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

〖童宣撫奏凱還朝~裘道人敗死新昌〗

詩曰:

湯網三面大開時,漂母一飯淮陰念。

陳餘爭王斷摯交,虞卿棄印始見心。

七尺雄軀心如鐵,胸中豪氣煙雲接。

縱是敗亡無遺憾,事論史書千古名。

話說史武恭、龐萬夏見宋軍攻進縣裡,大勢已去,就合力殺出北門,直奔遂昌東北的婺州武義縣而去,想要會合王國部衆。王稟、宋江奪城之後,將城外火牛陣燒死的熟牛,都運進城裡大饗士卒,次後王稟安頓遂昌,宋江帶軍去追史武恭、龐萬夏敗兵。

史武恭、龐萬夏敗逃途中卻遇見了雲天彪、瞿地成軍馬,雲天彪、瞿地成二人處州散將之後,便合兵北上想奪回縉雲縣,縣中守軍死守,二人連打七日,傷亡數百,不能攻破,又逢張思正率軍從處州追來,和縉雲守軍前後夾擊,雲、瞿二人大敗,帶兵西走,不想正遇史武恭、龐萬夏丟了遂昌城,兩軍會合,四個主將把前後事情說了備細,這四人卻來再打遂昌。

宋江大軍急趕之下,不想史武恭掉頭回來,兩軍相逢,未及擺陣,廝殺一團。史武恭四人帶領的人馬,終究是個敗軍,被宋江人馬一衝便潰不成軍,四處亂竄,各自爭相逃命。

史武恭、龐萬夏、雲天彪、瞿地成四人敗走,宋軍李逵脫的一絲不掛,赤條條掄着兩把板斧緊追不捨,宋江怕李逵有失,命大軍接應李逵,這李逵直追的肚裡餓了,就在南軍死屍上砍下一條臂膀來吃。

宋江騎馬追來,大怒道:“你這黑廝,屢教不改,又在吃人,拿你軍前正法!”

李逵說道:“這些個肉蟲殺俺兄弟,怎吃不得?”

宋江罵道:“放肆!你也是父生母養的,怎能隨意吃人,與野獸、畜牲何異!”

李逵撇了那條手臂,說道:“俺已經吃了,要殺要剮,只聽哥哥安排。”

宋江大叫道:“你這莽夫數次違我軍令,吃人成性,這還得了,刀斧手快將李逵軍前斬首。”刀斧手正要上前動手。

只見吳用說道:“且慢動手,待我說過,殺他不遲。”

宋江氣道:“有何話說,他今日難逃項上一刀。”

吳用說道:“這黑漢確實該殺,但非今日,陣前殺敵還需用着他處,功大於過,如今梁山兄弟陣亡大半,不可自毀長城。吃人這事早有先例,隋唐時便有吃人將軍朱燦。”

魯智深一旁說道:“灑家如此喜好酒肉,也不曾吃的人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打他五十軍棍,罰他一月不許吃酒。”

武松對宋江說道:“哥哥,不如依我師兄之言,打他五十軍棍,饒他這次,下次再犯,剜嘴割舌。”

宋江下令道:“把李逵軍前重打五十軍棍,暫且記下死罪,軍前立功以贖。”李逵被當衆打了五十大棍,虧的皮糙肉厚,只是打的青紫,沒有肉綻。

此時已過午後,人餓馬乏,宋江命生竈做飯,吃飽之後追趕史武恭敗軍。史武恭四人帶兵一敗五十里,見到宋江沒有追來,心中方安。幾人見奪遂昌無望,便去往武義縣,會合王國軍。

宋江問吳用說道:“史武恭雖然一敗塗地,可是我軍人馬耽擱太久,恐怕追之不及,史武恭逃竄何處,尚未可知?”

吳用說道:“史武恭此番向東北而走,必投婺州,婺州武義、永康兩縣由反賊把守,離此最近,史武恭必去無疑。”宋江聽罷,傳令大軍啓程,開拔武義。宋江領軍走着,沿途有些馬糞,命軍士查看,卻是新糞。

宋江在馬上笑道:“軍師估算沒錯,依着馬蹄馬糞痕跡,史武恭卻是投武義方向去了。”

吳用說道:“他不去武義就去永康,別無他路,東面縉雲是我宋軍地界,他斷不敢去。”宋江等人說笑前行,步軍前面開路。魯智深、武松領着步軍前面走着,卻見不遠處升起一縷青煙,走近看了才知,原來有個漢子正在路中烈日下,架着一堆火,蹲在地上煮着一碗白米粥,約有二十六七歲。上身紅花衣,下身紫泥褲,腰扎一條紅綾帶,腳穿一雙草鞋,身後揹着個氈笠,撒一把朱纓,身旁戳在地裡半尺深一條六棱銅棍,上面鏨着青龍,約三十斤,旁邊擱着一把魚皮鞘腰刀和一個包裹。有《臨江仙》說這漢子:

