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楚懷王

王巨不想捲進去,徐徐說道:“文公,臣說過,軍器監有很多弊病,最大弊病就是平時不修造器甲,戰爭到來,倉促廣建器甲,如此一來,平時不得不豢養大批工匠,無所事事。戰爭到來時,工匠連夜趕工,所修造器甲又多不合格。因此臣進諫,每年撥出款項,修造器甲,以備不測之需。雖然這樣一來,從今年起,朝廷就要增加一些支出,但長遠卻是節流之道。並且以後製造出來的器甲,再也不會象陛下以前所看到的那樣慘不忍睹。”

“朕聽聞你辭退了許多工匠。”

“啓稟陛下,確有此事。臣將各作院局庫所重組後,對各個工匠進行了考覈,一些不合格的工匠陸續進行了勸退,詳細情況,臣明天再寫一篇奏呈稟報陛下。”

這個過程有點慢,王巨先是重組,貯藏只有五庫,製造分爲六院。

其他不相干的部門一律裁去。

五庫六院一監,這就是現在的軍器臨。

然後進行淘汰,退下去的官匠,第一年第二年從作頭到工匠到習學,分別給予二十貫、十貫與五貫安撫金,第三年第四年則是給予五貫安撫金。以後自己找門路了。

又規訂習學進入各院學習的時間不得超過三年,三年考覈,根據情況升爲六到九等官匠,不合格的就要淘汰,以免各官吏作頭變相的苛剝勒索。

這次淘汰有些狠,先後淘汰了近五千名官匠,並且還沒有結束。估計結束後。能淘汰掉八九千名官匠。下子將這個幾達三萬臃腫的機構,壓縮了近三分之一。

官匠淘汰後,便是各個官員了。

因爲沒有結束,有的稟報了,有的沒稟報。

“因此這次製造更換幾萬名保捷軍器甲,費用已經與內藏庫無關了,內藏庫可以撥款,也可以不撥款。”

蔗糖肯定賺錢。但能賺多少錢,王巨也不大確定。

不過棉花與坑礦、市舶司許多經營權轉到發運司之手,內藏庫損失不小的,蔗糖是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損失。從國家經濟整體上,薛向是做對了的,但傷害了內藏庫的收入。

這就是矛盾,也是高滔滔不悅的原因之一,畢間宗室子弟多了,僅是供養宗室子弟,一年就需不菲的錢帛。

但與王巨無關。

王巨頓了頓又說道:“另外臣再懇求陛下。在密州開市舶司。”

相比於唐朝,宋朝在這方面有些苦逼。

首先長江的變化。到了宋朝,長江入海口在往東推移,而在唐朝,入海口幾達揚州,因此海船可以直達揚州。不過唐朝根本就不注它航海,甚至禁止百姓流動,更不要說向國外流動了。然而到了宋朝,只能在杭州置市舶司,然後再通過大運河轉到長江,再從長江轉到大運河汴水。這個風險不亞於海上,區別就是江河運輸,對季風要求沒那麼嚴格。

其次國勢的變化,燕雲十六州成了遼國的領土,也不敢以登州置港,只能於密州置港。再從密州輾轉到濟水,自五丈河進入京城。

王巨提出於密州市舶司乃是出自幾個方面的考慮,南方開發,一旦量大的時候,若是順便可以利用海路,直接將南方的貨物調到北方。

另外就是蔗糖。

木棉司的統一,葛少華成了木棉司一個基層幕屬官。但這個蔗糖,王巨沒有讓三司插手了。薛向暫時未搞清楚,同樣也沒有提出要插手。

趙度依王巨的囑咐,找到海客,這一條乃是關健。

宋朝周邊國家受中原影響,比較開化,包括海上絲綢之路,但呂宋那邊就比較落後了。然而向南開化的地區都是海路一帶,天竺沒有蔗糖,不缺少相關的蔗糖製品。也就是說蔗糖真正市場,還是王巨心中討厭的那兩個國家,高麗與倭國,或者一部分會從高麗流通到契丹。

