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

〖康王即位應天府~趙雲夜宿忠義村〗

《鷓鴣天》:

池塘秋水滿江春,燕山之路望斷天。兵馬無寧休作語,一朝天子一朝臣。

能成義,事問天,只把福禍等閒觀。英雄豪傑四海名,無能之輩笑癡人。

話說此時劉光世於關西杏子堡擊敗西夏軍,功遷馬軍侍衛都虞候,奉命領兵三千入京勤王,途中得知汴梁城破,父親劉延慶被殺於龜兒寺,悲痛欲絕,痛哭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自今日與金寇勢不兩立。”於是積極整軍備戰,欲替父報仇,遂引軍東進,會合康王去了。

再說劉韐此時爲出使河北割地,亦在金營,金國僕射**將其安於僧舍居住,並與其說道:“國相知君,今用君矣。”

劉韐道:“偷生以事二姓,即便是死,不可爲也。”

**道:“軍中議立異姓,欲以君爲正代,得以家屬行,與其徒死,不若北去金國取富貴。”

劉韐乃寫一紙遺書,書略雲:“金人不以我爲有罪,而以我爲可用。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此我所以必死也。”使親信持遺書歸報諸子。劉韐即沐浴更衣,飲卮酒後,自縊而死。劉韐時年六十歲。

劉韐雖死,燕人嘆其忠烈,葬之寺西岡上,凡八十日乃就殮,顏色如生。後建炎元年,贈資政殿大學士,諡曰“忠顯”。

再說郭京自汴京逃後,引着千餘六甲兵去了襄陽,襄陽守將乃是張思正、王襄,二人得知郭京來自汴城,忙問戰況,郭京道:“汴京城破,二帝蒙難,末將拼死殺出重圍,才至襄陽。”王襄聽後,命人安頓郭京。

不日,又有敗兵來到襄陽,與張思正說了郭京欺君之罪,而使汴京城破。張思正使人將郭京綁縛城頭,瞪眼喝問道:“你這廝如何欺了天子,又到這裡招搖撞騙。”

郭京辯道:“將軍此話從何說起?”

張思正喝道:“你也休得抵賴,我有人證在此。”乃令告事者出,與其對質,郭京認罪無語,只求饒命。

張思正道:“如此害國之賊,留之無益。”遂拔出佩刀,削下郭京首級,懸於城門,張貼告示,使民衆得知,郭京禍國已被處死。

卻說宗澤得知金人逼二帝北行,與權邦彥、孔彥威、陳淬、秦光弼、張德等將議道:“金人攜二帝去,必經滑、鄭,我等可至大名府,據金人歸路,邀還二帝,列位將軍以爲如何?”

衆將道:“願聽將軍號令,視死如歸。”宗澤遂點起兵馬,提軍趨滑州,走黎陽,至大名,渡河截斡離不軍,與之大戰,兵寡不勝,而勤王之兵卒無一至者,只得暫且罷兵,宗澤又聞張邦昌僭越,欲先行誅討。大元帥府書亦到,約宗澤移師近都,按甲觀變。宗澤復使人回書康王。

且說康王趙構此時從東平至濟州,忽聽宗澤回書,乃命呈上,康王展開書信看時,上面寫道:“兵馬左副元帥宗澤拜康王殿下回書:人臣豈有服赭袍、張紅蓋、御正殿者乎?自古奸臣皆外爲恭順而中藏禍心,未有竊據寶位、改元肆赦、惡狀昭著若邦昌者。今二聖、諸王悉渡河而北,惟大王在濟,天意可知,宜亟行天討,興復社稷。邦昌僞赦,範瓊之叛,或啓奸雄之意,望遣使分諭諸路,以定民心。今天下所屬望者在於大王,大王行之得其道,則有心慰天下之心。所謂道者,近剛正而遠柔邪,納諫諍而拒諛佞,尚恭儉而抑驕侈,體憂勤而忘逸樂,進公實而退私僞。望康王以大局爲重,早臨顯位,主持朝綱。”

康王看罷,說道:“此乃宗老元帥勸進之表。”時耿南仲在旁,亦率幕僚勸進,康王避席流涕,遜辭不受。

再說張邦昌自被金人立爲僞帝,日日歡喜,降手書赦天下。御史中丞呂好問字舜徒,與張邦昌道:“相公真欲自立否?”

