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策劃起義

“今日似乎是第一次見面吧,士元兄以前你我有面緣麼?”吳紹霆如實的說道。

不等鄧鏗回答,陳炯明又道:“士元現在正是廣東陸軍小學堂的總教官,難道震之在廣州少有與軍學打交道嗎?”

吳紹霆歉意的搖了搖頭,賠笑道:“平日公事繁忙,私事也繁忙,陸軍小學堂都是一些娃娃兵,自然不曾多在意了。今日確實是與士元兄第一次見面,士元兄既然在廣州,爲何不來找我敘敘呢?”

鄧鏗呵呵笑了笑,謙謹的說道:“我也是今年夏天才與競存兄認識的,後來會裡的同志經常談起吳紹霆吳震之,我這才知道原來第一混成協鼎鼎大名的吳大人也是革命志士呀。”

吳紹霆客氣道:“士元兄與我同輩,革命陣線上你我皆是兄弟、同志,何來大人不大人的。你這麼稱呼,反倒讓我深感見外呀。”

鄧鏗連忙賠罪道:“震之兄果然大風範,佩服佩服。”

這時,陳炯明建議道:“震之,你看看能不能幫鄧士元調任到你們新軍去任職呢?鄧士元以前就在新軍炮兵營擔任排長,後來才被調入陸軍小學堂的。如今我們革命大業需要依賴新軍的基礎,多一位革命將領,則多一份革命力量!”

吳紹霆不禁有些詫異,陳炯明到底在想什麼呢?鄧鏗可是循軍的將領,也是他陳炯明未來的得力助手,現在不好好培養心腹、網羅人才,怎麼反倒把人送到自己這邊來了?他略略尋思了起來:看來陳炯明也是一位理想的革命家呀,爲了革命事業可以不顧個人利益!

他深知這個年代的革命志士都差不多,大部分人是空有革命幻想而無理性作爲,只有經過無數次的碰壁和挫折,纔有少數人悟出了以往的過失。

既然陳炯明這麼說了,他當然不會拒絕,反正現在第一混成協裡面空缺的官職多得是,隨便寫一封推薦信就可以辦妥。

“競存兄所言極是,這樣吧,這次會議結束之後,我回去就向陸軍衙門寫一封推薦信,儘量把士元兄安排到炮兵營任職。”吳紹霆立刻說道。

“太好了,這件事就有勞震之了。”陳炯明欣喜的說道。

“我也先多謝震之兄了。”鄧鏗說道。

次日一早,陳炯明安排了馬車,衆人乘坐馬車出了城來到了鄉下。

楊思復的公館並不是鎮子上唯一的獨棟別墅,許多惠州城內的士紳們都喜歡鄉下的清靜,於是鎮子上到處可見造型不一的莊園。楊公館在一條小河邊,北河鄰山,距離鎮子上人煙密集的地方也隔得很遠,確實是一處幽雅清靜的場所。

胡漢民、朱執信、譚人鳳以及廖仲愷等人,自從由香港回到內地之後,就一直住在楊公館裡面。楊思復不單單是同盟會成員,也是陳炯明的好朋友,所以對於革命黨事業是徹頭徹腦支持的。身爲主人的他,這幾天可把他們這些革命同志招待的舒舒服服。

楊公館附近沒有什麼馬車,從外面看上去很安靜,這是爲了保證安全故意隱瞞的。

陳炯明引着吳紹霆倪端等人進入大廳之後,胡漢民、廖仲愷等人也都親自下樓來相迎,大家都客氣的了一番。會議還沒正式開始之前,幾個人就坐在客廳裡面喝了點茶,敘述了這大半年的情況。

這些革命志士雖然沒有什麼正經工作和收入,可是走到哪裡都不愁吃不愁住,在香港的那段時間裡,他們過得自然不錯。

上午十點時,差不多與會的人陸續到齊了。不過吳紹霆沒有看到汪精衛,打聽之下才知道對方現正在京城。他立刻聯想到了汪精衛刺殺載灃的事情,好像就在今年十月份,他心中暗暗記下了這件事。

楊思復安排衆人在二樓一間密室進行會議,並且端茶倒水的殷勤的招待着。

因爲上午的時間不多,開會的內容也都是一些教條宣言之類,先是每個人做出了檢討,之後又表彰了吳紹霆英勇行爲。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會議中,吳紹霆只聽到了一條有用的消息,那就是廖仲愷以同盟會執行長身份,委任吳紹霆成爲同盟會軍事行動負責人。

