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

清晨,專列火車響着悠長的汽笛開進火車站,站臺上早已清理一空,除了憲兵隊和特勤處的護衛之外,只剩下數十人的執政府迎接隊伍。梁啓超和宋教仁二人也迫不及待的到場相迎,臉上都掛着興奮的笑容。

當吳紹霆從車廂裡走出來時,梁啓超快步迎上前,將一條鮮豔的綬帶雙手遞了上去。

“震之,這是執政府設計的大執政官禮帶,稍後你會直接前往聯合會館宣誓,所以我現在先送來讓你佩戴上。”梁啓超熱情洋溢的說道,他穿着嶄新的西服,顯得精神十足,足見對今日的宣誓儀式極爲看重。

“卓如先生,此時尚早了吧,於情於理我也應該在宣誓之後纔算是正式就職,現在就佩戴大執政官禮帶只怕會招人閒言。”吳紹霆微笑着推辭道。

“這條禮帶不過是裝點之用,同時也區別震之你的身份不同,再者距離宣誓不過幾步之遙,來之前我與衆人商議過,無甚不妥。震之你就戴上吧,等到了聯合會館下車了,反而更顯得神氣。”梁啓超笑道。

身後其他的議員代表讀紛紛附和着稱是。

吳紹霆沒必要在這件小事上費心,索性答應了下來。在侍從官的協助之上,他將這條嶄新的綬帶佩戴在肩膀上。綬帶是金黃色鑲邊的樣式,在正上方接近肩頭的位置有一塊明顯的繡圖,繡的正是中華民國五色共和旗。順着綬帶向下直至下襬處,還有一個較小的徽記,若不仔細看倒是看不出來,這個徽記是陸軍十八星標誌。

梁啓超向吳紹霆解釋道:“綬帶設計的倉促,不過仍然通過了大家的意見。既然執政府主席是中華民國新生的領袖,自然要以國家旗幟做爲最隆重的印記,以示國家之重責繫於肩上。除此之外,執政府主席又掌管大中華全部軍權,十八星旗是傳統軍旗,用以象徵國軍指揮大權,之所以置於綬帶其下,是意味大權在執政官之下。”

吳紹霆緩緩的點了點頭,欣然說道:“真是有勞了,這等意義一定時時刻刻警醒紹霆,何事在上、何事在下。”

梁啓超心中寬慰,嘆道:“我相信震之必定不負衆望。”

宋教仁看了看懷錶,上前來提醒道:“現在已經是八點半了,宣誓儀式原本定在九點鐘整,我們還是先上車吧,若是儀式推遲了大有不好。”

吳紹霆說道:“既如此,我們馬上動身出發吧。”

衆人出了火車站,乘上早已準備好的轎車,二十多輛轎車配合三百多名騎兵護佐,派場極爲盛大,浩浩蕩蕩的向聯合會館前去。

一路上許多梧州的百姓紛紛涌入街道兩旁,或搖旗或吶喊,熱烈歡迎吳總裁就任執政府主席。場面熱鬧非凡,甚至都要增派憲兵維護交通。經過五十慘案,梧州全城上下的百姓都對吳紹霆感恩在心,有這樣關心民生的大好人擔任執政府領袖,往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此時此刻自然要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

國會衆多議員和嘉賓都在聯合會館的大門口等候迎接,車隊開到之後,岑春渲、熊希齡、張謇三人率先上前。吳紹霆與衆人陸續下車,寒暄敘禮了一番,在衆人熠熠的目光之下踩着臺階走進聯合會館大門,大家緊隨其後有條不紊的進場。

在休息室小坐了一會兒,岑春渲簡略的向吳紹霆介紹了一下流程,也提前把宣誓稿交給了他。他把握時間準備了一下,隨後有司儀來請大家入場。

經過一系列簡單而又嚴肅的前奏,吳紹霆在熱烈的掌聲和衆人聚焦的目光之下,從容不迫的走上了主席臺。相比一個月前站在同一位置,他不得不感慨時間的稍縱即逝,又或者是局勢變化的飛快。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最終還是站上了這個位置。

說了一些不輕不重的開場白,又認真的即興演說幾句話,之後吳紹霆端正態度,收斂臉上的表情,在梁啓超的指引下舉起右手,開始宣讀就職誓言:“餘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餘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成中華民國於富強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

