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遙思

“子安,文公會很憤怒,”章楶說道。

他這是好心的提醒,如果不是知道王巨科舉時就與趙頊來往,並且關係似乎很不錯的樣子,他從開始就能反對了。

雖然王巨這次立了大功,但還遠不是文彥博的對手。

“質夫兄,且聽我說,因爲文公,朝廷獎勵久拖不決,讓三軍將士如何作想?我猜測非是文公不同意官家的賞賜,而是有意將之拖久,讓三軍失望,好使三軍上下自此以後,不會因求戰功,而擅興邊事。”

這是很可能的。

“而且拖得久,我這邊卻不斷地發下獎勵,難不成以後讓官兵變成我的私兵?”王巨說。

其實最好的形式,就是馬上朝廷賞賜下來,隨後王巨再將這些鹽利,以及繳獲來的物資折價,還有幾個作坊抽出來的一些錢帛,發放下去,王巨不用避嫌,三軍又爲之歡呼雀躍,皆大歡喜了。

現在只有王巨的賞賜,卻不見朝廷的賞賜,讓將士們如何作想?況且就是王巨有心變私兵,這些將士樂意嗎?

並且問題就來了,說不定以後這就成了攻擊王巨最好的藉口。

章楶連連嘆氣。

還不止呢,王巨又說道:“去年五月宋夏就在交戰,然後到了羅兀城……”

本來陝西百姓沒有那麼苦,種諤經營羅兀城,是從青澗城出兵河東,再從河東繞道麟州,戰區離哪裡近?

這一年陝西路還有點旱災,如果不是鄭白渠帶來的變化,與糧食的增產,情況會更嚴重。因此趙頊下詔,讓河東路百姓負擔糧草。但這時呂公弼下屬王安禮。也就是王安石的四弟說話了,說民不習武事,今驅之上陣。縱不爲敵所敗,因天氣漸冷。也會凍餓而死,應停業徵用。

呂公弼認爲說得對,於是對韓絳回覆,要兵俺支持你一些官兵,但要百姓,一個也沒有,糧草更是休想。

韓絳不會害怕呂公弼,可河東終是呂公弼的地盤。

他沒辦法。只好從陝西后方調運糧草,讓百姓運輸糧草過來,一個過了一條黃河糧草就送到了,一個要從長安哪裡慢慢運到前線,甚至麟州,兩者損耗會產生多大的誤差。

不過後來羅兀城也放棄了,因此呂公弼洋洋得意地上書,說因爲王安禮,使河東四萬百姓倖免於難。

然後再篡改,說是西夏侵犯邊境。韓絳讓他調集河東四萬百姓防守,因爲王安禮,這四萬百姓才得活。

羅兀城之戰。西夏三軍什麼時候犯了河東路哉?

不過還好有了鄭白渠,然而慶州戰役爆發,有了鄭白渠那也不管用,不但陝西路,包括京畿西路的百姓也苦逼了。

至於河東路,有呂公弼坐鎮,王巨想都根本未想過。

“百姓多少有些怨言,如果再有人挑唆,又會成爲彈劾的好藉口。但是我這樣做,讓百姓親眼看。非是我朝好戰。難道默視西夏佔領環慶二州?這是自衛反擊戰役,有大義之名。若論苦。他們苦,三軍將士更苦。他們只付出一些勞力,與少量的稅賦,三軍將士付出的則是生命。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了比較,怨氣自就會沒有了。沒有了怨氣,餘下的只有大捷喜訊。至少大家雖吃了一點苦,但換來了罕見的大捷。況且我朝越來越……弱,有此大捷,三軍上下,以及所有百姓,都會揚眉吐氣,有了民心有了士氣,三軍上下就會產生脫變。”

這倒是一個說法,章楶不由點點頭。

“質夫兄,慶曆五大君子,範公、文公、富公、韓公與龐公若無西北這段經歷,如何上位?”