張邦昌道:“此話怎講?”

呂好問道:“人情歸公者,乃懼金人之威,女真既去,怎能還如今日一般!康王大元帥居外日久,衆所歸心,元佑皇后在內,此非天意乃何?爲今之計,當迎元佑皇后,請康王早正大位,去位還政,方爲轉禍爲福之道。天命人心,皆歸大元帥,相公先遣人推戴,則功無在相公右者。若撫機不發,他人聲義致討,悔可追邪?且宮中非人臣居處,冕旒袍帶勿服,所布文書,亦不可稱聖旨,只此這般,方能保命全身。”呂好問又私以臘書至康王道:“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當立而立者。”

監察御史馬伸也請奉迎康王,張邦昌欲從之,王時雍讒言道:“勢成騎虎,不得下也!所宜熟慮,他日噬臍,悔無及已。”徐秉哲從旁贊之,張邦昌不聽,乃冊元佑皇后爲宋太后,入居延福宮,手書請太后垂簾聽政,以俟復辟,於是太后御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太后手書告諭朝廷內外,令康王登基,以尚書左丞馮澥爲奉迎使,至濟州迎駕康王。張邦昌以太宰退居內東門資善堂,又遣蔣師愈齎書於康王自陳請罪,遣吏部尚書謝克家獻“大宋受命之寶”至濟州,康王慟哭跪受,前後凡三辭即位,乃命謝克家還京師,趣辦即位儀物。

卻說濟州父老得知康王欲要即位,乃至軍門,言濟州四旁望見城中火光接天,請康王即位於濟州。

宗澤復來書信道:“南京乃太祖興王之地,取四方之中,漕運尤易,王若即帝位,必於南京。”康王乃決意前往應天府即位,命宗澤分兵駐守長垣、韋城等縣,以備非常。

康王未行,忽報東道副總管朱勝非與宣撫司統制官韓世忠前來投奔,康王大喜,親自勞軍。

且說那韓世忠因二次伐遼後,從王淵、樑方平討捕河北羣盜,擒戮殆盡,積功轉武節郎。後欽宗即位,從樑方平屯軍浚州,金人壓境,樑方平大敗,世忠身陷重圍,揮戈力戰,突圍而出,焚橋而還。欽宗聞之,召對便殿,詢問樑方平失律之狀,世忠條奏甚悉,轉武節大夫。京城被圍,詔諸路兵勤王,金人退兵後,河北總管司闢韓世忠爲選鋒軍統制。勝捷軍張師正兵敗,宣撫副使李彌大斬張師正,大校李復鼓衆作亂,淄、青附者數萬人,山東賊復起。李彌大令韓世忠率所部追擊,至臨淄河,兵不滿千人,世忠分爲四隊,布鐵蒺藜自塞歸路,下令道:“進則勝,退則死,走者命後隊剿殺。”於是莫敢返顧,死戰大破敵衆,斬李復,餘黨奔潰。世忠乘勝逐北,追至宿遷,賊尚有萬人,坐擁婦女,飲酒啖炙。世忠單騎夜至敵營,厲聲叫道:“大軍至矣,爾等束戈卷甲,我能保全汝命,共功名,同富貴。”賊駭粟請命,跪進牛酒。世忠下馬解鞍,飲啖之盡,於是衆悉就降。黎明,見世忠軍未至,始大悔失色。世忠以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欽宗詔入朝,授正任單州團練使,屯滹沱河。真定失守後,世忠知王淵守趙地,遂急往相從。金人至,聞世忠在,攻之甚急,糧盡援絕。人多知世忠之勇,勸其獨身潰圍而去,世忠不聽。又正值大雪,夜半,世忠以死士三百人直搗敵營。金軍大亂,自相擊刺,死者無數,天明盡退。後有自金國來者,言說有大酋當日重傷而死,故而全軍盡退。世忠因功遷嘉州防禦使,回還大名府,知府趙野愛世忠之勇略,命爲前軍統制。世忠知康王在濟州,因而領所部來合,並上表勸進,康王大喜。

