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

〖破六甲金人陷汴京~擄二帝北宋大終結〗

詩曰:

兩宋江河如血流,英雄層出不曾窮。

將軍鐵馬飛山嶽,壯士戈戟燦霓虹。

北國狼人縱鷹隼,南朝虎夫礪刀槍。

天下榮辱興衰事,史公秉筆細聲明。

話說老种師道死後,天子仍忌譚稹,乃令聶昌籍沒譚稹家財。此時西夏趁亂攻陷懷德軍,知軍劉銼、通判杜詡世戰死。

再說磁州知州姓宗名澤,字汝霖,浙江婺州義烏人,此時已六十六歲。宗澤出生之時,母劉氏夢天空雷電大震,光燭其身,翌日而生宗澤。

宗澤自幼豪爽有大志,沉毅懂兵法,後爲進士出身,又屢調大名館陶縣尉、衢州龍遊、晉州趙城縣令、萊州掖縣知縣、登州通判。

後朝廷遣使由登州出海上,同女真約“海上之盟”,謀求夾攻契丹,宗澤與人言道:“天下自是多事矣。”由是以病退居東陽縣,結廬山谷之間,著書欲要終老。直至靖康,由中丞陳過庭等人舉薦,假宗正少卿,充和議使,出使金國。

宗澤與人說道:“此行不生還矣。”有人問其故,宗澤回道:“敵能悔過退師固善,否則安能屈節北庭以辱君命乎。”議者謂宗澤剛方不屈,恐害和議,天子乃不遣宗澤,命爲磁州知州、加封河北義兵都總管。金軍攻破真定,引兵南取慶源,自李固渡渡河,恐宗澤躡後襲擊,斡離不遣數千騎攻打磁州,宗澤披甲登城,令壯士用神臂弓將金軍射退,開門縱擊,斬首數百人,所獲羊馬金帛,盡賞軍士。

一日,宗澤正在修葺城牆,親隨報說康王出使金軍,一行人等路過磁州,已至城下。

宗澤叫聲:“快隨我出城迎迓。”乃引從者數十人出城迎謁康王。

康王見了宗澤,翻身下馬,笑道:“多時不見,公仍風采依舊。”

宗澤亦笑道:“不敢,千歲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乃上前見禮。

康王伸手扶住道:“公舊在京城,多蒙教誨,猶如我師,怎敢受此大禮。”宗澤乃邀康王與馮澥等人同入磁州府衙,命人擺酒接風。

酒過三巡,宗澤問康王道:“殿下此次何往?”

康王道:“金人使人來朝,必使親王赴其軍中,方欲講和。故而奉皇兄御旨,出使金軍,斡旋休兵之事。”

宗澤捻鬚熟思良久,與康王道:“肅王趙樞一去金營不歸,今敵又詭辭以致大王,願停止勿行,否則恐禍及於身。”

馮澥一旁冷笑道:“你懂什麼?此乃陛下旨意,誰敢違佞。”

康王道:“話休如此說,我與宗知州乃忘年之交,公明言相告,必不害我。”席散後,康王遂回相州,宗澤出城相送,馮澥不敢阻礙康王,只得回了朝廷,報之天子。

卻說天子忽聽康王未到金營便就退回,甚是惱火,罪責馮澥,將其罷免。

數日後,天子升坐早朝,集京中百官議論敵情,百官面面相覷,不發一語。天子怒道:“爾等平日,口快舌長,牙尖嘴利,今日怎都沒了言語?想那金人長驅直入,朕不求卿等身臨沙場,衝鋒陷陣,只願出個良謀,退去那夥韃子,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右建議大夫範宗尹字覺民,出班說道:“王雲使北還京,言金人必欲得三鎮,依微臣之見,不如棄三鎮與金人,金人知足,必不南犯。”

唐恪、耿南仲、聶昌皆出班道:“臣等附議。”

開封士曹趙鼎聞聽此言,出班大喝範宗尹等人道:“祖宗之地絕不與人,庸才何敢發此議論!”

這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四歲父死,由母親樊氏教育成人,通經史百家之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後累官爲河南洛陽令,宰相吳敏知其才能,擢爲開封士曹,爲人剛正不阿,今日聽範宗尹之言,難抑心頭怒火,因而出班大罵。

中書侍郎何慄亦道:“三鎮,國之根本,奈何一旦棄之。況金人變詐罔測,安能保必信?割地亦來,不割亦來。河北之民,皆吾赤子。棄地則並其民棄之,豈爲父母意哉?”

