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宋、衛策(1)

齊攻宋

[原文]

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於荊①。荊王大說②,許救甚勸。臧子憂而反③。其御曰:“索救而得,有憂色,何也?”臧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於小宋而惡於大齊,此王之所憂也;而荊王說甚,必以堅我。我堅而齊弊,荊之利也。”臧子乃歸。齊王果攻,拔④宋五城而荊王不至。

[註釋]

①索:求。②說:通“悅”。③反:通“返”。④拔:攻下。

[譯文]

齊國攻打宋國,宋國派臧子向楚國求救。楚王爲此很高興,表示竭盡全力前去搭救。臧子卻憂心忡忡地返回宋國。他的車伕說:“先生,既然你的目的達到了,可您爲何面露憂愁?”臧子說:“宋國是小國,而齊國卻是大國。按照以往的道理,救援弱小的宋國而得罪強大的齊國,這是任何國君都憂慮的事,而楚王卻很高興,這一定是用假話誆騙我們,以此堅定我國與齊國作戰的信心;我國信心堅定了,齊國就會因戰爭的原因而變得疲敝,這對楚國大有好處。”臧子便回到宋國。不久,齊王果然攻打宋國,攻取了宋國的五座城邑,楚王也沒有派兵來救。

公輸般爲楚設機

[原文]

公輸般爲楚設機①,將以攻宋。墨子聞之②,百舍重趼③,往見公輸般,謂之曰:“吾自宋聞子,吾欲藉子殺人。”公輸般曰:“吾義固不殺人。”墨子曰:“聞公爲雲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義不殺人而攻國,是不殺少而殺衆。敢問攻宋何義也?”公輸般服焉,請見之王。

墨子見楚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④,鄰有弊輿⑤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樑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也?”王曰:“必爲有竊疾矣。”

墨子曰:“荊之地方⑥五千裡,宋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盈⑦之,江、漢魚鱉黿鼉⑧爲天下饒,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七樑肉之與糟糠也。荊有長鬆、文梓、楩、楠、豫樟,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惡以王吏之攻宋,爲與此同類也。”王曰:“善哉!請無攻宋。”

[註釋]

①公輸般:春秋末年魯國人,是著名的巧匠。②墨子:名翟,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始者,主張兼愛非攻。③百舍:百里一舍。④文軒:畫着彩紋的車。⑤弊輿:破舊的車。⑥方:方圓。⑦盈:充盈。⑧黿、鼉:珍稀的水生動物。

[譯文]

公輸般爲楚國製造了攻城的雲梯,打算用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之後,步行了幾千裡,腳都磨起了老趼,去見公輸般,對他說:“我在宋國就聽說你的大名,我想請你替我殺人。”公輸般回答:“我是不會隨便殺人的。”墨子說:“聽說你製造雲梯之類的攻城器械,準備用來攻打宋國。宋國何罪之有?不亂殺人卻攻打宋國,你殺的人還少嗎?請問攻打宋國有什麼理由呢?”公輸般無言以對,請墨子前去見楚惠王。

墨子見到楚惠王,對他說:“假如現在這裡有一個人,放着自己華麗的彩車不坐,卻想偷鄰居的一輛破車;放着自己刺有錦繡的衣服不穿,卻想去偷鄰居的一件粗布短襖;放着自己的米和肉不吃,卻想偷鄰居的糟糠;請問這是什麼樣的人?”楚惠王說:“必然是有偷竊病的人。”

墨子接着說:“楚國的疆域方圓五千裡,而宋國只有五百里,這就好比彩車和破車的區別。楚國的雲夢充滿了犀牛、野牛、麋鹿,而長江、漢水所出產的魚、鱉、黿、鼉更是天下聞名的多,反之宋國是一個連野雞、兔子和鯽魚都沒有的貧瘠地方,兩國相比就好比米肉和糟糠的區別。楚國有長鬆、文梓、楩、楠、豫樟等各種樹,而宋國連一棵比較結實的大樹都沒有,兩國相比就好像錦繡和粗布短襖的區別。不知大王所派出攻打宋國的人,是否就跟我所說的這個有偷竊之癖的人相似?”楚惠王說:“閣下的話很合乎情理,我就不打算攻打宋國了。”

犀首伐黃

[原文]