正午大家在樓下吃了一頓飯,大家只喝了少許水酒,宴席上也沒有多餘的娛樂,畢竟革命事業是嚴肅的。飯後休息了一刻鐘左右,大家又接着上樓開會。

下午總算談到了正經事上,廖仲愷規劃了同盟會廣東分會未來六個月的活動計劃,強調上次的新軍起義行動絕不會就這麼擱淺,新軍起義事宜將會直接列入下一次會議的議程。接着,他與幾個核心人物分析了目前國內革命形式,以及國外對革命的看法。

第三個環節,則是希望衆人積極提出建設性意見,有利於改進同盟會眼下的處境。一時間衆說芸芸,有比較好的意見,也有不切實際的意見,還有不着邊際的廢話。

就這樣討論了一下下午,吃過晚飯時,又進行了第三場會議。

這次難得聚集了這麼多同志,所以自然要充分利用時間了。

晚上的會議開始討論再次新軍起義的事宜,廖仲愷先講述了一些前瞻的工作,諸如宣傳、募集資金、發展更多的革命志士。在講完了這些話之後,他請出了吳紹霆來安排起義之前的軍事佈置,主要是前期所需事宜的籌劃。

吳紹霆覺得同盟會人很不夠意思,開會之前也沒有給他一份會議章程,就這麼唐突的讓自己起來講話。他事先沒有任何準備,甚至都不太清楚廖仲愷所指的“前期所需事宜”是什麼,不過在場四十位革命元老都看着自己,總不能一句話不說吧。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決定按照處理緊急情況的思路,來臨場發揮。

走到主講臺上,他沒有發表任何“假、大、空”的革命宣言,反倒是問了幾個問題:“承蒙仲愷先生青睞,讓我這個後輩在主持軍事行動,在正式開始籌劃起義行動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目前我們同盟會的行動力量。”

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吳紹霆身上,雖然在場有很多老一輩的人物,也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革命舊人,可是卻沒有人一個人懷疑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能力。若不是這位年輕人挺身而出,只怕廣東分會早就被官軍突襲得手,從此一蹶不振了。

“首先,同盟會聯絡了多少支地方武裝;其次,這些地方武裝的情況是什麼樣;第三,能否確保這些地方武裝的可靠性;第四,同盟會在那些官軍部隊中有所發展,這些部隊是否可靠。”吳紹霆不疾不徐的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大部分人都是一臉無措,因爲在同盟會中負責軍事和聯絡的有特定人員,其餘的只是從事思想政治、宣傳、籌資等工作。

廖仲愷和胡漢民交頭接耳了一陣,兩個人臉色有些凝重,顯然他們兩個也沒有詳細的統計。一旁的鄧鏗、倪端還有鄒魯三個人則趕緊把吳紹霆的問題記錄了下來,決定花一段時間來了解這些問題的詳情。

就在這時,坐在最後一排的黃興忽然站起身來,一邊從自己上衣口袋裡掏出了一個小本子,一邊向吳紹霆這邊走了過來。他來到吳紹霆面前,把小本子遞給了吳紹霆,說道:“這是我去年冬天統計的情況,可能不太全面,不過過段時間我會再去落實一下。”

吳紹霆接過了小本子,這個本子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線頭都斷了好幾根。他看了黃興一眼,微微頷首向其表達了敬意。在他看來,同盟會唯一的實幹家就只有黃興一個人了,他想不通其他領導人是怎麼策劃起義的,簡直是把起義勇士們的性命當兒戲嘛!

他翻開了小本子仔細看了一遍,上面密密麻麻記錄着很多人名,前面都是一些聯絡地址,翻倒中間的時候才找到黃興記錄的革命組織概況。這些民間的革命組織幾乎寫滿了好幾頁紙,並非是因爲本子太小,而是黃興湖南、四川、廣西還有上海等地結識的革命組織都記錄了下來。

克強公果然是用心的人呀!他發自內心的感嘆道。

找到了廣東省內的革命組織名錄,粗略的一算,竟然有十幾個。這些團體人數不一,有的成千人,有的幾百人,還有的才幾十人。每一個團體都有自己的首領,大部分都是黑幫、俠盜、義匪之流。

在這些人當中有點實力的不多:一是李福林番禺幫,人數多大一千三百多人;一是關仁甫洪門(即天地會)幫衆和近兩年發展的民軍,大約有六百多人;再者是黃明堂欽州壯族民用,沒有記錄具體人數,只說了“一鄉之人”,似乎是指整個鄉鎮的人都能參與行動。