但新的問題來臨。

那就是外貿的走勢,不是後人所想的那樣,宋朝發達,航海每年會爲宋朝賺N錢帛。原因簡單,這些國家遠比宋朝貧困,就是宋朝貨物多,上哪兒弄來錢購買?因此是宋朝賣出的少,買回來的多。

並且導致大量銅幣與金銀外流,金銀外流到大食那邊,銅幣流失到遼國、高麗、倭國與南海諸國。這一條就是許多宋朝大臣都沒有弄清楚,以至不久王安石就上當了,在宋遼貨幣戰爭中大敗特敗。

可能到了南宋時要稍好一點,但眼下的宋朝就是這樣。不過王巨對它看法還是贊成的,是有一些貨幣流失,可這個交易從買賣交易到運輸,到生產,它養活的不僅會有許多外國夷人,同樣也養活了許多宋人。

或者象後來某城市,說大陸買的貨物佔擠地皮多少多少,能那樣算嗎?後面的拉動纔是真正的大頭!說句不好聽的,後世他臨穿前僅是一個春節去倭國採購產生的價值,就足以讓倭國生產一百臺戰鬥機了。

後世與他永遠是兩個時空了,但可以借鑑的。

趙度打聽後,同樣也察覺到這個情況。

不是不能賣,關健如何賣?倭國就那點物產,沒辦法交易了。

於是王巨寫了一封信,一是讓海客去了倭國後,順着火山尋找銀礦,讓倭國提前將銀礦開採出來。只要有足夠的銀子,那麼宋朝貨幣緊張局面就會改變。

一旦宋朝貨幣不緊張了,以宋朝的經濟發展,那會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

其次就是讓倭國伐木。

實際倭國與宋朝交易,木材也早就是大頭,但現在多是一些名貴木材,製成板材後裝上船的。王巨信上卻是另一種做法,便是讓海客製成木排。順着季風。用船拖到宋朝。

但這一拖。以現在的航海情況,同樣要摸索,不過也不難,而且不僅是蔗糖,還有其他的商品,海客苦逼的就是倭國沒有交易的物品,而宋朝一年所需的木材數量是驚人的,一旦將這個市場打開。交易量激增。商人逐利而行,況且這個利潤可能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的利潤。只要提醒了,會有很多聰明人想出辦法。

而且王巨利用職權,正在研究可靠的指南針,甚至想弄出來一個宋式六分儀。

有這兩個物事輔助,航海將會變得更安全。

但交易量一大,再運到杭州,成本等於無形提高了許多。這也是王巨提出於密州置市舶司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火藥產量激增,硫磺需要量每年幾乎以百分之分的速度增漲,而硫磺來源依然還是琉球羣島。以前那個需要量無所謂,不過隨着需要量增漲。這個成本也不得不考慮了。

不過現在還沒有那麼急迫,王巨就沒有寫奏摺,趙頊與文彥博問了,王巨索性將輕重利害關係說了。

“密州離契丹太近,”韓絳道。

“韓公,無妨,可以將密州市舶司與其他市舶司區分開來,准許宋朝商人運貨去交易,也准許外番進入密州,但於密州周邊置卡,非是宋朝商人,活動範圍只限在密州,不得離開密州,前往他處。再說,陝西水土惡化,也是因爲木材砍伐太多導致的,不但惡化了陝西水土,也禍害了黃河。”

“這個朕準之。”趙頊道。

王巨說開港理由並沒有刻意提蔗糖,主要講的還是南方。

但確實一旦開發出來,南方也很重要,置一個市舶司不需要多少成本,然而一置,等於與南方多了一條來往的道路。

大家也緘默不語。

主要它利害關係與權貴牽扯得不大,可能陝西有一些木材商人受些損失,京城的不會,轉一個方向就行了。

因此幾十個大臣想的非是市舶司,而是蔗糖。

王安石很是疑惑,棉花懂的,這是穿蓋用品,禦寒用品,然而這個蔗糖能有多少收益?有一個對比,糖霜吧,糖霜一年能獲得多少利潤?