再說金人得知康王在濟州,縱兵逼城,城內人心惶惶。康王道:“應天府去不得了。”

世忠對康王說道:“大王勿憂,世忠願盡死力,爲殿下驅除障礙。”乃率兵據守西王臺力戰,金人少卻。

次日,金將完顏得重率軍數萬,兵臨城下,自在軍中,命人高聲大罵:“爾等南蠻,膽小如鼠,貪生有如螻蟻,若戰儘可出城廝殺,不戰速降。”

康王至城頭見金兵一望無邊,愁悶填胸,問朱勝非道:“將軍可能破敵?”

朱勝非道:“城中人馬不足千數,只可固守待援,末將無能。”

韓世忠道:“敵酋親至城下,真乃自取其禍,末將不才,試爲大元帥取之。”未等康王應允,已自提槍殺下城去,開關落鎖,孤身匹馬直衝敵軍。

康王城上遙見,心中慌道:“世忠休矣!”

朱勝非指道:“未見得。”康王乃定睛觀望,只見金軍波開浪裂,世忠突入重圍,四下金軍蜂擁圍裹,鐵矛亂刺,世忠全然不懼,挺槍力戰,所過之處,非死即傷,完顏得重自提大刀來戰,與世忠交馬一合,被世忠一槍刺中咽喉,落馬而死。金軍無有主帥,四散潰逃。

刀槍叢中仗孤膽,英雄豪氣干雲天。

白馬之圍何相似?百萬軍中如探囊。

世忠割下完顏得重首級,復回城中,直上城頭,將首級擲於康王面前,抱拳道:“仗殿下洪福,幸不辱命。”

康王見韓世忠血染徵袍,急問道:“將軍受傷否?”

世忠回道:“不曾受傷,此是敵血。”

康王笑道:“人言韓世忠萬人難敵,有關雲長之勇,今日方見分曉。”乃重賞韓世忠。

康王兩日後,自濟州前往應天府,行至濟州新興鎮巧遇劉光世兵馬,康王即命劉光世爲元帥府五軍都提舉之職。又兩日,至虞城縣,遇西道都總管王襄從襄陽來會。四月二十四日,方到應天府。

張邦昌知康王回到應天府,便從東京至南京,面見康王,伏地慟哭請死,康王以好言撫慰。又以汪伯彥爲顯謨閣直學士、黃潛善爲徽猷閣直學士,權吏部尚書王時雍等人奉車駕、龍袍等物亦到南京,羣臣請康王即位者益衆,康王便命有司築壇府門之左。

五月初一,康王登壇受命,即位爲帝,禮畢慟哭,謝罪於二帝,改元建炎元年。大赦天下。史稱南宋高宗。

新君即位,張邦昌等與金人效力之臣,皆不問罪,命西京留守司修奉祖宗陵寢,罷除天下神霄宮,停止給散青苗之錢,應死節及歿於王事者一併重賞加封諡號。奉使金國未還者,供給其家一年俸祿。臣僚因亂去官者,限一月還任舊職。潰兵、羣盜皆許歸附朝廷。受命募兵勤王之人,把兵馬交付州縣統兵之官,而赴南京朝覲新帝。朝廷內外官員、百姓可上書陳述民間疾苦,雖詆訐朝廷、天子,亦不加罪。蔡京、童貫、王黼、朱勔、李彥、孟昌齡、樑師成、譚稹及其子孫,不再任用。又命黃潛善爲中書侍郎,汪伯彥爲同知樞密院事。元佑皇后在東京,當日撤簾,不再聽政。

