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時,張獻忠一行人就沒走得那麼着急了,只是策馬小跑前行,曉行夜宿。
還在回程路上,茶餘飯後,張獻忠就和衆將領閒議王家軍當前的行動,因此,還在回信陽與隨州之間營地的路上,就已經商議好了演前的對策。
於是,王家軍就按照在回程路上就確定好了的方案,蟄伏在鄂豫邊境地區,暫不行動,因爲他們要等洪承疇和朱大典到鄭州撲了空,或者發現了闖軍蹤跡,追趕了一陣子,各自撤了軍了,這纔出來行動,要是洪承疇和朱大典的軍隊還在追殺和搜尋闖軍的過程中,他們就開始行動,就很容易把兩支官軍引來圍剿他們,所以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靜制動,麻痹官軍,讓官軍誤以爲成了氣候的義軍,就只有闖軍聯盟。
當然,在等待的期間,張獻忠也安排了每天半天操練培訓,而這次培訓的重點,就是與官軍作戰和與官軍周旋。
這樣半休息半培訓,一直等過了農曆二月間,也就是靜等了四十多天了,張獻忠就派出了若干組探子,化妝去河南中部各地和鄭州一帶,去打探戰事狀況,他不能靠估計來做決定。
探子出發以後,張獻忠先和景大山、吳剛、肖鋒商量了一下,就吩咐匠竈樁,做一百多面杏黃錦緞戰旗,上書“大西”二字,準備着打到鳳陽後再用。
到農曆三月間下旬,打探消息的各路探子都先後回來了,說正月間兩路官軍趕到鄭州撲了空,並沒找到闖軍蹤跡,尋問百姓,百姓明知道義軍朝西和朝北兩個方向開拔了,但都說不知道去哪兒了,陝西軍和山東軍就都各自回去了,一到二月間,就已經沒有戰事了。但卻聽說了另外一個消息,這就是朝廷向各地發了通令,要求嚴防闖軍,不管官府軍民人等,發現匪情,一定要及時通報。
這麼看來,鬧義軍的事情,朝廷從不知情轉到佈置全國防患了,往後就得既要進一步做好保密工作,又要虛虛實實,才能應付變化了的局面了。
於是,張獻忠召開大營將領開會,通報打探的情況,佈置當前的行動。
這一次,張獻忠把十八個大營分爲三路,第一大營到第六大營隨中軍,爲中路軍,走潢川、固始、霍丘、鳳台,到鳳陽西面的劉府鎮紮營,等待三軍到齊。第七大營到第十二大營爲北路軍,走羅山、西縣、淮濱、潁上,到鳳陽西面的劉府鎮紮營,等待三軍到齊。第十三大營到第十八大營爲南路軍,走光山、葉集、長豐、淮南,到鳳陽西面的劉府鎮紮營,等待三軍到齊。除中路軍由張獻忠本人總協調外,南、北兩路大軍,仍然像以前那樣,推舉一個將領擔任臨時總協調。
這一次,按張獻忠的要求,三路大軍還是拉網式推進,到達鳳陽以前,還是採用以往的突襲式打法攻城掠地,並誅殺鄉里富惡,特別要殺滅那些可能去報信的官府人員和富人,就是說,因形勢變化了,這一次要擴大誅滅富人的範圍,因爲除了官府外,最有可能去報信的,就是富人了。
這一次,仍然有些縣是以前剿滅過縣衙和里正富惡的,但一路還是拉網式再次清剿了一輪。至於以前沒有清剿的,各類縣官府官,各類富惡,包括有的城池駐的戍軍,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大同小異,無論貪官的招數,還是突襲的方式,都與以往突襲過的那麼多縣府的類型差不多,或者說大同小異,所以,這一次分三路朝着鳳陽而去,沿途殺府滅縣,收降殲滅戍軍,就略過了。
到了農曆五月間的中旬,三路大軍都來到了鳳陽西面的劉府鎮。
因爲一路不斷有巨量繳獲,義軍的糧草又豐厚起來了,所以義軍從匠竈樁拿出錢糧來,給駐地周圍每個百姓分了三十斤糧,一兩銀子,百姓對義軍的封鎖消息,就十分配合。
三軍到齊後,仍然派了多組探子和將領,分別去三處目標打探和踩點,雖然這次不是暗襲,但還是要做到心中有底,不能打盲目仗。
五月十四這天,按照張獻忠的佈置,各路大軍一律不用原來的軍旗,換上了“大西”旗幟,寅時出發,要在天亮之前突然出現在懷遠縣城、鳳陽府城和朱氏皇陵,發動突然進攻。
因爲事先探得了懷遠縣只有縣衙和一般縣城的富豪人家的武功力量,而鳳陽府竟然有駐有重兵守衛,兵力有整整一個都司,兩萬多人!而且都司總兵還不是外姓人,是朱家人,叫朱國正!可見,歷代皇帝對朱家祖墳是何等的重視啊!鳳陽的知府叫顏容暄,他是不是皇親國戚,倒沒有打探到,但能派來當鳳陽府的府尹,至少也是有朱家人資格的,或者朱家人特別信任的。這個都司,轄有五個衛所,都司指揮所在鳳陽城內,五個衛所兩萬多大軍的軍營,設在城外東面的當年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古剎和朱家皇陵附近,同時鎮守鳳陽府和皇陵。