犀首①伐黃②,過衛,使人謂衛君③曰:“弊邑之師,過大國之郊,曾無一介之使以存之乎?敢請其罪。今黃城將下矣,已④,將移兵而造大國之城下。”衛君懼,束組⑤三百緄,黃金三百鎰,以隨使者。南文子⑥止之曰:“是勝黃城,必不敢來;不勝,亦不敢來。是勝黃城,則功大名美,內臨其倫⑦。夫在中者⑧惡臨,議其事⑨。蒙大名,挾成功,坐御以待中之議,犀首雖愚,必不爲也。是不勝黃城,破心而走歸,恐不免於罪矣!彼安敢攻衛,以重其不勝之罪哉?”果勝黃城,帥⑩師而歸,遂不敢過衛。

[註釋]

①犀首:魏臣。②黃:國名,嬴姓,在今河南黃川縣西部。③衛君:衛成侯。④已:伐黃之後。⑤組:綬帶。⑥南文子:衛臣。⑦倫,同事。⑧在中者:在國中的大臣。⑨議其事:意謂大臣們唯恐受到蔑視,就會散佈流言。⑩帥:通“率”。

[譯文]

犀首率兵攻打黃國,途徑衛國,派人對衛國國君說:“弊國兵馬路過貴國郊外,竟連一個使者也不派來慰問嗎?請問我們犯了何罪?如今黃國的城邑就要被攻下,攻下後,我們就將調兵到貴國的城下。”衛國國君害怕極了,捆紮了三百捆綬帶,準備了黃金三百鎰,讓使者帶上這些東西前去給犀首。南文子勸阻衛國國君說:“這次犀首假若在黃城取勝,一定不敢來冒犯衛國;假若失敗,更不敢來。這次犀首如果在黃城取勝,那麼他將取得很大的功勞、很好的名聲,就會居功蔑視他的同僚。在國中的大臣就也討厭他自負的嘴臉,誹謗他的行動。有了極高的名聲,擁有巨大的功勞,卻坐等國中人的非議,犀首即使再愚蠢,也必然不會這樣做。這次如果假若不能在黃城取勝,他將懷着恐懼的心理逃回魏國,回國後還會擔憂受處罰!他怎麼敢加重沒有戰勝黃國的罪過呢?”犀首果然在黃城取勝,率軍回國,竟沒敢途經衛國。

樑王伐邯鄲

[原文]

樑王伐邯鄲①,而徵師於宋。宋君使使者請於趙王曰②:“夫樑兵勁而權重,今徵師於弊邑,弊邑不從則恐危社稷,若扶樑伐趙以害趙國,則寡人不忍也,願大王之有以命弊邑。”趙王曰:“然,夫宋之不足如樑也③,寡人知之矣。弱趙以強梁,宋必不利也。則吾何以告子而可乎?”使者曰;“臣請受邊城④,徐其攻而留其日,以待下吏之有城而已。”趙王曰:“善。”宋人因遂舉兵入趙境而圍一城焉。樑王甚說曰:“宋人助我攻矣。”趙王亦說曰:“宋人止於此矣。”故兵退難解,德施於樑,而無怨於趙。故名有所加,而實有所歸。

[註釋]

①樑王:指魏惠王。②趙王:指趙成侯。③如:抵當。④請受邊城:請求允許進攻一座邊境上的城邑。

[譯文]

魏王攻打趙國的邯鄲,兵向宋國徵調兵馬。宋國國君派使者向趙王請求說:“魏隊強悍強大,現在向弊國徵調兵馬,如果弊國不給,國家就會招來兵禍,如果幫助魏國攻打趙國來損害趙國,那麼我又不於心不忍,希望大王能有合適的辦法。”趙王說:“好吧。宋國兵力不足以與魏國相抗衡,我是知道的。削弱趙國來增強魏國實力,對宋國也很不利。那麼我用怎樣的決定告訴您纔可以呢?”宋國使者說:“我請求允許宋國攻打趙國邊境上的一座城邑,慢慢攻打,多耗些日子,這樣一來,只要等待您的下屬官吏守住它,事情就解決了。”趙王說:“好。”宋國於是就派兵進入趙國邊境,圍困了一座城邑。魏王很高興說:“宋國人幫助我攻打趙國。”趙王也高興地說:“宋國人就停在這裡了。”所以在戰爭結束退兵的時候,宋國既對魏國有恩,又沒有同趙國結怨。因此宋國名望更高了,實際上又得到了好處。

謂大尹曰

[原文]

謂大尹①曰:“君②日長矣,自知政,則公無事。公不如令楚賀君之孝,則君不奪太后之事矣,則公常用宋矣。”

