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

“明公,安禮乃是介甫公之弟,”錢東春好心地勸了一句。

這道奏章以及貼黃,還有楊繪供狀若是帶到京城,那將會翻起滔天巨浪,說不定連自己也牽連了。

“錢中使,我一向對宦官不持貶視想法……之所以士大夫戒之若虎,乃是以前對宦官的放縱。然而權利若不加以節制,放在那一個羣體上,皆會出事情。給外戚,外戚便會專權,給宗室子弟,就會爭大統而直接使國家四分五裂,給武將,武將就有謀反的危險。給士大夫,嗯……就象現在這樣了……”

這纔是權利的真相。

前世有人豔羨美帝的民主制度,且不看奧趴了馬,爲了醫療改革,不但趴了馬,連頭髮都趴白了。

還有高鐵,當真一無是處,不僅能提高速度,這麼大的基建會造就多少GDP,拉動多少產業。基建發達了,會不會降低運輸成本,對國家的工商業會不會產生幫助作用?

但民主了,美帝只好望洋另一邊興嘆了。

當然,大洋另一邊也被美帝弄得仙仙欲死。

確實美帝很富很發達很強大。

然而這與民主有多少關係?主要原因還是科技時代以及殖民時代,給西方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也轉移了所謂民主帶來的危機。

一旦地球格局穩定,科技水平懸差漸漸降低,然後民主的撕逼就開始。只是西方更發達,這個危機暫時看不出來。然而一些落後國家實施了民主,看。出現了何等的亂象?

因此王巨還是偏向集權制度的。

就象眼下的宋朝。有了那麼一點民主的味道。但政策一會推向這邊,一會推向那邊,結果推來推去,宋朝見閻羅王了。

而且因爲撕逼,從上到下戾氣越來越重,包括王巨在內。

當然,集權了,就要對權利加以節制。

不但是權利。其他方面同樣也是。就象二祖看到國家貧困落後,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變。

變又有兩種變法,一象王安石這樣的,從上往下梳理,結果弄不好,國家還會得亂。且看蘇帝。

還有一種,就是從下往上梳理,任由小崗村責任到戶。大集體行,承包到戶也行。然後讓大家兩相比較,最終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承包到戶的改革。

然而這只是農業,農業是穩,不能富,所以纔出現了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說法,准許個人先富起來。

依然是從下往上梳理,沒有產生巨大的變動。

不過這種政策又產生了新的問題,那就是拜金主義產生,道德淪喪,官員貪污腐敗,貧富不均,社會不公正,底層百姓怨氣重,先富起來的人又多因爲財富來路不正,怕以後被清算,於是帶着財富紛紛逃離這個國家。

如果後面的人足夠聰明,及時調節,這些情況即便出現了,也能避免,至少能降低它們帶來的危害。

反觀西方世界那邊同樣也是,他們也在調節,防止壟斷產生的不公,所以制訂了反壟斷法。富人代代財富不停地積累,這無疑對國家對普通百姓會產生妨礙,因此制訂了苛刻的遺產稅。

所以那麼多年積累,這些國家也沒有出現象YY小說裡所寫的幾十萬億美金的家族,最有錢的家族不過幾千億家產。

然而它是金錢社會,首先選舉就需要金錢,因此政策總體是向富人偏移的,那麼爲了軍火業、各種資源,所以美帝纔不停地發起戰爭。

如果美帝足夠聰明,同樣可以進一步調控,如改變選舉方式,杜止撕逼,制訂保障政策延續性的相關制度,那就會更富更強大。

這些種種似乎與王巨無關,但可以借鑑。

當然,在這裡,他不是討論太監這個羣體是好是壞的,而是提醒錢東春。

不管你帶着什麼來意來的,或者投向了那一派系,但不要搞我,至少我還是對你們很尊重的。

“是,是,”錢東春悚然一驚,連連道。

“陛下也忘記了正事。”

“啊,”錢東春嚇了一大跳,王巨怎麼將槍口又對準了皇上?