王巨也在疑惑,這麼多大佬坐在一起,顯然在商議一件大事,但趙頊將自己召來,難道只爲了涇陽作院那些器甲?

果然,趙頊派太監遞過來幾封奏章。

王巨打開翻看,寫的是一件事。

今年四月,西夏使者薛老峰來到宋朝,提出用安遠塞門二砦換綏州。

薛老峰第一站必須從延州經過,郭逵便上書了一句:此正商於地六百里也!

它是一個典故,戰國時楚齊兩國締結聯盟,秦國擔心,派張儀前往楚國遊說楚懷王,也就是流放屈原的那個傻瓜蛋。張儀對楚懷王說,如果大王能與齊國斷絕往來,我會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女子做爲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永遠結爲兄弟國家。

楚懷王真相信了,立即派使與齊國斷絕關係,然後派人隨張儀前去接受土地。張儀回到秦國,從馬車上“跌”下來,受傷了,三月未上朝。楚懷王聽到此事,道,張儀大約是因爲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於是派勇士到到宋國,借了宋國符節,去了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怒斬楚國符節,又與秦國結交。

獻地了,張儀對楚國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的六裡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

楚懷王大怒,出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聯手將楚國打得一敗塗地,反讓秦國趁機奪取了丹陽與漢中。

這便是郭逵的意思,西夏人的話不能相信,他敢情將我們大傢伙一起當成了渾蛋楚懷王呢。

然而讓他失望,宋朝楚懷王真的很多很多,包括範純仁!

與薛老峰談判的是韓絳,迫於這麼多楚懷王相逼,沒辦法,只好商議,然後他看着國書,國書上有一行字,苟得綏州,請獻安遠、塞門塞基。

我要這個塞基幹嘛,因此韓絳詰問:“二塞之田何如?”

薛老峰說:“安有遺人衣而留其領袖乎?”

韓絳也就相信了。

薛老峰迴去,兩國派使互換,宋朝派了趙禼、薛昌朝去延州,約好同日交換。郭逵仍不相信,說換可以,你們西夏先將二寨地界交給宋朝,我們宋朝再次綏州還給你們西夏。

現在宋朝佔據了綏州,但並沒有佔據整個綏州,大約相當於原來綏州一半面積。塞門與安遠二寨,原來屬於延州與保安軍,也就是土門一帶,包括保安軍北部地區。這片面積也不小,能勉強將嵬名山的部下安頓下去。當然,還遠不及宋朝佔據的綏州面積之大。

所以郭逵提出這個說法,第一俺們宋朝信用比你們西夏人強。

第二這一換是你們西夏佔了便宜。

第三道義上這一回我們宋朝也說得過去了,我們宋朝違反協議佔據綏州不對,但你們西夏人佔據了土門同樣也不對。現在我們一起換回來,那麼我們宋朝沒有對不起你們西夏人的地方了。

實際李元昊出兵後,西夏零零碎碎佔據的不僅是土門一帶,比如屈野河,比如葫蘆河一些地區,土門這一塊算是面積大的。宋朝也佔了一些西夏地方,如大順城。總體宋朝吃虧得多,佔便宜的少。

那麼就換吧。

這一逼薛老峰沒辦法了,指着兩處寨基說道:“我與你們宋朝官家說好的,用二寨換綏州,二寨,寨基是也,況且說界,何地爲界?”