既然鳳陽有這麼多駐軍,張獻忠這一次的安排,雖然是一大早突襲,但戰鬥到底是在白天進行,爲了不讓自己的軍士過多傷亡,張獻忠與景大山、吳剛和肖鋒反覆商量後,決定來個“全面封鎖,中間開花”打法。
這次預謀已久的行動,十八個大營都有任務。
營地、中軍匠竈樁和各大營的匠竈樁,都由各自的守禦大隊負責防守,十八個大營全部出動參加行動,第一、第二兩個大營,去拿下懷遠縣城,但這次不清剿鄉里,好等里正之類沾官兒的富人去向上頭報信。當然兩個大營,要抵官軍四個衛所,差不多相當於鳳陽的駐軍了,這麼多軍隊去踏平一個沒有駐軍的縣城,又是突發進攻,那勢頭就不消說了!第三、第四、第五三個大營,就去拿下鳳陽府城,這是三個大營對付一個與縣城差不多的府城,只是城裡有都司指揮所和一個千戶所,而且聽說都司指揮使朱國正武功特別高,所以張獻忠、景大山、吳剛和肖鋒就參加拿下府城的行動。第六、第七兩個大營,就先包圍皇陵和龍興寺,等到把朱國正部殺滅至尾聲時,就開始徹底毀滅皇陵,但對龍興寺,則把改成了皇覺寺的部分,也就是有關朱元璋在此修行的建築和牌位等東西毀掉,並不完全搗毀龍興寺。從第八大營起,共十一個大營,全部都包圍並消滅朱國正部,因爲朱國正部相當於禁衛軍一類皇家軍隊,不可能把他們當中的任何人收降到義軍裡來,因而要全部殺掉!
但是,這十一個大營,總共有約十三萬人,去殺兩萬多人,怎麼擠得下?打起來怎麼發揮得開?
這就是張獻忠用兵的無法之法,無規之規了。他把十一個大營的小隊校尉以上包括大營將領在內的全部將校一千三百八十人,組成“中心開花突襲隊”,專門進入官軍陣營殺人,用將來殺兵!並且事先約定,但凡遇到武功高強的將領,要麼由頂級高手去應對,要麼兩人三人去共殺一人,反正平均一個將校只能攤到二十來個士兵來殺,不經殺的,高手殺軍士,那還不就是大人打嬰兒嗎?
那麼十幾萬軍士又幹啥呢?張獻忠並不知道“田忌賽馬”一類典故,也無從借鑑,但他把某些想法一提出來,景大山、吳剛和肖鋒等人就覺得可行,有時還覺得特別好。這次吃掉官軍,張獻忠可決不會拿軍士的性命去消耗、去疲勞官軍,將領們最後才以逸待勞出馬參戰,而是這十幾萬軍隊,都由各樁卒尉帶領,把軍營團團層層圍住,武功好的在前,弓箭手在前,但只守着,並不向戰陣衝殺,任由將校們在裡面殺,要是有人逃跑,就用箭射,跑攏了就屠殺,直到包圍圈裡的明軍被盡殺爲止。
說起來也是天意,義軍剛出發時,天空都還很明亮,月亮雖然落下去了,薄雲之間卻還看得見星星,地面光線並不是很暗。但是,當幾處目標的軍隊即將走攏目標時,天上就全暗了下來,竟然啥都看不到了,很快,地面也起了濃霧,十步開外就看不清人,這可爲義軍進城和包圍軍營,提供了天然掩護啊!
濃霧之中,懷遠和鳳陽兩城都被義軍團團包圍了城池,官軍和官府全都一點都不知道,而且兩城各自的四道城門,都被義軍肅清了城樓上的守哨,從裡面打開了城門,放下了吊橋,義軍從四門進到了城裡,圍住了府衙、縣衙、顏府等等打探踩點後確定屠滅的所有包圍目標,城裡面還圍住了朱國正的都司府和軍營,因爲霧太濃,而時間又是起牀之前的這一會兒,被圍的人,統統都還矇在鼓裡,正在慢條細理得起牀穿衣,有的還在賴牀睡懶覺!
皇陵和皇覺寺就不消說了,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只等霧一散開,就好根據軍營這邊的進展,動手毀陵了。
城外的軍營這邊,事先做計劃時,哪裡會想到天老爺會來掩護義軍行動呢?開始還是計劃從遠遠的距離佈置包圍,形成包圍圈後,等中心開始“開花”了,再收縮包圍圈的,那曾想,義軍要來踏平朱家祖墳,上天就來下霧掩護義軍的行動,當時的義舉將士好些人都在悄聲議論,說這真是應驗了朱明王朝氣數將盡,老天都要幫助義軍來挖掉朱家的祖墳,斷了朱家的運根了!
所以,有了濃霧的掩護,包圍明軍軍營的十幾萬義軍,就不必走太遠了,直接就完成了預定的包圍。
當然,這一千三百八十人組成的中心開花突襲隊的將校,也不是集中到某一處的,而是分佈在包圍圈的內圈邊沿上,也就是一會兒朝軍營發起突襲的最前沿。
按原計劃,在天亮前完成包圍,一開亮口,能看得清物事了,就開是行動,就不必用響箭發號令了,但起了濃霧,自然就是當霧氣散到能看清敵我了,就開始行動。
於是,懷遠鳳陽,城內城外,多處目標,在濃霧中完成了包圍,就都在靜悄悄地等候散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