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

〖樑興聚義太行~張所募兵河北〗

詩曰:

歷代刀兵起,豪傑似鷹揚。

今番天下亂,各自保身忙。

忠臣拼一死,百姓從軍急。

回首望江山,何時見太平?

話說趙雲在陳太公宅上住了一宿,次日早起,各自洗漱已畢,太公已備好飯菜,與趙雲一同吃了。飯罷,趙雲將馬拴了鞍轡,緊了肚帶,將盔甲拴在包袱內,提了長槍,牽了白馬,便隨陳太公拜見樑大官人去了。

樑大官人因後來此處居住,而不佔村中之地,於村前山下建了一處莊院,平日喜好結交英雄,與人談古論今。

陳太公與趙雲約莫走了裡許路程,一同到了樑興莊前,趙雲把眼四處望了一番,但見好大一座莊院,果是氣派:

溪水潺潺,綠蔭蔥蘢。遠觀水流應山色,盡看孤家世外園。莊前巨柳勢擎天,串串銅錢壓斷枝。屋後青山連太行,只做平步可登天。山前山後花,嶺前嶺後樹。花分梅蘭棠菊,四季爭豔傲風雪;樹列松柏榆槐,八時長立鸞鳳棲。朱門粉壁,內中居國士;青瓦碧階,盡藏生死漢。三千門客,咬鋼嚼鐵各懷能;一人作主,不輸孟嘗君子氣。

太公引着趙雲過了石橋,直來莊上扣門,莊客出門見了,問了緣由,便入去稟告樑大官人。

須臾,樑大官人引領從人出門相迎,趙雲見了樑興,果然好表人物:生的風流倜儻,玉面朱脣,約有八尺身軀;嘴邊略有髭鬚,三十左右年紀;頭戴君子簇花冠,身穿圓領繡紅袍;腰繫七寶玉環條,足踏三山五嶽靴。單有一篇《臨江仙》誇讚其人:

天鉞星辰耀太行,濃眉重瞳威容。交賢納士小義郎。金銀視如土,四海把名揚。

能騎烈馬蕩征塵,刀槍自幼貫熟。胸內氣度藏宇宙。綽號搖錢樹,樑興真俊傑。

陳太公見樑興出門,便上前見禮,樑興道:“陳公不必拘禮,但不知哪位豪傑前來投我?”

陳太公閃在一旁,用手一指趙雲道:“此義士名叫趙雲字子龍,因昨日與金人交戰,落荒而至老朽家中,老朽見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特來薦與大官人相識。”

樑興看了趙雲一表人物,正氣凜然,銀面白袍,心中歡喜,讚道:“真乃‘雪戰士’。”趙雲自此便有這個綽號。

樑興又笑道:“即得太公賞識,必是難得豪傑。”

趙雲見說,直到樑興面前,就地上拜道:“草芥之人,承蒙大官人收留,感激不盡。”

樑興急忙止道:“壯士不必多禮,可一同入莊敘話。”乃引太公與趙雲同入莊內。趙雲將槍馬盔甲一併交與莊客,與陳太公隨樑大官人一同入了廳堂,分賓主落座,樑興命看好茶。

陳太公吃過茶後,便欲告辭,趙雲急忙起身道:“險些忘記,昨日叨擾太公,竟忘了奉上食宿錢。”就懷內取出一兩銀子來與陳太公。

太公說道:“義士既成大官人貴客,老朽實不敢收這銀錢。”

樑興道:“子龍是我貴客,不可壞鈔。”叫過莊客道:“取些銀兩來,把與太公。”

陳太公急忙要走,樑興起身,一把抓住太公手腕,笑道:“太公何故如此見外,拿了銀子,便讓你去。”

陳太公道:“大官人如此厚愛,老朽愧不敢當,平日得大官人賙濟甚多,時常感念於懷,尚不知如何報答,今日能到貴莊吃茶已是平生之幸,更不敢拿了銀子,使鄉鄰恥笑。”甩手要去,怎奈樑興力大,掙脫不過。

莊客在身上摸出五兩銀子,樑興親交陳太公手裡,說道:“太公爲我引薦豪士,微薄之物,萬勿推卻。”太公無奈只得收了,樑興方纔放手,讓人將太公送出了門,太公自回了家,不必細說。

趙雲見樑興如此義氣,只得將銀子揣起,來到樑興面前再拜道:“趙雲福潛,恨不能早些相識大官人。”

樑興急忙扶起道:“樑興與壯士一見如故,亦覺相見恨晚。”二人大笑。

樑興又問趙雲年齒,趙雲回道:“今年二十八歲。”

樑興道:“爲兄癡長兩年,以後你我便以兄弟相稱如何?”