劍眉星目銀盤面,如狼似虎身姿。髮髻繩纏垂馬尾。身穿錦繡服,卻如落魄郎。

一條銅棍與身齊,身手敏捷如風。打抱不平真本性。四海英豪氣,好漢名史斌。

武松看了上前說道:“路中那漢子,且把路讓一讓。”

那漢子只顧看那碗粥,說道:“路又不是你家的,有甚可讓。”

魯智深氣衝頭頂,罵道:“直娘賊,若不走開,讓你吃灑家禪杖。”那漢子一聽大怒,跳起身來,一把提起銅棍,橫拿在手。

魯智深嗔怒,要來廝打,卻見那漢有九分卻像史進,大喜說道:“哎呀!兄弟原來你不曾死!怎在這裡?”

那漢罵道:“禿驢,哪個是你家兄弟?休要亂認。”武松用眼打量,看這漢胸膛手臂露在外面,說道:“他不是那個兄弟,身前不見有龍紋花繡。”

魯智深看了說道:“既然不是兄弟,你且吃灑家一禪杖。”那漢早不耐煩,舉棍相迎,兩個步戰起來。只見一場好鬥:

魯達恚怒無佛心,史斌膽惡更生猛;禪杖如穿日月扁擔,銅棍勝似捅天旗杆。禪杖漆黑捲風沙,銅棍金光耀眼盲。禪杖掄起,病魔瘋狂烈焰舞;銅棍揮動,降龍棍法十八招。一個兇僧,如同地獄入世明王佛;一條惡漢,更似今生脫胎羅剎鬼。

兩個好漢打在一起五十回合,不分高低,宋江見前軍停滯不前,與衆人來看,只見魯智深和一個後生打在一起,宋江向武松問了來由,武松講了經過。宋江下馬,衆將也跟着下了馬。

宋江喊道:“那位壯士,莫要動手,魯大師也先回來,我有話說。”兩人聽了各自收手,魯智深退回。

宋江往前走了幾步,問道:“不知英雄怎地稱呼?”

那漢說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史斌的便是,江湖人稱‘白玉龍’。”

宋江又問道:“這位好漢的相貌與我一位兄弟極是相似,更是同姓,但不知可有淵源?”

史斌問道:“你那兄弟是誰?”

宋江說道:“我那兄弟叫做史進,江湖稱作‘九紋龍’史大郎。”

史斌一聽,大吃一驚道:“你就是那‘及時雨’宋江?”

宋江說道:“正是小可。”

史斌大怒道:“因你招安,我兄弟史進才死在南國,今日拿你的命,報我兄弟之仇也罷。”說着舉棍要打宋江。

武松單刀把棍架開,說道:“你且說個明白,當中必有誤會。”

史斌把棍杵在地上道:“我是史進堂兄,生在華州,長在金州。前番聽說史進招安之後,爲國南征,被龐萬春射死,我便來找龐萬春報仇,又聽說龐萬春死於梁山之手,便欲返鄉,卻是盤纏用盡不能回家,因此四處漂泊,今日道上煮米翦徑,不想正遇你等。”

宋江說道:“原來史進堂兄,怪不得如此相似,史進之死是爲國盡忠,好過在梁山做賊,遺臭萬年,你還有何所恨,那龐萬春已死,可他兄弟龐萬夏尚在,到處殘害生靈,報仇理應找他。”

史斌問道:“龐萬夏現在何處?”

宋江說道:“一個時辰前,應在從此經過,去了武義縣。”

史斌恨道:“竟與仇人之弟擦肩而過。”

宋江說道:“史壯士既然要爲兄弟報仇,只怕孤掌難鳴,不如你我同行。”

史斌思了思,說道:“宋先鋒說的頗有道理,若蒙先鋒收留,史斌感激不盡。”說罷倒地就拜,宋江和衆人把史斌扶起,衆人和史斌一一見過,史斌與宋江相見恨晚,拿了腰刀包裹,就與宋江同去攻打武義縣。

再說童貫打下麗水縣後,與譚稹道:“既然處州各縣已盡數平定,且江南大勢已定,童某不日就要押赴方臘,北上回京覆命,譚將軍可留下剿賊。”

譚稹道:“兩浙路本是末將分內之事,多蒙童宣撫相助戡平戰亂,大人即要回京,我便命人多造木籠囚車,關押方臘黨衆。”