“很早以前我就對陛下說過,戰爭分成三部分,戰前的準備,包括這一戰值不值得,值不值得就是能不能勝利,花這麼多錢發起戰爭有什麼目標,而不是爲戰而戰。那就不會淪落成窮黜武的地步。然後是戰爭,善後。如果善後不當,即便戰勝,其意義也會減弱,甚至還不如不戰。如果善後妥當,即便失敗,比如李繼遷,百戰百敗,然因爲我朝善後不當,最終使西北出現了一頭猛虎。”

“慶州之戰,乃是保家衛國之戰,當時敵人太多了,我也不敢保證最後會大捷。不過它最終大捷了,所以得及時善後。因此我在慶州善後,侵佔的那段橫山,讓西北不再被動。又發動百姓運鹽,改善百姓生活,撫卹獎勵三軍將士,打擊以後的西夏經濟。然而我在慶州能做的有限,主要還是朝堂之上。錢中使,你既然來到了慶州,可以去橫山那邊看一看。”

看什麼呢?看鹽州的百姓。

王巨撤軍回來,西夏一貧如洗。

與當初的宋朝一樣,想發起這一戰,必然要準備大量糧草物資,所以只好橫徵暴斂了。若是這一戰勝了,這個危機也就消除了。然而這一戰不但未勝,反而大敗。即便帶來的物資,也被宋軍所得。

然而因爲王巨的做法,鹽州百姓的情況反而得到了改善。

要命的是王巨未動平民百姓的財產,專門抄掠了那些商賈富人,用他們的財產當成了獎勵。

這些人都是在鹽州有臉面的人物。宋軍在。他們不敢發作。甚至有人逃向了靈州。宋軍走了,一個個回來了。於是清算開始。

有的百姓不得不向宋朝逃亡。

王巨囑咐前線官兵,一律不得收留。

這是兩國國書說好的,我們收留你們,馬上戰爭又開始了。所以你們還是回去吧,誰讓你們生作西夏人。

王巨這種做法,不是爲了對付朝堂士大夫的,而是讓西夏產生分裂。至少鹽州這塊會產生嚴重的分裂,儘管這個做法有點慘忍。但王巨還有一些人道的做法,一邊勸他們回去,但來了,便吩咐士兵給他們一點吃的喝的,甚至還送一些乾糧,讓他們在回去的路上吃。可必須要回去,幾乎每天都在遣送,少則幾十人,多則一百來人。

這些人既然來了。都是走投無路的,宋軍將他們態度客氣地往回送。於是賴在地上不走,磕頭打滾,以頭碰地,號淘大哭,什麼情況都有。

他們不能代表着整個鹽州,不過真會讓人看得慘不忍睹。

錢東春既然下來調查了,也不能僅聽王巨一面之辭,他還要到處看一看,問一問。

所以王巨打散讓他去前線看一看這個情況。

只要錢東春看了,就會產生誤判。這就是西夏,讓當初朝堂大臣一個勁要再次議和的西夏。就是丟棄鹽州都可惜了,用得着做那麼大的退讓嗎?

錢東春又不敢作聲。

王巨心中微微一嘆息。

其實王巨最感到遺憾的善後,不是與西夏議和。

相反,他暗中是等於在促動着這次議和。

西夏那邊很苦,宋朝同樣也要休生養息,特別是陝西百姓。

也非那個宥州,使者去宥州與興慶府當真重要嗎,這種掩耳盜鈴式的稱臣,當真去看重嗎?但這個宥州,會讓朝堂上許多人難堪。實際利益無所謂,那麼虛名總得要爭一爭吧,連這個虛名都沒有爭,軟到這份上了。

因此這個宥州則是王巨的武器之一。

那個逼迫用一些戰馬來換這個歲賜,王巨也不大在意,即便西夏同意,能給多少戰馬,恐怕每年送過來四五百匹老弱病殘的戰馬,就讓朝堂上的士大夫樂得不行了。數量不會多,就是有了,也未必能派上戰場。

其實還是王巨揭穿某些人真面目的武器之一。

真正的善後,與這些無關,而是另外一條,藉機將邊兵提上議程。

然而沒有。

王巨想了想,也不想說了,所以都沒有寫貼黃補充。

“錢中使,再轉告陛下與文公。我少年時,仁宗聽聞王家寨之捷,特派侍衛贈送一車書籍。先帝對我也十分看重,因此前面僥倖中了進士,後面就放成華池知縣。陛下對臣也信任有加。故太后曰,三代人君,對臣有恩。所以,臣以死相報之。”

“然臣幼年時父親被夏人所殺,官吏卻剋扣其撫卹,導致家母無法養家餬口,改嫁姜家。我年幼,只能隨母漂泊,可至姜家後,其母太過惡毒,我一怒,帶着妹弟返回王家寨。敦料夏寇入侵,僥倖打敗之,官兵又來殺害村民搶功。”

“我一生見過太多黑暗的事物,因此文公心黑似墨,我也能看得慣。他尸位素餐,呆在西府相位,我也沒有進諫。但不要插手慶州,不要派人誣衊我。我今天坐在這裡,雖是陛下之信任,然也是造福了許多百姓,殺了無數夏寇與歹徒,用鮮花與鮮血鋪出來的知州之路。我生在西北,生性剛烈。文公若是派人誣衊我,我必將化作一支利箭,與之玉碎不能兩全之。”

錢東春嚇得一哆嗦。

這話說得太直白了。

但其實也說給某些人聽的,這些人說皇上對王巨太恩寵了,不然那來的二十來歲的小知州。王巨不知感恩,卻持寵驕枉。

然而當真如此?

