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

而且王安石起初打算僅在陝西一路執行,爲何選在陝西,因爲有李參執行青苗錢的底子在,不會讓百姓感到譁然。..

王安石與呂惠卿商議好後,將此策出示於蘇轍。

小蘇便說了一句話:“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爲利也。”

確實相比於宋朝害死人不償命的高利貸來說,青苗法的二分利,那是好得不能再好、低得不能再低的利息了。

但小蘇又說道:“不過出納之際,吏緣爲奸,法不能禁。”

意思上有上面的政策,下面有下面的對策,一旦執行下去,不可能象王安石所說的那樣不仰配。

“錢雖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恐鞭笞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

一旦置法,必會產生抑配,一旦抑配結果就是借錢容易,還錢時大家都不想還了,到時候州縣怎麼辦,抓人,笞打,催還,事兒也就來了。

“唐朝劉晏掌國計,也沒有假貸過,有人獻計,劉晏說,使民僥倖得錢,聽之不還,國家會有損失,但若是讓小吏倚法督辦,又非民之便。所以我不同意假貸。再說有賤則糴,有貴必糶,以此四方無甚貴無甚賤,何必用假貸之法。劉晏所說的,就是漢時常平倉法。今此法具在,只是患不修。公若誠有意於民,舉而行之,而劉晏之功則立。”

不就是想救民嗎?

將常平倉漏洞堵上,糧賤時大肆買糧,糧貴時再將糧食賣出去。哪裡用得着這麼麻煩?

王安石與呂惠卿心中都有“鬼”。不能作聲。

不過小蘇知道自己說話不算話。心中更是苦惱。正好聽到王巨來到京城,一個天章閣待制,也隱隱將王巨推到前臺了,於是小蘇找到王巨,一個勁地吐槽。

шωш ⊙ttkan ⊙¢Ο

王巨先對瓊娘說道:“上街買一些菜回來,天色漸暮,子由兄就在這裡吃晚飯了。”

“喏。”

“子安,適可而止。切莫學我那位兄長。”小蘇道。

也就是納一個妾就可以了,切莫在家中養幾十個小妾家妓。

“那個……我們還是說正事,首先我來說一說常平倉。常平倉會產生損耗,一是運輸的損耗,二是翻曬的損耗,三是鳥鼠的損耗,並且這些損耗意外很多,難以統計。我朝又是差役法,用不要錢的差役去管理庫倉。子由兄,試問。我不給薪酬讓你去管理庫倉,庫倉裡的物資都可以典當錢財。而這些物資損耗又難以統計,你會怎麼做?”

“必會貪墨,所以我勸介甫公修正常平倉的一些弊端。”

“說易行難,如何修正?在這種情況如果投入大量錢財,即便賤糴貴糶,能否做到出納持平?其一。其二糧草保管時間有限,而災害卻是無法預算的。往往十年內沒有災害,但這些糧食早黴爛掉了,這個損失又如何計算?若是災害連連,常平倉如何能供應得上?常平倉如此,況且漏洞更多的義倉,所以介甫公沒有同意。倉法不立,如何用常平倉去濟民?”

“我也想過,卻是一個麻煩的事。”小蘇苦惱地說。

也不是什麼麻煩事,免役法一行,倉法就立起來了。但就是那樣,常平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損耗”,沒辦法。

“莫急,它只是第一條,其次,李參青苗錢的背景,李參用青苗錢,騷動很小吧。”

小蘇又苦惱地點頭。

正是因爲這一點,小蘇不能很好的辨駁。

“但你沒有注意李參執青苗錢時國家的經濟情況,那時候國家經濟沒有那麼緊張,相反的,從慶曆戰爭中走出來,在漸漸恢復。因此李參是以寬民救民爲主,有百姓償還不起的,並沒有強行讓他們償還,也就是用那份低利保障這份沒有償還的錢糧,用之持平。然而這樣一來,百姓耕種得到保障,陝西出了糧食,減少了國家從中原調運過來的損耗費用,實際就是出了政績。可惜仁宗沒有注意到他這份良政。”

“我明白了,當時李參成功原因主要根本是不想斂財,一旦以斂財爲根本,必然產生騷動了……還是斂財啊!但介甫公爲何要說民不加賦稅而國自用。”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三條,爲何你都擔任了條例司檢詳文字,介甫公也沒有對你透露國家的積欠?如果沒有這個積欠,以介甫公之能,確實能做到民不加賦稅而國自用。請相信之!實際不用多,只要將冗兵冗官冗政問題稍稍解決,再加上一些改良措施,就可以做到這一條了。然而這個積欠怎麼辦?”

