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

〖李伯紀縱論天下~楊義勇陳兵洞庭〗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爲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調寄《望江南•江上雪》

話說天子打發張通古去後,詔問攻戰、守備、措置、綏懷之方於羣臣,提舉西京崇福宮李綱伯紀聞之,遂上書朝廷,天子見李綱札子,翻開閱覽,上面寫道:

臣李綱百拜奏疏,冒死直言:願陛下勿以敵退爲可喜,而以仇敵未報爲可憤;勿以東南爲可安,而以中原未復、赤縣神州陷於敵國爲可恥;勿以諸將屢捷爲可賀,而以軍政未修、士氣未振而強敵猶得以潛逃爲可虞。則中興之期,可指日而俟。議者或謂敵馬既退,當遂用兵爲大舉之計,臣竊以爲不然。生理未固,而欲浪戰以僥倖,非制勝之術也。高祖先保關中,故能東向與項籍爭。光武先保河內,故能降赤眉、銅馬之屬。肅宗先保靈武,故能破安、史而復兩京。今朝廷以東南爲根本,將士暴露之久,財用調度之煩,民力科取之困,苟不大修守備,痛自料理,先爲自固之計,何以能萬全而制敵?議者又謂敵人既退,當且保據一隅,以苟目前之安,臣又以爲不然。秦師三伐晉,以報殽之師;諸葛亮佐蜀,連年出師以圖中原,不如是,不足以立國。高祖在漢中,謂蕭何曰:‘吾亦欲東。’光武破隗囂,既平隴,復望蜀。此皆以天下爲度,不如是,不足以混一區宇,戡定禍亂。

況祖宗境土,豈可坐視淪陷,不務恢復乎?今歲不徵,明年不戰,使敵勢益張,而吾之所糾合精銳士馬,日以損耗,何以圖敵?謂宜於防守既固、軍政既修之後,即議攻討,乃爲得計。此二者,守備、攻戰之序也。至於守備之宜,則當科理淮南、荊襄,以爲東南屏蔽。夫六朝之所以能保有江左者,以強兵巨鎮,盡在淮南、荊襄間。故以魏武之雄,苻堅、石勒之衆,宇文、拓拔之盛,卒不能窺江表。後唐李氏有淮南,則可以都金陵,其後淮南爲周世宗所取,遂以削弱。近年以來,大將擁重兵於江南,官吏守空城於江北,雖有天險而無戰艦水軍之制,故敵人得以侵擾窺伺。今當於淮之東西及荊襄置三大帥,屯重兵以臨之,分遣偏師,進守支郡,加以戰艦水軍,上運下接,自爲防守。敵馬雖多,不敢輕犯,則藩籬之勢盛而無窮之利也。有守備矣,然後議攻戰之利,分責諸路,因利乘便,收復京畿,以及故都。斷以必爲之志而勿失機會,則以弱爲強,取威定亂於一勝之間,逆臣可誅,強敵可滅,攻戰之利,莫大於是。若夫萬乘所居,必擇形勝以爲駐蹕之所,然後能制服中外,以圖事業。建康自昔號帝王之宅,江山雄壯,地勢寬博,六朝更都之。臣昔舉天下形勢而言,謂關中爲上,今以東南形勢而言,則當以建康爲便。今者,鑾輿未復舊都,莫若且於建康權宜駐蹕。願詔守臣治城池,修宮闕,立官府,創營壁,使粗成規模,以待巡幸。蓋有城池然後人心不恐,有官府然後政事可修,有營壘然後士卒可用,此措置之所當先也。

至於西北之民,皆陛下赤子,荷祖宗涵養之深,其心未嘗一日忘宋。特製於強敵,陷於塗炭,而不能以自歸。天威震驚,必有結納來歸、願爲內應者。宜給之土田,予以爵賞,優加撫循,許其自新,使陷溺之民知所依怙,莫不感悅,益堅戴宋之心,此綏懷之所當先也。臣竊觀陛下有聰明睿智之姿,有英武敢爲之志,然自臨御,迨今九年,國不闢而日蹙,事不立而日壞,將驕而難御,卒惰而未練,國用匱而無贏餘之蓄,民力困而無休息之期。使陛下憂勤雖至,而中興之效,邈乎無聞,則羣臣誤陛下之故也。陛下觀近年以來所用之臣,慨然敢以天下之重自任者幾人?平居無事,小廉曲謹,似可無過,忽有擾攘,則錯愕無所措手足,不過奉身以退,天下憂危之重,委之陛下而已。有臣如此,不知何補於國,而陛下亦安取此?夫用人如用醫,必先知其術業可以已病,乃可使之進藥而責成功。今不詳審其術業而姑試之,則雖日易一醫,無補於病,徒加疾而已。大概近年,閒暇則以和議爲得計,而以治兵爲失策,倉卒則以退避爲愛君,而以進御爲誤國。上下偷安,不爲長久之計。天步艱難,國勢益弱,職此之由。今天啓宸衷,悟前日和議退避之失,親臨大敵。天威所臨,使北軍數十萬之衆,震怖不敢南渡,潛師宵奔。則和議之與治兵,退避之與進御,其效概可睹矣。然敵兵雖退,未大懲創,安知其秋高馬肥,不再來擾我疆埸,使疲於奔命哉?臣夙夜爲陛下思所以爲善後之策,惟自昔創業、中興之主,必躬冒矢石,履行陣而不避。故高祖既得天下,擊韓**、陳豨、黥布,未嘗不親行。光武自即位至平公孫述,十三年間,無一歲不親征。本朝太祖、太宗,定維揚,平澤、潞,下河東,皆躬御戎輅;真宗亦有澶淵之行,措天下於大安。此所謂始憂勤而終逸樂也。