趙雲道:“子龍此間無甚親眷,若得哥哥作爲兄長,求之不得。”納頭拜了樑興四拜,樑興令人擺酒設宴。席上各自敘說從前遭遇,二人情投意合,結爲肝膽之交。

趙雲自來莊上,樑興日日擺宴,天天相陪,並無半分厭煩。十餘日後,趙雲對樑興道:“哥哥既有如此殷實家境,可曾想過做一番功垂千古的大事?”

樑興詫異道:“賢弟何意?”

趙雲道:“何不效仿宋公明招攬英雄,共聚大義,倚太行之險,爲國效力,收復舊土,鞏固大宋江山。”

樑興說道:“我有此意已久。”

趙雲道:“只是需要豪傑相助纔可成事。”

樑興道:“這個不難,只我莊內就有百十個勇猛彪悍莊客,我若舉事,必然相從。另外離此不遠,有座松子嶺,因金兵犯境,嶺上聚有四個頭領,一夥五七百好漢,率先抗金,不擾百姓。爲頭的喚做‘撼天龍’李進,乃五代李存孝後人,能使渾鐵槍,百十人近不得身去;第二個叫做‘裂地虎’董榮,曾一拳打碎山上巨石,因而得名,慣使***,亦是忠厚勇猛;第三個性急如火,呼做‘烈焰畢方’牛顯,使得一杆牛頭長钂,力大過人;第四個稱做‘寒水騶吾’張峪,熟讀兵書,精通陣法,會使鑌鐵戟。這四個慕我爲人,年歲都比我小,呼我爲兄,常與我有書信往來,我亦敬他們是英雄,時常資助些兵器、糧草、馬匹,四人對我十分感激,數次邀我入夥,我屢次推辭。我若親書一封使人送去,他四個必然前來,與我同心協力。”

趙雲喜道:“事不宜遲,哥哥快寫書信。”於是樑興與趙雲同入書房,樑興提起狼毫,蘸的墨滿,作書一封,讓心腹莊客揀選一匹快馬,去松子嶺投交李進去了。

卻說松子嶺李進四人接了樑興書信,喜不自勝。李進與那三人說道:“大官人片刻不忘我等,既以書相招,不可怠慢,這便前去相會如何?”

那三人同道:“哥哥說得對,大官人對我等恩重如山,當從速整頓人馬,下山相投。”李進一面打發莊客回告樑興,一面收拾人馬、錢糧、軍器等物,下山相投。

未過數日,李進統領兵馬已至忠義村外,樑興急引趙雲與莊客、父老出村相迎。李進遠見樑興,笑道:“卑微李進,何敢勞大官人遠迎?實乃罪過。”就與董榮、牛顯、張峪上前剪拂。

樑興亦還禮,並引趙雲與衆人相見,說了過往。李進笑道:“前時使嘍羅至太行山採購布匹,聽聞有一壯士攔住粘罕大軍,某欲結識,奈何不知去向,不想卻在這裡相逢,實乃天意。”

趙雲抱拳道:“雲逞匹夫之勇,不足誇讚。倒是各位好漢協力抗金,真乃國之大幸。”

樑興道:“在此說話多有不便,衆位兄弟可入樑興敝莊,共襄大計。”李進四人便帶領人馬,都隨樑興、趙雲等人入了村。

樑興邀衆人進了莊內,命莊客殺牛宰羊,窖藏美酒盡都搬將出來,大操宴席,並請本村百姓赴宴,大歡喜了一天。此段名叫“千人會盟”。至晚,人人大醉,個個酕醄,村中父老、壯士別過樑大官人,各自歸家,只李進四人與數百嘍羅在莊上屯駐。

次日,樑興招趙雲、李進五人入堂,厲聲問道:“五位兄弟爲何而來?”

趙雲慨言道:“爲大事而來。”

樑興復問:“何爲大事?”