小蘇又苦惱了,實際張載同樣在邊上蹙眉不止。

這不是少,而是一億六千多萬,分成十年,一年得償還一千六百多萬,那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但他們還沒有意料到這個積欠的真正危機。

王巨繼續說道:“爲何介甫沒有泄露,至今爲止,我只說給三個半人聽了,一個是恩師,一個是我原來的門人葛少華,他要去廣南替內藏庫經營木棉,爲了讓他慎重,不得不說出來,還有半個人,章質夫,然而我也沒有提數字,另外一個人就是你。原因在哪裡?不僅是有關先帝聲名,還有一處,遼夏。如果傳揚開來,讓遼夏得知,他們又能產生聯手之心,乘機向我朝發兵。我朝揹負着這個一億六千多萬積欠兩面開戰,後果是什麼?”

那就是頃刻之間,財政一下子崩潰,然後內部騷亂,外面侵略,宋朝不亡,也丟失半壁江山了。

小蘇與張載不由地哆嗦了一下。

“明白了吧。”

“那爲何官家還將富公提撥上來?”

“這個我也不大清楚,可能官家與介甫公以爲富公性格隨和,不足以爲害。變法開始。反對者多。由富公在前面擋風蔽雨。會利於變法實施。但看來效果不大好啊……”王巨笑道。

別看富弼說話很少,但他只說了幾次王安石是小人,便給下面人反對的勇氣了。

並且他一直氣憤地病退,這也是一種態度。

如果趙頊與王安石以爲富弼能做擋箭牌,那麼這一招同樣也是失誤。

但富弼雖然反對,不象其他人那樣上蹦下跳,有那麼一點溫潤似玉的君子味道,不過真的不能往深處想。你做君子了,好人了,國家呢?

只能說富弼戾氣不多,多少還顧點臉面與節操,然而做爲三朝老臣重臣,那是絕對不合格的。

“那麼介甫公爲何不執行?”

“他沒有馬上執行,不是因爲你說的原因,而是有兩種顧慮,第一種顧慮要小一點,也就是你所說的。真正的斂財。李參青苗法是臨時命令,然而青苗法是立法施行。一旦施行,必然攤派,但這還不是他主要顧慮的。”

“那是什麼?”

“他顧慮的你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雖然攤派斂財不好,然而國家現在不斂財不行了。然而你也不得不承認,一旦實施,對於想借的人,還是有利的。”

小蘇點點頭,想借的百姓很多,那就是王安石策子上所寫那些人,比如災後重建,這時候有一個二分利的青苗錢,災民就能迅速重建家園了。比如貧困百姓,有了青苗錢,春播就能順利執行了。

“但這纔是介甫公最顧慮的地方,爲何能兼併,百姓不困難,能出賣轉讓土地嗎?別人我不說,我只說韓公文公與富公,他們家有多少財產與耕地。即便攤派青苗錢,又能攤派多少,能爲這幾貫青苗錢與介甫公吵得臉紅脖子粗嗎?這個不會。但子由兄,你有沒有想到過另一處,高利貸。青苗錢不會攤派多少,然而高利貸一年會賺多少錢?一旦國家發放青苗錢,他們這些高利貸還能謀利嗎?這個損失會有多少?我聽聞蘇公故去,你與令兄借錢回去安葬,沒有人敢向你們徵收利息,然而百姓借錢呢,那是幾何利息?因此青苗法一旦執行,反對的浪潮會更大!並且是最有勢力豪強與官員的反對!”

王巨將這個真相拋出來,小蘇整傻了眼。

“富公與韓公不知道?”