以王巨這幾年的功績,無論是政績,或是軍功,不要說知州,就是進入東西兩府,也足夠了。

這非是錢東春所關心的,他關心的是王巨話中的殺氣。

王巨說完,讓人安排他們這一行下去休息。

看吧,環州慶州,隨便那一處,任由你們觀看問詢。

野龍咩勝問:“大郎,那個話要不要……”

“傳,立即安排人手傳下去。”王巨說道。

現在還來得及,雖然不及剛開始轟動,然而坊間瓦肆裡還有許多人在傳唱着這次大捷的種種。

這一傳,至少在民間輿論,將文彥博釘在恥辱的鐵柱上。

否則以後,文彥博等人必然將自己丑化,而且司馬光已經有了一個說法,國有二王,大宋必亡。

一旦自己丑化成夏竦那份上,成了一個奸臣,自己這一生也就完蛋了。

說不定趙頊還樂於看到這種局面呢,那樣自己只能成爲真正的孤臣,他就容易掌控自己。

這個想法,太悲觀了。如果趙頊知道,能活活氣死的。

不過順藉着這次責難與調查,王巨派人散發出真相,至少能佔據着一些道德的至高點,也是正確的做法。眼下是得罪了文彥博,不過就是不得罪文彥博,王巨這個年齡,能上位嗎?反過來說,得罪了文彥博,有此功勞,又能貶放到什麼地步呢?

王巨又說道:“咩勝,戰鬥,已經開始。”

第206章 重諾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708章 聖儒(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47章 蘇茂蠻第702章 大事(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294章 倚仗第572章 提醒第857章 割土(下)第625章 有過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728章 黃河第135章 蠱母第641章 文臣第835章 同意第835章 同意第452章 爭標第682章 嚇一嚇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502章 驚喜第351章 共妾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279章 從龍功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860章 堯舜(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167章 鐵門第388章 交好他第487章 歪樓第630章 條件(下)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164章 蕃騎(下)第78章 不合格第294章 倚仗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731章 假像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332章 水與火第474章 鼓聲(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796章 露底第65章 拜節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598章 白衣(上)第629章 條件(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55章 分裂第446章 下江南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264章 朱序(上)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816章 響第75章 對子第367章 變化第724章 孤臣?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86章 謠傳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676章 藉口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55章 驕傲(下)第540章 春雷第728章 黃河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685章 撈人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94章 倚仗第661章 自曝第172章 贈馬第122章 賭第601章 保馬第630章 條件(下)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744章 擔擾第260章 屹立(下)第451章 聖斷第208章 權威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173章 攏心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468章 旅(上)第332章 水與火第132章 章家之傑
第206章 重諾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708章 聖儒(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47章 蘇茂蠻第702章 大事(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294章 倚仗第572章 提醒第857章 割土(下)第625章 有過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728章 黃河第135章 蠱母第641章 文臣第835章 同意第835章 同意第452章 爭標第682章 嚇一嚇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502章 驚喜第351章 共妾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279章 從龍功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860章 堯舜(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167章 鐵門第388章 交好他第487章 歪樓第630章 條件(下)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164章 蕃騎(下)第78章 不合格第294章 倚仗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731章 假像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332章 水與火第474章 鼓聲(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796章 露底第65章 拜節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598章 白衣(上)第629章 條件(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55章 分裂第446章 下江南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264章 朱序(上)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816章 響第75章 對子第367章 變化第724章 孤臣?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86章 謠傳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676章 藉口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55章 驕傲(下)第540章 春雷第728章 黃河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685章 撈人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294章 倚仗第661章 自曝第172章 贈馬第122章 賭第601章 保馬第630章 條件(下)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744章 擔擾第260章 屹立(下)第451章 聖斷第208章 權威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173章 攏心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468章 旅(上)第332章 水與火第132章 章家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