富弼沒有直接來西北,但也是因爲西北戰爭,契丹趁機勒索,富弼出使遼國談判有功,這才得以上位,也能說與西北有關。

“但是張亢後來是什麼下場,爲何?因爲這幾大君子抱成了團。若是論軍事、政績與操守,實際我朝有許多大臣能力在他們之上。”

就象包拯,雖沒有傳說中的包公神奇,其實也不差的。

還有劉沆,他名爲被張昪彈劾下臺,實際上有文彥博,下有富弼,豈能不下臺?

如果舉例,王巨能一口氣說出五十名不亞於這五大君子的名臣。

然而爲什麼五大君子能上位,甚至連帶着其他君子們,如餘靖、蔡襄、吳育、歐陽修等人,也身居高位。

正是王巨所說的西北這段經歷,以及抱成了團。

“質夫兄,張亢於兔毛川擊斃了多少夏軍,你能不能說一個準確數字。”

“我會意了。”章楶終於明白王巨要說什麼。

張亢是以專管勾麟府軍馬公事的臨時官職去的府州,畢竟府州是折家的天下,不好任一個知州的什麼。

實際這個官職,就是讓張亢全權掌管府麟路的軍務。

不久後慶曆戰爭結束,慶曆新政開始,到失敗,張亢官職仍在上升階段,先後知了瀛州、代州、渭州,並且一度擔任了河東安撫使。就這樣一會兒文臣,一會兒武職,替宋朝看守着最重要的國門。

直到慶曆七年,夏竦爲樞密使,因爲張亢怦擊夏竦無能,被貶爲磁州知州,接着御史宋禧彈劾張亢在府州挪用公使錢,出知壽州。在宋朝官員升升貶貶頗爲正常,就象王巨絆倒了陳襄,身上的幾個官職也拿掉了。關健是後來張亢總是遇到各種莫明其妙的理由,於是官越做越小。

這還不是關健之處,關健是府麟路那幾場戰役的記錄也彷彿消失一般,罕有人提起。

消失到了什麼地步,李燾修續資治通鑑長編,他蒐集資料,兔毛川是兩場會戰,第一場是王麟、張岊打的,這個倒讓李燾找到了記錄。包括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也有記載,只是殺敵傷亡有所出入,有說幾千人。有說一萬敵人。

但第二次更大規模的柏子砦與兔毛川大戰,李燾幾乎找不到任何記錄了。然後李老先生就憑藉着想像。那是李元昊親自率領大軍過來的,而且這一戰打完後,李元昊因慘敗而撤軍回去,因此大筆一揮,寫了斬首六萬餘級。

這不是張亢粉,而是成了張亢黑。

西夏第二次參加兔毛川之戰,總共多少兵馬哪?

還有,好水川之戰。司馬光記載:指揮使、忠佐死者十五人,軍員二百七十一人,士卒六千七百餘人,亡馬一千三百匹。(夏)殺擄民五千九百餘口,熟戶一千四百餘口,焚二千二百六帳。(宋)斬賊首五百一十級,獲馬一百五十四匹。

那一戰任福與王珪打了一天,無一人投降,全部壯烈犧牲,只斬敵五百人?

恐怕王珪一個人就斬了一百名敵人!

因此李燾修長編時。直接無視了司馬光後面的胡說八道,只記載前面,後面斬敵人數不記載了。

這還沒有完呢。

因爲這些資料不知哪兒去了。因此後人修編十幾冊的大部頭資料書《党項與西夏資料彙編》時,只看到三場大敗仗了,府麟路大捷,幾乎是一筆帶過。

兩場大順城保衛戰,也是不易的,一場面對十萬敵人,一場面對三十萬敵人,但篇幅甚至不及司馬光一篇奏摺長。

《西夏通史》花了二十五六頁講慶曆戰爭,然而府麟路幾場戰役僅佔據了一頁半。後面記錄李諒祚與大梁氏主政歷史時,兩次大順城保衛戰幾乎都沒有提到。

但夏竦與君子黨們有何干系?