而後數日,遙尊欽宗爲孝慈淵聖皇帝,元祐皇后爲元祐太后,築景靈宮於江寧府。封張邦昌爲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朝堂參決大事。以河東、河北宣撫使範訥爲京城留守。遙尊生母韋賢妃爲宣和皇后。罷免耿南仲、馮澥。楊惟忠爲建武軍節度使。以生辰爲天申節。命兵部尚書呂好問爲尚書右丞兼門下侍郎。令中軍統制馬忠、後軍統制張昪率軍萬人,至河間府追襲金人。命韓世忠爲光州觀察使。以黃潛善、汪伯彥爲正副御營使,真定府路副總管王淵爲都統制,鄜延路副總管劉光世提舉一行事務。貶王時雍黃州安置。令統制官薛廣、張瓊率兵六千會河北山水寨義兵,共復磁、相二州。又以資政殿學士路允迪、龍圖閣學士耿延禧爲正副京城撫諭使。

新君登基,拜李綱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趣赴朝廷。中丞顏岐奏道:“張邦昌爲金人所喜,雖已爲三公、郡王,宜更加同平章事,增重其禮;李綱爲金人所惡,雖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罷之。”章五上。

天子道:“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顏岐語塞而退。岐猶遣人封其章示李綱,覬以沮其來。上聞李綱且至,遣官迎勞,錫宴,趣見於內殿。李綱見帝,涕泗交集,上爲動容。

李綱因而奏道:“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師於外,爲天下臣民之所推戴,內修外攘,還二聖而撫萬邦,責在陛下與宰相。臣自視闕然,不足以副陛下委任之意,乞追寢成命。且臣在道,顏岐嘗封示論臣章,謂臣爲金人所惡,不當爲相。如臣愚蠢,但知有趙氏,不知有金人,宜爲所惡。然謂臣材不足以任宰相則可,謂爲金人所惡不當爲相則不可。”因力辭宰位。帝爲安撫李綱,出範宗尹知舒州,顏岐與範宗尹並去舒州爲祠官。李綱猶力辭。

天子道:“朕知卿忠義智略久矣,欲使敵國畏服,四方安寧,非相卿不可,卿其勿辭。”

李綱頓首泣謝,說道:“臣愚陋無取,荷陛下知遇,然今日扶顛持危,圖中興之功,在陛下而不在臣。臣無左右先容,陛下首加識擢,付以宰柄,顧區區何足以仰副圖任責成之意?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臣孤立寡與,望察管仲害霸之言,留神於君子小人之間,使得以盡志畢慮,雖死無憾。昔唐明皇欲相姚崇,崇以十事要說,皆中一時之病。今臣亦以十事仰幹天聽,陛下度其可行者,賜之施行,臣乃敢受命。

一曰議國是。謂中國之御四裔,能守而後可戰,能戰而後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戰則不足,欲和則不可,莫若先自治,專以守爲策,俟吾政事修,士氣振,然後可議大舉。

二曰議巡幸。謂車駕不可不一到京師,見宗廟,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則爲巡幸之計。以天下形勢而觀。長安爲上,襄陽次之,建康又次之,皆當詔有司預爲之備。

三曰議赦令。謂祖宗登極赦令,皆有常式。前日赦書,乃以張邦昌僞赦爲法,如赦惡逆及罪廢官盡復官職,皆氾濫不可行,宜悉改正以法。

四曰議僭逆。謂張邦昌爲國大臣,不能臨難死節,而挾金人之勢易姓改號,宜正典刑,垂戒萬世。

五曰議僞命。謂國家更大變,鮮仗節死義之士,而受僞官以屈膝於其庭者,不可勝數。昔肅宗平賊,污爲僞者以六等定罪,宜仿之以勵士風。

六曰議戰。謂軍政久廢,士氣怯惰,宜一新紀律,信賞必罰,以作其氣。

七曰議守。謂敵情狡獪,勢必復來,宜於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其衝。

八曰議本政。謂政出多門,紀綱紊亂,宜一歸之於中書,則朝廷尊。

九曰議久任。謂靖康間進退大臣太速,功效蔑著,宜慎擇而久任之,以責成功。

十曰議修德。謂上始膺天命,宜益修孝悌恭儉,以副四海之望,而致中興。”