“好,我再說一個問題,唐朝五姓七家沒有吧,但唐朝爲何亡國的?當真藩鎮割據與朋黨之亂、宦官專權?有一部分責任,然而真正滅亡的是黃巢謀亂。爲何黃巢謀亂,因爲五姓七家這些門閥帶着豪強兼併,百姓活不下去了。當真這些門閥不知道百姓活不下去了?但他們有沒有停止兼併?人心啊,總是不滿足的東東!”

“富公不會如此不堪吧。”

“好,我再說一件事,富公進京,陛下問富公國家應當怎麼辦,富公答道,二十年不談兵,不準談錢。關健問題除了種諤招降嵬名山外,我朝那次對外應兵了?即便我在大順城之戰時,也不過是被迫反擊。隨後得到了一個安疆堡,還怕朝廷有人反對,小心翼翼的,就象做賊偷了東西一般。難不成,西夏與遼國入侵,我朝也不能還手了?不談錢,這個積欠怎麼辦?不還了?”

不提別人,只提富弼將來修的宅子,從起居室走出來,先穿過探春亭,上有一山,山頂上有四景堂可觀全園景色,下山後過河,經南渡過通津橋,橋上有方流亭,亭上遠望,對面有一片竹林,中間掩映着一座高堂,叫紫筠堂。紫筠堂向右是一片花海,彙集各色花卉,包括洛陽名花牡丹。花海穿過去後是蔭樾亭,賞幽臺,重波軒。這纔是北園。北園轉過來又是竹林,裡面所有建築都是竹子搭建的,共有四洞五亭。出了四洞五亭,再到梅臺,然後是天光臺,轉向東,是臥雲堂,堂外又有水,水外又有山。

這只是兩個花園子,正屋還不算。

拙政園,與富宅相比,好洗洗睡吧。或許只有傳說中的大觀園才能相媲美吧。

這得花多少錢哪,當真靠富弼薪酬能修建起的?

然而還不及王拱辰的宅子,王拱辰宅子修了四十八年,還沒有修好,主建築是朝天閣,洛陽百姓管它叫巢居,意思是樹頂的建築,高到雲彩裡。結果修到王拱辰死了,還沒有修好,他一死,因爲建築太龐大,以至維修保養費用太高昂,子孫任其樓房倒塌,都無法維修。

這僅是住,還有吃穿行用,富家得有多少錢哪?

所以王巨隱晦地將真相揭開,無論小蘇,或是張載,在這一刻全部傻眼,畢竟富弼在他們心中應像還很好的,一個不爭的溫和君子。

“不會吧……”小蘇喃喃道,他還是不大相信。

“好啊,我再說,五姓七家在唐朝名氣如何地亮響?相信他們的名氣比富公更好吧。唐朝對他們不薄吧。然而你們再認真想一想,五姓七家在唐朝兼併中扮演的角色。難道他們不知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那真真是笑話,五姓七家出了多少書香子弟。關健是說別人容易,或者說他們也想國家好,然而臨到自己頭上,一個個都自動忘記了這些道理!捨不得讓出自己的所得!”

“不是,韓公與富公發起了慶曆新政。”

“子由,上古久遠,真假難以分辨,我只說自秦以後,真正的中興之治有幾個?文景之治,昭宣之治,永徵之治,開元盛世,鹹平之治,就這幾個吧。然而真正的文武兼備之中興者,只有開元盛世。那麼能不能用開元盛世的唐明皇與天寶末年的唐明皇相比呢?子由兄,那時富公與韓公年青,也非是權利受益人。但現在富公與韓公僅是守成,也成了權利的真正受益人。還有慶曆新政主要對人不對錢,種種策略很虛。這次介甫公變法,是對人又對錢。策略比較實。不談錢好辦,不談錢,難辦了。”

小蘇又茫然了,改來改去,豈不是正爲着這個錢!

不對錢還改什麼?

他想了一下,又說道:“還是不對,如果積欠那麼多,韓公不會在治平時那麼激進。”

主要王巨說的這些太顛覆了,他心中還有點不服。

“激進?那一條激進了,你是指三丁刺一嗎?那你就想錯了,三丁刺一,那是韓公在尋找一個低廉養兵之路。一旦成功,他同樣也要着手裁兵了。想要改良財政狀況,裁兵是必繞不過去的。”

“那爲什麼後來不裁?”

