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朝果斷的處置了這場動亂,讓那些試圖利用這些年輕人的熱血來對抗新朝新政的舊勢力偷雞不成蝕把米,通過對他們的打壓,嘉朝再次削弱了世家豪門、舊官僚對朝堂的影響,許多有利於民生的新舉措逐漸得以施展,而抄沒他們家產所得的財富和土地也可以用來安置更多的流民,嘉朝境內日漸恢復平穩。
而那些心裡仍舊有牢騷的讀書人看到那些倒黴鬼被剝奪了三代科舉資格之後也不敢再出言反對朝廷的科舉政策了,因爲就算他們自己沒了科舉當官的希望,自己的後代還是要走上這條路的,切不可因爲一己之私而耽誤了整個家族的前途,就算是有少數頑固不化的傢伙,也被他們的族人趕緊帶回家去嚴加看管起來。
隨後嘉朝的第一次科舉得以順利進行,一批批着實有幹才的新科進士們被充實到朝堂之中,待他們完成最基礎的培訓之後就將進入朝廷的各個部門、分散嘉朝各地,用全新的面貌來改變這個世界。
“此次多虧姚大師和司馬先生提前發現了這些人的陰謀,並且做出妥善安排,如若不然這新朝的第一次科舉恐怕就要出亂子了。”待一切平穩過後,李悠再次嘉獎了姚廣孝和司馬錯等在這次事件中發揮了極大作用的臣子們。
“陛下,新朝方立,推出的種種政策對那些舊有的大地主、世家豪門多有不利,他們出來反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次藉着科舉攛掇讀書人鬧事只不過是開始罷了,以後還少不了有和他們較量的機會。”姚廣孝卻並沒有過多欣喜,出言提醒道。
“嗯,此時朕早就清楚了。”對於這樣的事情李悠絲毫也不感到意外,如果不是世家豪門在北虜入寇和袁章攻入河南道的過程中損失了半數力量,他將要面對的反擊還會更加嚴重,而且自古至今那次社會變革不是經歷了血風腥雨才能成功的?從商鞅變法到太祖立國莫不如是,而他所建立的嘉朝可不打算像大魏一樣繼續成爲地主階級統治百姓的工具,而是要讓這個國家進行工業化的變革,所以當然要面對這些人的反抗。
“此事還只是開始,如今要丈量天下田產,重新覈對丁口田畝,這方纔是要他們命的手段,將來要遇到的反撲恐怕只會更厲害。”李悠鄭重的說道,大魏經過數百年的變遷,隱匿田畝、丁口的不計其數,各地豪紳紛紛通過各種手段來掩飾自己掌握的田畝和人口,逃避應該承擔的稅賦,這讓他們各個吃的膘肥體壯,大魏卻因此而日漸衰弱,到了嘉朝卻不容許他們繼續這麼做。
所以李悠拿出了官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的手段,想要藉着這個天下動盪方定、豪紳實力衰弱的機會將天下土地和丁口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如若不然等過幾年他們重新緩過勁來的時候再想實施可就更難了。
“關於如何應對各地豪紳的反對,臣等已有定算,只要嘉州軍還握在陛下手中,這些人就翻不起波浪來。”姚廣孝也是殺心甚重之人,他並不會因爲這些豪紳的反對而感到害怕,但是另一個掌握有大量土地的勢力他卻還沒有想好該如何處置,“如今仍有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各地的宮觀廟宇手中,這些土地按照大魏的律法也是不用繳納賦稅的,此事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這些被宮觀廟宇所佔據的土地中,有朝廷賞賜的,有信徒捐獻的,當然更多的還是他們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強取豪奪來的,這些宮觀廟宇依靠地租將自己的廟宇修得富麗堂皇,而他們的佃戶卻是飢寒交迫,也不知道這些人口中的慈悲到底到那裡去了。
可是要動他們卻也不那麼容易,一來如今鬼神之說盛行,人們對宮觀廟宇縱使心存幾分敬畏;二來這些人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往往能夠煽動那些窮苦百姓來維護他們的利益,這些也讓朝廷一時不好應對。
“朕平日裡倒是很少和這些地方打交道。”雖說姚廣孝乃是僧人,可他平日裡和李悠等人在一起的時候還是談論政務居多,很少聊這些事情,“既然姚大師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不如先去找幾處宮觀廟宇看看再說吧!”
如今李悠已經是皇帝了,要想出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直到三日後才準備妥當,他和姚廣孝等人帶着衆多護衛浩浩蕩蕩的來到了京城香火最爲旺盛的大相國寺外面。
但見大相國寺佔地面積極廣,佛殿僧舍連綿不絕,放眼望去不下上千間之多,丹朱抹牆、琉璃作瓦、檀木爲樑毫不奢華,就算以李悠出身之豪富看到眼前此景也是大爲咂舌,而且近些年來京城連遭兵火,但這大相國寺就好像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一般。
“陛下,漠北諸部也多有信奉佛祖之輩,所以他們在入城之後並未對着大相國寺進行燒殺搶掠,大相國寺也藉此保護了不少百姓,倒也算積攢了不少功德。”姚廣孝解釋道。
如此說來這些人也並非全無用處,昔日歐洲在大航海時代利用傳教士的經驗還是可以學習的麼,或許也可以讓這些人去漠北、去河東道傳播信仰,軟化那些蠻夷的抵抗?
一邊想着這些,以便進入寺內,而大相國寺的方丈早已得到消息,叩見李悠之後緊隨在他向李悠介紹着寺中的種種典故,不多時一行人就來到了正殿之中。
看着大雄寶殿上那尊高達數丈、通體鎏金的佛祖雕像,李悠忍不住嘆息,這麼多的銀子用到這地方似乎太過浪費了啊。
忽然他心念一動,看着方丈笑吟吟的問道,“方丈,你說朕到了佛祖面前,究竟是該拜還是不拜啊?”
方丈頓時愣住了,額頭滿是密密麻麻的汗珠,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纔好,好在這時他身後一名眉清目秀的僧人出來解圍了,“陛下,現世佛不拜未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