天子道:“朕決意不再割三鎮,範宗尹竟敢議割祖宗基業,且歸家反省,無宣不得入朝。”乃罷範宗尹。

未過數日,忽報金國右副元帥斡離不軍已至黃河外,天子急令宣撫副使折彥質領兵十二萬拒敵。

折彥質字仲古,別號介之。祖居雲中,折家第七代名將,乃折可適之子,已四十六歲,文武雙全,有勇擅謀。今日得令,匆忙整軍出征。

折彥質於路行軍,探馬報說斡離不正攻魏縣。折彥質與衆將道:“魏縣在內黃北,乃大名府重地之一,萬不可失。”而令兵馬急行,渡河北上,來救魏縣。

折彥質北救大名途中,斡離不已破魏縣,留諸將奔睹、那野、賽剌、臺實、當海、忽魯、雛鶻失、阿里刮分出大名府。令諸軍渡河,攻降臨河縣、大名縣,又破德清軍、開德府。斡離不再命大將阿里刮引精騎三千先趨汴梁。

折彥質剛渡黃河,已知阿里刮軍到,猝不及防,急使前軍六千人迎戰,阿里刮軍來勢甚猛,兩軍交戰,宋軍既潰,折彥質無奈,只得回軍黃河南岸紮營。斡離不知宋軍不堪一擊,攻取胙城,令諸將分渡黃河。

卻說天子已盡知戰況,覆命刑部尚書王雲隨康王趙構再次出使斡離不軍,許割河北三鎮,奉袞冕、車輅,尊金國狼主爲皇叔。康王行至磁州,州人多恨和議,擊殺王雲,迫使康王復還相州。

此時金軍已悉數渡河,折彥質兵潰,提刑許高亦兵敗洛口,樞密院李回以萬騎防守黃河,衆潰而歸。斡離不命楊天吉、王汭、孛堇撒離栂入汴京言於宋少帝,欲盡得河北之地。京師戒嚴。

卻說汴京城內有一破落戶,姓郭名京,充任禁卒,自在軍中聚衆妖言:“曾拜林靈素爲師,學得道法,能喚神鬼六甲之兵,可擒金國二帥,使金人有來無回。”同知樞密院孫傅得知,親到龍衛軍中尋之,並告知天子,天子半信半疑,因道君皇帝做主,拜郭京爲成忠郎,賜金帛數萬,選六甲正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屯於天靖寺,日夜操演,以御金寇,許退敵之日,封以重賞。又命耿南仲使斡離不軍,聶昌使粘罕軍,許畫黃河爲界,欲使金國退兵。

斡離不併未應允,率完顏闍母、完顏昌、劉彥宗兵,共八萬人馬,直扣汴京北城下,駐軍劉家寺。天子暗中遣人持臘書出城召兵,又約康王及河北守將來援,多爲斡離不邏兵所獲。斡離不大怒,令完顏兀朮攻打通津門,御營平寇前將軍範瓊出兵焚金軍營寨,斡離不選五千勁勇之夫,令當海、忽魯、雛鶻失統領將範瓊擊敗,宋軍遂閉門不出。

再說粘罕自破太原,分遣大將撒剌荅奪天井關,破宋兵萬人,攻河陽城;令左右副將完顏希尹、完顏婁室五萬軍南渡黃河,西趨洛陽,封鎖潼關,以絕大宋西軍向東勤王之路。粘罕自提大軍八萬降平陽府、威勝軍,克隆德府,攻澤州,知州高世由歸降粘罕。粘罕又攻懷州,知州霍安國不降,懷州城破,粘罕殺知州霍安國、通判林淵、鈐轄張彭年、都監趙士詝、張諶等人。

粘罕已得懷州,與左右漢人謀士高慶裔、時立愛道:“前次南征,斡離不先我一步,今番不可落後。”

時立愛道:“若取汴京,應先破潁昌府,使汴梁無援,方可。”粘罕聽之,親率大軍渡河,分兵取潁昌,自引軍往汴京與斡離不會兵。

卻說南道總管張叔夜與子張伯奮、張仲熊率兵一萬三千勤王,在潁昌府與粘罕軍相遇,大小十八戰,互有勝負。拼死突入汴京,至玉津園,天子甚喜,以張叔夜爲延康殿學士。天子知粘罕由西路而來,更是驚懼,令劉韐爲四壁防禦使,尚書右丞孫傅爲守禦使。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初一,斡離不軍攻善利門,宋統制姚仲友領兵抗敵。此時劉韐坐棄軍,降五官,管宮祠。朱伯友棄鄭州獲罪,降三官罷免。西道都總管王襄因懼粘罕,棄西京洛陽而逃。燕瑛也欲棄河陽,被亂兵所殺。河東諸郡,或降或破殆盡。京城東壁守禦官辛亢宗因抗敵不利,被都民所殺。

