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燕策三(2)

過了一些日子,樊於期將軍從秦國逃到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太傅勸告太子丹說:“您不能收留他啊。秦王如此殘暴,又對燕國一直心存怨恨,這就足以讓人膽戰心驚了,更何況聽到樊於期將軍在您這裡呢!這就如同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將要大禍臨頭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嬰再世,也無力迴天。太子您還是趕緊打發樊將軍到匈奴去,以防走漏風聲啊。請讓我到西邊去聯合三晉,到南邊去聯合齊楚,到北邊去和匈奴交好,然後就可以對付秦國了。”太子丹說:“太傅的計劃曠日持久,我心裡焦躁極了,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況且問題還不僅僅在這裡,樊將軍窮途末路,諸侯中無人願意接納他,這纔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因爲秦國的威脅,就拋棄可憐的摯友,把他打發到匈奴去呢?到了我該拼命的時候了,太傅您另想別的高招吧。”鞫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謀遠慮,勇敢沉着,您不如前去跟他謀劃一下此事。”太子丹說:“希望太傅您代爲介紹,好嗎?”鞫武說:“好吧。”於是鞫武去見田光,轉告太子的話說:“太子希望和先生一想商議國家大事。”田光說:“好的。”於是就去拜見太子。

[原文]

太子跪而逢迎,卻①行爲道,跪而拂②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③,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願交於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

太子送之至門,戒曰④:“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願足下過太子於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爲行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註釋]

①卻:後退。②拂:拂拭,擦拭。③荊軻:相傳本爲齊國的後裔,原本姓慶,遷居衛國之後改姓爲荊。④戒:姚本無“戒”字,《史記》、鮑本均有“戒”宇,從《史記》及鮑本。

[譯文]

太子丹跪立上前迎接,先後退着給田光引路,又跪在地下替田光把座位擦乾淨。田光坐下以後,見身邊沒有一個人,太子丹便離開座位,畢恭畢敬地向田光請教說:“燕、秦兩國勢不兩立,請先生多多考慮!”田光說:“據我所知:駿馬在精力旺盛的時候,一日可行千里,等到它衰老時,連劣馬都比它跑得快。如今太子聽到的是我精力旺盛的時候,卻不瞭解我也有精力耗竭的那一天。儘管如此,我仍然不敢忽略國事而辜負太子的重託,我有位名叫荊軻的好友可以擔此重任。”燕太子丹說:“那先生能不能讓我跟荊軻做個朋友呢?”田光先生說:“一切遵命!”

太子把他送到門口,告誡他說:“我告訴您的以及先生剛纔說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頭一笑,說:“好。”田光彎腰曲背地去見荊軻,對他說:“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國無人不知。如今太子聽說我精力旺盛的情況,卻不知道我的身體已大不如當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導說:‘燕、秦兩勢不兩立,希望先生盡力給出謀劃策。’我從來就沒把您當外人,於是把你舉薦給太子,希望您能去和太子見個面。”荊軻說:“遵命。”田光又說:“我聽說,忠厚老實之人的辦事,不使人產生懷疑,現在太子卻告誡我說:‘我們所講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這是太子對我不放心啊。爲人做事讓人不放心,就不是有氣節的俠客。”田光這話的意思是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接着又說:“希望您馬上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以此表明我沒有把國家大事泄漏出去。”說完就自刎身亡了。

[原文]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請田先生無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願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今秦有貪饕①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饜。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衆臨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爲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諸侯得合從。其償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荊卿留意焉。”

[註釋]

①貪饕:貪婪。常饕餮連用,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爲裝飾。

[譯文]