“大順城之戰,暴露了義勇的真實戰鬥力,我與蔡公都不敢用,那麼韓公敢不敢裁。不但不敢裁,就是他離開中書,都反對裁兵,怕西夏人產生覬覦之心!因此在鄭白渠反而增加了四十六營新保捷。”

“韓公爲何不取締義勇?”

“義勇是韓公提的,但是先帝推廣於陝西全境的,先帝未必會聽,並且越是這種情況,越是害怕打仗,想不打仗,自己手中必須有一些實力,至少讓敵人以爲的強大實力。不打仗了,這個經濟危機便不會嚴重。”

“如此,韓公還能坦然自若?”

“誰說韓公坦然自若?他也在想辦法,可是先帝爭濮儀,朝堂崩裂,這種情況加重了國家困窘,韓公如何想辦法?因此他順從了先帝之意,同意濮儀。未必韓公會同意濮儀,他只想將朝堂理順了。不管往東去還是往西去,是在走,然而那時兩頭馬,一頭往東拉,一頭往西拉,車子不但行不起來,可能拉來拉去,車子生生拉成兩半了。然而他也想不到先帝春秋正富之時,卻大行了。到了官家即位,爲何官家要殺歐陽公,歐陽公多少有從龍之功吧。難道僅僅是爲了濮儀?積欠啦!”

第719章 雙鵰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540章 春雷第212章 行歌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308章 心術第263章 斬龍(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86章 山林第756章 第一步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98章 後方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230章 都想第731章 假像第265章 朱序(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84章 鬧大吧(三)第398章 困惑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50章 滿意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163章 蕃騎(上)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50章 張睦(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94章 第一躍(四)第16章 人情第70章 潤筆費第231章 迷惑第455章 存在第503章 大轉移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12章 行歌第11章 圍殺第754章 養豬第800章 點將第569章 戲耍(上)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35章 關學第262章 斬龍(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83章 應戰(上)第126章 捉婿第570章 戲耍(下)第270章 縣學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455章 存在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591章 良臣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235章 秋碩第441章 火拼第162章 立威(下)第133章 春回第86章 鬧大吧(五)第729章 考驗第206章 重諾第710章 山匪第401章 十條罪第418章 神臂弓第797章 獻書第72章 悲情第403章 私軍(上)第432章 宋燦第128章 快活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1章 朱鈔第473章 迷宮(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423章 畫花第687章 飛錢司第727章 鬧劇第520章 天上(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663章 老朋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05章 頂替第742章 抵消第613章 虯髯客第127章 先帝第348章 又坑了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591章 良臣第510章 雪祭第327章 錦囊第91章 第一躍(一)
第719章 雙鵰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540章 春雷第212章 行歌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308章 心術第263章 斬龍(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86章 山林第756章 第一步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98章 後方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230章 都想第731章 假像第265章 朱序(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84章 鬧大吧(三)第398章 困惑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50章 滿意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163章 蕃騎(上)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50章 張睦(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94章 第一躍(四)第16章 人情第70章 潤筆費第231章 迷惑第455章 存在第503章 大轉移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12章 行歌第11章 圍殺第754章 養豬第800章 點將第569章 戲耍(上)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35章 關學第262章 斬龍(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83章 應戰(上)第126章 捉婿第570章 戲耍(下)第270章 縣學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455章 存在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591章 良臣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235章 秋碩第441章 火拼第162章 立威(下)第133章 春回第86章 鬧大吧(五)第729章 考驗第206章 重諾第710章 山匪第401章 十條罪第418章 神臂弓第797章 獻書第72章 悲情第403章 私軍(上)第432章 宋燦第128章 快活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1章 朱鈔第473章 迷宮(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423章 畫花第687章 飛錢司第727章 鬧劇第520章 天上(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663章 老朋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05章 頂替第742章 抵消第613章 虯髯客第127章 先帝第348章 又坑了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591章 良臣第510章 雪祭第327章 錦囊第91章 第一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