李進四人道:“爲天下大事。”

樑興又問:“何爲天下大事?”

趙雲五人齊聲道:“保國安民,興復社稷。”

樑興道:“即是如此,我等兄弟當同結盟誓,生死一體,永不相負。”

隨後,樑興命莊客在院中擺下香案,殺烏牛、白馬,以做祭禮。樑興六人各自手捧三柱香,向天地叩了八拜,同聲說誓詞道:“今樑興、趙雲、李進、董榮、牛顯、張峪,雖爲異姓,自今日結爲兄弟,同扶社稷,共整乾坤;上解君王之憂,下脫黎庶之苦。生未同時,死願同日。若違此誓,天誅地滅。”誓罷,各自插香入爐,歃血痛飲。

明日,樑興與衆兄弟說道:“我等雖爲忠義而聚,然則名不正、言不順,當須豎起義旗,招攬四方豪傑,共圖大事。”

趙雲五人道:“哥哥有何主意,我等唯命是從。”

樑興道:“我聞宋江聚義梁山時,曾於聚義廳上掛一匾額,名叫‘忠義堂’。今日我等便以此爲名,取名‘忠義社’,凡社中兄弟,皆頭裹紅巾,身着綠袍,依軍制而定法,但有過錯,必依法執行,我亦不得例外。另外趕製忠義大旗,於社中長立。衆位兄弟可有異議?”

李進道:“兄長所言,正合弟兄們心意,只是我等在此抗金,恐連累村中父老。”

樑興道:“此事我已想過,既欲成大事,便不可瞻前顧後,可去太行山上建一處大寨,容納兵馬便不成問題,進可攻,退可守。”趙雲等人齊聲叫好。

隨即,樑興令莊客將錢糧細軟盡皆收拾,裝了數十輛大車,便一把火將莊院燒做白地,引着兵馬前往太行山,未出村時,百姓爭相來投,樑興與父老道:“年歲十八以上,四十以下,皆可相從。”於是又聚二三百人,共千餘兵馬,直到太行山上建一所大寨,後在山下建數個小寨,遙相呼應,時常下山與金軍遊戰,金人不堪其擾,又無可奈何。樑興自此,兩河聞名,前來相投者,項背相望。

話分兩頭。卻說岳飛自去歲投於武翼大夫劉浩麾下,因劉浩推舉,得見康王,康王見岳飛氣宇不凡,頗是喜愛。時有山賊吉倩四處騷亂,康王便命岳飛前去招安,岳飛曉以厲害,吉倩率衆三百八十人歸降,岳飛亦因功補承信郎。後從劉浩解東京圍,與敵相持於滑州南,斬敵驍將有功,遷秉義郎,又隸屬留守司宗澤,後岳飛犯法將刑,宗澤適從旁過,一見奇之,與之交談,問其姓名,說道:“此大將之才也。”乃釋其罪。金人突攻汜水,宗澤以五百兵馬與岳飛,使立功贖罪,岳飛大敗金人而還,宗澤遂升岳飛爲統制,岳飛由是知名。

後岳飛又戰開德、曹州皆有功,宗澤道:“爾勇智才藝,可比古之良將,然好野戰,非萬全計。”乃授岳飛陣圖。

岳飛道:“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澤聽了,亦是誇讚。

康王即位後,岳飛心繫河北故地,上書略道:“統制岳飛祝拜新君天子: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不然,金軍復來,宋室難保,敵人詭變多詐,不可縱一時之虎狼,而養它日之患。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行,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天子觀罷岳飛書信,氣道:“朕前時在相州見岳飛是個人才,本欲着力提拔,區區統制竟越職上書,好大的口氣。”乃罷岳飛之官。

岳飛被罷之後,便與王貴幾人辭別宗澤,回還相州去了。路上徐慶道:“這皇帝老兒好不識趣,哥哥好意上書直言,卻被罷了官,一個鳥統制,不做也罷,回家種上幾畝薄田,也可安度一生。”

張用、孟邦傑道:“朝廷雖然換了天子,依然奸臣當道,昏暗不明,乾脆落草爲寇,來得痛快。”

岳飛蹙眉道:“胡講。待天下大定之後,方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耕種幾畝荒田,落得逍遙快活。男兒身逢亂世,當捨身報國,落草爲寇,今日斷不可想。”

王貴道:“我向聞河北招討使張所爲人剛正賢良,正在募兵禦寇,招納四方豪傑,何不前往效力?”