荊軻見到太子丹,告訴他說田光已經自殺了,以此證明他不會泄密任何機密。太子丹拜了兩拜,跪了下去,用膝蓋行走,淚流滿面,過了一會兒以後,才說:“我請田先生不要說出去的原因,是想使國家大事的謀劃能夠取得成功,現在田先生以死表明他的心意,這哪裡是我的本意呢?”荊軻坐定之後,太子丹離開坐席,叩頭說:“田先生不知我無能,使我來到您的面前,讓我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這是上天哀憐燕國,不拋棄孤弱無助的燕國。現在秦王有貪婪的野心,他的貪慾永不滿足。不掠盡天下諸侯的土地,不使四海諸侯成爲他的臣子,他不會善罷甘休的。如今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韓國的土地完全歸屬了秦國。秦國又發兵向南攻打楚國,向北逼近趙國。王翦率幾十萬軍隊,兵臨漳、鄴等地,而李信又出兵太原、雲中地區。趙國抵擋不了秦國,一定會投降稱臣,一旦趙國投降稱臣,燕國就會大禍臨頭了。燕國弱小,屢次遭受戰爭的困擾,現在估量一下,就是傾盡舉國的力量也不夠用來抵擋秦兵。諸侯們都已屈服於秦國,沒有敢同燕國合縱抗秦的了。我私下考慮,認爲如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讓他出使秦國,用重金引誘秦王,秦王貪圖利益,我們的計謀一定如願以償。假如真能脅迫秦王,使他歸還侵佔諸侯的全部土地,這好比曹沫脅迫齊桓公那樣,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失敗了,就趁機刺殺他。那樣秦國大將在外獨攬兵權,在內部又起內訌,秦國君臣就會上下不同心,於是我們趁這個機會,諸侯們就可以聯合起來,一旦諸侯們合縱抗秦,攻破秦國是勢在必得啊。這是我最大的願望,但卻不知該把這個使命託付給誰,但願荊卿能不負衆望啊。”

[原文]

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①,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然後許諾。

於是尊荊軻爲上卿,舍②上舍,太子日日造問,供太牢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久之,荊卿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荊卿曰:“微③太子言,臣願得謁④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爲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學痛於骨髓,顧⑤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爲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⑥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得今聞教。”遂自刎。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註釋]

①駑下:駑鈍無能。②舍:住。③微:指沒有。④謁:指拜謁。⑤顧:猶言但是。⑥揕(zhèn振):刺。

[譯文]

過了很長時間,荊軻才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能卑下,恐怕不能勝任這一使命。”太子丹上前叩頭,堅決請求荊軻不要推辭,然後荊軻才答應。

於是太子丹把荊軻尊爲上卿,讓他住在好的地方,太子丹還天天前去問候,供奉太牢和奇珍異寶,時常送上車馬和美女,儘量滿足荊軻的要求,使他順心滿意。過了很久荊軻還沒有要出發的意思,秦將王翦已經征服趙國,俘虜了趙王,吞併了趙國的全部土地。接着王翦又繼續進兵北侵,一直攻打到燕國的南部邊境。這時太子丹內心害怕極了,就來請求荊軻說:“秦兵在旦夕之間就要渡過易水,雖說我很想長期事奉賢卿,然而目前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了?”

荊軻說:“即使太子不來請求出發,我也要西去拜見秦王。不過如今去了卻沒有貴重的禮物,也不可能接近秦王。不過秦王曾經懸賞一千金和萬戶侯,來徵求樊將軍的首級。所以只要能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明言把這兩件重禮獻給秦王的話,秦王一定會欣然接見我,如此我才能報答太子的重託。”燕太子丹說:“樊將軍窮途末路纔來投奔我,我絕對不忍心爲了實現自己的所謂計劃,而做出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希望賢卿另想其他辦法。”