是沒幹系。可就是這一年,文彥博進入中書。從此宋朝進入幾大君子輪流主政時代。

然而一個無法面對的問題就是他們雖然去了西北,天知道有沒有功勞,最少看不到什麼戰功,僅因此就位極人臣,那麼張亢呢?

這個戰績連醜化都無法醜化的,所以大家心領神會地將這些戰績一個個雪藏了。

最古怪的是一千年後,三大敗仗一找一大堆資料,但找一找三松嶺之戰,府州保衛家,麟家保衛戰,兩次兔毛川之戰,幾乎都找不到,連一個度娘詞條都沒有。相反的,韓琦成了宋朝著名的軍事家,韓琦是……軍事家???

想一想王巨就想吐血啊。

所以以前王巨替張亢打抱不平,不過仁宗醒悟時,張亢已經去世,只好給了他幾個兒子幾個蔭補官,做爲補償。

但這不是王巨要說的。

他是指他自己與章楶,如果弄不好,也會面臨着張亢的下場。

現在不會有人動手,但未來就不大好說了,隨便找一個藉口,貶了下去。然後學習仁宗時對張亢的做法,各個資料與記錄一一抹去,然後各種莫明其妙的錯誤麻煩找上門,於是王巨與章楶也有可能消失不見。

但經過王巨這一鬧,那怕十年後,許多人都會記憶猶新,如果爆發戰爭,打勝了還好,打敗了,老百姓就會責問,王巨呢,章楶呢。

這纔是真正的以毒攻毒啊,章楶心中無奈地想到。

王巨說:“質夫兄,我也是被逼,現在恨我的人很多,但因爲我不支持介甫公的變法,介甫公也不會支持我。我與你,都可能成爲爹孃不痛的孩子。因此,我只能自救。文公不高興,但沒有這回事,文公會對你我高興?”

君子們上臺不就是拉成團,互相吹捧嗎。

王巨這是在學習他們的做法。

後面還有呢……

“質夫兄,我時常嘲諷君子,但在這個時代,君子已死。要麼就象我恩師那樣,老實地回鄉教書去。”王巨又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不過章楶也不違和。

他與王巨經過一戰,幾乎成了栓在一條繩子的螞蚱,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王巨解釋了一番,忽然問:“質夫兄,那個祖陽借了多少官貸?”

“一萬貫,”章楶呵呵樂了,這小子膽子小,鼓勵他借,也不敢借。結果王巨用物資換回各種羊毛駝毛後,又替他請了好幾名高明的西夏工匠,而且刻意還將其中兩名工匠家參戰的兒子,從戰俘中找出來釋放,祖陽終於忍不住,又去了慶州,再次借了幾千貫。

這纔是一個開始,以後準得還要借,並且越借會越多。

“質夫兄,再下一道露布吧,准許原州、寧州與鄜州的百姓來前線運鹽,不過他們要自備乾糧牲畜車輛。”

實際這三州有一些百姓已經進入到了前線,然後花錢買了假名額,冒充四州軍的百姓,參與運鹽,王巨與章楶也知道,只是裝作不知。

之所以有這個命令,是因爲了前方斥候回饋的消息,西夏並無動靜,說明這一戰給西夏帶來的傷害,比王巨預料的還要厲害。

當然這麼做,會給管理帶來更大的麻煩。

不過時間過得很快,即便沒有其他的意外,夏收來了,宋軍也要撤回去。

這是最後的瘋狂時光,因此章楶額首。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正事。

眼下王巨坐鎮鹽州,因此他們默契地做了一個分工,章楶在後方主持着政務,以及物資的調度,王巨負責前線三軍,以及修建堡砦與運鹽事務。

不過也要適當的溝通,章楶只好兩面跑……

說了一會話,章楶又騎馬回慶州。

“章質夫也是一個好官,”看着他的背影,瓊娘說道。

“本來官場就是最黑暗的地方,加上變法與反變法之間的爭鬥,一個個鑽進了牛角尖,現在那有什麼好官歹官可言?”王巨嘲諷道。

然後他擡頭看着天邊的月亮。

太陽還有下山,上半弦的早月已經升到了柳梢間,因爲陽光的遮掩,那份峨黃不見,只剩下一團潔白。

他突然想到了另一個時空,當然,另一個時空物質生活更富裕些,就象現在的運鹽,高峰時幾乎有六七萬戶百姓參加,而且自己將交易地點又往前各自推了好幾十裡。但一個月下來,只能運回一百來萬石鹽。

