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收拾妥當,戚繼光命人牽過一匹馬來交給李悠,和他並肩向台州的方向行去,戚繼光絲毫沒有懷疑他會是倭寇的奸細,且不說身份文書沒有絲毫破綻,就憑着震天弓和那把唐刀,倭寇之中也絕對拿不出這樣的寶物來,就算是有也絕對捨不得交給一名奸細。
只是戚繼光對如何安排李悠還有些爲難,給得高了怕軍中的老人不服,給得低了又擔心李悠心生不滿,只好直接問道,“文陽不知想在我軍中擔任何職?”
“晚生一切聽從戚將軍安排。”李悠應道,反正以自己的能力,戚繼光也不會給他太低的職位,戚繼光可不是那般無識人之明的庸才。
“這......”戚繼光略一遲疑,果斷地說道,“戚某現在有三個職位可供文陽挑選,第一眼下軍中尚缺一名贊畫軍務的幕僚,負責爲本將出謀劃策;其二文陽想必在數術上也有造詣,可爲我軍中管理錢糧;其三,文陽的箭術出神入化,可教授弓箭手修習箭術。”
在戚繼光的猜測中,李悠應該是勳貴之家的後人,既然爲培養李悠如此捨得本錢,又怎麼會不尋找名師教授他算術,故而他沒有問就給出了第二項選擇;至於第三項戚繼光有些遲疑,在他看來李悠的箭術肯定是家傳絕學,乃是他們家創立功績的立身之本,自己這般貿然請他傳授給軍中的士兵實屬冒昧,可是現在他軍務繁忙,沒辦法親自給弓箭手們傳授箭術,而弓箭手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所以他忍不住還是將這個想法說了出來,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若是李悠一會兒拒絕自己就果斷道歉。
聽戚繼光說完李悠也細細琢磨起來,第一項被他直接排除,開什麼玩笑,給戚繼光這樣的名將出謀劃策,自己水平還遠遠不夠啊;而管理錢糧對於一般文人來說可是求之不得的好差事,帶可以趁着這個機會發財,只是對李悠卻全無吸引力,且不說戚繼光軍中的研祥軍閥,就是自己手頭還存着賀蘭進明多年搜刮的財富呢,這些錢估計比戚繼光好幾年的軍餉都要多,所以同樣排除。
至於傳授箭術,李悠身爲後世來人絕無如今大明各大將門之中那些將秘訣看得死死地習慣,能讓戚家軍的戰鬥力略有提升,多殺一些倭寇對他來說是極其樂見其成的事情,當然願意爲此出一把力;同時戚家軍身爲華夏曆史上少有的常勝不敗的軍隊,當了他們的教頭自然有時間觀察這支強軍是如何訓練而成的,這對李悠日後同樣大有好處。
“晚生願意爲戚將軍的手下傳授箭術。”稍一思索,李悠就果斷的選擇了第三項,成爲戚家軍的箭術教頭。
“哦?”這個選擇讓戚繼光吃了一驚,在他看來或許李悠會對贊畫軍務更加感興趣,畢竟那個年輕人沒有指點江山的慾望,第三項卻是他認爲李悠最不可能做出的選擇,不過這卻是讓他最爲高興的選擇,稍一愣神就連忙提醒道,“此事非同小可,文陽還是需先問過家中長輩再做決定吧?”
“我的箭術並非家傳,而若是傳授我箭術的那位前輩知道他的箭術將用於和異族作戰的戰場,必定會欣然應允。”李廣既然對於匈奴作戰如此熱衷,那麼也一定會支持李悠將他的箭術傳授給這些將和倭寇、北虜以及建奴作戰的戚家軍吧?
“如此多謝文陽了,戚某在箭術上也略有心得,咱們不妨交流一二。”說罷戚繼光就興致勃勃的說起了自己在箭術上的見解,說到興起之時還取下自己的弓箭給李悠演示一二;李悠也耐心的聽着戚繼光的解說,並時不時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兩種不同的箭術在此刻得到充分的交流,這一路上倆人都覺得受益匪淺。
而剛到台州城,李悠就收穫了一個好消息,虎符的提示音忽然響起,“戚繼光曾在龍山之戰連發三矢,射死三名倭寇,以一人之力扭轉戰局,箭術造詣極深,宿主與名射手戚繼光交流箭術,獲益匪淺,技能‘射虎’升到二級,臨戰時有20%的機率射出暴擊一擊致命!暴擊冷卻時間爲十二個時辰!可升級!武力值AA2。”
進入台州城中,戚繼光先帶着李悠去軍營和他的親信屬下會面,給他們做了個互相介紹,這些人多爲義烏人,看來其戚家軍主要從義烏礦工中選兵的傳言並非虛構;在這些人裡李悠也聽到了幾個似曾相識的名字。
比如在壬辰倭亂中攻入平壤、大敗日本名將小西行長的吳惟忠,比如統領浙兵五千,恢復朝鮮善山、王京、平壤等處的葉邦榮,比如日後積累功勳成爲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的朱文達等人,他們的名字雖然沒有岳飛手下的岳雲、張憲、楊再興那般響亮,卻也是不輸於前者的好漢子,李悠一一拱手見禮。
在這個文貴武賤的時代,年紀輕輕就考上秀才,前途一片光明的李悠能對他們見禮,大大的贏得了他們的好感,只是他們仍然對戚繼光將箭術教頭一職交給李悠略有懷疑,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向李悠這般的文人,無論是贊畫軍務還是統管錢糧都沒有問題,只是這箭術一道恐非其所長啊。
他們自動忽視了李悠身後那把造型獨特的長弓和腰間所佩的唐刀,在他們看來或許這些不過是文人的附庸風雅罷了。
他們這些小心思自然瞞不過戚繼光,他並未當場反駁,反而呵呵笑着對李悠說道,“聞言,今日剛好有空,不妨和我一同去校場上比試箭術?”
“方纔射殺倭寇,戚將軍似乎比晚生多殺一人,應當是晚生輸了,不過晚生依舊有些心有不甘,既然戚將軍有請,那麼晚生就不推辭了。”李悠知道戚繼光是想幫助自己立威,感激的答應下來。
片刻之後,衆人來到了校場之上,李悠和戚繼光的箭術比試馬上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