翌日議於朝,天子將李綱提議告知百官,惟僭逆、僞命二事留中不出。李綱奏道:“二事乃今日政刑之大者。邦昌當道君朝,在**者十年,淵聖即位,首擢爲相。方國家禍難,金人爲易姓之謀,邦昌如能以死守節,推明天下戴宋之義,以感動其心,敵人未必不悔禍而存趙氏。而邦昌方自以爲得計,偃然正位號,處宮禁,擅降僞詔,以止四方勤王之師。及知天下之不與,不得已而後請元祐太后垂簾聽政,而議奉迎。邦昌僭逆始末如此,而議者不同,臣請備論而以《春秋》之法斷之。夫都城之人德邦昌,謂因其立而得生,且免重科金銀之擾。元帥府恕邦昌,謂其不待征討而遣使奉迎。若天下之憤嫉邦昌者,則謂其建號易姓,而奉迎特出於不得已。都城德之,元帥府恕之,私也,天下憤嫉之,公也。《春秋》之法,人臣無將,將而必誅;趙盾不討賊,則書以殺君。今邦昌已僭位號,敵退而止勤王之師,非特將與不討賊而已。劉盆子以漢宗室爲赤眉所立,其後以十萬衆降光武,但待之以不死。邦昌以臣易君,罪大於盆子,不得已而自歸,朝廷既不正其罪,又尊崇之,此何理也?陛下欲建中興之業,而尊崇僭逆之臣,以示四方,其誰不解體?又僞命臣僚,一切置而不問,何以厲天下士大夫之節?”

時執政中有論不同者,上乃召黃潛善等語之。潛善主邦昌甚力,上顧呂好問道:“卿昨在圍城中知其故,以爲何如?”好問附潛善,持兩端,說道:“邦昌僭竊位號,人所共知,既已自歸,惟陛下裁處。”

李綱道:“邦昌僭逆,豈可使之在朝廷,使道路指目曰‘此亦一天子’哉!”因泣拜曰:“臣不可與邦昌同列,當以笏擊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罷臣。”上頗感動。

汪伯彥乃道:“李綱氣直,臣等所不及。”乃詔張邦昌謫潭州,吳幵、莫儔而下皆遷謫有差。

李綱又言:“近世士大夫寡廉鮮恥,不知君臣之義。靖康之禍,能仗節死義者,在內惟李若水,在外惟霍安國,願加贈恤。”上從其請,仍詔有死節者,諸路詢訪以聞。上謂綱曰:“卿昨爭張邦昌事,內侍輩皆泣涕,卿今可以受命矣。”李綱拜謝。後有旨令李綱兼充御營使。