誓詞宣讀完畢,全場再次響起掌聲。

岑春渲以參議院秘書長身份上前,將大執政官官璽、大執政官九星龍篆胸章以及鐵血十八星軍權手杖等等象徵之物一一遞上。吳紹霆肅穆的接過這些物件,又交由身旁的侍從官收好。之後吳紹霆從演講臺上退下,走到一旁與參議院在主席臺上的代表握手。

全場掌聲雷動,鎂光燈不停爆鳴,氣氛渲染的極其熱烈。

吳紹霆向全場示意,在登出大會堂的時候,他心中情不自禁的鬆了一口氣。

從大革命到二次革命,又從南方聯合到四川會戰,再就是籌劃大半年平定西南三省的行動,這一路走過來不得不說是費盡心血。不過一切總算是熬了過來,他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計劃,而之後即將拉開的則是統一全國的大戰略。

同樣是在這天傍晚,吳紹霆在聯合會館召開了最後一次軍事聯合會議,先是發佈了幾項軍事任命。在廣東方面,第三憲兵師師長由騎兵師總政參謀長孫繼直調任,粵北防衛司令馬錦春升任憲兵師副師長。

陳炯明辭去衛戍軍副軍長之職,調任廣東空戰第六師師長,兼第六師總政委員。空戰第六師尚且還在籌備中,不過戰鬥機、空艇、空軍學校都已配備齊全,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一點點完成師級作戰單位的擴編。

按照吳紹霆在今年二月份秘密擬定的擴軍計劃,空戰第六師將會配置一個飛行大隊(轄下三個中隊,大約一百架戰鬥機),一個空艇大隊(九艘“大執政官”級空艇),一個空勤司令部(下轄一個地勤團,一個空戰步兵旅)。

空戰步兵旅是吳紹霆設想的概念兵種,性質類似於空降部隊,不過在沒有運輸飛機之前,一律由空艇擔任運輸和投放。當然,空艇的高度不適合跳傘,僅僅是利用空艇的運輸性能罷了,最多配合半空繩索垂降。

空戰第六師的籌備工作是一項大工程,不僅需要投入很長的時間,也要投入巨大的費用。不過既然這是吳紹霆深謀已久的計劃,他下定決心要做出樣子來。空戰師將成爲繼騎兵師、憲兵師、山地師之後的第四大特種師,而它的作用正是針對與福建隔海相望的臺灣。

鄧鏗辭去所軍中職務,升任大執政官辦公室長官,由其負責成立大執政官辦公室的幕僚組織。而鄧鏗之前所有的軍中職務,大部分交由倪映典代理。

四川方面,自從四川大戰結束之後,雖然川軍兩大勢力握手言和,但仍然各自爲政,佔據着不同地盤。除此之外川省內的小軍閥勢力夾在二者之間,一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隱患。之前吳紹霆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滇黔兩路人馬的問題上,所以沒有及時處理這些小軍閥勢力。現在執政府大選順利結束,他自然而然要回過頭來料理這些問題。

他命令參謀總部向川軍地方武裝派發通知,邀請地方武裝的領袖儘快前往成都,於參謀總部會商各派系武裝的撮合事宜。會商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在川軍、粵軍、滇軍以及黔軍的規模之下,這些小軍閥生存的空間微乎其微。

吳紹霆授意參謀總部的意思,是將孫震、田頌堯、周道剛、鄧錫候等人的部隊合編爲一個師,番號暫定爲南方聯軍第五師。全師的編練工作交給第七師團司令部監管,一旦全師整編成功,計劃從粵軍將領中委派許海英出任該師師長。

廣西方面,南方聯軍第四師師長的人選拖延了一些時日,由於三十七師師部目前移駐黔南,桂林方面需要有人坐鎮統籌,吳紹霆決定提拔黃埔軍校教育長梁鴻楷出任南方聯軍第四師師長,同時兼領原職;又命令黃埔軍校教官長蔣光鼐出任副師長,同時兼領原職。

南方聯軍第四師在原有五個團編制下,再增設第四教導團,教導團軍官由第一、第二、第三教導團抽調輸送,儘量保證都是黃埔二期的人才。

至於雲南方面,吳紹霆在返回梧州的火車已經擬好人選,委任蔡鍔爲雲南軍務總督,李根源爲代理民政長官,省長等新一屆諮議局成立之後再做提名。同時還從雲南講武堂提拔了一批年輕軍官加以重用:

提拔騎兵科長趙又新爲雲南講武堂校長;青年軍學才俊楊傑爲昆明警備司令,兼雲南全省預備役總司令;朱培德爲昆明憲兵司令部代理司令,兼滇軍第一師參謀長;範石生爲滇軍第一師代理師長,隸屬於顧品珍第三師團指揮。