換成另一個時空,用重卡來裝,這點路一天可以輕鬆地運兩三回,頂多二十輛重卡就解決了。

雖然在那個時空,他活得如此卑微,但不會象現在這樣的勾心鬥角。

王巨忽然有點想家了,儘管那個家是如此遙遠,幾乎無法用任何距離來衡量,不過他忽然間,只想看一看那片土地。

王巨扭過頭問:“瓊娘,想不想去南方?”

“南方,很熱的。”

“我想去南方……”

“官人是想避一避這個風頭……”瓊娘猜測道,高調時就要高調,但低調時則也要低調。王巨所做的是讓大家記住他的功,而非是要以此功爭什麼官職。

以他的年齡,能爭什麼官職?況且現在王巨最不想去的就是京城。

“不過難哪,官家未必讓你去。”

“我就是想去。”

第540章 春雷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章 伏擊(下)第341章 釣魚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71章 天塌了第72章 悲情第334章 翻盤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92章 修房子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645章 長城(中)第592章 修房子第118章 舅家第323章 吃柿子第424章 軍監司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189章 不能言第65章 拜節第815章 溫馨第92章 第一躍(二)第200章 動手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816章 響第693章 完了第275章 威名(上)第300章 一箭第37章 魅影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856章 割土(上)第130章 吻合第292章 首相第814章 狗不如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27章 先帝第77章 意境第816章 驚喜第164章 蕃騎(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08章 權威第399章 二王(上)第313章 後臺第65章 拜節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427章 擔心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44章 長城(上)第816章 響第509章 逆轉(下)第772章 不殺第632章 右孫吳第609章 兇狠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500章 大殺器第212章 行歌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619章 拉尼娜第365章 鞭屍第680章 黃雀(下)第489章 慘戰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507章 逆轉(上)第65章 拜節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258章 屹立(上)第478 鼓聲(續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91章 第一躍(一)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304章 獻舞(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60章 一句話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7章 路窄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144章 巧遇第824章 遲了第392章 合資第594章 長子第586章 值得第316章 直臣第382章 掏心窩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605章 冒泡(上)第469章 旅(下)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74章 惡婚(下)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452章 爭標第429章 道
第540章 春雷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章 伏擊(下)第341章 釣魚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71章 天塌了第72章 悲情第334章 翻盤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92章 修房子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645章 長城(中)第592章 修房子第118章 舅家第323章 吃柿子第424章 軍監司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189章 不能言第65章 拜節第815章 溫馨第92章 第一躍(二)第200章 動手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816章 響第693章 完了第275章 威名(上)第300章 一箭第37章 魅影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856章 割土(上)第130章 吻合第292章 首相第814章 狗不如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27章 先帝第77章 意境第816章 驚喜第164章 蕃騎(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08章 權威第399章 二王(上)第313章 後臺第65章 拜節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427章 擔心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44章 長城(上)第816章 響第509章 逆轉(下)第772章 不殺第632章 右孫吳第609章 兇狠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500章 大殺器第212章 行歌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619章 拉尼娜第365章 鞭屍第680章 黃雀(下)第489章 慘戰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507章 逆轉(上)第65章 拜節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258章 屹立(上)第478 鼓聲(續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91章 第一躍(一)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304章 獻舞(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60章 一句話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7章 路窄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144章 巧遇第824章 遲了第392章 合資第594章 長子第586章 值得第316章 直臣第382章 掏心窩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605章 冒泡(上)第469章 旅(下)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74章 惡婚(下)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452章 爭標第429章 道