[註釋]

①大尹:宋卿名。②君:宋君。疑爲宋王偃,初立時年少,因此太后和大尹執政。

[譯文]

有人對大尹說:“宋君逐漸成年了,只要他能親自治理朝政,那麼您就再也沒有輔政的機會了。我看您何不先讓楚王來恭賀宋君的一片孝母之心,這樣宋君就不敢奪取太后您手裡的大權了,那麼您也能長久在宋國掌權了”

宋與楚爲兄弟

[原文]

宋與楚爲兄弟。齊攻宋,楚王①言救宋。宋因賣楚重以求講於齊,齊不聽。蘇秦爲宋謂齊相曰:“不如與之,以明宋之賣②楚重於齊也。楚怒,必絕於宋而事齊,齊、楚合,則攻宋易矣。”

[註釋]

①楚王:指楚頃襄王。②賣:賣弄。

[譯文]

宋和楚結爲兄弟之邦。齊國攻打宋國,楚王聲稱要救援宋國。宋國藉機賣弄楚國的威勢來和齊國講和,齊國不同意。蘇秦對齊國的相國說:“不妨答應與宋國講和,藉此表示宋國賣弄楚國威勢的事情。楚國一定會爲此生氣,斷絕與宋國的往來,而親近齊國,齊、楚兩國關係好了,那麼攻打宋國就容易了。”魏太子自將

[原文]

魏太子自將,過宋外黃。外黃徐子曰:“臣有百戰百勝之術,太子能聽臣乎?”太子曰:“願聞之。”客曰:“固願效之①。今太子自將攻齊,大勝並莒,則富不過有魏,而貴不益爲王。若戰不勝,則萬世無魏。此臣之百戰百勝之術也。”太子曰:“諾。請必從公之言而還。”客曰:“太子雖欲還,不得矣。彼利太子之戰攻,而欲滿其意者衆,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太子上車請還。其御曰:“將出而還,與北同②,不如遂行。”遂行,與齊人戰而死,卒不得魏。

[註釋]

①效:獻。②與北同:高誘注:“北,退走也。與退走者同罪。”

[譯文]

魏國太子親自率軍隊攻打齊國,路過宋國的外黃。外黃人徐子對魏太子說:“我有百戰百勝的計謀,太子能聽我詳細說一下嗎?”魏國太子說:“可以。”徐子說:“我的確想把這意見獻給您。現在太子親自率軍隊攻打齊國,如果取勝,佔領了莒地,那富貴的程度也比不上擁有魏國,顯貴也比不上做國君。如果敗了,您就會永世失去魏國。我認爲您不要親自率軍攻打齊國,這就是我百戰百勝的計謀。”魏國太子說:“好吧。我一定聽您的話,返回魏國好了。”徐子說:“太子即使想回去,恐怕難了。那些利用太子攻戰機會謀取好處,滿足私慾的人太多了,太子雖然想回去,恐怕一時辦不到啊。”太子登上戰車請將士們回去。他的車伕說:“將領出徵無故而還,這與戰敗逃跑沒有什麼區別,您不如繼續前進吧。”魏國太子只好帶兵前進,同齊國交戰,太子不幸戰死,終究沒有得到魏國。

宋康王之時

[原文]

宋康王之時,有雀生鸇於城之陬①。使史佔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於是滅滕,伐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②,曰:“威服天下鬼神。”罵國老諫者,爲無顏之冠以示勇,剖傴之背③,鍥朝涉之脛④,而國人大駭。齊聞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倪侯之館,遂得而死。見祥而不爲祥,反爲禍。

[註釋]

