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

〖太師鈞旨屠村民~先鋒請令擊賊寇〗

詞曰:

腰圍玉帶王侯,不知百姓疾苦。卻把刀槍向平民,恁地惡如虎。

沖天冕旒龍袍,吸引無數雄豪。利鏃透骨血尚存,又教禍端起。

話說譚稹處決呂師囊,便發兵仙居十四都,來屠呂高田村。呂高田村本是呂師囊世居之地,呂師囊在此村頗有信義,人都稱其爲當世信陵君。呂師囊響應方臘反宋時,村中民衆追隨甚多,因此爲童貫所忌。

王稟聽聞譚稹要屠呂高田村,本欲親往解勸,奈何縉雲新附,縣中事物未定,只得讓宋江前往,縉雲向東至仙居不過一百五十里,轉眼即至。

宋江在縣外截住譚稹,叩馬諫道:“古人云:‘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吾聽聞節度大人慾屠呂高田村百姓,特來進諫,不願大人揹負千古罵名。”

譚稹心中不悅,卻思宋江徵南有功,乃說道:“我意也是如此,奈何是童太師之意,我不得違抗。”

宋江說道:“童太師視百姓生死不顧,皇上必然不知,譚節度何不上書請求皇上開恩,赦宥百姓死罪。”

譚稹頗不耐煩,說道:“太師之意即聖上之意,汝一刀筆小吏,前身也是罪犯,還敢出言忤逆太師,若不念你隨軍討叛有功,必不和你干休,還不退下。”梁山衆將聽了這話欲要上前,被吳用攔住,宋江羞愧難當,只得唯唯而退。

譚稹叱退宋江,自去屠村,將呂高田村男女老幼千百十人,無論善惡,殺的所剩無幾,卻有命大的逃過一劫,躲去外鄉。官軍又將房屋拆毀,放火大燒。大軍過處,盡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如禽獸一般,三日不止。

譚稹又命軍士在村東掘一大坑,深三丈三尺,廣三丈三尺,將村中死屍盡數投於坑中,火燒三日,用土掩埋,突出地表約有一丈,旁邊立一石碑,上面鐫刻三個大字,名曰:“肉丘墳”。不許任何人到墳前哭祭,即時,烏鴉百萬集於其村上空,盤旋三日不去,遮天蔽日,晴天雷聲震耳,知者皆言天怒。

再說宋江被譚稹呵退,知不可救村民,索性領軍回了縉雲,把事告知王稟,王稟嘆息不已。至夜三更,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李俊、阮小七等人來找宋江,宋江環顧,只見來人都是先前反對招安的兄弟。

宋江問道:“衆位兄弟,深夜所來爲何?”

吳用說道:“國家視百姓如同草芥,隨意屠戮,衆位兄弟都有反意。”

宋江起身大驚道:“何出此言?”

林沖說道:“想當初我等與哥哥受了朝廷招安,本指望爲國爲家做些好事,方臘一黨尚未滅淨,朝廷竟戮起百姓,我等皆有怨心。”

魯智深嗔道:“灑家一生光明磊落,爲百姓出頭尚且不及,卻見百姓死在面前不能相救,是何道理!”

阮小七說道:“若招安只爲害民,我等何故與昏君奸臣爲伍,不如再回梁山,逍遙自在。”

宋江說道:“兄弟心思我都知曉,我何嘗不悲痛於心,然則我兄弟多數爲國陣亡於此,若此時復叛,那些兄弟豈不枉死。”

李逵大叫一聲,在腰裡拔出雙斧道:“哥哥瞻前顧後,懼狼怕虎,還不是爲小人驅使,如何能得痛快,今日就看鐵牛一雙大斧,先殺譚稹太監,再取童貫狗頭,哥哥明日也學方臘,就在此地自立爲王,豈不快意。”

宋江聽了此言,大怒道:“你這廝又在胡言,這些兄弟欲要造反,定是你從中攛掇,今日不殺你何以立軍威。”隨即命刀斧手來殺李逵,李逵雙斧一磕,大吼一聲,刀斧手盡皆癱軟在地,爬出帳外。

宋江還要發怒,吳用目視李逵,李逵呵呵笑道:“鐵牛說的氣話,大哥莫要記在心上。”說罷,將雙斧插回腰後,自出帳而去。

武松道:“李逵之言不無道理,哥哥可曾細想,朝廷既能殺戮百姓,我等皆爲待罪之身,若回京之後,被小人所算,不知身歸何處?”宋江坐下,沉默不語。

李俊說道:“自古伴君如伴虎,宋庭刻薄少恩,石守信、高懷德等將,爲趙匡胤打下江山,卻落得‘杯酒釋兵權’,若能及早抽身,不失智者所爲。”

宋江說道:“衆位兄弟不必多言,有始無終並非君子所爲,我誓不背朝廷。”吳用等人見未能說服宋江,各自出帳回營。

數日後,王稟接到急報,說方垕和大將家餘慶在衢州江山縣禮賢鎮聚集數千人爲亂,勢甚猖獗,官軍屢攻受挫,便找來宋江商議,要親去征戰。

宋江請令說道:“些許小事,不勞統制親往,宋某隻需數千人馬,十日之內,必誅方垕。”王稟甚喜,挑選三千精壯軍卒與宋江同往,再加宋江原有人馬,約有六七千人,一同前往衢州。臨行時,“青面獸”楊志突然患病,乃留其侄楊再興照看不提。

