)第81章 韓策三(1)第89章 燕策二(2)第13章 秦策二(2)第27章 齊策三(2)第37章 楚策一(2)第45章 楚策四(2)第28章 齊策四(1)第48章 趙策一(2)第34章 齊策六(2)第38章 楚策一(3)第17章 秦策三(1)第88章 燕策二(1)第62章 趙策三(8)第76章 韓策一(2)第37章 楚策一(2)第82章 韓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19章 秦策四(1)第90章 燕策二(3)第16章 秦策二(5)第11章 秦策(6)第37章 楚策一(2)第20章 秦策四(2)第78章 韓策二(1)第68章 魏策二(3)第24章 齊策一(3)第39章 楚策一(4)第78章 韓策二(1)第7章 秦策(2)第56章 趙策三(2)第95章 宋、衛策(2)第43章 楚策三(2)第43章 楚策三(2)第35章 齊策六(3)第19章 秦策四(1)第62章 趙策三(8)第41章 楚策二(2)第27章 齊策三(2)第86章 燕策一(3)第17章 秦策三(1)第91章 燕策三(1)第38章 楚策一(3)第39章 楚策一(4)第9章 秦策(4)第75章 韓策一(1)第16章 秦策二(5)第82章 韓策三(2)第55章 趙策三(1)第33章 齊策六(1)第44章 楚策四(1)第95章 宋、衛策(2)第73章 魏策四(2)第69章 魏策三(1)第47章 趙策一(1)第62章 趙策三(8)第57章 趙策三(3)第14章 秦策二(3)第84章 燕策一(1)第54章 趙策二(4)第32章 齊策五(2)第9章 秦策(4)第17章 秦策三(1)第11章 秦策(6)第30章 齊策四(3)第30章 齊策四(3)第78章 韓策二(1)第11章 秦策(6)第36章 楚策一(1)第42章 楚策三(1)第9章 秦策(4)第47章 趙策一(1)第5章 西周策(2)第20章 秦策四(2)第9章 秦策(4)第2章 東周策(2)第60章 趙策三(6)第14章 秦策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