童貫說道:“這樣再好不過。”隨後譚稹命人打造木籠囚車,童貫、譚稹兩人又與衆將置酒宴樂。幾日後囚車造好,童貫把方臘一干人等裝進囚車,大鎖鎖了,又將一切事宜交付譚稹,並留下各路軍馬繼續蕩寇,自領一隊人馬押解方臘回京。

再表宋江追擊史武恭一日一夜,倍行三百里,來到武義縣西面壺山正是辰時,突然前面樹木叢雜幽險之處,羣鳥驚飛,宋江與衆將說道:“《孫子兵法》有云:‘衆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此處地勢險峻,樹木叢雜,史武恭必在這裡據險設伏,大家當須小心。”

吳用說道:“我自有辦法破之,先叫弓手遠而射之,如有敵兵定然死傷敗走,若無敵兵也可敲山震虎,一舉兩得。”

宋江說道:“軍師高見。”

盧俊義傳令,五百射手一齊放箭,如同羣星落地射入林中,那林中果是史武恭伏兵,被這陣箭雨射的七零八落,死傷衆多,史武恭急忙撤兵,退守武義會合王國。

宋江領軍前行,來到箭落之處,果見方軍屍首滿地,宋江大笑道:“聰明反被聰明誤,史武恭那廝必退入武義城中,傳我命令,急速進軍武義。”

史武恭四人領兵來到武義西城下,史武恭仰頭朝城上大喊:“吾乃遂昌守將史武恭,宋軍在後追來,快放我等進城。”城上軍士聽了,報到縣衙。

王國自黃姑嶺戰後,因傷勢過重,日日不出府衙半步,正愁孤軍作戰,難以久守,今日得知史武恭被宋軍打敗,來投武義,忍着傷痛上城來看,對着城下四人問道:“久聞史將軍大名,不知誰是?”

史武恭說道:“在下便是,請王將軍速開城門,宋軍隨後追來。”

王國說道:“雖然久聞大名,不曾見過,可有憑證?若無憑證,王某不敢擅開城門。”

龐萬夏摘下兜鍪,說道:“王將軍還認得我否?昔日你與我哥曾是摯友,你我有過一面之緣。”

王國仔細一看,說道:“你是龐二,自你哥死後,你龐家還有三位兄弟,萬秋、萬冬怎未見到?”

龐萬夏說道:“三弟、四弟都被宋江一夥害死,王大哥快些開城,閒話城中細說,宋軍來也!”一指遠處,衆人看去,只見宋軍旗號迎風而動,煙塵卷地而來。王國急令開城,將史武恭四人和千餘人馬放進城裡,關閉城門。宋江軍馬眼見史武恭進城,只恨遲了一步,隨即在城外安營搦戰不題。

再說呂師囊在處州辭別方七佛之後,便帶着部下太宰呂助,副將沈剛、沈澤、沈抃、趙毅、應明、徐統和一千兵丁直奔溫州。

到得溫州後,呂助提議說道:“不如先攻樂清,樂清地處東海之濱,隔水相望玉環山,進則可取溫州城,退則可守玉環島,佔盡地利。”呂師囊欣然應允,遂領軍攻打樂清縣。

樂清守臣名叫劉瑜,四十餘歲,每日喝的爛醉如泥,人稱“扳不倒”。手下使喚兩個馬步都頭,馬軍都頭名喚“窮開心”莘莊,步軍都頭喚作“草上飛”曹峰。莘莊、曹峰皆二十六七歲,雖無十分本事,刀槍棍棒還算精熟,三五十人不能近身。

莘莊和氣近人,本是當地的茶農,雖然一窮二白,卻是喜笑顏開,所以人稱“窮開心”。曹峰脾氣剛烈,健步如飛,人稱“草上飛”。

呂師囊來打樂清,劉瑜酒醒了八分,找來莘莊、曹峰這兩個都頭商議對策。曹峰說道:“這賊不來時我還要去剿滅,此番是羊入虎口。”

莘莊說道:“那呂師囊文韜武略勝過常人百倍,不可輕視,不如我等暫時堅守,向溫州送去一封告急文書,早發救兵來援。”

劉瑜說:“正是這個道理,我這就寫一封手書,有勞莘都頭走一遭。”劉瑜隨後寫了一封告急的文書,裝入封皮,插根羽翎,交給莘莊,莘莊收着,披掛提槍上馬出了南門,要去溫州求救。

莘莊出城不到三裡,卻被呂師囊的伏兵所擒,呂師囊親解莘莊綁繩,好言撫慰,擺酒壓驚,莘莊感激涕零,說道:“蒙呂帥不殺之恩,但有用處,肝腦塗地。”

呂師囊說道:“我聞樂清有兩位壯士,其一莘都頭,其二乃是曹峰,不知此人可否爲我所用?”