若夫退避之策,可暫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則失一步,退一尺則失一尺。往時自南都退而至維揚,則關陝、河北、河東失矣;自維揚退而至江、浙,則京東、西失矣。萬有一敵騎南牧,復將退避。不知何所適而可乎?航海之策,萬乘冒風濤不測之險,此又不可之尤者也。惟當於國家閒暇之時,明政刑,治軍旅,選將帥,修車馬,備器械,峙糗糧,積金帛。敵來則御,俟時而奮,以光復祖宗之大業,此最上策也。臣願陛下自今以往,勿復爲退避之計,可乎?臣又觀古者敵國善鄰,則有和親,仇讎之邦,鮮復遣使。豈不以釁隙既深,終無講好修睦之理故耶?東晉渡江,石勒遣使於晉,元帝命焚其幣而卻其使。彼遣使來,且猶卻之,此何可往?假道僣僞之國,其自取辱,無補於事,祗傷國體。金人造釁之深,知我必報,其措意爲何如?而我方且卑辭厚幣,屈體以求之,其不推誠以見信,決矣。器幣禮物,所費不貲,使軺往來,坐索士氣,而又邀我以必不可從之事,制我以必不敢爲之謀,是和卒不成,而徒爲此擾擾也。非特如此,於吾自治自強之計,動輒相妨,實有所害。金人二十餘年,以此策破契丹、困中國,而終莫之悟。夫辨是非利害者,人心所同,豈真不悟哉?聊複用此以僥倖萬一,曾不知爲吾害者甚大,此古人所謂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者也。臣願自今以往,勿復遣和議之使,可乎?二說既定,擇所當爲者,一切以至誠爲之。俟吾之政事修,倉廩實,府庫充,器用備,士氣振,力可有爲,乃議大舉,則兵雖未交,而勝負之勢已決矣。抑臣聞朝廷者根本也,藩方者枝葉也,根本固則枝葉蕃,朝廷者腹心也,將士者爪牙也,腹心壯則爪牙奮。今遠而強敵,近而僞臣,國家所仰以爲捍蔽者在藩方,所資以致攻討者在將士,然根本腹心則在朝廷。惟陛下正心以正朝廷百官,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分,則是非明,賞罰當,自然藩方協力,將士用命,雖強敵不足畏,逆臣不足憂,此特在陛下方寸之間耳。

臣昧死上條六事:一曰信任輔弼,二曰公選人材,三曰變革士風,四曰愛惜日力,五曰務盡人事,六曰寅畏天威。何謂信任輔弼?夫興衰撥亂之主,必有同心同德之臣相與有爲,如元首股肱之於一身,父子兄弟之於一家,乃能協濟。今陛下選於衆以圖任,遂能捍禦大敵,可謂得人矣。然臣願陛下待以至誠,無事形跡,久任以責成功,勿使小人得以間之,則君臣之美,垂於無窮矣。何謂公選人才?夫治天下者,必資於人才,而創業、中興之主,所資尤多。何則?繼體守文,率由舊章,得中庸之才,亦足以共治;至於艱難之際,非得卓犖瑰偉之才,則未易有濟。是以大有爲之主,必有不世出之才,參贊翊佐,以成大業。然自昔抱不羣之才者,多爲小人之所忌嫉,或中之以黯暗,或指之爲黨與,或誣之以大惡,或擿之以細故。而以道事君者,不可則止,難於自進,恥於自明,雖負重謗、遭深譴,安於義命,不復自辨。苟非至明之主,深察人之情僞,安能辨其非辜哉?陛下臨御以來,用人多矣,世之所許以爲端人正士者,往往閒廢於無用之地;而陛下寤寐側席,有乏材之嘆,盍少留意而致察焉!何謂變革士風?夫用兵之與士風,似不相及,而實相爲表裡。士風厚則議正而是非明,朝廷賞罰當功罪而人心服,考之本朝嘉祐、治平以前可知已。數十年來,奔競日進,論議徇私,邪說利口,足以惑人主之聽。元祐大臣,持正論如司馬光之流,皆社稷之臣也,而羣枉嫉之,指爲奸黨,顛倒是非,政事大壞,馴致靖康之變,非偶然也。竊觀近年士風尤薄,隨時好惡,以取世資,潝訿成風,豈朝廷之福哉?大抵朝廷設耳目及獻納論思之官,固許之以風聞,至於大故,必須覈實而後言。使其無實,則誣人之罪,服讒搜慝,得以中害善良,皆非所以修政也。何謂愛惜日力?夫創業、中興,如建大廈,堂室奧序,其規模可一日而成,鳩工聚材,則積累非一日所致。陛下臨御,九年於茲,境土未復,僣逆未誅,仇敵未報,尚稽中興之業者,誠以始不爲之規模,而後不爲之積累故也。邊事粗定之時,朝廷所推行者,不過簿書期會不切之細務,至於攻討防守之策,國之大計,皆未嘗留意。夫天下無不可爲之事,亦無不可爲之時。惟失其時,則事之小者日益大,事之易者日益難矣。何謂務盡人事?夫天人之道,其實一致,人之所爲,即天之所爲也。人事盡於前,則天理應於後,此自然之符也。故創業、中興之主,盡其在我而已,其成功歸之於天。今未嘗盡人事,敵至而先自退屈,而欲責功於天,其可乎?臣願陛下詔二三大臣,協心同力,盡人事以聽天命,則恢復土宇,剪屠鯨鯢,迎還兩宮,必有日矣。何謂寅畏天威?夫天之於王者,猶父母之於子,愛之至,則所以爲之戒者亦至。故人主之於天戒,必恐懼修省,以致其寅畏之誠。比年以來,熒惑失次,太白晝見,地震水溢,或久陰不雨,或久雨不霽,或當暑而寒,乃正月之朔,日有食之。此皆天意眷佑陛下,丁寧反覆,以致告戒。惟陛下推至誠之意,正厥事以應之,則變災而爲祥矣。凡此六者,皆中興之業所關,而陛下所當先務者。