內外憂患之際,粘罕已引大軍至汴梁南城下,旌旗遮天蔽日,在青城紮下連營。次日,雨雪交作,天子披甲登城,以御膳賞賜士卒,人皆感激流涕。斡離不屢攻城門,張叔夜數戰有功。天子至安上門召見張叔夜,命爲資政殿學士。

初五,東道都總管胡直孺與金軍戰不利,被金軍所擒,金軍順勢攻陷拱州。初七斡離不復攻京城,殿前副都指揮使王宗濋與統制官高師旦大戰金軍城下,高師旦力戰而死,王宗濋敗退回城。天子令張叔夜籤樞密院事。金軍又攻宣化門,姚仲友御之。後粘罕又遣將攻京城南壁,張叔夜、範瓊分兵襲之,遙見金兵懼而奔還,士卒自相蹈藉,溺隍死者千餘。至此月中旬,金軍已攻陷亳州。諸道勤王兵不至,京中守兵只三萬餘人,金軍攻城甚急。

天子退避正殿,遣馮澥、曹輔,及宗室趙仲溫等人至斡離不軍中請和。又命康王趙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陳遘爲兵馬元帥,宗澤、汪伯彥爲左右副元帥,從速領兵入衛京師。

卻說斡離不一面使人入京議和,必要親王出盟。一面又加緊攻打通津、宣化門。範瓊領兵千餘出戰,渡河冰裂,溺死五百餘人,自是士氣受挫,兵無鬥志。

此月下旬,朔風大起,大雨雪一日夜不止。斡離不復使劉晏前來議和,催促親王、宰相出盟金營,天子使劉晏居於都亭驛館。

天子心中愁悶之時,改孫傅爲同知樞密院,並問其計,孫傅進言道:“陛下何忘郭京?”

天子恍然大悟道:“速命郭京見朕。”孫傅乃引郭京來見。

天子急問道:“卿六甲兵如何?”

郭京道:“臣有‘六丁力士’、‘天關大將’、‘北斗神兵’,非至危急,吾師不出。”

天子道:“事已危急,卿可盡力。”乃命出戰。郭京至城頭,見金兵勢大,僞言不至危急,不肯出兵。何慄催之再三,郭京令大開宣化門,使守城軍士盡出,自與張叔夜坐於城樓觀戰。

斡離不正欲攻城之際,忽見宣化門大開,只見門內涌出數千披髮跣足之人,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身着奇裝異服,斡離不甚是詫異,乃問兀朮說道:“此爲何故?”

兀朮張口結舌,呆視宋軍回道:“未有所見。”

斡離不見宋軍詭異,急命當海、忽魯等將,分兵四翼,鼓譟而前,郭京六甲正兵,一敗塗地,皆墮於護龍河內,填屍皆滿,張叔夜令城門急閉,杜絕金人入城,又責郭京道:“怎不濟事?”

郭京怕欺君被誅,慌忙答道:“將軍休怒,須郭某自下城作法,方能破敵。”乃下城引餘衆向南逃遁。

張叔夜見郭京一去不回,知已上當,只得親持戈戟,引兵防敵。

斡離不見一戰殺的宋軍人仰馬翻,命衆將全力攻城,金兵登城,衆皆披靡。銀術可又焚南薫各門,統制姚仲友戰死亂兵之中,宦官黃經國赴火而死,統制官何慶言、陳克禮、中書舍人高振力戰,與其家人皆被害。宋兵衛士憤怒,入都亭驛執殺金使劉晏。

汴梁外城陷落,天子奉迎道君皇帝、寧德皇后入居延福宮,使何矯與濟王趙栩出使金軍。

何矯、趙栩去後,天子捶胸痛哭悔道:“前番金軍退兵,种師道曾勸朕,金軍半渡黃河擊之,並言:‘異日必爲國患。’朕不用种師道言,已至於此。”

再說粘罕見了趙栩、何矯,當先說道:“爾等可爲和議而來?”

濟王趙栩回道:“卻爲和議而來。”

粘罕喝道:“爾等不必枉費口舌,汝朝數十萬兵馬在河北被我一舉擊潰,連下州縣數十座,今已攻破汴京外城四壁,何苦自討沒趣!”