第25章 齊策二第88章 燕策二(1)第63章 魏策一(1)第48章 趙策一(2)第56章 趙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33章 齊策六(1)第92章 燕策三(2)第94章 宋、衛策(1)第8章 秦策(3)第55章 趙策三(1)第18章 秦策三(2)第83章 韓策三(3)第94章 宋、衛策(1)第47章 趙策一(1)第78章 韓策二(1)第8章 秦策(3)第73章 魏策四(2)第51章 趙策二(1)第62章 趙策三(8)第87章 燕策一(4)第29章 齊策四(2)第45章 楚策四(2)第16章 秦策二(5)第68章 魏策二(3)第5章 西周策(2)第12章 秦策二(1)第35章 齊策六(3)第85章 燕策一(2)第31章 齊策五(1)第7章 秦策(2)第2章 東周策(2)第63章 魏策一(1)第30章 齊策四(3)第95章 宋、衛策(2)第73章 魏策四(2)第46章 楚策四(3)第53章 趙策二(3)第6章 秦策(1)第57章 趙策三(3)第76章 韓策一(2)第64章 魏策一(2)第1章 東周策(1)第6章 秦策(1)第81章 韓策三(1)第41章 楚策二(2)第82章 韓策三(2)第81章 韓策三(1)第95章 宋、衛策(2)第50章 趙策一(4)第22章 齊策一(1)第49章 趙策一(3)第7章 秦策(2)第35章 齊策六(3)第61章 趙策三(7)第9章 秦策(4)第50章 趙策一(4)第10章 秦策(5)第95章 宋、衛策(2)第95章 宋、衛策(2)第87章 燕策一(4)第72章 魏策四(1)第13章 秦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88章 燕策二(1)第96章 中山策(1)第8章 秦策(3)第68章 魏策二(3)第83章 韓策三(3)第27章 齊策三(2)第88章 燕策二(1)第35章 齊策六(3)第18章 秦策三(2)第33章 齊策六(1)第5章 西周策(2)第66章 魏策二(1)第3章 東周策(3)第55章 趙策三(1)第56章 趙策三(2)第58章 趙策三(4)第77章 韓策一(3)第55章 趙策三(1)第96章 中山策(1)第23章 齊策一(2)第36章 楚策一(1)第60章 趙策三(6)第35章 齊策六(3)第56章 趙策三(2)第33章 齊策六(1)第37章 楚策一(2)第19章 秦策四(1)第93章 燕策三(3)第15章 秦策二(4)第20章 秦策四(2)第69章 魏策三(1)第83章 韓策三(3)第4章 西周策(1)第21章 秦策四(3)
第25章 齊策二第88章 燕策二(1)第63章 魏策一(1)第48章 趙策一(2)第56章 趙策三(2)第26章 齊策三(1)第33章 齊策六(1)第92章 燕策三(2)第94章 宋、衛策(1)第8章 秦策(3)第55章 趙策三(1)第18章 秦策三(2)第83章 韓策三(3)第94章 宋、衛策(1)第47章 趙策一(1)第78章 韓策二(1)第8章 秦策(3)第73章 魏策四(2)第51章 趙策二(1)第62章 趙策三(8)第87章 燕策一(4)第29章 齊策四(2)第45章 楚策四(2)第16章 秦策二(5)第68章 魏策二(3)第5章 西周策(2)第12章 秦策二(1)第35章 齊策六(3)第85章 燕策一(2)第31章 齊策五(1)第7章 秦策(2)第2章 東周策(2)第63章 魏策一(1)第30章 齊策四(3)第95章 宋、衛策(2)第73章 魏策四(2)第46章 楚策四(3)第53章 趙策二(3)第6章 秦策(1)第57章 趙策三(3)第76章 韓策一(2)第64章 魏策一(2)第1章 東周策(1)第6章 秦策(1)第81章 韓策三(1)第41章 楚策二(2)第82章 韓策三(2)第81章 韓策三(1)第95章 宋、衛策(2)第50章 趙策一(4)第22章 齊策一(1)第49章 趙策一(3)第7章 秦策(2)第35章 齊策六(3)第61章 趙策三(7)第9章 秦策(4)第50章 趙策一(4)第10章 秦策(5)第95章 宋、衛策(2)第95章 宋、衛策(2)第87章 燕策一(4)第72章 魏策四(1)第13章 秦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88章 燕策二(1)第96章 中山策(1)第8章 秦策(3)第68章 魏策二(3)第83章 韓策三(3)第27章 齊策三(2)第88章 燕策二(1)第35章 齊策六(3)第18章 秦策三(2)第33章 齊策六(1)第5章 西周策(2)第66章 魏策二(1)第3章 東周策(3)第55章 趙策三(1)第56章 趙策三(2)第58章 趙策三(4)第77章 韓策一(3)第55章 趙策三(1)第96章 中山策(1)第23章 齊策一(2)第36章 楚策一(1)第60章 趙策三(6)第35章 齊策六(3)第56章 趙策三(2)第33章 齊策六(1)第37章 楚策一(2)第19章 秦策四(1)第93章 燕策三(3)第15章 秦策二(4)第20章 秦策四(2)第69章 魏策三(1)第83章 韓策三(3)第4章 西周策(1)第21章 秦策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