莘莊說道:“此人義氣深重,呂帥若能擒來,我必說服歸降。”呂師囊大喜,爲莘莊敬酒。

次日,呂師囊親統兵馬在樂清城西列陣,軍士罵城,激怒曹峰出戰,曹峰面如黃玉,使一口大刀,騎一匹大馬。呂師囊看了讓衆將待命,提矛親自去戰,曹峰迎面來殺,兩人鬥八九回合,曹峰敗走,呂師囊騎馬追來,伸手抓住曹峰後腰帶,輕輕從馬上提起,橫擔自己馬前,跑回陣來,入營把人放下,莘莊親自來勸,曹峰見呂師囊重義,便歸附了呂師囊。

明日呂師囊打城,不到半個時辰,樂清城破,莘莊、曹峰來尋知縣劉瑜,劉瑜見城已破,就自縊縣衙大堂,莘、曹二人十分傷感,把知縣屍身安葬。呂師囊安定樂清縣,厲兵秣馬,以備攻打溫州。

再說越州統帥劉韋合得知裘日新攻下新昌、剡縣,並殺死知縣,揮軍北上攻取上虞縣,便帶兵前來圍剿剡縣,道人裘日新怕剡縣有失,急忙從上虞撤回。劉統帥兵臨剡縣西城下,未及罵城搦戰,仇道人在城上命幾十牀弩亂射,箭如木椽,射的城下宋軍死傷一片。劉統軍只好敗退,離城五里安營。日中,突有軍人進帳來報:“統制郭仲荀前來相助剿寇。”劉韋合急忙相迎,劉郭二人相見施禮,入營說話。

郭仲荀問道:“劉統帥爲何面帶愁容?”

劉韋合說道:“不瞞將軍,今日與裘日新首戰失利,所以退在此處。”

郭仲荀說道:“剡縣兩面環水,只有西、北兩城是旱地,攻取實爲不易,劉統帥且放寬心,郭某前來正爲此事。”

劉韋合問道:“郭統制莫非已有良謀?”

郭仲荀說道:“常言道:‘月暈知風,礎潤知雨’。兩日前我從東陽虎鹿鎮而來,偶爾路過土地廟,見殿中柱基異常溼漉,近日婺越一帶必有大雨,若能引水灌城,剡縣唾手可得。”

劉韋合說道:“好卻是好,但城中百姓不能不顧,百姓若要受苦,此城不如不攻。”

郭仲荀說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汝爲越州一方統帥,理應爲民着想,可如今城爲賊城,民爲賊民,不可縱賊。實不相瞞,我已命軍士城南挖渠,疊壩截河,大雨過後便要放水灌城。”

劉韋合蹙眉片刻,說道:“也罷,都依着你。”便在帳中擺宴爲郭仲荀接風,直到二更各自休息,半夜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整整下了一宿,剡溪水位暴漲。

次日午時,雨勢漸弱,星星點點下着,郭仲荀與劉韋合說道:“真是天助我也,如此我軍必勝。”隨即下令掘水灌城。這地勢是南高北低,大水順渠而下,轉瞬衝破剡縣南門進到城裡,沒到半個時辰,城中水深過膝,汪洋一片,百姓各自逃命。裘日新見城已破,便領兵到東城外尋到百艘船隻,順着曹娥江北去,在三界鎮棄舟登岸趕往上虞縣,不想正遇姚平仲平定上虞而來,截住了去路。

姚平仲對裘日新厲聲大喝道:“我乃宋將姚平仲,上虞已非汝有,爾欲活則降,欲死者戰。”

裘日新大叫道:“只把這話嚇唬三歲孩童,怕死便不起事。”隨即兩軍一場惡戰。裘日新與姚平仲一戰失利,只得退回,領着敗軍行到新昌東南桃源,被姚平仲、郭仲荀、劉韋合三路人馬圍住,裘日新領兵死戰,不能脫身,最後力竭被亂軍所殺,餘部盡滅。

越州戰事平息,姚平仲、郭仲荀便辭別劉韋合,姚平仲率軍南下臺州,郭仲荀去往溫州。劉韋合送走二人之後,認爲剡縣多事,與“剡”字‘兩火一刀’兵火之像有關,親自寫了申文,奏請朝廷改剡縣爲嵊縣,申文使者路遇童貫班師,遞上奏表,童貫代行皇命,將其改爲嵊縣。此時朝廷也有旨意傳來:改睦州爲嚴州、建德軍爲遂安軍,歙州爲徽州。

正是:兩州改名難平亂,一縣存亡怨刀火。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
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圓滿 岳飛從軍真定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九回拜神像陳碩貞顯靈 入仙廟趙公明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