岳飛道:“王大哥一語中的,我亦有此意,只是趁此閒暇,先歸家省親,再往河北不遲。”遂策馬回了相州。

省親之後,岳飛數人直去河北,往見張所。張所與都統制王彥親出相迎。張所笑問:“久聞宗元帥帳下有一虎將,今日何風吹至此處?”

岳飛施禮道:“不才小人,因越職上言忤逆聖上,奪官歸家,卻聞河北張招撫使有伯樂慧眼,特與兄弟前來效力。”便一一引薦王貴幾人。

張所亦讓王彥與岳飛等人相見,並說道:“此人姓王,名彥,字子才。河東上黨郡人氏,性格豪縱,喜讀韜略,更是武藝過人。曾隨老種經略相公兩入西夏,戰功卓越。老夫愛其才,命其爲都統制,鵬舉即是新來,可暫入其麾下,待有軍功,方可升遷。”張所遂待岳飛以國士,乃命爲準備將,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

一日,張所招岳飛閒話,問道:“聽聞鵬舉本‘鐵臂羅漢’周同弟子,與梁山林沖、武松等人系出同門,想必武藝出衆,但不知汝用兵能敵幾何?”

岳飛道:“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

張所矍然道:“君留行伍中,何屈才也!”

岳飛因說之道:“國家立都汴梁,恃河北以爲固。苟馮據要衝,峙列重鎮,一城受圍,則諸城或撓或救,金人不能窺河南,而京師根本之地固矣。招撫誠能提兵壓境,飛唯命是從。”張所大喜,連連誇讚,借補岳飛爲武經郎。

不數日間,又有張憲、張翼、白安民等十個好漢來投,張所皆命爲統制,撥於王彥統領,共十一禆將,集兵七千,渡河與金人交戰。

王彥率軍至衛州新鄉縣,探得金兵萬人,不想與之交鋒。岳飛與其說道:“我軍雖少,但敵不知虛實,王都統若能率軍傾力一戰,金人必潰,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王彥道:“兄弟,我也略讀兵書,孫子有言:‘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非我懼金人,如此冒然出擊,恐怕全軍覆沒,此非戰之時也。”

岳飛道:“趙括讀書少乎?長平之戰如何不勝?”

王彥不悅道:“我爲都統制,軍令由我出,休要再議。”

岳飛道:“飛但知有國家,不知有統制。”王彥氣不能應,屢勸岳飛,岳飛不聽,擅自引本部人馬出戰,統制張憲以兵助岳飛,岳飛乃與張憲合兵,直衝金軍,奪其大纛旗揮舞,王彥見岳飛身入重圍,恐有閃失難以向張招討交代,只得命諸軍爭奮,力戰新鄉,遂破縣,賀宴於城中。

再說金國黑風大王完顏都馹以爲宋軍大至,親率大將拓跋耶烏與數萬鐵騎將新鄉圍得水泄不通,猛攻數日,王彥只得與諸將分兵潰圍而出。

王彥退保共城西山,漸漸收攏敗卒,僅剩七八百人。遣心腹之人結兩河豪傑,欲再戰金人。金人聞之,懸賞購求王彥首級,王彥懼將士害己,夜寢屢遷。張翼、白安民等人察覺,相率兵士在臉面上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安王彥之心。

王彥亦心有感觸,刺字於面,與士卒同甘共苦。未幾,兩河響應,忠義民兵首領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人,率兵前來歸附,王彥得兵十餘萬人,紮營綿延數百里。

完顏都馹得知,與拓跋耶烏等將商議,欲趁王彥立足未穩,使大軍攻破王彥營壘,衆將跪道:“王都統營寨堅如鐵石,未可輕圖。”

拓跋耶烏道:“不如截斷王彥糧道,破其軍則不費吹灰之力。”

完顏都馹笑道:“將軍真乃諸葛再世。”遂發勁騎截王彥糧道。王彥早使人探查,勒兵待之,斬獲金人甚多。又遣人告期於東京留守宗澤,刻日大舉。

正是:國破山河在,豪傑四方起。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
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