李綱入朝,奏天子道:“今國勢不逮靖康間遠甚,然而可爲者,陛下英斷於上,羣臣輯睦於下,庶幾靖康之弊革,而中興可圖。然非有規模而知先後緩急之序,則不能以成功。夫外御強敵,內銷盜賊,修軍政,變士風,裕邦財,寬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誠號令以感人心,信賞罰以作士氣,擇帥臣以任方面,選監司、郡守以奉行新政,俟吾所以自治者政事已修,然後可以問罪金人,迎還二聖,此所謂規模也。至於所當急而先者,則在於料理河北、河東。蓋河北、河東者,國之屏蔽也。料理稍就,然後中原可保,而東南可安。今河東所失者忻、代、太原、澤、潞、汾、晉,餘郡猶存也。河北所失者,不過真定、懷、衛、浚四州而已,其餘三十餘郡,皆爲朝廷守。兩路士民兵將,所以戴宋者,其心甚堅,皆推豪傑以爲首領,多者數萬,少者亦不下萬人。朝廷不因此時置司、遣使以大慰撫之,分兵以援其危急,臣恐糧盡力疲,坐受金人之困。雖懷忠義之心,援兵不至,危迫無告,必且憤怨朝廷,金人因得撫而用之,皆精兵也。莫若於河北置招撫司,河東置經制司,擇有材略者爲之使,宣論天子恩德、所以不忍棄兩河於敵國之意。有能全一州、復一郡者,以爲節度、防禦、團練使,如唐方鎮之制,使自爲守。非惟絕其從敵之心,又可資其禦敵之力,使朝廷永無北顧之憂,最今日之先務也。”上善其言,問誰可任者,李綱薦張所、傅亮。張所嘗爲監察御史,在靖康圍城中,以蠟書募河北兵,士民得書,喜道:“朝廷棄我,猶有一張察院能拔而用之。”應募者凡十七萬人,由是張所之聲震河北。故李綱以爲招撫河北,非張所不可。傅亮者,先以邊功得官,嘗治兵河朔。都城受圍時,傅亮率勤王之兵三萬人,屢立戰功。李綱察其智略可以大用,欲因此試之。天子乃以張所爲河北招撫使,傅亮爲河東經制副使。

時皇子出生,故事當肆赦。李綱奏道:“陛下登極,曠蕩之恩獨遺河北、河東,而不及勤王之師,天下觖望。夫兩路爲朝廷堅守,而赦令不及,人皆謂已棄之,何以慰忠臣義士之心?勤王之師在道路半年,擐甲荷戈,冒犯霜露,雖未效用,亦已勞矣。加以疾病死亡,恩恤不及,後有急難,何以使人乎?願因今赦廣示德意。”上嘉納。於是兩路知天子德意,人情翕然,間有以破敵捷書至者。金人圍守諸郡之兵,往往引去。而山砦之兵,應招撫、經制二司募者甚衆。

有許高、許亢者,以防河而遁,謫嶺南,至南康謀變,守倅戮之。或議其擅殺。李綱道:“高、亢受任防河,寇未至而遁,沒途劫掠,甚於盜賊。朝廷不能正軍法,而一守倅能行之,真健吏也。使受命捍賊而欲退走者,知郡縣之吏皆得以誅之,其亦少知所戒乎!”天子以爲然,命轉一官。開封守闕,李綱以留守非宗澤不可,力薦之。宗澤至,撫循軍民,修治樓櫓,屢出師以挫敵。

至五月中旬,天子下詔:以靖康大臣主和誤國,追責李邦彥爲建寧軍節度副使,安置潯州,徙吳敏於柳州,貶蔡懋於英州。李梲、宇文虛中、鄭望之、李鄴曾使金國割地,貶於廣南各州。

話分兩頭。只說金軍攜二帝北去,粘罕前軍兵馬迤邐行至太行山,猛可裡路邊撞出一人,披掛整齊,身騎白雲霜雪馬,手持鑾金龍頭槍,當道攔住去路。

金軍先鋒鶻沙虎見了,定睛細看,只見那人打扮不同尋常,有詞《西江月》爲證:

馬快槍長太保,義勇忠肝豪傑。遍體銀鎧閃龍鱗,救主良將重生。

長懸社稷之念,心映日月光輝。貌柔心壯八尺軀,山西人物趙雲。

這人本身姓趙,因其父母敬愛三國趙雲爲人,亦爲其取名趙雲字子龍,爲今二十七八年紀,十分腰細膀闊,絳州垣曲縣人。父趙福、母張氏,皆是縣中百姓。趙雲自幼習文練武,頗知禮義,更有拳拳報國之心,每聞國家有事,更是茶飯不思。近聞汴京被破,金人擄二帝北上,便孤身從平陽府過沁州威勝軍,至遼州太行山邊,想半路劫回二聖,今日粘罕大軍到此,因而當道阻路。

鶻沙虎看罷,大喝道:“不怕死的鳥人,何敢攔路?”