卻說這方垕本是方臘的一個叔父,年八十餘歲,發禿齒脫,別無他能,只是在南國頗有威望而已,方臘被俘之後,南國勢力盡被打散,方垕只與大將家餘慶引些兵卒四處遊走,卻聽呂師囊、俞道安與官軍在臺、溫兩州喋血,方垕便想在衢州大作聲勢,吸引宋軍,欲使宋軍兩面難顧,萬沒料到呂師囊、俞道安兩軍土崩瓦解之快,自己卻引火燒身,將宋軍引來。

家餘慶本是個賭徒,正在不惑之年,慣會刺槍使棒,後來跟隨方臘建些功勞,封個經略使職位,方臘敗後,便跟隨了皇叔方垕。三日後,宋江到達衢州,越過烏溪灣來到江山縣境內,已是未牌十分。

宋江與吳用商議先禮後兵,使時遷到方垕軍中投下戰書,自引軍於開闊地扎住人馬。

且說方垕正在禮賢鎮大寨觀看軍士操練,突聞宋軍使者至,乃招家餘慶共同入府坐定,兩邊豎立武士,各持刀槍,命傳時遷進堂,時遷進門立而不跪。

家餘慶怒起,在旁起身拔刀呵道:“尖嘴猴腮的猢猻,見到我家皇叔千歲,爲何不跪!”

時遷擡眼見虎皮椅上坐一老者,知是方垕,乃說道:“我乃宋公明先鋒麾下“鼓上蚤”時遷,特來投遞戰書,焉能跪拜僞國之臣。”家餘慶提刀上前,欲要動手。

方垕急止道:“且慢動手,常言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莫要讓人小看我等,且叫呈上戰書。”時遷在懷裡取出戰書,家餘慶一把扯過,遞與方垕。

方垕打開來看,信上略寫道:

宋軍先鋒宋江拜會方將軍足下,俗語云:‘富人贈人以金,窮人贈人以義。’宋江自知無金可贈,只能以義相授。自汝方臘造反,我宋軍南下以來,一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方臘被擒,東京伏誅。雖有餘黨未曾盡滅,卻是旦夕之事,汝想方氏宗祠得保,何不束手來降,也可免去殺身之禍。如若不降,明日辰時禮賢鎮外一戰,生死由天,何必多言。

方垕看罷大怒,將書信扯碎,指時遷罵道:“汝等前時龜縮梁山,今日隨了宋庭,爲虎作倀,膽敢口出狂言!左右,與我亂棍打出。”左右武士得令,將時遷一頓棍棒打出廳外,時遷被打的青紫全身,只得迴歸宋營來見宋江。宋江見時遷回來,滿身傷痛,問了備細,讓其回了本營,令軍醫治傷不提。

明日辰時,宋江領人馬來到禮賢鎮外,擂鼓罵戰。須臾,方垕領人馬出迎,兩軍鎮外對圓,相距一箭之地。門旗開處,方垕當先出馬,披一副輕甲,懸一口寶劍,看着宋軍,揚鞭罵道:“爾等愚昧無知,空把一腔鮮血報國,卻不知有日回朝,何等結局?自古忠臣皆不得好死,豈不聞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韓信立功被誅,彭越見疑受醢。”

話沒說完,只見宋軍彭玘出馬而來,用三尖兩刃刀一指,大罵道:“皓首匹夫,休要胡言,待俺取你頭來,立下首功。”家餘慶手下偏將王卉挺一條點鋼矛來迎,二人走馬交鋒,刀來槍往,沒過三個回合,王卉被彭玘尋到破綻,三尖刀撥開點鋼矛,輕舒猿臂,薅住王卉勒甲絛,生擒過馬,橫擔鞍橋,撥馬往本陣便走。

家餘慶命偏將李洛去救,李洛使一杆袁達大斧,策馬來追彭玘,林沖飛馬擋住,蛇矛起處,李洛洞胸死於馬下。彭玘歸陣將王卉扔下,軍士一擁綁了。方垕見首戰失利,令鳴金收兵。宋江也後退兩裡,時已至午,便安營下寨。此時雖已深秋,然江南炎威尚在,宋江乃命軍士放馬吃草,不遠有一溪流,軍士望見,爭先而往,行至溪中卸甲洗澡。

再說方垕收兵回鎮,使人打聽宋軍,沒過半個時辰,探馬將所見如實回報。方垕聽後大喜,與家餘慶商議,想趁宋軍鬆懈,偷襲擊潰,使其不敢復來。

家餘慶說道:“千歲春秋高壽,不宜騎馬顛簸,當留守鎮裡,我去便可。”

方垕說道:“我若不往,軍卒誰肯盡力?”便不聽家餘慶之言,令家餘慶引兩千兵爲前軍,自統四千人馬隨後接應,餘下偏將守鎮。

家餘慶領人馬來襲宋軍,行約兩裡,越過山坡,果見宋軍溪中放馬,傳令道:“生擒宋江者,賞黃金百兩;斬宋江頭者,賞女子兩名,進爵一等。”令下,引軍裹殺而來。

宋軍兵士見敵軍從山坡衝來,不及穿衣披甲,赤條條上岸而逃,盔甲、兵器散落滿地,馬匹四處散放,方軍見了大笑,無心殺敵,只顧搶奪宋軍遺物、戰馬,家餘慶呵止不住,只得領着幾員偏將和數十人馬追逐宋軍,眨眼宋軍不見,家餘慶正在四下張望,只聽一聲鳴鏑之音,四周盡是宋軍旗幟、軍馬,蜂趲蟻聚,圍攏殺來。

正是:密密麻麻千層網,縱是鰲龍也難逃。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
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