這些未來中國軍事界的大人物們,如今纔剛剛從講武堂畢業不久,或留任教學,或在雲南、四川等地軍中擔任中下級軍職。

此次吳紹霆破例將他們連跳數級提拔,一方面是故意加以籠絡,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用新血液代替舊血液,徹底打碎唐繼堯派系的軍官團體勢力,在雲南塑造全新的秩序和統治層面。儘管之前雷烈風行的扣押唐繼堯等人,並迅雷不及掩耳將這些人帶往梧州,此舉引起了滇省內部極大的震動,不過此時請出蔡鍔坐鎮滇省大局,足以力挽狂瀾,平息怨聲。

忙碌了一夜,軍事聯合會議總算結束。在會議最後,吳紹霆以大執政官的名義宣佈軍事聯合會議完成過渡使命,正式解散並即時生效。

不過聯合會議所有軍政職員並沒有感到擔憂,他們都知道用不了多久軍事聯合會議就會改組爲國防部,原班人馬繼續效力。

【楊傑(1889—1949)民國時期著名軍學泰斗,和蔣百里、白崇禧、劉x伯承一起被外人稱爲中國三個半參謀長,他出身於滇軍,後捨棄中將軍銜進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畢業後成爲蔣中正的參謀長,在新軍閥混戰中幫助蔣贏得決定性的中原大戰的勝利。

後因在抗日戰略上和何應欽衝突而退出中樞,出任陸軍大學教育長和駐蘇聯大使。楊傑所著的《國防新論》、《軍事與國防》、《大軍統帥學》和《戰爭要訣》等軍學書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每一個想成爲高級軍官的必備讀物。1949年因傾向革命,放言無忌而被蔣中正親自下令暗殺。】

第1126章 ,戰列艦還是航母?第661章 ,前奏第1007章 ,彌彰西北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769章 ,北京大本營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51章 ,設計營救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1217章 ,內況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530章 ,急流第54章 ,拯救行動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923章 ,事後第545章 ,東南沿海巡閱使第856章 ,信與證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3章 ,碼頭別見第856章 ,信與證第17章 ,義無反顧第99章 ,踐行籠絡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350章 ,張小雅犒軍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899章 ,到福州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1181章 ,目標在美國第890章 ,佈置第935章 ,條件第1093章 ,歐洲新局勢第116章 ,將軍家宴第286章 ,獨裁手段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868章 ,探監第551章 ,簽署盟約草案第163章 ,不留情面第1171章 ,投機主義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1006章 ,緊急會議第430章 ,陳其美的心態第461章 ,夜闖第307章 ,鼓舞民心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75章 ,以德服人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357章 ,複製格里芬行動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90章 ,先斬後奏第282章 ,戰鬥表彰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1183章 ,部署反擊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749章 ,新式裝備第929章 ,第一階段制裁行動第812章 ,收網行動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404章 ,洪門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703章 ,換督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90章 ,先斬後奏第1167章 ,文化發展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609章 ,第七師團的主攻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309章 ,敘舊第8章 ,初到後哨第939章 ,交換條件
第1126章 ,戰列艦還是航母?第661章 ,前奏第1007章 ,彌彰西北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769章 ,北京大本營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51章 ,設計營救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1217章 ,內況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530章 ,急流第54章 ,拯救行動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923章 ,事後第545章 ,東南沿海巡閱使第856章 ,信與證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3章 ,碼頭別見第856章 ,信與證第17章 ,義無反顧第99章 ,踐行籠絡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350章 ,張小雅犒軍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899章 ,到福州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1181章 ,目標在美國第890章 ,佈置第935章 ,條件第1093章 ,歐洲新局勢第116章 ,將軍家宴第286章 ,獨裁手段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868章 ,探監第551章 ,簽署盟約草案第163章 ,不留情面第1171章 ,投機主義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1006章 ,緊急會議第430章 ,陳其美的心態第461章 ,夜闖第307章 ,鼓舞民心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75章 ,以德服人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357章 ,複製格里芬行動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90章 ,先斬後奏第282章 ,戰鬥表彰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1183章 ,部署反擊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749章 ,新式裝備第929章 ,第一階段制裁行動第812章 ,收網行動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404章 ,洪門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703章 ,換督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313章 ,英國人的陰謀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90章 ,先斬後奏第1167章 ,文化發展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609章 ,第七師團的主攻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309章 ,敘舊第8章 ,初到後哨第939章 ,交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