趙雲叱道:“汝等金寇,侵我土地,佔我城池,屠我父老,淫我妻女,實乃罪大惡極,天地不容。而今又擄二帝北行,可恨至極,今若放還二聖,便放爾等過去,如若不然,可做俺槍下之鬼!”

鶻沙虎聽了,喝道:“黃口小兒,是你找死,怨不得我也。”催馬揮狼牙錘來戰趙雲,趙雲挺槍來迎,二人就在開闊處廝殺起來。

鶻沙虎與趙雲相殺未過五合,被趙雲一槍刺穿右肩,棄錘而逃,趙雲乘勢追趕,鶻沙虎命兵卒圍殺趙雲,趙雲左衝右突,勢不可擋。

鶻沙虎使人至後軍報之元帥粘罕,粘罕親至,見趙雲武藝高強,甚是喜愛,欲要降伏留用,下令道:“諸軍不可放箭,生擒此人。”

趙雲越殺越勇,金軍死傷數百,自思孤掌難鳴,連殺數員大將,破圍而出。粘罕命人追趕一陣,因道路不熟,見趙雲沒了蹤跡,遂收兵北去。

卻說趙雲勢單力孤,救二帝不成,慌亂之中迷失路徑,遂緩轡慢行,直至午時,因肚中飢餓,在太行山下尋到一處村莊,便在把頭的一家下馬扣門,門人問了姓名,便入去稟告太公。院主太公聽了,開門見趙雲戎裝銀槍,儀表堂堂,問道:“小將軍有何貴幹?”

趙雲道:“我不是將軍,只因與金軍交戰,落荒到此,肚中飢餒,至貴處討碗飯吃,當奉上銀錢,萬望行個方便。”那老人聽了趙雲如此客氣,話語中聽,便引趙雲入門,讓人將那匹馬卸了鞍轡,拴在槽頭飲喂,自請趙雲入堂用飯,擺張桌子,少時端上飯菜、羹湯、酒肉、碗筷。

趙雲吃罷,太公收了碗碟筷箸,撤了桌子,問了趙雲姓名,說道:“此時國破家亡,能像趙義士這般不懼生死,力抗金寇,少之又少。”

趙雲嘆道:“國家正是用人之際,趙雲雖有心殺敵,奈何孤木難支!”又問:“太公貴姓?”

太公道:“老朽姓陳名光,此處便是忠義村,村中有三百多戶人家。義士即是落難至此,何不投我村中樑大官人處?”

趙雲問道:“樑大官人何許人也?”

陳太公道:“樑大官人姓樑名興,字守義。生就一雙重瞳,因父母早亡,遺下家財萬貫,富甲一方,我村中父老多得其恩惠。此人樂善好施,文武雙全,但凡有人相投,必全心款待,盡力資助。樑大官人本是澤州周村人,因去歲澤州被金所破,方遷居到此。”

趙雲又問:“太公說樑大官人這般好,可比得過前時梁山宋江麼?”

陳太公道:“過得,過得。老朽只說一樣,義士便曉得如何。”

趙雲道:“太公請講。”

陳太公道:“樑大官人莊前有一株參天巨柳,大官人每逢佳節,必使莊客盤上樹去,每條枝上盡掛滿貫銅錢,遠處看去,金燦燦的發亮,誰人有急,便去摘取,也不問姓名,不要償還。人有難處,必鼎力相助,這一帶百姓仗他仁義,與他個渾名,叫做‘搖錢樹’樑興。風鑑之人曾與大官人相面,言其乃天鉞星投世,人又呼其爲‘玉貔貅’樑守義。義士若有心投奔,老朽可代爲引薦。”

趙雲道:“果然有孟嘗之風,若得太公引薦,再好不過。”

陳太公道:“只是今日天色已晚,不便相擾大官人,明日趕早,義士可與老朽前去拜莊。”於是收拾上房,讓趙雲住了一夜。

正是:

梁山忠義成往事,河朔英雄復據山。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
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