高慶裔見說,與粘罕附耳抵言數語,粘罕轉臉笑道:“自古以來,便有南北之別,今之所議,唯割地耳。爾等如要和議,當將出誠意來,今使老皇帝到我軍中,方見真心,若是不肯,一切免談。”令濟王趙栩、何矯回朝傳話。

何矯回朝,將粘罕之言盡皆說了,天子道:“上皇驚擾而疾,必欲之出,朕當親往。”時三日大雪方止,日赤如火無光。月末天子移駕青城。

十二月初,天子回京,見金軍大索金帛,遣陳過庭、劉韐出使金營割兩河地。中旬,定京師米價,勸富戶出糧濟民。下旬,京師困苦、天寒大雪,不得已,縱百姓伐紫筠館花木爲薪柴取暖。

當是時,康王趙構已開大元帥府於相州,有兵萬人,分爲五軍,命武顯大夫陳淬都統制軍馬。閣門祗候侯章齎蠟書至自京師,詔康王盡發河北兵,命守臣自將。康王乃下令諸郡守與諸將,履冰渡河,趨兵大名府。

宗澤以二千人先諸軍至,知信德府守臣樑揚祖以萬人繼至,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皆在麾下,兵威稍振。康王問將於張俊,俊以楊沂中對。召見,賜袍帶。

楊沂中字正甫,魁梧沈鷙,少警敏,誦書數百言,力能絕人。慨然語人道:“大丈夫當以武功取富貴,焉用俯首爲腐儒哉!”於是學孫、吳法,善射騎。宣和末,山東、河北、江南羣盜四起,沂中應募擊賊,積功至忠翊郎。

元帥府草創,楊沂中晝夜扈衛寢幄,不頃刻去側。康王知其忠謹,親信之。劇賊李昱據任城,久不克,沂中以數騎入,擊殺數百人。康王乘高望見,介冑盡赤,意其被重創。召視之,皆污賊血,壯之,飲以酒,曰:“酌此血漢。”沂中請復往,康王止之。楊沂中道:“此賊膽碎,即成擒矣。”遂大破之,復任城,遷閣門祗候。

會籤書樞密院事曹輔齎蠟詔至,雲金人登城不下,方議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輕動。汪伯彥等皆信和議,惟宗澤請直趨澶淵爲壁,次第解京城之圍。汪伯彥、耿南仲請移軍東平。康王遂遣宗澤以萬人進屯澶淵,揚言康王在軍中。自是宗澤不復預府中謀議。康王決意趨東平。庚寅,康王發大名,至東平府。

靖康二年春,正月初一,天子命濟王趙栩、景王趙杞出城賀金軍新春。斡離不亦遣使入賀,並言康王趙構領軍往東平,恐有所圖,令天子將其召回,天子乃遣使招康王。又遣聶昌、耿南仲、陳過庭復往兩河割地,河北軍民堅守不奉詔。數月,金軍只得石州,屢逼天子,又索金銀甚急。何矯、李若水勸天子親至金軍,天子以太子監國,自與李若水、孫覿等臣親赴青城寨金營。哪知事有變故,粘罕不見天子,逼天子脫龍袍,易金人羊裘,更令索要降書順表,天子只得依從。李若水跪抱天子大哭,大罵金人爲狗輩。金人將李若水拽出營外,擊損臉面,若水氣結仆地。

粘罕見若水之忠,心中甚服,欲要留用,令道:“必使李侍郎無恙。”

李若水絕食數日,粘罕使人勸道:“事無可爲者,公昨日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

若水嘆道:“天無二日,若水寧肯事二主哉!”

其僕謝寧慰解道:“公父母春秋高壽,若能少屈,冀得一歸覲。”

若水叱道:“吾不復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然吾父母老,汝歸勿直言,令我兄弟徐言之可也。”

數日後,粘罕召李若水計事,欲立異姓爲宋帝,李若水爭道:“上皇爲生靈計,罪己內禪,主上仁孝慈儉,未有過行,豈宜輕議廢立?”

粘罕道:“汝朝失信在先,皆此二昏君,留之何用?”