第62章 趙策三(8)第67章 魏策二(2)第5章 西周策(2)第89章 燕策二(2)第63章 魏策一(1)第39章 楚策一(4)第87章 燕策一(4)第82章 韓策三(2)第71章 魏策三(3)第64章 魏策一(2)第60章 趙策三(6)第77章 韓策一(3)第58章 趙策三(4)第42章 楚策三(1)第50章 趙策一(4)第9章 秦策(4)第93章 燕策三(3)第66章 魏策二(1)第44章 楚策四(1)第72章 魏策四(1)第76章 韓策一(2)第15章 秦策二(4)第55章 趙策三(1)第91章 燕策三(1)第10章 秦策(5)第92章 燕策三(2)第81章 韓策三(1)第66章 魏策二(1)第87章 燕策一(4)第71章 魏策三(3)第73章 魏策四(2)第75章 韓策一(1)第30章 齊策四(3)第96章 中山策(1)第43章 楚策三(2)第27章 齊策三(2)第51章 趙策二(1)第95章 宋、衛策(2)第61章 趙策三(7)第94章 宋、衛策(1)第30章 齊策四(3)第68章 魏策二(3)第77章 韓策一(3)第74章 魏策四(3)第88章 燕策二(1)第53章 趙策二(3)第47章 趙策一(1)第14章 秦策二(3)第85章 燕策一(2)第50章 趙策一(4)第73章 魏策四(2)第53章 趙策二(3)第92章 燕策三(2)第89章 燕策二(2)第77章 韓策一(3)第87章 燕策一(4)第34章 齊策六(2)第36章 楚策一(1)第60章 趙策三(6)第41章 楚策二(2)第8章 秦策(3)第65章 魏策一(3)第5章 西周策(2)第29章 齊策四(2)第75章 韓策一(1)第89章 燕策二(2)第39章 楚策一(4)第52章 趙策二(2)第25章 齊策二第85章 燕策一(2)第51章 趙策二(1)第75章 韓策一(1)第50章 趙策一(4)第66章 魏策二(1)第51章 趙策二(1)第65章 魏策一(3)第77章 韓策一(3)第48章 趙策一(2)第20章 秦策四(2)第21章 秦策四(3)第76章 韓策一(2)第51章 趙策二(1)第13章 秦策二(2)第17章 秦策三(1)第76章 韓策一(2)第88章 燕策二(1)第21章 秦策四(3)第12章 秦策二(1)第85章 燕策一(2)第52章 趙策二(2)第34章 齊策六(2)第24章 齊策一(3)第58章 趙策三(4)第15章 秦策二(4)第8章 秦策(3)第95章 宋、衛策(2)第60章 趙策三(6)第50章 趙策一(4)
第62章 趙策三(8)第67章 魏策二(2)第5章 西周策(2)第89章 燕策二(2)第63章 魏策一(1)第39章 楚策一(4)第87章 燕策一(4)第82章 韓策三(2)第71章 魏策三(3)第64章 魏策一(2)第60章 趙策三(6)第77章 韓策一(3)第58章 趙策三(4)第42章 楚策三(1)第50章 趙策一(4)第9章 秦策(4)第93章 燕策三(3)第66章 魏策二(1)第44章 楚策四(1)第72章 魏策四(1)第76章 韓策一(2)第15章 秦策二(4)第55章 趙策三(1)第91章 燕策三(1)第10章 秦策(5)第92章 燕策三(2)第81章 韓策三(1)第66章 魏策二(1)第87章 燕策一(4)第71章 魏策三(3)第73章 魏策四(2)第75章 韓策一(1)第30章 齊策四(3)第96章 中山策(1)第43章 楚策三(2)第27章 齊策三(2)第51章 趙策二(1)第95章 宋、衛策(2)第61章 趙策三(7)第94章 宋、衛策(1)第30章 齊策四(3)第68章 魏策二(3)第77章 韓策一(3)第74章 魏策四(3)第88章 燕策二(1)第53章 趙策二(3)第47章 趙策一(1)第14章 秦策二(3)第85章 燕策一(2)第50章 趙策一(4)第73章 魏策四(2)第53章 趙策二(3)第92章 燕策三(2)第89章 燕策二(2)第77章 韓策一(3)第87章 燕策一(4)第34章 齊策六(2)第36章 楚策一(1)第60章 趙策三(6)第41章 楚策二(2)第8章 秦策(3)第65章 魏策一(3)第5章 西周策(2)第29章 齊策四(2)第75章 韓策一(1)第89章 燕策二(2)第39章 楚策一(4)第52章 趙策二(2)第25章 齊策二第85章 燕策一(2)第51章 趙策二(1)第75章 韓策一(1)第50章 趙策一(4)第66章 魏策二(1)第51章 趙策二(1)第65章 魏策一(3)第77章 韓策一(3)第48章 趙策一(2)第20章 秦策四(2)第21章 秦策四(3)第76章 韓策一(2)第51章 趙策二(1)第13章 秦策二(2)第17章 秦策三(1)第76章 韓策一(2)第88章 燕策二(1)第21章 秦策四(3)第12章 秦策二(1)第85章 燕策一(2)第52章 趙策二(2)第34章 齊策六(2)第24章 齊策一(3)第58章 趙策三(4)第15章 秦策二(4)第8章 秦策(3)第95章 宋、衛策(2)第60章 趙策三(6)第50章 趙策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