除了上述三位之外,還有三合會龍頭賴忠,手下有一千多號人,三百多支槍。

三合會與洪門是有關係的,但是關仁甫似乎與賴忠並沒有什麼聯繫,也許兩脈人分割的太久,所以都各走各路了。

吳紹霆看完之後,將小本子還給了黃興,然後說道:“就目前看來,我們同盟會在民間的勢力已經不小,合計起來差不多有五千多人。不過有一點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民間力量並非正規力量,一旦真刀真槍動起來,這五千人中有兩千人肯站出來就已經不錯了。”

他的這番話讓在場的一些民團領袖有些不痛快,這分明就是在說自己的手下不夠義氣嘛!不過大家還是沉着氣,沒有發生任何言語上的衝突。

這時,陳炯明說道:“我很支持震之剛纔所提出的問題,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情況都不瞭解,還怎麼談得上知己知彼呢?我認爲,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必須先確定這些民間革命組織的情況。”

衆人都紛紛的點頭稱是。

吳紹霆接着說道:“只有瞭解了這些民團的情況之後,我們才知道前期應該籌備什麼物質上支持。打個比方,有多少可靠的民團缺乏軍火?槍可以買,買來的目的是給革命戰士行動,如果我們每一個民團都派槍,但在起義的時候只有一半民團的人蔘與,那剩下一半不就打水漂了嗎?”

衆人幡然醒悟,連連認爲這是一個重要的道理。

吳紹霆又道:“至於策劃行動方案,那也是需要先了解我們自己的情況。誠如競存兄所說,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還談什麼知己知彼?難道拿同志們的鮮血去當兒戲嗎?”

“是極是極!”

“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好好合計纔是。”

“沒錯,這次起義事關重大,決不能在含糊了。”

在座的衆人再次議論了起來。

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637章 ,長江長江第458章 ,準備行動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299章 ,退和攻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493章 ,袁世凱野望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946章 ,第三次會談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1020章 ,列車炮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129章 ,檢閱之前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938章 ,山縣有朋的決定第676章 ,座談鬼胎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254章 ,巷戰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824章 ,中德夜談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619章 ,下手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665章 ,事未息第978章 ,協約國決議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671章 ,陸榮廷野望第269章 ,爭奪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336章 ,韶關防線第93章 ,公正之名第840章 ,慶元會議的動作第671章 ,陸榮廷野望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1181章 ,目標在美國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825章 ,空襲旅順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434章 ,清數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736章 ,馮國璋活動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380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919章 ,真相第167章 ,重傷第491章 ,中德廠的機關炮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656章 ,夜談第527章 ,德國顧問首次參戰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4章 ,陸軍衙門第716章 ,杭州會戰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274章 ,失而復得第991章 ,事露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07章 ,鼓舞民心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883章 ,青島善後問題結束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60章 ,裝模作樣第891章 ,法租界第327章 ,袁世凱的壓力第1095章 ,突襲吉林省第1094章 ,沙俄反應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46章 ,志同道合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798章 ,第一回合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554章 ,未雨綢繆在南方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
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637章 ,長江長江第458章 ,準備行動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299章 ,退和攻第1195章 ,生意問題第493章 ,袁世凱野望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946章 ,第三次會談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1020章 ,列車炮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129章 ,檢閱之前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938章 ,山縣有朋的決定第676章 ,座談鬼胎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254章 ,巷戰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824章 ,中德夜談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619章 ,下手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665章 ,事未息第978章 ,協約國決議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671章 ,陸榮廷野望第269章 ,爭奪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336章 ,韶關防線第93章 ,公正之名第840章 ,慶元會議的動作第671章 ,陸榮廷野望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1181章 ,目標在美國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825章 ,空襲旅順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434章 ,清數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736章 ,馮國璋活動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380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919章 ,真相第167章 ,重傷第491章 ,中德廠的機關炮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656章 ,夜談第527章 ,德國顧問首次參戰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4章 ,陸軍衙門第716章 ,杭州會戰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274章 ,失而復得第991章 ,事露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07章 ,鼓舞民心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883章 ,青島善後問題結束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60章 ,裝模作樣第891章 ,法租界第327章 ,袁世凱的壓力第1095章 ,突襲吉林省第1094章 ,沙俄反應第403章 ,陳炯明在檀香山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46章 ,志同道合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798章 ,第一回合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554章 ,未雨綢繆在南方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