若水道:“若以失信爲過,公其尤也。”又罵粘罕:“汝爲封豕長蛇,真一劇賊,滅亡無日矣。”

粘罕惱羞成怒,喝道:“推出去,再敢多言,割了舌頭。”

金卒擁之至郊壇下,李若水與謝寧道:“我爲國死,職責所在,奈何連累爾等如何!”又罵不絕口,監軍用鐵尺打爛其脣,若水吐血仍罵,人報粘罕,粘罕命人以刃裂頸斷舌,若水臨死無怖色,爲歌詩道:“矯首問天兮,天卒無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聞者無不悲之。李若水時年三十五歲。僕從謝寧放歸,具言若水死狀。

後高宗即位,下詔道:“若水忠義之節,無與比倫,達於朕聞,爲之涕泣。”特贈觀文殿學士,諡號“忠愍”。

粘罕既殺李若水,與他人讚道:“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粘罕既扣天子,在齋宮向北備設香案,令宋君臣向北跪拜,以盡臣道,宣讀降書,粘罕才放天子回城。

天子方回宮裡,粘罕便使人索要黃金一百萬錠、白銀兩百萬錠、布帛一百萬匹,天子甚懼,令籍沒樑師成家財,大括金銀。斡離不又要騾馬、女子,天子只得依從,竭盡京都之力,與金軍騾馬數千、女子萬人。

依《開封府狀》所載,內中更有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二十二人,嬪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宮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四人,宗婦二千九十一人,族婦二千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貴戚、官女、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共一萬一千六百三十五人,皆供金軍淫辱。斡離不亦下令道:“但凡有孕,皆聽醫官下胎。”

再說粘罕再逼道君皇帝、皇后、天子同入青城寨,繼而扣留不放,遂縱兵劫神衛營,剽掠含輝門,焚五嶽觀,四處搜刮金銀,直弄得偌大東京,狼聲犬吠,滿目瘡痍。

二月,金狼主吳乞買詔令宋天子廢爲庶人,斡離不自與兀朮率大軍攻入汴京內城,逼百官立張邦昌爲楚帝,令吳開、莫儔入城取推戴狀,觀文殿大學士唐恪既書名,自覺有愧社稷,仰藥而死。

斡離不、粘罕既立張邦昌,搜金銀未足,怒殺戶部尚書梅執禮、侍郎陳知質、刑部侍郎程振、給事中安扶。吏部尚書王時雍、開封府尹徐秉哲欲獻媚於金人,令百姓五家爲保,互相督促,但尋姿色婦女,便送與金人。

卻說斡離不率衆進了皇宮,直至大慶殿登坐龍椅,哈哈笑道:“不想我完顏宗望也有今日,宋帝無德,卻該讓位。”然後自與衆將在宮中東走西看,直到太廟寢殿,見一烏龜馱八尺石碑,寬有四尺,上鐫三行大字,不明所以,乃問兀朮道:“四弟精通漢學,此作何用?”

兀朮熟視良久,說道:“此名曰:‘贔屓’,傳言龍九子之一。卻是宋太祖趙匡胤於建隆三年所鐫誓碑,所留三條誓言,以警後代子孫。”

斡離不復問:“所刻何字?”

兀朮仰視碑文道:“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斡離不正與兀朮言話,完顏昌來報道:“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引秦兵萬人,奪開遠門出逃。”

斡離不道:“劉延慶爲時名將,不可使其走脫,四弟親率兵馬追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兀朮領命,親率精騎數千去追劉延慶不提。

卻說劉延慶因二次伐遼,使兵馬大潰,罪貶筠州,後復爲鎮海軍節度使,調遣回京,分部人馬守衛京城各門,今見大勢已去,遂拼死破開遠門出走,直至龜兒寺,方整軍休息。

須臾,兀朮亦引兵追至,劉延慶急令兵馬迎戰,兩軍混戰。兀朮縱馬掄斧直衝中軍,劉延慶措手不及,被兀朮一斧砍死馬下,秦兵四散而逃。兀朮得勝,回城覆命去訖。

再說斡離不、粘罕得知軍報,聽說康王趙構正於河北聚攏大軍,意欲截斷金軍北歸之路,粘罕、斡離不甚懼,急令兵馬將汴京洗盪、剽掠,無論法駕,滷薄,車輅,冠服,禮器,宮人,內侍,倡優,工匠,女童,教坊樂工、樂器,祭器,八寶,九鼎,圭璧,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秘閣三館書,天下州府圖及官吏、技藝,府庫積蓄皆爲之一空。金兵所過之處,淫辱女婦,焚燒屋舍,片瓦無存。

而後,斡離不、粘罕仍分兩路兵馬北還。一路由粘罕攜宋少帝、朱皇后、太子趙諶、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大臣,經鄭州北行;一路由斡離不攜太上皇、鄭皇后、親王、皇孫、駙馬、帝姬、妃嬪等,經滑州北歸。兩路人馬共擄掠宋人不下十萬,史稱“靖康之難”。自此大宋由盛轉衰,北宋終結。

正是:昨日君臣坐高堂,今朝盡爲階下囚。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
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