今朝廷人才不乏,將士足用,財用有餘,足爲中興之資。陛下春秋鼎盛,欲大有爲,何施不可?要在改前日之轍,斷而行之耳。昔唐太宗謂魏徵爲敢言,徵謝曰:“陛下導臣使言,不然,其敢批逆鱗哉。”今臣無魏徵之敢言,然展盡底蘊,亦思慮之極也。惟陛下赦其愚直,而取其拳拳之忠。

天子看罷,與左右道:“李綱不愧爲靖康老臣,字字珠璣,實乃金玉之言也。”遂賜詔褒諭。除李綱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有旨,令李綱赴行在奏事畢之官。

話分兩頭。北土稍安,岳飛乃奉旨提兵洞庭湖征討楊幺。此時“新楚”楊幺擁兵十餘萬,又有數十好漢、女將來投,將佐共七十二員:

“全義勇”楊太

“小義公”鍾子儀

“火須翁”黃誠

“碧眼屓”程林

“玉睛龍”雷德進

“九頭蛇”李燚炎

“花臂獅”楊欽

“望天狼”文猛

“伏窩兕”曹寧

“夜啼鬼”黃佐

“小蜃龍”劉詵

“巨斧將”餘端

“泥菩薩”張彪

“鐵公雞”楊廣

“獨角犛”楊華

“紫翼鷹”陳欽

“東皇太一”秦英

“背山妖熊”王成

“沱江猛鬼”李彪

“鬼面猴”師雨

“千面神”杜仙

“賽襄君”陳旻

“火流星”勾炎

“義大蟲”溫通

“角木蛟”周倫

“亢金龍”夏誠

“箕水豹”英宣

“尾火虎”陳寓信

“柳土獐”李合戎

“高癩子”高立

“水中閻羅”陳瑫

“浪裡飛鯊”劉衡

“金殼玉龜”金琮

“翻江鱉”池圭

“破浪仙”祖辛

“水耗子”從化

“鐵背鮎”李青

“銀皮貀”方深

“病鱄魚”王春

“拔劍鬼”申星

“萬能手”高宣

“小孟良”孟琪

“勝焦贊”焦安

“袁達”馬威

“石丙”牛飛

“飛天窮奇”張虎

“斷牙斑駁”李遲

“海虎神”胡德

“巨靈神”杜寧

“日遊神”康德

“夜遊神”陳貴

“增福神”雙龍

“損福神”懷黎

“險道神”聞承毅

“開路神”左貴行

“虯髯客”房出寶

“黃蜂刺”汲承凱

“毒蠍尾”丁義壯

“擺渡鬼”荀寧偉

“白鴻鵠”李全名

“銀臂道”塗欽炎虎

“鐵頭僧”公冶望雕

更有女將十員:

“鐵面王母”甄愛鄉

“山鬼”李倩濤

“金爪威鳳”葉雲

“竹葉青”孟九娘

“火蝴蝶”高華

“青鸞”章瑤

“小無鹽”嚴柳

“賽呂母”江觀月

“離山母虎”夏玉

“龍吉公主”伊嫿

世人稱之爲後水滸七十二將。

正是:

自從梁山羣義出,人人盡學宋公明。

畢竟岳飛怎地征討楊幺?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
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