趙禼蒙了,用兩個寨基換綏州?他拼命地想,最後想出來了,說:“二寨之北,舊有三十六土堡,且以長城嶺爲界,西平王(李德明)祥符所移書固在。”

也就是李德明獻給宋真宗的國書上還寫過這件事。

這下子輪到薛老峰傻眼了。

沒辦法矇騙,薛老峰只好回去。趙禼未換成,還不能回京城,於是在延州上書:“若不得原來宋朝地界,要這二城廢墟何用?綏州給西夏還會用兵,不給更加用兵,邊備未可弛。”

Www● тт κan● ¢Ο

所以王巨一進來,趙頊便問涇陽作院器甲如何。

要命的是這樣時朝廷下了詔書,讓郭逵將綏州幾個堡砦一起焚燒。

所以接受趙禼奏摺後,趙頊大驚失色,問文彥博,不知綏州還存否?

就是你帶頭要換,要和平,要燒綏州城堡的,不然那可能那麼被動。

文彥博傻眼了,哪敢回答,趙頊沒辦法,只好將重臣召集商議。這些大臣同樣一起傻眼,當初這些人九成以上的大臣要換的,要和平的。一起倉皇不知所爲。

趙頊知道王巨這段時間很辛苦,特別是裁減官匠,那不是隨便裁的,每次裁減前王巨都親自主持着考覈,這麼多官匠甄別下來,任務能不重嗎?

然而這些大臣一起不說話,趙頊只好派太監將王巨喊來議事。

王巨也有些蒙,瞅了一眼文彥博,都鬧成這樣了,你還能心思給王安石上眼藥啊,行!

文彥博他暫時不想碰,再說也沒有必要碰,碰的人是王安石。

他放下這些奏摺,問了一句:“陛下,還有諸公,即便用土門原有地界交換綏州,西夏還是划算的,爲什麼西夏不換?”

第759章 張睦(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01章 場務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93章 第一躍(三)第587章 燕歸來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44章 二王(上)第177章 買撲第113章 侍讀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782章 捨得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582章 攔道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354章 驕傲(上)第703章 大事(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270章 縣學第171章 貴人第682章 嚇一嚇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24章 觀燈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16章 人情第209章 真相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287章 實話第8章 懷疑第3章 伏擊(上)第255章 分裂第485章 人樣子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23章 香玉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88章 歪理第676章 藉口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77章 意境第468章 旅(上)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82章 子午山第381章 五分心第621章 膽子大第81章 命案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701章 場務第608章 下馬第650章 海盜(下)第138章 鄉黨第399章 二王(上)第560章 請功第28章 高人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237章 三百斤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830章 反轉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690章 正統第87章 鬧大吧(六)第569章 戲耍(上)第767章 控訴第859章 落幕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151章 弟仇(上)第794章 讓(上)第434章 羞侮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762章 咬死第688章 歪理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125章 有點難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178章 子安第806章 三國第501章 好牌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87章 實話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3章 自作孽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534章 小孩子第449章 非急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703章 大事(下)第538章 會戰(三)
第759章 張睦(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01章 場務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93章 第一躍(三)第587章 燕歸來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44章 二王(上)第177章 買撲第113章 侍讀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782章 捨得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582章 攔道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354章 驕傲(上)第703章 大事(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270章 縣學第171章 貴人第682章 嚇一嚇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24章 觀燈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16章 人情第209章 真相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287章 實話第8章 懷疑第3章 伏擊(上)第255章 分裂第485章 人樣子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23章 香玉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88章 歪理第676章 藉口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77章 意境第468章 旅(上)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82章 子午山第381章 五分心第621章 膽子大第81章 命案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701章 場務第608章 下馬第650章 海盜(下)第138章 鄉黨第399章 二王(上)第560章 請功第28章 高人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237章 三百斤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830章 反轉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690章 正統第87章 鬧大吧(六)第569章 戲耍(上)第767章 控訴第859章 落幕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151章 弟仇(上)第794章 讓(上)第434章 羞侮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762章 咬死第688章 歪理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125章 有點難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178章 子安第806章 三國第501章 好牌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87章 實話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3章 自作孽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534章 小孩子第449章 非急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703章 大事(下)第538章 會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