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一場好戲

第272章 一場好戲

面對楊素的請求,崔澈很肯定的回答道:

“越公無需爲此擔憂,待聖人北巡之時,必有恩詔。”

楊素卻扼腕嘆息:

“唉!楊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楊素自覺這虐民的罵名恐怕是要背一輩子,心中倒是有幾分苦澀。

崔澈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或者說,應不應該安慰楊素。

畢竟楊素丟掉的只是好名聲,而行宮附近,卻埋了數萬屍骸。

二人談話間,高熲派人前來催促崔澈啓程,總不能自個兒先走。

崔澈隨即與楊素道別,楊素暫時回不去大興,他還得留在岐州爲迎接楊堅做準備。

離開楊素的住所,竇建德就在府外等候,崔澈邀他與自己共乘,竇建德沒有推辭。

與高熲匯合後,馬車向南行駛,車廂裡,一直閉目養神的崔澈睜開了雙眼,問竇建德道:

“此次回朝,齊公定然要向聖人彈劾越公暴虐,建德以爲,崔某又該如何行事,是置之不理,還是仗義執言。”

竇建德沉吟片刻,回答道:

“我是一個粗人,不懂國家大事,更沒讀過多少書,但也知道,事可爲而不爲,謂之懦夫;事不可爲而強爲,謂之蠢漢。”

崔澈長嘆道:

“建德一語驚醒夢中人。”

崔澈並非蠢漢,於是回到大興以後,他在奏疏裡僅僅只是表示仁壽宮一應設施齊全,並未發覺有任何紕漏。

楊素受命督造仁壽宮,但真正負責設計、規劃的卻是宇文愷。

這位古代傑出的建築家、城市規劃專家時隔多年再被起用,仁壽宮稱得上是其嘔心瀝血之作,崔澈又怎麼可能挑得出毛病。

但是落在高熲眼裡,應該被指責的的地方可就太多了。

這位智者,此番卻偏偏要做一回蠢漢。

高熲首先是彈劾楊素虐民,一味趕工,致使服役的丁壯累死者數以萬計。

又指責楊素違背上意,自主主張將宮殿修得過於華麗。

楊堅勃然大怒,他傳召崔澈進宮,命人將高熲的奏疏給崔澈過目,訓斥道:

“高相奏疏所言,你爲何只字不提!”

崔澈看過奏疏後遞還給了宦官,從容道:

“陛下派遣臣往岐州,是查驗行宮可有錯漏之處,至於高相在奏疏中提及的這些事,非臣所能過問。”

楊堅聞言頷首道:

“駙馬所言有理。”

說着,又與崔澈抱怨道:

“唉!如今高相是越發與朕離心,朕讓他查驗行宮,他卻只顧着黨爭,急着向楊卿發難,通篇盡是誅心之言,反倒是忘了朕派遣他去往岐州的目的。”

然而這一次崔澈卻並沒有趁機進讒言,進一步離間楊堅與高熲的君臣關係。

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二十九日,楊堅駕幸仁壽宮。

看着眼前結構雄壯的仁壽宮,楊堅當着羣臣的面,怒氣衝衝地叱罵楊素道:

“始皇帝濫用民力,修築阿房宮,致使天下生怨,故有‘阿房阿房,望始皇’這樣的童謠傳唱。

“朕命你督造仁壽宮,再三叮囑你一切從簡。。

“你卻揹着朕,修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這是要讓朕與天下百姓結怨!”

楊素表現得驚恐不已,趕忙叩首請罪,太子楊勇的支持者們在高熲的帶動下,紛紛進言,請求嚴懲楊素。

晉王楊廣的支持者則將目光看向崔澈,然而崔澈卻是一言不發,這件事已經被楊堅上升到了阿房亡始皇的高度,以崔澈的身份不足以平息議論。

能夠將此事遮掩過去的,只有一人。

崔澈將目光投向皇后獨孤伽羅。

果然,只見獨孤伽羅勸慰楊堅道:

“越國公知道妾身與陛下年紀老邁,無以自娛,所以纔將這座宮殿修建得如此華麗,爲的就是想讓我們住的舒適一些,忠孝之舉,又豈能辜負!”

有了獨孤伽羅打頭陣,崔澈這才進言道:

“去年關中大旱,陛下至今不食酒肉,愛民之心,有目共睹。

“世人自當知曉,仁壽宮這等規模,並非陛下授意,又怎會因此怨恨陛下,還請陛下息怒。”

晉王一黨的官員也立即附議,楊堅這才轉怒爲喜,不僅沒有追究楊素的罪責,更是爲他賞錢一百萬,錦帛三千段。

楊素哭拜謝恩。

一場大戲就此落幕,楊素得了重賞,卻背了罵名。

愛民如子的大隋聖人也住進了富麗堂皇的仁壽宮,節儉了一輩子,如今四海歸服,難道就不能享受享受。

與此同時,漠北的時局又有了變化,隨着東突厥都藍可汗迎娶大隋公主,又將慫恿他反叛隋朝的妄人押送大興,楊堅也對都藍可汗放下心來。

隨着雙方的關係越發密切,藉着隋朝的威勢,多有漠北部落投奔都藍可汗。

況且他還有一個突厥汗國大可汗的名頭。

在實力微弱時,這個名頭一文不值,但如今有了隋朝的扶持,草原部族重投大可汗的懷抱也沒了心裡壓力。

原先尚且能在東突厥內部與都藍可汗分庭抗禮的突利可汗染干,如今可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眼瞅着就要衆叛親離了,他趕忙遣使南下,向大隋求親。

這不是突利可汗第一次向隋朝請求和親,只是此前礙於都藍可汗,楊堅一直沒有答應。

然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眼見都藍可汗日漸壯大,隋朝再次發揮自己的傳統技能,在突厥內部充當攪屎棍的作用,終於決定與突利可汗染干和親。

當然,親生女兒是不可能嫁的,就連都藍可汗這位大可汗都只能迎娶宗室女,你突利可汗是什麼檔次,也配與崔澈娶一樣的公主。

事情傳到漠北,得知突利可汗將與隋朝聯姻,都藍可汗怒不可遏:這楊堅就是見不得自己好。

於是他便打算弄出一點動靜,讓楊堅知道自己不開心。

這一次都藍可汗沒有再找阿會魯蘇,他清楚,阿會魯蘇與自己不同,自從崔澈將他從西突厥王庭救出,從此便給人當了忠犬,但凡征伐大事,總要詢問崔澈的意見。

都藍可汗思來想去,瞄上了東方的遠鄰高句麗。

第四章帶到。

壞消息是凌晨只有這一章,好消息是這幾天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章。

(本章完)

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4章 初入崔府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3章 北齊舊人大家不要等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423章 連成一片新章在審覈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58章 失意之人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79章 戰事再起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96章 名將殞命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63章 楊堅建隋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5章 闔家再聚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0章 抵達長安第70章 擊鼓鳴冤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62章 裴秀來京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92章 可汗夜遁
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4章 初入崔府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3章 北齊舊人大家不要等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423章 連成一片新章在審覈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58章 失意之人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79章 戰事再起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96章 名將殞命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63章 楊堅建隋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5章 闔家再聚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0章 抵達長安第70章 擊鼓鳴冤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62章 裴秀來京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88章 兵部尚書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92章 可汗夜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